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广角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663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广角镜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片,特别是一种半广角镜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满足激光、照明等行业的应用需求,对光学镜片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靠增加数量来满足使用要求的方式不仅增加产品的安装难度,更增加的产品成本,为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激光产品测距行业尤其是汽车防撞行业,目前主要安装一个探头。由于激光和平面镜的特性,导致车前的盲区范围很大,从而减低了汽车的行驶安全和防撞效果。现阶段为了消除探测盲区,扩大探测范围,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增加探头的数量或扩大镜筒的直径等方案。探头数量的增加为安装带来很大的麻烦,更成倍的增加产品的成本。目前照明行业用的平面镜仅仅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为了扩大光线范围还需要增加灯具的数量或加装其他附件,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显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半广角镜片,可有效解决防撞探头盲区大和平面镜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广角镜片,包括平面镜,所述的平面镜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左右相间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和第二弧形凸起,第一弧形凸起和第二弧形凸起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在水平方向上折射扩散光线的横向圆弧面,第一弧形凸起和第二弧形凸起的横向圆弧面朝向相同,构成同侧的光线折射扩散结构,第一弧形凸起和第二弧形凸起之间的平面镜同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弧形凸起,第三弧形凸起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折射扩散光线的竖向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通过弧形凸起部对光线进行单侧的折射扩散,从而扩大光线覆盖的范围,较大程度上减少了探测盲区,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竖直方向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方向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6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平面镜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面镜1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左右相间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2a和第二弧形凸起2b,第一弧形凸起2a和第二弧形凸起2b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在水平方向上折射扩散光线的横向圆弧面,第一弧形凸起和第二弧形凸起的横向圆弧面朝向相同,构成同侧的光线折射扩散结构,第一弧形凸起和第二弧形凸起之间的平面镜同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弧形凸起3,第三弧形凸起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折射扩散光线的竖向圆弧面。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第一弧形凸起和第二弧形凸起的横向截面均为扇形、弓形的一半或椭圆形的四分之一,其圆弧面作为横向圆弧面,二者的横向圆弧面朝向相同,构成同侧的光线折射扩散结构;

所述的第三弧形凸起3的竖向轴线5与第一弧形凸起2a、第二弧形凸起2b的水平轴线6垂直;

所述的第三弧形凸起3的竖向截面为扇形、弓形的一半或椭圆的四分之一,其圆弧面作为竖向圆弧面,竖向圆弧面所在侧朝向第一弧形凸起和第二弧形凸起的水平轴线。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5、6所示,入射光线4通过平面镜1穿过,部分光线沿第一弧形凸起2a、第二弧形凸起2b和第三弧形凸起3进行入射折射后射出,由于光的折射特性,使得光线经过弧形凸起的镜片折射后向四周扩散,从而扩大光线的覆盖面积,如图5所示,通过第一弧形凸起2a和第二弧形凸起2b的入射光线在水平方向上想同一侧进行折射、扩散,其折射、扩散后光线的覆盖角度α大于正常通过平面镜的光线,如图6所示,通过第三弧形凸起的入射光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折射、扩散,其折射、扩散后光线的覆盖角度β大于正常通过平面镜的光线,较大程度上减少探测盲区,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弧形凸起、第二弧形凸起和第三弧形凸起的曲率和占平面镜的面积,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车型的防撞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通过弧形凸起部对光线进行折射,从而扩大光线覆盖的范围,较大程度上减少了探测盲区,为设有弧形凸起的平面镜区域保证主探测方向不变,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