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焦镜头筒的调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3091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焦镜头筒的调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光学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焦镜头筒的调芯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镜头通常由几片镜片按一定排列顺序安装在镜筒内,光学镜头加工工艺中,由于镜片加工过程中不可能保证镜片外圆回转轴线与镜片的光轴达到同心,故在装配镜头筒时,需要使用调芯机构进行调芯。传统镜头筒加工工艺中,镜筒加工出来后,镜筒内壁各个内径的同轴度已固定,无法微调进行补正,难以满足高精度镜头筒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的单焦镜头筒的调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单焦镜头筒的调芯装置,包括第一镜筒、收纳处于第一镜筒内部的第二镜筒及分别与第一镜筒、第二镜筒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镜筒固定块、第二镜筒固定块,所述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之间留有预定间隙使得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可以相对移动,还包括驱动第一镜筒固定块沿光轴方向移动及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内沿任意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镜筒底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在所述第二镜筒固定块上对应设有与凹槽配合卡接的凸起。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设有供第二镜筒固定块嵌入的凹台,在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压住第二镜筒固定块边缘以限制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压板。

有益效果:此单焦镜头筒的调芯装置中,将相互偏芯敏感度高的镜片分别安装在第一镜筒、第二镜筒内,第二镜筒套装收纳于第一镜筒内,通过驱动机构调整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现镜片调芯,本实用新型调芯装置克服了传统工艺中单个镜头筒中需要同时定位多枚高敏感度镜片,因而导致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镜筒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焦镜头筒的调芯装置,包括第一镜筒10、收纳处于第一镜筒10内部的第二镜筒20及分别与第一镜筒10、第二镜筒20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镜筒固定块30、第二镜筒固定块40,第一镜筒10与第二镜筒20之间留有预定间隙使得第一镜筒10与第二镜筒20可以相对移动,还包括驱动第一镜筒固定块30沿光轴方向移动及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内沿任意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其中,第一镜筒10内安装有第一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由三枚镜片构成,第一镜筒10前端通过锁紧盖11将第一透镜组固定在第一镜筒内部,第一镜筒固定块30中心具有卡接通孔,锁紧盖11贴合定位在卡接通孔内,以保证第一透镜组与第一镜筒固定块3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第一镜筒10后部具有用以收纳第二镜筒20的收纳空腔,该收纳空腔的内径大于第二镜筒20的外径,使得第一镜筒10与第二镜筒20径向形成预定间隙,第二镜筒20内安装有第二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由两枚镜片构成,第一镜筒10的收纳空腔内形成抵接端面101,该抵接端面101与光轴方向垂直,第二镜筒20的前端镜片形成与抵接端面101配合对接的承接端面201。

第二镜筒20的后端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凹槽202,本实施例中,凹槽202为四个沿圆周方向均等间隔分布,在第二镜筒固定块40上对应设有与凹槽202配合卡接的凸起401,通过凹槽202与凸起401相互嵌合,使得第二镜筒20与第二镜筒固定块4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便。

本实用新型调芯装置还包括固定不动的固定底板50,固定底板50设有供第二镜筒固定块40嵌入的凹台,在固定底板50上设有压住第二镜筒固定块40边缘的压板51,使得第二镜筒固定块40与固定底板50的位置保持不变,并且,第二镜筒固定块40可以在固定底板50的凹台内作旋转运动,通过第二镜筒固定块40的旋转运动带动第二镜筒20旋转,以实现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相位调整。

通过本实用新型调芯装置进行镜头筒调芯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一镜筒固定块30与第二镜筒固定块40上、下正对布置,第一镜筒10与第一镜筒固定块30相连接,第二镜筒20通过第二镜筒固定块40固定在固定底板50上,通过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第一镜筒固定块30沿光轴方向移动使得第二镜筒20收纳处于第一镜筒10内,并且使得抵接端面101与承接端面201相接触,以此保持第一镜筒10与第二镜筒20接触固定以进行调芯动作。再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镜筒固定块3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内移动,使得第一透镜组移动到光学性能最好的位置后,将第一镜筒10与第二镜筒20粘接固定。其中,光学性能最好的位置的检测方法是采用现有公知的技术,例如使用调芯透镜拍摄的图像的对比度评价值的方式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