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工作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71853发布日期:2018-07-31 23:5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手抖检测功能的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工作程序。



背景技术:

近几年的数码相机等摄影装置通常具备检测摄影时产生的手抖值并根据检测出的手抖值而校正像抖动的手抖校正功能。在这种数码相机中,为了使用户能够确认手抖状态,将表示手抖值的指标显示于显示部。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与手抖容许范围一同二维显示手抖值的内容。手抖容许范围根据曝光时间等摄影条件及手抖校正性能而设定。用户能够一边确认手抖状态,一边执行摄影。

而且,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从进行快门操作之前当正在发生的手抖值预测操作快门时的手抖值而预先防止操作快门时的像抖动的内容。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262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691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通常操作快门之前取景时的手抖值与伴随快门操作的手抖值大为不同。具体而言,伴随快门操作的手抖值大于取景时的手抖值,且与取景时的手抖值并不相关。因此,虽然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从取景时的手抖值预测操作快门时的手抖值的内容,但是该预测方法根据操作快门之前的手抖值而预测操作快门时的手抖值,因此难以正确地预测操作快门时的手抖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确地预测并显示操作快门操作部时产生的手抖值的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工作程序。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具备手抖检测部、快门操作部、图像显示部、预测范围计算部及手抖显示控制部。手抖检测部检测手抖值。摄影时操作快门操作部。图像显示部显示图像。预测范围计算部根据过去的操作快门操作部之后的手抖值的记录,计算出操作快门操作部时产生的手抖值的预测范围。手抖显示控制部根据操作快门操作部之前通过手抖检测部检测到的手抖值而将手抖的轨迹显示于图像显示部,且将预测范围以轨迹的开头为起点显示于图像显示部。

手抖检测部优选检测沿与摄影镜头的光轴正交的面内方向产生的手抖值。

优选具备:成像元件,根据经由摄影镜头入射的光学像而生成图像;及曝光时间设定部,设定成像元件的曝光时间,预测范围计算部根据手抖值的记录,计算出操作快门操作部之后通过曝光时间设定部设定的曝光时间内产生的向面内方向的手抖值的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计算部优选根据手抖值的记录,作为包含轨迹的范围计算出通过曝光时间设定部设定的曝光时间内的预测范围。

手抖显示控制部优选根据包含曝光时间的摄影条件,显示手抖值的容许范围。

优选具备:抖动减轻控制部,根据通过手抖检测部检测的手抖值,通过使摄影镜头或成像元件移动而减轻由手抖引起的图像的抖动;及切换部,在开启与关闭之间切换基于抖动减轻控制部的抖动减轻动作。

手抖显示控制部优选除了摄影条件以外,根据基于切换部的抖动减轻动作的设定状态,还显示容许范围。

手抖显示控制部优选在轨迹中,依次消除经过规定时间的部分。

优选具备手抖预测值计算部,通过运算由轨迹计算出表示规定时间后的手抖值的手抖预测值,手抖显示控制部以通过手抖预测值计算部计算出的手抖预测值为起点显示预测范围。

优选具备记录获取模式,获取手抖值的记录,在记录获取模式下,能够以规定次数操作快门操作部,手抖显示控制部根据以规定次数操作快门操作部之后的手抖值而计算出预测范围,且将计算出的预测范围显示于图像显示部。

优选具备取景器部,构成为能够观察光学像,图像显示部在取景器部内显示轨迹,且显示预测范围。

图像显示部优选为背面显示部。

一种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影装置具备:手抖检测部,检测手抖值;快门操作部,摄影时进行操作;及图像显示部,显示图像,该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具备预测范围计算步骤及手抖显示控制步骤。预测范围计算步骤根据过去的操作快门操作部之后的手抖值的记录,计算出操作快门操作部时产生的手抖值的预测范围。手抖显示控制步骤根据操作快门操作部之前通过手抖检测部检测的手抖值而将手抖的轨迹显示于图像显示部,且将预测范围以轨迹的开头为起点显示于图像显示部。

