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6546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遮光片,特别是指一种用于镜头的遮光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成像镜头将数片遮光片设置于两两相邻的镜片之间,以排除杂散的光线,常见的遮光片为环形平板状,并具有一位于中央的通光孔,经过该相邻镜片的光学有效径内的光线会通过该通光孔而成像于一成像面上,其余的光线则被该遮光片阻挡或吸收。

然而,该成像镜头的元件组装过程中,可能因静电现象而造成数片遮光片重叠的情形,两相邻的镜片的间距会因夹入多于一片的遮光片而偏离正确的光学设计,且每一遮光片的正反面分别具有不同的材质特性,在组装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正反面错置的情形,进而影响遮光效果。

参阅图1,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相机镜头的遮光片1包含一遮光本体11、一贯穿该遮光本体11中央的通光孔12,及一贯穿设置于该遮光本体11周缘的主辨识区13,定义该遮光本体11的半径为r,该主辨识区13至该通光孔12圆心的最短距离为rs,其中,r=4.086mm,rs=3.103mm,r-rs=0.983mm,rs/r=0.759,由于光线在重叠的遮光片的主辨识区13其反射率会改变,可藉由计算机影像视觉判定这些遮光片是否发生重叠的情形。

此外,该遮光片1还可具有一贯穿设置于该遮光本体11的周缘并与该主辨识区13的相对位置角度不等于180°的副辨识区(图未示),该副辨识区可协助辨识该遮光片1的正反面是否发生错置的情形。

然而,该遮光片1若应用于较小尺寸的镜头(例如: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镜 头),该主辨识区13太接近该通光孔12,因此,容易发生漏光及眩光的情形,进而影响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辨识是否重叠且可减少漏光及眩光情形的用于镜头的遮光片。

于是,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包含一遮光本体、一贯穿该遮光本体中央的通光孔,及至少一贯穿设置于该遮光本体周缘的辨识区。其中一辨识区包括一位于该遮光本体交界处的直边。

该用于镜头的遮光片满足下列条件式:Rs/R≧0.8,其中,R为该遮光本体的半径,Rs为离该通光孔最近的该辨识区至该通光孔圆心的最短距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另一种可辨识是否重叠且可减少漏光及眩光情形的用于镜头的遮光片。

该用于镜头的遮光片包含一遮光本体、一贯穿该遮光本体中央的通光孔,及至少一贯穿设置于该遮光本体周缘的辨识区。

该用于镜头的遮光片满足下列条件式:Rs/R≧0.8,R≦3mm,R0≦1.5mm,其中,R为该遮光本体的半径,Rs为离该通光孔最近的该辨识区至该通光孔圆心的最短距离,R0为该通光孔的半径。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在该遮光本体的周缘设置该至少一辨识区,可在组装过程中供电脑影像视觉判定是否发生遮光片重叠的情形,且藉由满足上述条件式,使该至少一辨识区远离该通光孔,进而达到降低漏光及眩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相机镜头的遮光片;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一;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该具体实施例一与另一遮光片重叠的情形;

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二;

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三;

图6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四;

图7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五;及

图8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参阅图2,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一包含一遮光本体2、一贯穿该遮光本体2中央的通光孔3,及一贯穿设置于该遮光本体2周缘的第一辨识区4。该第一辨识区4包括一位于该遮光本体2交界处的直边41。

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满足下列条件式:

Rs/R≧0.8, (1)

R-Rs≦0.4mm, (2)

R≦3mm, (3)

R0≦1.5mm, (4)

其中,R为该遮光本体2的半径,Rs为该第一辨识区4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0为该通光孔3的半径,在本实施例中,R=1.825mm,R0=0.53mm,Rs=1.46mm,计算得出R-Rs=0.365mm,Rs/R=0.8。

藉由在该遮光本体2的周缘设置该第一辨识区4,如图3所示,可利用计算机影像视觉判定本实施例是否发生与另一遮光片9重叠的情形,且相较于先前技术(如图1所示),根据条件式(1)及条件式(2),该第一辨识区4较远离该通光孔3,因此,可有效降低漏光及眩光的情形,进而维持成像质量,此外,根据条件式(3)及条件式(4),本发明可应用于较小尺寸的镜头(例如: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镜头)。

值得一提的是,当该第一辨识区4为含有该直边41的切边结构时,在与其他相同面积大小的辨识区具有相同辨识度的条件下,切边结构的设计可使该第一辨识区41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达到最远,进而降低漏光及眩光的情形。更进一步地说,当第一辨识区4为含有该直边41的切边结构时,Rs/R=0.95时,仍可有效辨识;当Rs/R大于0.95时,既使该第一辨识区4为切边结构,该辨识面积的大小较不足于用于辨识,此外,制造的困难度也相对增加。

参阅图4,为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类似于该具体实施例一,该遮光本体2的半径R=1.825mm,该通光孔3的半径R0=0.53mm,主要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还包含一与该第一辨识区4相间隔地贯穿设置于该遮光本体2周缘的第二辨识区5,该第一辨识区4相较于该第二辨识区5距离该通光孔3较近,且该第一辨识区4及该第二辨识区5在该遮光本体2的相对位 置角度不等于180°。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辨识区4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46mm,计算得出R-Rs=0.365,Rs/R=0.8,该第二辨识区5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1.575mm,计算得出R-Rs1=0.25mm,Rs1/R=0.86,皆符合上述的条件式(1)~(4),因此,可达成与具体实施例一相同的功效。

