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航海训练模拟器的投影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36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用于航海训练模拟器的投影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海模拟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航海训练模拟器的投影支架。



背景技术:

船舶模拟训练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船舶操作训练方式,既可以提高船舶官兵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经验积累,完成实船不能进行和难以集中遇到的科目,也可以减少实船消耗,延长船舶使用寿命、节省长期的训练经费。

现有用于训练船舶官兵的训练模拟实际上是将官兵安排在训练房内,训练房内整体整体设置有副本船系统、倒调系统、驾驶室系统、投影舱室以及官兵通过的走廊,在训练室内设置模拟海上真实环境的模拟软件,通过投影设备将场景景象投影在投影舱室内的大屏幕上,从而让官兵真实体验大海的航行场景,然而现有的训练房多为固定式的结构,无法真实体验大海的波浪将船体左右摇晃的场景,现有的训练器在体验感上欠佳,官兵的真实体验效果有限。

对此申请人对现有的技术做出了改进,将上述的训练房设置在转动机构上,利用驱动机构驱动训练房体整体翻转,整体翻动的角度及速度模拟海上的船体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模拟训练器的真实体验效果,上述的模拟训练器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模拟船体在翻转的过程中,投影设备向投影舱室投射影像时,存在偏斜的情况,影响官兵的观看,现有技术中的投影设备的安装位置相对固定,无法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航海训练模拟器的投影支架,能够方便实现对投影设备的全方位的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航海训练模拟器的投影支架,所述航海训练模拟器包括模拟船体,所述模拟船体内设置有副本船舱室、导调舱室、驾驶舱室以及投影舱室,所述投影舱室设置在驾驶舱室的前端,所述驾驶舱室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转动式设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转动面水平,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驱动支架板位于升降杆的杆端转动,所述支架板上还转动式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安装投影设备,所述固定板的转动轴芯线水平且 与支架板的转动轴芯线垂直,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驱动固定板位于支架板上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固定板整体为槽板状,固定板的两侧槽壁转动式设置在支架板上,所述投影设备卡置在固定板的槽口内。

所述支架板整体为槽钢槽板状,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支架板的槽口内,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槽壁上设置有延伸杆且转动式设置在支架板的两侧槽壁上。

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板上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槽壁的延伸杆端设置有从动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主动轮,第二驱动电机的主动轮驱动从动轮转动。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杆下端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支架板的上板面设置有环形齿条,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驱动齿轮与环形齿条啮合。

所述投影舱室内设置的150°环幕,所述投影支架设置在所述150°环幕的圆心轴线位置。

所述驾驶舱室包括面对环幕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包括平直表面和位于所述平直表面两侧收拢的多块观察面。

所述驾驶舱室内设置有驾驶台系统,所述驾驶台系统包括自动操舵仪、位于所述自动操舵仪左右两侧的动力控制与通信台和信号控制台、位于所述动力控制与通信台外侧的视景控制台、以及位于所述信号控制台外侧的导航雷达控制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技术效果为:投影舱室位于驾驶舱室之前,一方面可真实再现船舶的驾驶室外形,使得驾驶舱室能够真实再现内部设备,另一方面投影舱室的面积相对减少,将投影设备设置在驾驶舱室的顶端的支撑板上,具体是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升降杆的下杆端,通过第一、第二调节机构调节,从而可实现对投影设备的全方位的调节,以适应投影设备投影在投影舱室不同位置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航海训练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航海训练模拟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航海训练模拟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航海训练模拟器的投影舱室投影后的平面投影示意图;

