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片、屏幕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9220发布日期:2018-06-08 21:27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光学片、屏幕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片、使用了光学片的用于显示图像的屏幕、以及具有该屏幕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使用相干光源的投影仪正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相干光,代表性地使用从激光光源振荡出的激光。在源自投影仪的图像光利用相干光形成的情况下,在被照射图像光的屏幕上观察到散斑(speckle)。散斑以斑点图案的形式被观察到并使得显示画质变差。在专利文献1中,出于降低散斑的目的,使入射到屏幕上的各位置的图像光的入射角度经时地变化。其结果,在屏幕上产生无相关性的散射图案并在观察面上重叠,从而能够降低散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2/033174小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102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用于降低散斑的其他方法,漫射特性经时地变化的屏幕也被认为是有效的。在此,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利用电子纸构成的屏幕的方案。在专利文献2的屏幕上,反射率对应于利用光栅扫描方式照射的图像光的照射位置而发生变化。

此外,通过将未被照射图像光的部分的反射率控制得较低,在该反射率低的区域中,外光或照明光等环境光的反射受到抑制,具有能够显示出高对比度的图像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屏幕来说,仅通过白色粒子与黑色粒子的显示比例来改变反射率对屏幕上产生的散斑没有任何效果。为了有效地降低屏幕上产生的散斑,在维持屏幕的漫射特性的同时使漫射波面随时间变化是有效的。截至目前有人提出了使屏幕直接振动等方式的方案,但实用方面有很大限制,未得到广泛普及。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与以往不同的方法提供能够充分降低散斑的光学片、屏幕以及显示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片具备粒子层,

该粒子层具有:

具有规定厚度的透明的保持部,以及

被容纳在形成于上述保持部的内腔内且包含介电常数不同的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粒子,

上述第1部分包含透明的第1主部和将光漫射的第1漫射成分,

上述第2部分包含透明的第2主部和将光漫射的第2漫射成分,

上述第1漫射成分和上述第2漫射成分的直径d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1μm<d<15μm (1)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片中,体积分数Vi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该体积分数Vi表示上述第1漫射成分和上述第2漫射成分的体积之和相对于上述粒子的体积所占的比例。

Vi≧3% (2)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片中,上述第1漫射成分和上述第2漫射成分与上述第1主部和上述第2主部的折射率差Δn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Δn|≦0.2 (3)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屏幕具备:

上述光学片,以及

电极,该电极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形成电场,该电场用于驱动上述粒子层的上述粒子。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屏幕中,上述电极作为上述漫反射层具有将光漫反射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

上述屏幕,以及

对上述屏幕照射相干光的投影仪。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具备:

对上述屏幕的上述电极施加电压的电力源,以及

控制由上述电力源施加至上述电极的施加电压的控制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电力源的施加电压,使得上述粒子在上述粒子层中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电力源的施加电压,使得上述粒子在小于180°的角度范围内反复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控制装置通过上述电力源的施加电压控制上述粒子的朝向和位置中的至少一者,使得上述第1部分自观察者侧起沿着上述屏幕的法线方向覆盖上述第2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片、使用了光学片的用于显示图像的屏幕、以及具有该屏幕的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散斑。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2示出向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照射光的方法。

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截面的一部分。

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屏幕的粒子层的粒子的动作。

图5示出模拟的模型。

图6示出模拟的散射光的定义。

图7示出模拟下的散射相对于体积分数的结果。

图8示出模拟下的散射相对于折射率差的结果。

图9示出施加至屏幕的电压的一例。

图10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屏幕的截面的一部分。

图11示出使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颜色不同的示例的粒子。

图12示出使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体积比例不同的示例的粒子。

图13示出具有复数个线状电极部的屏幕的实例。

图14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透过型屏幕的截面的一部分。

图15示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透过型屏幕的显示装置的一例。

图16示出菲涅耳透镜的其他实例。

图17示出可视角扩大部的第2例。

图18示出可视角扩大部的第3例。

图19示出漫射部的其他实例。

图20示出粒子中的内腔的技术思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屏幕和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

本实施方式的透过型的显示装置10具有:投影仪20;从投影仪20被照射图像光的屏幕40;配置在屏幕40的投影仪20侧的双凸透镜(レンチキュラーレンズ)70;配置在双凸透镜70的投影仪20侧的菲涅耳透镜80;以及未图示的黑色条纹。需要说明的是,双凸透镜70也可以配置在屏幕40的第2面40b侧。另外,也可以不使用双凸透镜70而使用微透镜阵列。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黑底层或针孔阵列来代替黑色条纹。

对于屏幕40,如下文所述,能够使对入射光发挥出的漫射特性经时地变化,由此能够使散斑不明显。与这样的屏幕40的功能相关,显示装置10具有电力源30和控制装置35。电力源30对屏幕40施加电压。控制装置35调整来自电力源30的施加电压,对屏幕40的状态进行控制。另外,控制装置35还可以控制投影仪20的动作。作为一例,控制装置35可以为通用计算机。

投影仪20将形成图像的光、即图像光投射到屏幕40上。在图示例中,投影仪20具有:使相干光振荡的相干光源21、以及调整相干光源21的光路的未图示的扫描装置。作为一例,相干光源21由使激光振荡的激光源构成。相干光源21也可以具有生成相互不同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多个相干光源。在透过型屏幕40的情况下,观察者E可以从与具有相干光源21的第1面40a相反的第2面40b侧观察透过了屏幕40的图像。投影仪20也可以按照在内部设置与控制装置35不同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并利用该内部的控制部分进行控制的方式来构成。