一种使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工作的工作程序,该摄影装置具备:手抖检测部,检测手抖值;快门操作部,摄影时进行操作;及图像显示部,显示图像,该工作程序使控制部执行预测范围计算步骤及手抖显示控制步骤。预测范围计算步骤根据过去的操作快门操作部之后的手抖值的记录,计算出操作快门操作部时产生的手抖值的预测范围。手抖显示控制步骤根据操作快门操作部之前通过手抖检测部检测的手抖值而将手抖的轨迹显示于图像显示部,且将预测范围以轨迹的开头为起点显示于图像显示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工作程序,显示操作快门操作部之前产生的手抖的轨迹,且将操作快门操作部时产生的手抖值的预测范围显示于轨迹的开头,因此能够正确地预测并显示操作快门操作部时产生的手抖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数码相机的主视图。

图2是数码相机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3是表示数码相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ovf图像的图。

图5是表示手抖值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手抖信息图像的图。

图7是表示次数平均手抖值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根据次数平均手抖值求出的预测范围的图。

图9是表示显示有预测范围的手抖信息图像的图。

图10是表示对记录获取模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显示于ovf图像中的命令图像的图。

图12是表示显示于ovf图像中的确认图像的图。

图13是表示时间平均手抖值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已考虑标准偏差的手抖值的记录的图。

图15是表示根据标准偏差求出的预测范围的图。

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表示手抖信息图像的变形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19是表示预测范围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及图2中,作为摄影装置的数码相机11具备相机主体12、镜头镜筒13、上表面操作部14、背面显示部15、背面操作部16及作为取景器部的取景器装置17。镜头镜筒13设置于相机主体12的前表面,且持有摄影镜头18。

取景器装置17在光学取景器(ovf;opticalviewfinder)模式(以下,称为ovf模式)及电子取景器(evf;electronicviewfinder)模式(以下,称为evf模式)之间能够切换模式。

在ovf模式下,能够观察被摄体的光学像、表示摄影条件等摄影信息的摄影信息图像及表示手抖信息的手抖信息图像重合的ovf图像。在evf模式下,能够观察拍摄光学像而获得的拍摄图像及摄影信息图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1中设置有摄影前事先获取操作快门时产生的手抖值的记录的记录获取模式。记录获取模式根据上表面操作部14的操作而由后述的主控制部(控制部)22执行。

上表面操作部14设置于相机主体12的上表面,且包含电源按钮14a、作为快门操作部的快门按钮14b、模式切换转盘14c及取景器切换杆14d等。电源按钮14a在开启或关闭数码相机11的电源(未图示)时操作。快门按钮14b在摄影时操作。模式切换转盘14c在摄影模式、图像播放模式及设定模式等之间切换动作模式时操作。取景器切换杆14d将取景器装置17的模式在ovf模式与evf模式之间切换取景器的模式时操作。

摄影模式中有获取静态图像的静态图像摄影模式及获取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摄影模式。在图像播放模式下,静态图像摄影模式及动态图像摄影模式下获取的图像播放显示于背面显示部15及取景器装置17内的evflcd36(参考图3)。

快门按钮14b具有由s1开关及s2开关构成的二级行程式开关(未图示),且使用于快门操作。若按下(半按)快门按钮14b而s1开关成为开启状态,则数码相机11进行自动聚焦(af)动作等摄影准备动作。若从该状态进一步按下(全按)快门按钮14b而s2开关成为开启状态,则数码相机11进行摄影动作。

背面显示部15设置于相机主体12的背面,且显示各种摄影模式下获取的拍摄图像及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菜单画面等。

背面操作部16设置于相机主体12的背面。背面操作部16使用于各种设定操作。模式切换转盘14c及背面操作部16使用于前述的记录获取模式的设定操作。

取景器装置17具有读入被摄体的光学像的取景器窗17a及用户的眼睛接触的取景器目镜部17b。取景器窗17a设置于相机主体12的前表面侧。取景器目镜部17b设置于相机主体12的背面侧。

并且,在相机主体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后述的记录介质34(参考图3)的插槽(未图示)。

在图3中,在镜头镜筒13内沿摄影镜头18的光轴la设置有光圈20。光圈20由主控制部22驱动控制,调整入射于后述的成像元件21的光量。

主控制部22具有存储有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及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从rom向ram读出程序,并根据所读出的程序,控制数码相机11内的各部的动作。

摄影镜头18包含变焦透镜及聚焦透镜。摄影镜头18中连接有镜头驱动部(未图示),在主控制部22的控制下,使变焦透镜及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通过变焦透镜的驱动而进行变焦,通过聚焦透镜的驱动而进行af动作。通过了摄影镜头18且通过光圈20光量得到调整的被摄体的光学像入射于成像元件21。