图5是用于航海训练模拟器的投影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用于航海训练模拟器的投影支架,所述航海训练模拟器包括模拟船体10,所述模拟船体10内设置有副本船舱室11、导调舱室12、驾驶舱室13以及投影舱室14,所述投影舱室14设置在驾驶舱室13的前端,所述驾驶舱室13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上设置有升降杆30,所述升降杆30的下端转动式设置有支架板40,所述支架板40的转动面水平,所述升降杆3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驱动支架板40位于升降杆30的杆端转动,所述支架板40上还转动式设置有固定板50,所述固定板50用于安装投影设备60,所述固定板50的转动轴芯线水平且与支架板40的转动轴芯线垂直,所述支架板40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驱动固定板50位于支架板40上转动。

投影舱室14位于驾驶舱室13之前,一方面可真实再现船舶的驾驶室外形,使得驾驶舱室13能够真实再现内部设备,另一方面投影舱室14的面积相对减少,将投影设备60设置在驾驶舱室13的顶端的支撑板20上,具体是设置在支撑板20上的升降杆30的下杆端,通过第一、第二调节机构调节,从而可实现对投影设备60的全方位的调节,以适应投影设备投影60在投影舱室14不同位置的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方便实现对投影设备60的固定,所述固定板50整体为槽板状,固定板50的两侧槽壁转动式设置在支架板40上,所述投影设备60卡置在固定板50的槽口内;

同理,为方便实现对固定板50的转动支撑,所述支架板40整体为槽钢槽板状,所述固定板50设置在支架板40的槽口内,所述固定板50的两侧槽壁上设置有延伸杆且转动式设置在支架板40的两侧槽壁上。

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板40上的第二驱动电机70,所述固定板50的一侧槽壁的延伸杆端设置有从动轮5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0的输出轴设置有主动轮71,第二驱动电机70的主动轮71驱动从动轮51转动;

上述第二驱动电机70的转动,可使得支架板40位于固定板50上的一个维度的转动,进而使得投影设备60在投影舱室14的上下方向上位置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杆30下端的第一驱动电机80,所述支架板40的上板面设置有环形齿条4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0的输出轴设置有驱动齿 轮81与环形齿条41啮合;

上述的第一驱动电机80实现对投影设备60的转动调节,第一、第二调节机构实现对投影设备60的360°的全方位调节。

所述的升降杆30伸出支撑板20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电机90,所述升降杆30的上杆身设置有齿条31,所述第三电机90的输出轴设置有齿轮91,所述齿轮91与齿条31内核,第三电机90转动,从而实现对升降杆30的上下方向的调节。

为实现对第三电机90的固定以及对升降杆30竖直方向的导向,所述支撑板20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导向板100。

结合图1所示,所述投影舱室14内设置的150°环幕141,所述投影支架设置在所述150°环幕141的圆心轴线位置。

所述驾驶舱室13包括面对环幕141的观察窗136,所述观察窗136包括平直表面和位于所述平直表面两侧收拢的多块观察面。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驾驶舱室13内设置有驾驶台系统,所述驾驶台系统包括自动操舵仪131、位于所述自动操舵仪131左右两侧的动力控制与通信台132和信号控制台133、位于所述动力控制与通信台132外侧的视景控制台134、以及位于所述信号控制台133外侧的导航雷达控制台135。

本实用新型的模拟训练系统是一套多功能、高集成、综合性、网络化的训练教学系统,可满足多种航行条件下、多种航行水域及多种船舶驾驶台操作人员的操纵与航行训练、多船舶协同训练以及船舶长航行操纵指挥训练的需要。

其中训练对象包括编队指挥员、船舶长和相关职手(导航雷达兵、信号兵、车钟、操舵兵)。

通过训练方案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模拟训练系统能够完成船舶航行、值班、操纵、避碰、通信模拟、船舶战术训练、故障应急、训练评估等方面的培训,使学员掌握风、流、水深、底质对船舶航行的影响、锚、缆对船舶操纵的影响、积配载对船舶航行的影响、船舶操纵性能对船舶机动的影响、展开船舶靠泊和编队航渡最佳队形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海事再现进行事故分析与评判。

基于虚拟环境的训练方式与海上实际训练相比,成本低,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 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