图2示出向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照射光的方法。

在图示例中,投影仪20以光栅扫描方式在屏幕40上投射相干光。如图2所示,投影仪20按照扫描屏幕40上的整个区域的方式投射相干光。扫描以高速实施。投影仪20根据要形成的图像停止源自相干光源21的相干光的射出。即,使相干光仅投射到屏幕40上的要形成图像的位置。其结果,在屏幕40上形成图像。投影仪20的动作由控制装置35控制。

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截面的一部分。

首先对屏幕40进行说明。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屏幕40具有:具有复数个粒子的光学片50、以及与电力源30连接的电极41,42。第1电极41在光学片50的一个主面上呈面状扩展,第2电极42在光学片50的另一主面上呈面状扩展。另外,图3所示的屏幕40还具有:第1覆盖层46,其覆盖第1电极41且形成屏幕40的一侧的最外表面;以及第2覆盖层47,其覆盖第2电极42且形成屏幕40的另一侧的最外表面。

透过图像光的第1电极41和第1覆盖层46以及第2电极42和第2覆盖层47为透明的,且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分别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4%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可见光透过率,使用分光光度计((株)岛津制作所制“UV-3100PC”,依据JIS K 0115的产品),确定在测定波长380nm到780nm的范围内测定时的各波长的透过率的平均值,将其作为可见光透过率。

作为形成第1电极41的导电材料,能够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InZn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Ag纳米线、碳纳米管等。另一方面,第1覆盖层46是用于保护第1电极41和光学片50的层。该第1覆盖层46能够由透明树脂(例如具有优异稳定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等)来形成。第2电极42能够与第1电极41同样地构成。另外,第2覆盖层47能够与第1覆盖层46同样地构成。

光学片50具有一对基材51,52、以及设置在一对基材51,52之间的粒子层55。第1基材51支撑第1电极41,第2基材52支撑第2电极42。粒子层55被密封在第1基材51与第2基材52之间。

第1基材51和第2基材52可以由能够密封粒子层55且具有可起到作为第1电极41、第2电极42和粒子层55的支撑体功能的强度的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膜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图像光透过屏幕40的第1基材51。因而,优选第1基材51为透明的、与第1电极41和第1覆盖层46具有同样的可见光透过率。特别优选第2基材52也与第1电极41和第1覆盖层46具有同样的可见光透过率。

粒子层55具有多个粒子60、以及保持粒子60的保持部56。保持部56可动作地保持粒子60。如图3所示,保持部56具有多个内腔56a,粒子60被容纳在各内腔56a内。各内腔56a的内尺寸大于该内腔56a内的粒子60的外尺寸。因此,粒子60在内腔56a内能够动作。保持部56利用液体57进行了溶胀。在内腔56a内,保持部56与粒子60之间利用液体57填满。若采用利用液体57溶胀后的保持部56,则能够稳定地确保粒子60的顺畅动作。

液体57用于使粒子60的动作顺畅。液体57通过保持部56的溶胀而保持在内腔56a内。液体57优选为低极性的,以使其不会妨碍粒子60与电场相应地动作。作为低极性的液体57,能够使用使粒子60的动作顺畅的各种材料。在液体57中,作为一例,能够使用二甲基硅油、异链烷烃系液体以及直链烷烃等。

作为一例,保持部56中能够使用由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弹性体片等。作为弹性体片的保持部56能够由液体57溶胀。作为弹性体片的材料,作为一例,能够使用有机硅树脂、(微交联)丙烯酸类树脂、(微交联)苯乙烯树脂和聚烯烃树脂等。

粒子60具有改变图1所示的从投影仪20投射的图像光的进行方向的功能,例如具有使图像光漫射、反射或折射的功能。粒子60包含介电常数不同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从而,将该粒子60置于电场内时,在粒子60内产生电子偶极矩。此时,粒子60向着该偶极矩矢量的方向与电场矢量的方向正相反的位置动作。

因此,在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之间施加电压、在位于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之间的光学片50中产生电场时,粒子60按照采取相对于电场稳定的姿势、即相对于电场稳定的位置和朝向的方式在内腔56a内动作。该屏幕40随着具有光漫射能力的粒子60的动作而使其漫射波面变化。

例如,控制装置35可以通过控制电力源30的施加电压,使得粒子60在小于180°的角度范围内反复旋转。因此,能够选择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中的至少一者,使其位于观察者侧。

此外,控制装置35能够通过电力源30的施加电压控制粒子60的朝向和位置中的至少一者,使得粒子60的第1部分61自观察者侧起沿着屏幕40的法线方向覆盖第2部分62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即使是在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并未严格地为相同颜色的情况下,在使粒子60动作的同时显示图像的期间,也能够使屏幕40的色调变化不易被有效感知。

包含介电常数不同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的粒子60能够用包含公知技术的各种方法制造。例如使用下述方法:使用胶带等将有机物或无机物的球状粒子排列成单层,将带有与球状粒子不同的正负电的树脂成分层或无机物层蒸镀在半球面上的方法(蒸镀法,例如参见日本特开昭56-67887号公报);使用旋转圆盘的方法(例如参见日本特开平6-226875号公报);采用喷雾法或喷墨法使介电常数不同的两种液滴在空气中接触而形成1个液滴的方法(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3-140204号公报);以及微通道方法(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4-197083号公报);等等。

如在日本特开2004-197083号公报中所提出,介电常数相互不同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能够使用带电特性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一般,在微通道方法中使用连续相与粒子化相彼此处于油性/水性(O/W型)或水性/油性(W/O型)的关系的材料。此外,将包含两种带电特性相互不同的材料的连续相从输送连续相的第1微通道依次吐出到在第2微通道中流通的流动介质的粒子化相内,由此制造作为二相聚合物粒子60且在电荷方面具有(±)极性的双极性粒子60。