成像元件21为例如具有rgb方式的滤色器的单板彩色摄像方式的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型图像传感器。

成像元件21具有由排列为二维矩阵状的多个像素(未图示)构成的受光面。各像素包含光电转换元件,且通过光电转换而拍摄成像于受光面的光学像以生成摄像信号。并且,成像元件21具有电子快门功能,通过后述的曝光设定部22a设定曝光时间(快门速度)。

成像元件21具备信号处理电路。作为信号处理电路,有噪声消除电路、自动增益控制器及a/d(模拟/数字(analog/digital))转换电路等(均未图示)。噪声消除电路对摄像信号实施噪声消除处理。自动增益控制器将摄像信号的电平放大至最佳值。a/d转换电路将摄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从成像元件21输出。成像元件21的输出信号为每一像素具有1个颜色信号的rgb形式的图像数据(所谓的raw数据)。

成像元件21及主控制部22与总线23连接。此外,在总线23上连接有存储器控制部24、数字信号处理部25、介质控制部26、背面显示控制部27、evf显示控制部28、手抖检测部29、手抖显示控制部30、手抖记录存储部31及预测范围计算部32。

在存储器控制部24连接有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等临时存储用存储器33。存储器控制部24将从成像元件21输出的rgb形式的图像数据输入并存储于存储器33中。并且,存储器控制部24将存储于存储器33中的rgb形式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数字信号处理部25。

数字信号处理部25对从存储器控制部24输入的rgb形式的图像数据进行缺陷校正处理、去马赛克处理、伽马校正处理、rgb增益校正处理及yc转换处理等,并生成包括亮度信号y及色差信号c的yc形式的图像数据(yc图像数据)。数字信号处理部25通过将所生成的yc形式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存储器控制部24而存储于存储器33中。

并且,数字信号处理部25通过对yc图像数据实施与各种摄影模式相应的压缩处理而生成图像文件。具体而言,当为静态图像摄影模式时,数字信号处理部25将yc图像数据例如以jpeg(联合图像专家小组(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格式等压缩而生成压缩图像数据。当为动态图像摄影模式时,数字信号处理部25将通过动态图像摄影获得的多帧的yc图像数据例如以mpeg(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4格式等压缩而生成动态图像数据。数字信号处理部25将所生成的图像文件输出至介质控制部26。

主控制部22具有曝光设定部22a,且能够设定成像元件21的曝光时间。具体而言,曝光设定部22a存储有程序线图,并利用程序线图求出摄影中所使用的光圈值及曝光时间。更具体而言,曝光设定部22a根据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25生成的亮度信号y而计算出测光值。曝光设定部22a通过根据计算出的测光值进行规定的运算,计算出适当的曝光量,且利用程序线图决定光圈值及曝光时间。曝光设定部22a通过将所决定的光圈值及曝光时间输入至主控制部22,而分别设定于光圈20及成像元件21。如此,曝光设定部22a具有曝光时间设定部的功能。

介质控制部26控制向记录介质34的图像文件的记录及读出。记录介质34例如为内置有闪存等的存储卡。当为静态图像摄影模式时,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25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34中。并且,当为动态图像摄影模式时,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25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34中。另外,当为动态图像摄影模式时,除了图像以外,还获取并记录语音,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语音的获取及记录相关的结构省略说明。

背面显示控制部27控制向背面显示部15的图像显示。具体而言,背面显示控制部27根据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25生成的yc图像数据,生成遵照ntsc(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格式等的影像信号并输出至背面显示部15。

evf显示控制部28与背面显示控制部27相同地根据yc图像数据而生成影像信号,并输出至后述的evflcd36。

在取景器装置17中设置有作为图像显示部的evflcd36、棱镜37及ovf快门38。

evflcd36显示各种摄影模式下获取的各种图像。在evflcd36中设定有显示通过成像元件21拍摄被摄体的光学像而获得的拍摄图像的图像显示区域(未图示)和显示摄影信息图像及手抖信息图像的信息显示区域(未图示)。信息显示区域设定于图像显示区域的下部。在信息显示区域内,手抖信息图像显示于画面右下方,摄影信息图像显示于其左侧。

