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焦拍照系统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4024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自动对焦拍照系统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对焦拍照系统及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瞳孔辨识的自动对焦拍照系统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喜欢随身携带便携式电子装置,并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拍照功能记录日常生活。但当遇到一闪而过的画面勾起用户的拍照欲望,用户再拿出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拍照,往往会错过最佳的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所以,用户需要更快速且自动的拍照系统及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快速的自动对焦拍照系统。

一种自动对焦拍照系统,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上,该电子装置佩戴于用户的眼部并对准用户双眼,所述自动对焦拍照系统包括第一相机模组、第二相机模组、处理器及传感器,该第一相机模组拍摄用户双眼,该处理器分析双眼瞳孔中心距离并计算出对应的对焦电流值,并根据对焦电流值调整第二相机模组的对焦,该传感器感测拍照指令,该处理器在收到该拍照指令后触发该第二相机模组根据当前的对焦进行拍摄。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包括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的电子装置。

所述自动对焦拍照系统,通过第一相机模组侦测用户的双眼瞳孔中心距离,并与预存的双眼视瞳孔中心距离及第二相机模组的对焦电流值的对应关系数据库匹配,以使第二相机模组自动对焦,并侦测用户无需手动操作的拍照指令,从而实现自动对焦的即时拍照。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极大地方便用户实现即时拍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自动对焦拍照系统的模块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智能眼镜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智能眼镜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上。该电子装置可为智能眼镜500,佩戴于用户眼部前方。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包括第一相机模组10、第二相机模组20、存储单元30、传感器50、处理器60、开关模组70及无线通信模组80。

该第一相机模组10用于拍摄用户双眼瞳孔中心的相对距离,以判断用户双眼当前的对焦位置。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相机模组10包括两个镜头,分别安装于智能眼镜500的两侧且用户双眼眼球分别在两个镜头的拍摄范围内。该第一相机模组10还用于侦测用户双眼眼球的运动,具体地,该第一相机模组10每间隔一预定时间对双眼眼球进行一次拍摄,通过比对前后两次的双眼瞳孔中心距离可判断眼球对焦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相机模组10为定焦镜头。

请参阅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智能眼镜500佩戴于用户眼部510前方。该智能眼镜500包括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对应用户的左右眼,图2中仅示出其中的对应左眼的部分,其中该智能眼镜500对应左眼的部分包括框架520、第一镜片530、第二镜片540、第三镜片550及该第一相机模组10对应左眼的镜头。该智能眼镜500的右眼部分与左眼部分基本一致,其区别仅在于该右眼部分的第一相机模组10的镜头对应用户右眼。该第一镜片530、第二镜片540及第三镜片550装设于框架520内,该用户眼部510及第一相机模组10位于框架520同一侧。该第一镜片530倾斜设置,且对准用户眼部510,该第一镜片530为部分透射部分反射镜片。该第二镜片540及第三镜片550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镜片530的相对两侧。该第二镜片540及第三镜片550均为反射镜片。该第三镜片550对准该第一相机模组10。用户眼部510可通过该第一镜片530透视位于框架520另一侧的物件及环境。用户眼部510的一部分的光线可被第一镜片530反射至第二镜片540,该第二镜片540将光线反射至并穿过第一镜片530,以进一步反射至第三镜片550,该第三镜片550将光线最终反射至该第一相机模组10,从而第一相机模组10可拍摄用户眼部510的瞳孔中心。

请参阅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智能眼镜800佩戴于用户眼部510前方。该智能眼镜800包括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对应用户的左右眼,图3中仅示出其中的对应左眼的部分,其中该智能眼镜800对应左眼的部分包括框架820、第四镜片830、第五镜片840及第一相机模组10对应左眼的镜头。该智能眼镜800的右眼部分与左眼部分基本一致,其区别仅在于该右眼部分的第一相机模组10的镜头对应用户右眼。可以理解,该智能眼镜800可为两个,分别对应用户的双眼,该第一相机模组10为左右两个镜头中的一个。该第四镜片830及第五镜片840装设于框架820内,该用户眼部510及第一相机模组10位于框架820同一侧。该第四镜片830倾斜设置,且对准用户眼部510,该第四镜片830为部分透射部分反射镜片。该第五镜片840设置于该第四镜片830的一侧且对准该第一相机模组10,该五镜片840为反射镜片。用户眼部510可通过该第四镜片830透视位于框架820另一侧的物件及环境。用户眼部510的一部分的光线可被第四镜片830反射至第五镜片840,该第五镜片840进一步将光线反射至该第一相机模组10,从而第一相机模组10可拍摄用户眼部510的瞳孔中心。