在本实施方式的微通道方法中,首先,在含有聚合性树脂成分的油性或水性的流动性介质中,将相对于该介质为不溶性的聚合性树脂成分分相而形成连续相。连续相中的聚合性树脂成分由带有相互不同的正负电的聚合性单体形成。接着,将聚合性单体输送到第1微通道中,接下来将该连续相连续或断续地依次吐出到在第2微通道内流通的水性或油性的粒子化相中。接着,吐出到粒子化相中的吐出物在微通道内的一系列的吐出·分散·输送中被粒子化,因而该粒子中的聚合性树脂成分在UV照射下和/或加热下被聚合固化。由此适当地制备出粒子60。

作为粒子60中使用的聚合性树脂成分,可以举出根据官能团或取代基的种类分别倾向于显示出(-)带电性和(+)带电性的单体物质。从而,在使用至少2种以上的复数种单体作为聚合性树脂成分的情况下,在其显示出(+)带电性和(-)带电性的倾向为公知的基础上,优选将处于同种带电性倾向的多种单体彼此组合来适当地使用。此外,聚合引发剂等单体以外的添加剂可以按照材料整体不丧失带电性的方式进行调整来添加。

在分子内具有至少一种官能团和/或取代基的聚合性树脂成分中,作为其官能团或取代基,例如可以举出羰基、乙烯基、苯基、氨基、酰胺基、酰亚胺基、羟基、卤基、磺酸基、环氧基以及氨基甲酸酯键等。这样的聚合性单体中的具有官能团或取代基的单体物质可以单独或将2种以上的复数种适当地组合来酌情使用。作为倾向于显示出(-)带电性或(+)带电性的聚合性单体,使用日本特开2004-197083号公报中提出的物质即可。

在利用微通道方法制造粒子60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形成连续相的二种聚合性树脂成分在合流时的速度或合流方向等、以及连续相向粒子相吐出时的速度或吐出方向等,能够调整所得到的粒子60的外形、粒子60中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的界面的形状等。

在图3所示的粒子60的示例中,第1部分61与第2部分62的体积比例相同。另外,粒子60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的界面形成为平面状。即,粒子60形成为球状,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形成为半球状。

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屏幕40的粒子层55的粒子60。

在形成连续相的二种聚合性树脂成分包含漫射成分的情况下,能够对粒子60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赋予内部漫射能力。如图4所示,粒子60的第1部分61具有第1主部66a和分散在第1主部66a内的第1漫射成分66b。同样地,粒子60的第2部分62具有第2主部67a和分散在第2主部67a内的第2漫射成分67b。

即,图4所示的球状粒子60能够对于在第1部分61的内部行进的光和在第2部分62的内部行进的光表现出漫射能力。此处的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是对于在粒子60内行进的光具有可通过反射或折射等而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的作用的成分。这样的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光漫射能力例如可通过由与形成粒子60的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的材料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构成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或者通过由可对光具有反射作用的材料构成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而被赋予。

作为与形成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的材料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可以举出树脂珠、玻璃珠、金属化合物、含有气体的多孔质物质等。另外,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也可以为简单的气泡。

粒子60优选为单色的。即,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优选为相同颜色。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的颜色可通过添加颜料或染料等色料来进行调整。颜料或染料使用日本特开2005-99158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780723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第5463911号公报等中公开的颜料或染料即可。

针对粒子60使用的单色是指,在屏幕40未进行图像显示的状态下,即使粒子60在光学片50内动作,也具有下述程度的同样的颜色,该程度为对图1所示的屏幕40进行观察的观察者以通常的观察力无法识别出屏幕40的颜色变化的程度。即,在未进行图像显示的状态下,在观察者以通常的注意力进行观察时,在粒子60的第1部分61朝向屏幕40的第1面40a的状态下的屏幕40的第2面40b和粒子60的第2部分62朝向屏幕40的第1面40a的状态下的屏幕40的第2面40b被识别为相同颜色的情况下,可以说粒子60为单色的。

具体地说,粒子60的第1部分61朝向屏幕40的第1面40a的状态下的屏幕40的第2面40b与粒子60的第2部分62朝向屏幕40的第1面40a的状态下的屏幕40的第2面40b的色差ΔE*ab(=[(ΔL*)2+(Δa*)2+(Δb*)2]1/2)优选为1.5以下。需要说明的是,色差ΔE*ab为,根据JIS Z8730,基于使用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造的色彩计(CM-700d)测量的L*a*b*色度系统中的亮度ΔL*和色度a*,b*而确定的值。另外,利用基于透过光的亮度ΔL*和色度a*,b*确定的色差ΔE*ab的值进行评价。

这样,通过使粒子60为单色,能够使未显示图像等时的屏幕40为恒定的颜色。并且,在屏幕40上显示图像时,被感知为色调变化的情况减少。其结果,能够有效地避免伴随着屏幕40的颜色变化的画质劣化。

作为一例,如下制造粒子层55、光学片50以及屏幕40。

粒子层55例如能够利用日本特开平1-28259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进行制造。首先制作在聚合性硅酮橡胶中分散有粒子60的油墨。接着,将该油墨在平滑的基材上利用涂布机等延伸,经加热和干燥等使其聚合,制成片。通过以上的过程得到保持有粒子60的保持部56。接着,将保持部56在硅油等液体57中浸渍一定期间。其后通过将保持部56溶胀,在由硅酮橡胶等形成的保持部56与粒子60之间形成被液体57填满的间隙。其结果形成容纳有液体57和粒子60的内腔56a,制造出粒子层55。