拍摄图像为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25生成的yc图像数据的显示图像。摄影信息图像通过主控制部22并根据摄影条件等摄影信息而生成。手抖信息图像通过后述的手抖显示控制部30并根据手抖值而生成。另外,摄影条件中包含快门速度、光圈值及iso灵敏度等。通过后述的上表面操作部14的操作能够设定摄影条件。

在图3中,棱镜37在内部构成有半反射镜39。半反射镜39配置成相对于入射于取景器窗17a的被摄体的光学像传播的第1光路41及显示于evflcd36的显示图像传播的第2光路42呈45度的角度。该半反射镜39集成第1光路41与第2光路42而将其设为第3光路43。在该第3光路43上配置有取景器目镜部17b。

半反射镜39透射一部分在第1光路41上传播的光学像并引导至第3光路43,且反射一部分在第2光路42上传播的显示图像并引导至第3光路43。由此,光学像及显示图像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7b。

ovf快门38为液晶快门,且配置于第1光路41上。ovf快门38的透光率通过主控制部22控制为低透射率(例如,0%)或高透射率(例如,100%)。ovf快门38在透光率设为低透射率的区域遮光光学像而使其不入射于棱镜37,在透光率设为高透射率的区域透射光学像而使其入射于棱镜37。主控制部22掌握evflcd36的各显示区域,并根据取景器的模式而全部或部分性地变更ovf快门38的透光率。

当为evf模式时,主控制部22控制ovf快门38而将与evflcd36的图像显示区域和信息显示区域对应的区域设为低透射率。在该情况下,ovf快门38全部成为低透射率。设为低透射率的ovf快门38遮光光学像。在evflcd36的图像显示区域显示拍摄图像,在信息显示区域显示摄影信息图像及手抖信息图像。由此,在evf模式下,变得能够从取景器目镜部17b观察拍摄图像、摄影信息图像及手抖信息图像。

当为ovf模式时,主控制部22控制ovf快门38而将与evflcd36的图像显示区域对应的区域设为高透射率,将与信息显示区域对应的区域设为低透射率。ovf快门38在与图像显示区域对应的区域透射光学像,在与信息显示区域对应的区域不透射光学像。evflcd36的图像显示区域设为不显示,在信息显示区域显示摄影信息图像及手抖信息图像。

由此,在ovf模式下,如图4所示,变得能够从取景器目镜部17b观察显示于evflcd36的摄影信息图像45及手抖信息图像46与光学像47重叠而成的ovf图像48。重叠是指一部分遮光光学像47且在被遮光的部分显示图像及信息。另外,摄影信息图像45中的“1/2000”为快门速度,“iso200”为iso灵敏度,“f5.6”为光圈值的显示例。

手抖检测部29对数码相机11检测沿与摄影镜头18的光轴la正交的xy面内方向产生的手抖值。手抖值包括围绕与光轴la正交的x轴的角速度ωx(t)及围绕与光轴la及x轴正交的y轴的角速度ωy(t)。手抖值ωx(t)、ωy(t)表示时间t时的角速度的x方向成分及y方向成分,分别由不同的角速度传感器检测。

手抖检测部29每隔规定的采样周期δt检测手抖值ωx(t)、ωy(t)。即,手抖检测部29若在某一时间tn检测手抖值ωx(tn)、ωy(tn),则接着在经过1个采样周期δt后的时间tn+1(=tn+δt)检测手抖值ωx(tn+1)、ωy(tn+1)。

图5示出了在从手抖检测开始时t0到当前时刻tn为止的期间通过手抖检测部29检测的手抖值ωx(t)、ωy(t)的一例。

手抖显示控制部30二维标绘通过手抖检测部29检测的手抖值ωx(t)、ωy(t),由此生成图6所示的手抖信息图像46并显示于evflcd36。另外,在图6中未示出后述的预测范围。

手抖显示控制部30每隔1个采样周期δt标绘出手抖值ωx(t)、ωy(t),因此手抖信息图像46每隔1个采样周期δt被更新。其结果,手抖信息图像46中显示轨迹50。在本实施方式中,轨迹50的开头表示当前(时刻tn)的手抖值ωx(tn)、ωy(tn)。将该位置称为当前位置pn。