此外,本实施例藉由在该遮光本体2的周缘设置该第二辨识区5,且利用该第一辨识区4及该第二辨识区5在该遮光本体2的相对位置角度不等于180°,能在元件的组装过程中协助辨识本实施例的正反面是否发生错置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二辨识区5为切圆结构,该第一辨识区4的该直边41相较于该第二辨识区5的切圆结构而言,在使用计算机影像视觉判定是否重叠时,具有易于辨识的优点,且当该第一辨识区4与该第二辨识区5的面积设计为相同大小的情形时,该第一辨识区的该直边41距离该通光孔3较远,进而降低漏光及眩光的情形,然而,该第一辨识区4及该第二辨识区5的外形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中,该第一辨识区4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55mm,计算得出R-Rs=0.275mm,Rs/R=0.85,同样符合上述的条件式(1)~(4),因此,能达成相同的功效。

参阅图5,为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类似于该具体实施例二,该遮光本体2的半径R=1.825mm,该通光孔3的半径R0=0.53mm,该第一辨识区4相较于该第二辨识区5距离该通光孔3较近,主要的差异在于:该第一辨识区4为切圆结构,该第二辨识区5包括一位于该遮光本体2交界处的直边51。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辨识区4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575mm,计算得出R-Rs=0.25mm,Rs/R=0.86,该第二辨识区5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1.73mm,计算得出R-Rs1=0.095mm,Rs1/R=0.95,皆符合上述的条件式(1)~(4)。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中,该第二辨识区5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1.64mm,计算得出R-Rs1=0.185mm,Rs1/R=0.90,同样符合上述的条件式(1)~(4),因此,能达成相同的功效。

参阅图6,为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类似于该具体实施例一,该遮光本体2的半径R=1.825mm,该通光孔3的半径R0=0.53mm,主要的差异在于:该第一辨识区4包括一位于该遮光本体2交界处的短直边42及一连接该短直边42与该遮光本体2的长直边43,且该长直边43的长度比该短直边42的长度长。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辨识区4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64mm,计算得出R-Rs=0.185,Rs/R=0.9,符合上述的条件式(1)~(4)。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辨识区4除了可供判定是否发生重叠的情形,达到降低漏光及眩光的效果,同时,藉由该第一辨识区4的该短直边42与该长直边43的长度不同,兼具辨识正反面的功能,而不须设置如图4、图5、图7或图8所示的该第二辨识区5,此外,该第一辨识区4因结构简单,还具有易于制造、易于辨识及组装时不易毁损等优点。

参阅图7,为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五,本实施例类似于该具体实施例二,该遮光本体2的半径R=1.825mm,该通光孔3的半径R0=0.53mm,主要的差异在于:该第一辨识区4及该第二辨识区5分别包括一对间隔地位于该遮光本体2交界处的短直边42(52),及一两端连接这些短直边42(52)的长直 边43(53),该长直边43(53)的长度比这些短直边42(52)的长度长。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辨识区4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46mm,计算得出R-Rs=0.365mm,Rs/R=0.8,该第二辨识区5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1.46mm,计算得出R-Rs1=0.365mm,Rs1/R=0.8,皆符合上述的条件式(1)~(4)。

参阅图8,为本发明用于镜头的遮光片的具体实施例六,本实施例类似于该具体实施例二,该遮光本体2的半径R=1.825mm,该通光孔3的半径R0=0.53mm,该第一辨识区4相较于该第二辨识区5距离该通光孔3较近,主要的差异在于:该第一辨识区4及该第二辨识区5皆为切圆结构,该第一辨识区4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575mm,计算得出R-Rs=0.25mm,Rs/R=0.86,该第二辨识区5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1=1.625mm,计算得出R-Rs1=0.2mm,Rs1/R=0.89,皆符合上述的条件式(1)~(4)。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将本发明的优点归纳如下:

一、藉由在该遮光本体2的周缘设置该第一辨识区4,可供判定是否与另一遮光片9发生重叠的情形,且本发明的条件式(1)及条件式(2)使该第一辨识区4较先前技术远离该通光孔3,达到降低漏光及眩光的效果。

二、本发明藉由条件式(3)及条件式(4)限制产品的规格,而能应用于较小尺寸的镜头。

三、当该第一辨识区4为含有该直边41的切边结构时,在与其他相同面积大小的辨识区具有相同辨识度的条件下,切边结构的设计可使该第一辨识区41至该通光孔3圆心的最短距离Rs达到最远,进而降低漏光及眩光的情形,提升成像品質。

四、藉由在该遮光本体2的周缘设置该第二辨识区5,且该第一辨识区4及该第二辨识区5在该遮光本体2的相对位置角度不等于180°,使该第二辨识区5能协助辨识本发明的正反面是否发生错置的情形。

五、藉由选择该第一辨识区4含有該短直边42与該长直边43的外形时,达到易于辨识、易于制造且结构稳定的效果。

综上所述,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