接着,利用日本特开2011-112792号公报所公开的制造方法,使用粒子层55制造屏幕40。首先,将粒子层55利用图4所示的一对第1基材51和第2基材52覆盖,使用层压(laminate)或粘合剂等将粒子层55密封。由此制造出光学片50。接着,在光学片50上设置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进一步层积第1覆盖层46和第2覆盖层47,由此得到屏幕40。

通过使用这样的方法,能够容易地制造大型的光学片50和屏幕40。

接着,对于粒子60的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与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关系进行说明。

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直径d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1μm<d<15μm (1)

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直径为0.1μm以下的情况下,由于瑞利散射的影响,激光投影仪的RGB各色的散射特性有很大不同。例如,漫射程度按照波长短的青、绿、红的顺序增加。使用了这样的粒子的屏幕40可能由于例如中央或四角等位置或视听角度而产生颜色不均。

在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直径为15μm以上的情况下,由于漫射成分相对于粒子60较大,因而成为每个粒子中的漫射成分的体积比例产生偏差、或无法保持球形的原因。粒子60的直径若过大,则粒子间距离也增大,在粒子层55中由投影仪射出的光未撞击粒子而发生反射或透过,成为产生漏光的原因,因而粒子60的直径优选尽可能小。另外,若漫射成分的直径d增大,则主部与漫射成分的界面的曲率减小,从而由于折射的作用,光的进行方向弯曲的角度减小,作为散斑降低效果不利。由于以上的理由,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直径优选为15μ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若漫射成分的直径d增大,则光由于主部与漫射成分的界面的折射作用而发生漫射。在后述的模拟中,当d足够大时,已知基于几何光学和米氏散射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另外,优选体积分数Vi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该体积分数Vi表示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体积之和相对于粒子60的体积所占的比例。

Vi≧3% (2)

此外,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与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的折射率差Δn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Δn|≦0.2 (3)

此处,对于求出体积分数的条件式(2)和折射率差的条件式(3)的模拟进行说明。

图5表示模拟的模型。

模拟的模型由模拟图3所示的保持部56和内腔57的长方体101、以及模拟埋入到该长方体101内部的粒子60的球102形成。长方体101的厚度为144μm、长方体101在波长550nm处的折射率为1.4。球102的直径为90μm、假设为丙烯酸类树脂。对该长方体101照射源自直径89.98μm的圆光源100的波长550nm的平行光线。需要说明的是,设各界面处的反射或透过遵循菲涅耳反射,光线无分支,随机地选择反射或透过。另外,内腔57利用硅油填充了,硅油与构成保持部56的硅酮橡胶的折射率大致相等。从而,在模型中省略内腔57。

漫射遵循米氏散射,设定球102的粒子数密度、折射率、光学浓度或粒径。粒子数密度(单位:/mm3)由体积分数预先计算来设定。设定折射率为1.43、光学浓度为10000、球径全部为1000nm。由于透过率被换算为10-10000,因而据信入射到球102中的光线被吸收。即,此时在系统的无限远处接收的光线是完全未入射到球102中而由长方体101射出的光线。由于该光线对散斑降低无贡献,因而优选尽可能减少。

图6示出模拟的散射光的定义。图7示出模拟下的散射相对于体积分数的结果。

如图6所示,关于散射光,将从光源100向球102射出的方向设为0°,将逆时针设为正,将-90°<θ<90°设为前向散射,将90°<θ<270°设为反向散射。

图7示出了1,000,000条入射光线数(波长550nm)相对于球102的体积分数的散射的结果。如图10所示,在体积分数小于3%的情况下,经计算多数光线在无限远被接收。由于这些光线对散斑降低无贡献,因而优选满足体积分数Vi为3%以上的条件式(2)。

图8示出模拟下的散射相对于折射率差的结果。

接下来,设体积分数为3%、透过率为100%,改变折射率进行计算。如图8所示,若折射率差|Δn|为0.2以内、满足条件式(3),则前向散射多于反向散射,透过的光线增多。例如,在长方体101为硅酮橡胶的情况下,球102可以举出氧化硅等无机材料或聚苯乙烯等有机材料。

接下来,对于使用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显示图像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源自控制装置35的控制,投影仪20的相干光源21产生相干光振荡。源自投影仪20的光利用未图示的扫描装置调整光路,经由双凸透镜70和菲涅耳透镜80照射至屏幕40。如图2所示,扫描装置按照使光在屏幕40上进行扫描的方式对光路进行调整。其中,基于相干光源21的相干光的射出可以由控制装置35进行控制。控制装置35对应于希望在屏幕40上显示的图像来停止源自相干光源21的相干光的射出。投影仪20中包含的扫描装置的动作达到人眼E不可能分辨出的程度的高速。因此,观察者可同时观察到间隔着时间进行照射的被照射到屏幕40上的各位置的光。

投射到屏幕40上的光透过第1覆盖层46和第1电极41到达光学片50。该光被光学片50的粒子60漫反射,朝向作为屏幕40的观察者侧的各种方向射出。因此,观察者在作为屏幕40的观察者侧的各位置能够观察到从屏幕40上的各位置反射的反射光。其结果,观察者能够观察到屏幕40上的与照射相干光的区域对应的图像。

另外,可以使相干光源21包含可射出相互不同的波长区域的相干光的复数个光源。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35与其他光源独立地控制对应于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源。其结果,能够在屏幕40上显示彩色图像。