并且,手抖显示控制部30经过规定时间后消除所标绘的各点。由此,轨迹50中,自标绘起经过规定时间的部分依次被消除。

并且,手抖显示控制部30显示通过手抖检测部29检测到的手抖值ωx(t)、ωy(t)的容许范围52。容许范围52由主控制部22决定。

具体而言,主控制部22与抖动减轻控制部53连接,且根据手抖减轻动作的设定状态而决定容许范围52。主控制部22具有作为在开启和关闭之间切换手抖减轻动作的设定状态的切换部的功能。若开启手抖减轻动作,则摄影镜头18向与手抖发生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由手抖引起的图像的抖动得以减轻,因此容许范围52变大。

在图6中,以实线来表示手抖减轻动作开启的情况,以双点划线来表示手抖减轻动作关闭的情况。另外,容许范围52也根据抖动减轻控制部53的手抖减轻性能及曝光时间等摄影条件而发生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抖显示控制部30在通过手抖检测部29每次获得一组手抖值ωx(t)、ωy(t)时标绘检测出的手抖值ωx(t)、ωy(t),但也可以标绘出已进行时间平均的手抖值。由此,显示被平滑化的轨迹50。

手抖记录存储部31在记录获取模式下,每隔1个采样周期δt存储通过手抖检测部29检测的操作快门按钮14b之后的手抖值ωx(t)、ωy(t)。具体而言,手抖记录存储部31将从操作快门按钮14b时t0起经过用数码相机11能够设定的最大曝光时间tb为止的期间通过手抖检测部29检测的手抖值ωx(t)、ωy(t)作为记录来存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伴随基于用户的操作快门按钮14b时的手抖值的波动,在记录获取模式下,使用户执行规定次数(n次)的快门按钮14b的操作。主控制部22根据下式(1)、(2),求出表示n次份的手抖值的平均值的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m)、ωya(tm)。

在此,ωxn(tm)、ωyn(tm)表示第n次操作快门时的从操作快门按钮14b时t0起经过时间tm后的手抖值。

主控制部22从操作快门按钮14b时t0至最大曝光时间tb执行基于式(1)、(2)的运算,由此求出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并将此作为手抖值的记录来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

在图7中,实线表示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的一例。点线表示通过1次快门按钮14b的操作获得的手抖值ωxn(t)、ωyn(t)的一例。另外,时间ta表示数码相机11中所设定的曝光时间的一例。

预测范围计算部32根据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的过去的手抖值的记录,将操作快门按钮14b之后曝光时间ta中所产生的手抖值的区域作为预测范围来计算。在该预测范围的计算中使用在从操作快门按钮14b时t0到曝光时间ta为止的期间获得的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若曝光时间ta的设定发生变更,则通过预测范围计算部32再次执行预测范围的计算,并更新预测范围。

图8是二维标绘从操作快门按钮14b时t0至曝光时间ta的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的图。由该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的二维标绘构成的记录54的起点为与操作快门按钮14b时t0对应的曝光开始位置p0。记录54的终点为与曝光时间ta对应的曝光结束位置pa。

预测范围计算部32以包围记录54的方式求出预测范围58。例如,预测范围计算部32在图8所示的记录54中,遍及360°每隔规定角度求出以曝光开始位置p0为中心离曝光开始位置p0最远的点,并通过连结求出的点而计算出预测范围58。

手抖显示控制部30以显示于手抖信息图像46中的轨迹50的开头为起点显示通过预测范围计算部32求出的预测范围58。具体而言,手抖显示控制部30通过将预测范围58的曝光开始位置p0对齐到轨迹50的开头(当前位置pn)而显示,生成图9所示的手抖信息图像46,并显示于evflcd36。手抖显示控制部30在当前位置pn每次发生变化时,对齐到当前位置pn而变更预测范围58的位置。由此,用户除了取景时的当前的手抖状态以外,还能够在操作快门按钮14b之前事先确认预测为实际上操作快门按钮14b时发生的手抖范围。

接着,对记录获取模式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若执行记录获取模式,则主控制部22将命令用户进行快门按钮14b操作的命令图像60(参考图11)显示于evflcd36(s11)。命令图像60显示于evflcd36的信息显示区域。命令图像60作为ovf图像48而能够从取景器目镜部17b观察。在本实施方式中,命令图像60为了获取操作快门按钮14b时的手抖值的记录(每个用户的手抖习惯),命令用户按10次快门按钮14b。

若用户按下快门按钮14b(s12),则通过手抖检测部29执行手抖检测,在到最大曝光时间tb为止的期间检测的手抖值ωxn(t)、ωyn(t)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s13)。重复执行步骤s12、s13,直至操作10次快门按钮14b(s14中“是”)。