可以理解,当生物以双眼注视一个物体时,眼睛必须绕着垂直的轴旋转,让影像在两眼都能投影在瞳孔的中心。当注视距离较近的物体时,两眼瞳孔必须旋转得更为接近 ,也即收敛;而注视距离较远的物体时,两眼瞳孔就会转动较更为分散。眼睛的聚散运动与眼睛的调节紧密的结合,在正常状况下,在观看不同距离上的物体时,眼睛会自动调整聚散以更改眼睛的焦点。

该第二相机模组20用于拍摄用于聚焦的画面。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相机模组20根据用户发出拍照指令时双眼眼球的聚焦来自动对焦并进行拍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相机模组20为自动对焦镜头。该第二相机模组20的每一对焦距离具有对应的电流值,电子装置可通过调节该电流值来调整第二相机模组20的对焦。

该存储单元30用于储存第一相机模组10及第二相机模组20拍摄的数据。该存储单元30还预存多组该第二相机模组20的对焦距离与对应的电流值的数据。

该传感器50用于感测用户的拍照指令。所述拍照指令可以是眨眼指令或声控指令。本实施例中,该传感器50可为光学传感器或声波传感器以对应感测用户的眨眼指令或声控指令。在另一实施例中,处理器60可透过第一相机模组10拍摄的用户双眼感测用户的眨眼指令。

该处理器60用于建立用户双眼瞳孔中心距离与第二相机模组20对焦电流值的对应关系。在使用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进行拍摄前,该处理器60根据该存储单元30预存的多组对焦距离提示用户目视多个距离的物件,并通过第一相机模组10侦测并记录用户目视所述每一距离的物件时相对应的双眼瞳孔中心距离,从而建立多组双眼瞳孔中心距离与第二相机模组20对焦电流值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该处理器60可根据多组双眼瞳孔中心距离与第二相机模组20对焦电流值的对应关系建立坐标,并通过曲线拟合法(curve fitting)连接所述坐标,从而建立完整的双眼瞳孔中心距离与第二相机模组20对焦电流值的对应关系的数据库,并储存至该存储单元30。

该处理器60还用于根据第一相机模组10侦测的用户双眼瞳孔中心距离对应调整第二相机模组20的对焦,并在收到拍照指令后触发第二相机模组20拍摄。该处理器60分析第一相机模组10的两个镜头分别拍摄的双眼的照片,处理器50可辩识照片中的瞳孔,或辩识照片中的虹膜,或辩识照片中的瞳孔与虹膜,以判断双眼瞳孔中心位置,并判断双眼瞳孔中心的相对距离。

该开关模组70用于开启及关闭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当开关模组70启动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后,该第一相机模组10持续侦测双眼瞳孔中心距离的变化。

该无线通信模组80用于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可为用户随身携带之智能电话及平板电脑等,其可通过无线通信模组80控制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本实施例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可通过无线通信模组80启动或关闭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或控制该第二相机模组20进行拍摄。

使用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进行拍摄时,可通过该电子装置上设置的开关模组70或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无线通讯模组70启动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该处理器60建立用户双眼瞳孔中心距离与第二相机模组20对焦电流值的对应关系。该第一相机模组10持续侦测双眼瞳孔中心距离的变化,每当双眼眼球移动,该第一相机模组10分别拍摄当前双眼眼球的相片并传送至处理器60。该处理器60分析第一相机模组10的两个镜头分别拍摄的双眼的照片,判断双眼瞳孔中心的相对距离。该处理器60根据当前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与存储单元30预存的该双眼视瞳孔中心距离及第二相机模组20的对焦电流值的对应关系数据库匹配,从而根据该匹配的对焦电流值调整该第二相机模组20的对焦。该传感器50感测到用户的拍照指令时,该第二相机模组20拍摄当前对焦的画面,并储存至存储单元30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60根据匹配的对焦电流值使第二相机模组20自动对焦后,可执行进一步对焦。所述进一步对焦是用影像处理技术取得第二相机模组20当前对焦的画面的边界锐利度,并调整第二相机模组20的对焦距离,使所述边界锐利度最大化,以捕捉更正确的对焦位置。

可以理解,第一相机模组10及第二相机模组20拍摄的数据可通过无线通信模组80传送至其无线通信连接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上述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通过第一相机模组10侦测用户的双眼瞳孔中心距离,并与预存的双眼视瞳孔中心距离及第二相机模组20的对焦电流值的对应关系数据库匹配,以使第二相机模组20自动对焦,并侦测用户无需手动操作的拍照指令,从而实现自动对焦的即时拍照。该自动对焦拍照系统100极大地方便用户实现即时拍摄。

综上所述,尽管为说明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只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及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