另外,在使用相干光在屏幕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通常会观察到斑点模样的散斑。据认为,散斑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以激光为代表的相干光在屏幕上漫射后在光传感器面上、或者在人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产生干涉图案。特别是利用光栅扫描将相干光照射到屏幕的情况下,相干光由恒定的入射方向入射到屏幕上的各位置。从而,在采用光栅扫描的情况下,只要屏幕不摇动,在屏幕的各点产生的散斑波面就是不动的,在散斑图案与图像一起被观察者看见时,显示图像的画质显著变差。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0的屏幕40使漫射波面经时地变化。若屏幕40上的漫射波面发生变化,则屏幕40上的散斑图案经时地变化。并且,若漫射波面的经时变化足够高速,则散斑图案重叠并被平均化。由此,对观察者来说能够使散斑不明显。

如图1所示,屏幕40具有一对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与电力源30电气连接。即,电力源30能够对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施加电压。若在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之间施加电压,则在位于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之间的光学片50形成电场。

如图4所示,在光学片50的粒子层55,具有介电常数不同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的粒子60以可动作状态被保持。该粒子60由于原本带电、或至少在形成电场时产生偶极矩,因而对应于所形成的电场的矢量而动作。并且,在具有改变光的进行方向的功能、例如具有反射功能或漫射能力的粒子60沿图5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动作时,屏幕40的漫射特性经时地变化。其结果,对于观察者来说,能够使散斑不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图5的箭头La为从投影仪20照射到屏幕40的图像光,箭头Lb为由屏幕40漫射的图像光。另外,关于在粒子60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之间的介电常数不同,只要介电常数不同到能够表现出散斑降低功能的程度即是充分的。因此,粒子60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之间的介电常数是否不同能够通过以可动作状态被保持的粒子60是否可随着电场矢量的变化而动作来进行判定。

此处,粒子60相对于保持部56动作的原理为,使粒子60的朝向和位置发生变化,以使得粒子60的电荷或偶极矩相对于电场矢量达到稳定的位置关系。因此,若持续对粒子层55施加恒定的电场,则粒子60的动作在一定期间后停止。另一方面,为了使散斑不明显,需要持续粒子60相对于保持部56的动作。因此,电力源30按照使粒子层55中形成的电场经时地变化的方式施加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源30按照使光学片50内生成的电场的矢量反转的方式在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之间施加电压。

图9示出施加至屏幕的电压的一例。

如图9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之间的电压,交替施加X[V]和-Y[V]。施加电压的X[V]和-Y[V]的绝对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还可以施加3个以上的不同值的电压。此外,还可以采用通常的交流电压等连续地改变施加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粒子60被容纳在形成于保持部56的内腔56a内。并且,如图4所示,粒子60具有大致球状的外形。另外,容纳粒子60的内腔56a具有大致球状的内形。从而,粒子60能够以在与图4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ra为中心进行旋转振动。其中,根据容纳粒子60的内腔56a的尺寸的不同,粒子60不仅能够进行反复旋转运动,还能够进行平移运动。进而,在内腔56a中填充有液体57。液体57使粒子60相对于保持部56的动作顺畅。

图10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屏幕40的截面的一部分。

如图10所示,光学片50和屏幕40可以制造成曲面。为了制造曲面,在将片层55制成片时,在曲面上加热并使其聚合即可。其后层积预先形成为曲面的基材51,52即可。

图11示出使第1部分61与第2部分62的颜色不同的示例的粒子60。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的仅一者中具有漫射成分。在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的仅一者中具有漫射成分时,即使粒子60的朝向、姿势、位置发生了变化,在光透过时,在漫射成分的作用下发生漫射的可能性也很高,因而能够有效地使散斑不明显。

图12示出使第1部分61与第2部分62的体积比例不同的示例的粒子6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部分61与第2部分62具有相同的体积比例的示例,但不必限于该例。也可以使第1部分61在粒子60中所占的体积比例与第2部分62在粒子60中所占的体积比例不同。在图12所示的例中,第1部分61的体积比例大于第2部分62的体积比例。在使用这样的粒子60的情况下,在向屏幕40照射光的期间,容易使第1部分61自观察者侧起沿着屏幕的法线方向nd覆盖第2部分62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在随着粒子60的旋转动作,第2部分62移动到图13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1部分61自观察者侧起沿着屏幕40的法线方向nd完全地覆盖遮蔽第2部分62。从而,即使是在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并未严格地为相同颜色的情况下,在使粒子60动作的同时显示图像的期间,也能够使屏幕40的色调变化不易被有效感知。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合成树脂的聚合中使用具有正带电性的单体或具有负带电性的单体来制作单色的粒子60、且该粒子60带电的示例,但并不限于该例。具有在液体57中的带电特性不同的复数部分的粒子60使用公知的材料利用各种方法合成。例如,可以将由性能不同的材料构成的板状体二层层积,将该层积体粉碎成所期望的尺寸,由此来制作粒子60。具有带电特性的材料例如在合成树脂中添加电荷控制剂即可。作为带电赋予添加剂的示例,可以采用在抗静电剂中使用的在以聚烷撑二醇为主成分的聚合物中复合化高氯酸锂等而成的离子导电性赋予剂。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粒子60为球体的示例,但并不限于该例。粒子60只要在内腔56a内能够动作,也可以具有旋转椭球体、立方体、长方体、锥体、圆筒体等外形(外径)。通过使具有球体以外的外形的粒子60动作,不论该粒子60的内部漫射能力如何,均能够由于表面反射而引起屏幕40的漫射特性的经时变化。