主控制部22在命令图像60的显示中计数快门按钮14b的操作次数n,当按下10次快门按钮14b时(成为n=10时),根据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的10次份的手抖值ωxn(t)、ωyn(t),并使用上式(1)、(2)求出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s15)。求出的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s16)。由此,操作快门按钮14b时产生的手抖值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

在记录获取模式下,为了使用户能够确认操作快门按钮14b时产生的手抖值的记录54,根据背面操作部16的操作,能够将图12所示的确认图像62显示于evflcd36。若用户使用背面操作部16进行确认图像62的显示操作(s17中“是”),则预测范围计算部32根据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的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计算出前述的预测范围58(s18)。该预测范围58根据某一特定的曝光时间ta而进行。手抖显示控制部30将通过预测范围计算部32计算出的预测范围58显示于确认图像62中(s19)。该预测范围58表示操作快门按钮14b时产生的手抖值的记录54。

用户通过背面操作部16的操作,能够结束记录获取模式或再次获取手抖值的记录54。并且,通过背面操作部16的操作,能够变更曝光时间ta,并且能够确认每一曝光时间ta的手抖值的记录54。若曝光时间ta发生变更,则预测范围计算部32计算出与发生变更的曝光时间ta对应的预测范围58。手抖显示控制部30将计算出的预测范围58显示于确认图像62中。

另外,根据基于用户的背面操作部16的操作,通过主控制部22能够复位记录获取模式下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的记录54。

对如以上构成的数码相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若通过用户操作电源按钮14a且作为动作模式选择静态图像摄影模式,则数码相机11能够选择取景器的模式。若取景器的模式设定为ovf模式,则开始手抖检测,且当前发生的手抖的轨迹50显示于evflcd36。在该轨迹50的开头(当前位置pn)显示根据记录获取模式下事先获取的手抖值的记录54而预测为操作快门按钮14b时产生的手抖值的预测范围58。

通常取景时的手抖值与伴随快门按钮14b操作的手抖值大为不同。伴随快门按钮14b操作的手抖值大于取景时的手抖值,且与取景时的手抖值并不相关。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手抖值的记录54正确地预测操作快门按钮14b时产生的手抖值,且将该预测范围与当前发生的手抖轨迹50一并显示。由此,用户能够以抑制操作快门按钮14b时的手抖的方式事先注意。

另外,当轨迹50的开头超出容许范围52时,手抖显示控制部30可以显示表示警告的图像。并且,当预测范围58的一部分或全部超出容许范围52时,手抖显示控制部30可以显示表示警告的图像。

上述的手抖信息显示也能够在evf模式下执行。在evf模式下,当开启手抖减轻动作时,能够确认已进行手抖减轻的拍摄图像,但在ovf模式下,无法确认已进行手抖减轻的拍摄图像,因此上述的手抖信息显示在ovf模式下尤其有用。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记录获取模式下,为了抑制操作快门按钮14b时的手抖值的波动,求出对通过1次快门按钮14b的操作获得的手抖值ωxn(t)、ωyn(t)进行规定次数平均的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在第2实施方式中,除了次数平均以外,还进行时间平均,由此抑制操作快门按钮14b时的手抖值的波动。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时间平均,即使在记录获取模式时的快门按钮14b的操作次数少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手抖值的波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控制部22通过根据下式(3)、(4)对记录获取模式下获取的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进行时间平均,求出时间平均手抖值ωxb(t)、ωyb(t)。

图13表示通过对前述的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适用式(3)、(4)而获得的时间平均手抖值ωxb(t)、ωyb(t)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时间平均手抖值ωxb(t)、ωyb(t)作为记录54而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并通过预测范围计算部32求出预测范围58。另外,表示时间平均的期间的参数p能够适当变更,例如设为“p=3”。

而且,可以根据下式(5)、(6),将表示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的波动的标准偏差σx(t)、σy(t)反映于记录。

图14示出了由式(5)求出的“ωxb(t)±2σx(t)”区域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抖记录存储部31将“ωxb(t)±2σx(t)”、“ωyb(t)±2σy(t)”的范围作为记录64来存储。预测范围计算部32根据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的记录64,计算出预测范围66。