此外,光学片50、粒子层55以及粒子60可以利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制造。另外,粒子60只要被保持为相对于保持部56能够动作,也可以不设置液体57。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屏幕40的层积结构的一例,但并不限于此,在屏幕40上也可以设置期待发挥出特定功能的其他功能层。另外,也可以使1个功能层发挥出2种以上的功能。例如,第1覆盖层46、第2覆盖层47、第1基材51或第2基材52等可以作为该功能层发挥作用。作为被赋予至功能层的功能,例如可以举出防反射功能、具有耐擦伤性的硬膜功能、紫外线屏蔽功能、紫外线反射功能或防污功能等。

图13示出具有复数个线状电极部的屏幕40的实例。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形成为面状并按照夹持粒子层55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示例,但并不限于该例。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形成为条纹状。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这两者形成为透明的条纹状。即,第1电极41具有延伸成线状的复数个第1线状电极部41a,复数个第1线状电极部41a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第2电极42也与第1电极41同样地具有延伸成线状的复数个第2线状电极部42a,复数个第1线状电极部41a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

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形成第1电极41的复数个第1线状电极部41a和形成第2电极42的复数个第2线状电极部42a均配置在光学片50的与观察者相反一侧的面上。并且,形成第1电极41的复数个第1线状电极部41a和形成第2电极42的复数个第2线状电极部42a沿着同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利用图13所示的第1电极41和第2电极42,也能够通过由电力源30施加电压而在光学片50的粒子层55形成电场。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投影仪20以光栅扫描方式在屏幕40上投射光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该例。投影仪也可以利用光栅扫描方式以外的方式、例如可以在各瞬间向屏幕的整个区域投射图像光。在使用这样的投影仪的情况下也会发生散斑,但通过使用上述的屏幕,屏幕40的漫射波面经时地变化,从而能够有效地使散斑不明显。此外,还能够与背景技术一节中说明的国际公开2012/033174所公开的投影仪组合来使用上述的屏幕。利用该投影仪能够有效地降低散斑,利用该投影仪与上述屏幕的组合,能够更为有效地使散斑不明显。

图14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透过型屏幕140的截面的一部分。

对于透过型屏幕140,在图3所示的屏幕40的光学片50中添加漫射透过层58。漫射透过层58具有在光透过时发生漫射的功能。透过型屏幕140的其他构成可以与图3所示的屏幕40相同。

另外,透过型屏幕140可以在第2基材52与第2电极42之间设置漫射透过层58。此外,也可以将未图示的漫射微粒58a埋入到第2基材52中,使第2基材52中发挥出作为漫射透过层58的功能。此外,还可以使未图示的漫射微粒58b包含在粒子层55的保持部56或液体57中,使粒子层55也可以具有作为漫射透过层58的功能。

图15示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透过型屏幕140的显示装置10的一例。

本实施方式的透过型的显示装置10具有投影仪20、以及从投影仪20被照射图像光的屏幕140。此处,屏幕140在图14所示的构成中至少具有电极41,42、粒子层55和漫射透过层58即可。

另外,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配置在投影仪20与屏幕140之间的菲涅耳透镜70、扩大屏幕140的可视角的可视角扩大部71、提高对比度的着色部72中的至少1者。此外,为了提高屏幕140的耐久性,也可以使用硬膜部73。

菲涅耳透镜70使得从投影仪20射出的光折射并以大致平行光的形式射出。菲涅耳透镜70配置在投影仪20与屏幕140之间。菲涅耳透镜70可以为同心圆状菲涅耳透镜或者与柱面透镜具有同样效果的线性菲涅耳透镜中的任一者。另外,菲涅耳透镜70的菲涅耳面70a可以朝向投影仪20和屏幕140中的任一者。菲涅耳透镜70可以形成为片状。

通过使用这样的菲涅耳透镜70,能够使从投影仪20射出的光以大致平行光的形式射出,能够提高屏幕140上的画质。另外,通过将菲涅耳透镜70形成为片状,能够将屏幕140形成得较薄。

可视角扩大部71扩大屏幕140的可视角。在图15所示的第1例中,可视角扩大部71具有透明树脂或空气等基材71a、以及在基材71a上形成为黑色的三角形棱镜状的光吸收部71b。基材71a比光吸收部71b的折射率更高。

由投影仪20射出的光从视野扩大部71的基材71a侧入射,在基材71a与光吸收部71b的边界的斜面全反射,使可视角扩大。从而,光几乎不会入射到光吸收部71b,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另外,光吸收部71b吸收来自观察者E侧的外光。因此能够提高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所示的可视角扩大部71是按照光沿上下方向漫射的方式使光吸收部71b在纸面的上下方向排列形成的,但也可以按照光沿左右方向漫射的方式使光吸收部71b在从纸面的近前朝向里侧的方向排列形成。另外,也可以在投影仪20与观察者E之间叠加使用具有在纸面的上下方向排列的光吸收部71b的视野扩大部71、和具有在从纸面的近前朝向里侧的方向排列的光吸收部71b的视野扩大部71。通过叠加使用视野扩大部71,能够在不会降低光的利用效率的情况下有效地以宽可视角实现高对比度的屏幕。

着色部72是半透明或由着色染料等着色的层,其降低透过率、提高对比度。着色部72也可以不设为独立的层,而使其他部分具有同样的功能。例如,可以将保持部56、液体57和粒子60着色来提高对比度。另外,在使用激光作为光源的情况下,着色部72可以按照仅使明线(輝線)通过的方式进行着色。

硬涂层73通过在屏幕最表层涂布公知的硬膜材料而形成,其提高耐久性。硬涂层73可以具有浸水性或防水性。例如,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屏幕140的情况下,在硬涂层73可能会产生结露。因此,硬涂层73的表面可以通过基于氟或硅等的涂布、凹凸结构、吸湿层的贴附、或电热层等来形成。通过像这样形成硬涂层73的表面,能够防止结露和污垢。

显示装置10可以搭载有触控面板功能。在红外光学成像方式中,若在显示装置10的一部分预先设置红外传感器并从外部照射红外线,则与显示装置10接触的位置作为屏蔽红外照射的部位被红外传感器检测出,因而具有触控面板功能。红外线照射部也可以单独设置照射装置。同样地,在超声波方式中,在显示装置10的表面设置超声波表面弹性波的发送部(発信子)和接收部(受信子),由该弹性波的衰减确定接触位置。另外,可以在显示装置10的内部或外部搭载静电电容方式或膜电阻方式的触控面板。为了在显示装置的内部搭载触控面板,可以在图16所示的屏幕140与着色部72之间、或者着色部72与硬涂层73之间形成触控面板层。

图16示出菲涅耳透镜70的其他实例。

菲涅耳透镜70中,可以将与菲涅耳面70a相反的面形成为具有漫射性的漫射面70b。漫射面70b在表面形成凹凸等即可。通过形成这样的漫射面70b,能够提高屏幕整体的漫射性。

图17示出可视角扩大部的第2例。

图17所示的第2例的可视角扩大部171具有:作为基材的双凸透镜171a、以及在双凸透镜171a的一部分形成的光吸收部171b。

在双凸透镜171a中,在片的投影仪20侧的表面排列有微细细长的第1柱面透镜171a1,在片的观察者E侧的表面交替地形成微细细长的第2柱面透镜171a2和平面部171a3。光吸收部171b在双凸透镜171a的平面部171a3形成。双凸透镜171a由透明的树脂形成。光吸收部171b由黑色的涂布等形成。

由投影仪20射出的光从视野扩大部171的双凸透镜171a的第1柱面透镜171a1入射、从第2柱面透镜171a2射出,使可视角扩大。从而,光几乎不会入射到光吸收部171b,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另外,光吸收部171b吸收来自观察者E侧的外光。从而能够提高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7所示的可视角扩大部71是按照光沿上下方向漫射的方式使第1柱面透镜171a1和第2柱面透镜171a2在纸面的上下方向排列形成的,但也可以按照光沿左右方向漫射的方式使第1柱面透镜171a1和第2柱面透镜171a2在从纸面的近前朝向里侧的方向排列形成。另外,也可以在投影仪20与观察者E之间叠加使用具有在纸面的上下方向排列的第1柱面透镜171a1和第2柱面透镜171a2的视野扩大部171、和具有在从纸面的近前朝向里侧的方向排列的第1柱面透镜171a1和第2柱面透镜171a2的视野扩大部171。通过叠加使用视野扩大部171,能够在不会降低光的利用效率的情况下有效地以宽可视角实现高对比度的屏幕。

另外,可视角扩大部71可以为微透镜阵列等。光吸收部171b可以为针孔阵列等。

图18示出可视角扩大部的第3例。

图18所示的第3例的可视角扩大部271具有作为基材的双凸透镜271a、以及在双凸透镜271a的一部分形成的光吸收部271b。

在双凸透镜271a中,在片的投影仪20侧的表面排列有微细细长的柱面透镜271a1,在片的观察者E侧的表面形成平面部271a3。双凸透镜271a由透明的树脂形成。光吸收部271b按照覆盖双凸透镜271a的柱面透镜271a1的方式形成。光吸收部271b通过涂布等形成为层状。

由投影仪20射出的光从视野扩大部271的光吸收部271b入射、从平面部271a3射出,使可视角扩大。另外,光吸收部271b反复进行内部反射,使来自观察者E侧的外光衰减。从而能够提高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8所示的可视角扩大部71是按照光沿上下方向漫射的方式使柱面透镜271a1在纸面的上下方向排列形成的,但也可以按照光沿左右方向漫射的方式使柱面透镜271a1在从纸面的近前朝向里侧的方向排列形成。另外,也可以在投影仪20与观察者E之间叠加使用具有在纸面的上下方向排列的柱面透镜271a1的视野扩大部271、和具有在从纸面的近前朝向里侧的方向排列的柱面透镜171a1的视野扩大部271。通过叠加使用视野扩大部271,能够在不会降低光的利用效率的情况下有效地以宽可视角实现高对比度的屏幕。

另外,可视角扩大部71可以为微透镜阵列等。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漫射部58进一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漫射透过层58通过包含漫射微粒58a而具有使光漫射的功能即可。

在漫射透过层58的情况下,漫射微粒58a使用与丙烯酸类树脂等主成分的折射率差小的树脂珠或二氧化硅等材料即可。漫射微粒58a与主成分的折射率差小时,容易引起前向散射,优选作为透过型使用。

漫射部58可以与粒子层55分开。漫射部58与粒子层55之间可以为空气层。漫射部58可以分别设置在粒子层55的两侧。

图19示出漫射部58的其他实例。

漫射部58可以通过在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凹凸而成为漫射透过层58。这种情况下,漫射部58的凹凸可以在粒子层55侧形成。另外,如图19所示,漫射部58可以与粒子层55分开。漫射部58与粒子层55之间可以为空气层。漫射部58可以分别设置在粒子层55的两侧。

接着对粒子60进一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粒子60为多相聚合物粒子,具有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换言之为第1聚合物部分61和第2聚合物部分62。

在反射型的粒子60的情况下,粒子60的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使用丙烯酸类树脂等、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使用与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的折射率差大的氧化钛等金属化合物即可。若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与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折射率差大,则容易引起反向散射,优选作为反射型使用。

在透过型的粒子60的情况下,粒子60的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使用丙烯酸类树脂等、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使用与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的折射率差小的二氧化硅等材料即可。若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与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折射率差小,则容易引起前向散射,优选作为透过型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粒子层55中,可以在保持部56、液体57、粒子60中使用着色料使其着色。

图20示出粒子60中的内腔56a的思想。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单一的内腔56a内包含单一的粒子60。粒子60无法移动的单元被认为是1个内腔56a。因此,在图20(a)所示的示例中,在2个内腔60a中分别包含粒子60。另外,在图20(b)所示的示例中,在3个内腔60a中分别包含粒子60。即,在单一的内腔56a内包含单一的粒子6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的粒子60中,示出了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为球体的示例,但不必限于该例。第1漫射成分66b第2漫射成分67b也可以具有旋转椭球体、立方体、长方体、锥体、圆筒体等外形。

在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为旋转椭球体、立方体、长方体、锥体、圆筒体等形状的情况下,直径是指面积圆当量直径(Heywood径)。面积圆当量直径d由下式求出。

d=(4×S/π)1/2

其中,

d为面积圆当量直径,

S为由漫射成分截面的透过型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图像获得的面积。

另外,粒子60的直径优选为30μm~200μm。在粒子60的情况下,也是在形状不是球形的情况下,由上述式求出面积圆当量直径d。

直径由显微镜照片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图像获得。关于体积分数,由粒子截面的SEM像或TEM像获得面积分数,在面积分数为x:y时,设体积分数为x3/2:y3/2

关于折射率差,首先用聚焦离子束(FIB:Focused Ion Beam)制作粒子的薄片试样,使用在透过型电子显微镜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中组合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光法(EDX: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或电子能量损失分光法(EELS:Electron energy-loss spectroscopy)的检测器而成的装置,进行主部和漫射成分的定性/定量元素分析、如有必要再进行元素的化学状态分析,由此推定主部和漫射成分的成分,求取各成分的折射率之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透明是指,用切片机(Microtome)制作切片,利用显微分光法分别测定透过率和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域的任一波长处透过率高于反射率。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片50的一例,其具备粒子层55,该粒子层55具有:具有规定厚度的透明的保持部56、以及被容纳在形成于保持部56的内腔56a内且包含介电常数不同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的粒子60,第1部分61包含透明的第1主部66a、以及将光漫射的第1漫射成分66b,第2部分62包含透明的第2主部67a、以及将光漫射的第2漫射成分67b,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直径d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因而能够减小激光投影仪的RGB各色的散射特性之差,能够减小因屏幕40的中央或四角等位置或视听角度所致的颜色不均。另外,在微通道内形成2种组成的层流,能够顺畅地形成粒子60,并且能够抑制流路或流路入口的堵塞。

0.1μm<d<15μm (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片50的一例,其体积分数Vi(该体积分数Vi表示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的体积之和相对于粒子60的体积所占的比例)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由此能够尽可能减少对散斑降低不起作用的光线。

Vi≧3% (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片50的一例,由于第1漫射成分66b和第2漫射成分67b与第1主部66a和第2主部67a的折射率差Δn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因而前向散射多于反向散射,透过的光线增多。

|Δn|≦0.2 (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屏幕40的一例,其具备光学片50;以及电极41,42,该电极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形成电场,该电场用于驱动粒子层56的粒子60,因而能够根据由电极41,42形成的电场使包含介电常数不同的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的粒子60确实地动作。并且,通过具有反射漫射能力的粒子60的动作,能够使屏幕40的漫射特性经时地变化、充分地降低散斑。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屏幕40的一例,由于电极41,42作为漫反射层53具有将光漫反射的功能,因而不必新设漫反射层53,能够使光学片50薄膜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一例,由于其具备屏幕40、对屏幕40照射相干光的投影仪20,因而能够充分降低由投影仪20照射的相干光的散斑。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一例,其进一步具备对屏幕40的电极41,42施加电压的电力源30、以及控制由电力源30施加至电极41,42的施加电压的控制装置35,控制装置35控制电力源30的施加电压,以使得粒子60在粒子层55中动作,从而能够使粒子60更确实地动作,能够进一步充分降低散斑。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一例,控制装置35控制电力源30的施加电压,以使得粒子60在小于180°的角度范围内反复旋转,因而能够选择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中的至少一者,使其确实地位于观察者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一例,控制装置35通过电力源30的施加电压控制粒子60的朝向和位置中的至少一者,使得第1部分61自观察者侧起沿着屏幕40的法线方向覆盖第2部分62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即使是在第1部分61和第2部分62并未严格地为相同颜色的情况下,在使粒子60动作的同时显示图像的期间,也能够使屏幕40的色调变化不易被有效感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光学片50、屏幕40以及显示装置10基于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组合或变形。

符号说明

10…显示装置

20…投影仪

21…相干光源

30…电力源

35…控制装置

40…屏幕

41…第1电极

42…第2电极

46…第1覆盖层

47…第2覆盖层

50…光学片

51…第1基材

52…第2基材

55…粒子层

56…保持部

56a…内腔

57…液体

60…粒子

61…第1部分

66a…第1主部

66b…第1漫射成分

62…第2部分

67a…第2主部

67b…第2漫射成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