图15示出了预测范围66的一例。预测范围66比前述的预测范围58大与记录64中所反映的标准偏差σx(t)、σy(t)相应的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ωxb(t)±2σx(t)”、“ωyb(t)±2σy(t)”的范围作为记录64,但能够使用系数s而通常将“ωxb(t)±s×σx(t)”、“ωyb(t)±s×σy(t)”的范围设为记录64。

并且,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取操作快门按钮14b时的手抖值的记录,设置有记录获取模式,但也可由从实际摄影中的操作快门按钮14b时的手抖值ωx(t)、ωy(t)计算出手抖值的记录。在该情况下,无法进行基于式(1)、(2)的次数平均,因此优选进行基于式(1)、(2)的时间平均。而且,也优选考虑由式(5)、(6)计算出的标准偏差σx(t)、σy(t)。

[第3实施方式]

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将预测范围58、66对齐到表示当前的手抖值ωx(tn)、ωy(tn)的当前位置pn来显示。但是,用户实际按下快门按钮14b为止存在时滞,在这期间产生手抖而存在轨迹50的开头移动的可能性。在第2实施方式中,预测自当前(时刻tn)起规定时间后产生的手抖值,并按照预测出的手抖值的位置显示预测范围5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数码相机110中,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1的各部以外,还设置有手抖预测值计算部112。

手抖预测值计算部112通过运算计算出表示自当前的时间tn起规定时间后的手抖值的手抖预测值。预测为自当前的时间tn起1个采样周期δt后的时间tn+1产生的手抖预测值ωx(tn+1)、ωy(tn+1)例如由基于龙格库塔法的下式(7)~(12)求出。

手抖显示控制部30通过以规定次数(m次)重复基于式(7)~(12)的运算,计算出采样周期δt的m倍的时间后的手抖预测值ωx(tn+m)、ωy(tn+m)。m考虑上述时滞而适当设定即可。

如图17所示,手抖显示控制部30标绘与通过手抖预测值计算部112求出的手抖预测值ωx(tn+m)、ωy(tn+m)对应的位置(手抖预测位置)114,在该手抖预测位置114上对齐并显示通过预测范围计算部32求出的预测范围58的曝光开始位置p0。由此,生成手抖信息图像116,且显示于evflcd36。

另外,当手抖预测位置114超出容许范围52时,手抖显示控制部30可以显示表示警告的图像。

在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手抖预测位置114的运算方法使用龙格库塔法,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及高阶回归线计算等。

[第4实施方式]

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将记录获取模式下获取的操作快门按钮14b时的手抖值的记录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在曝光时间ta的设定每次发生变更时通过预测范围计算部32进行预测范围的计算。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记录获取模式下,对多个曝光时间ta预先求出手抖值的预测范围。在第4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在数码相机120中代替手抖记录存储部31设置有预测范围存储部122。

预测范围计算部32具有在记录获取模式下临时存储前述的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的功能。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的获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预测范围计算部32根据次数平均手抖值ωxa(t)、ωya(t),对多个曝光时间ta,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计算出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存储部122与曝光时间ta对应地存储通过预测范围计算部32对多个曝光时间ta计算出的预测范围。

手抖显示控制部30从存储于预测范围存储部122的多个预测范围获取并显示与当前设定中的曝光时间ta对应的预测范围。根据本实施方式,预先计算出多个预测范围,因此能够高速生成手抖信息图像。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预测范围计算部32以包围记录54、64的方式计算出预测范围58、66,但预测范围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9所示,可以设为圆形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摄影镜头18移动的镜头位移方式执行手抖减轻动作,但代替它,也可以采用使成像元件21移动的传感器位移方式。并且,当为evf模式时,及在背面显示部15显示拍摄图像时,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来减轻拍摄图像的抖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手抖检测部29通过2个角速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围绕x轴及围绕y轴产生的角速度,但代替它们或附加,可以分别以不同的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沿x轴的并进方向产生的加速度及沿y轴的并进方向产生的加速度。而且,也可以设为再增加一个角速度传感器而能够检测围绕光轴la产生的角速度。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手抖信息图像46、116显示于evflcd36,但也可以显示于背面显示部15。在该情况下,背面显示部15与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图像显示部对应。

并且,可以构成为按摄影模式或每一用户获取手抖值的记录而存储于手抖记录存储部31,并根据所对应的摄影模式或用户而从手抖记录存储部31读出手抖值的记录以计算出预测范围。例如,设为能够按摄影场景、有无三脚架的连接,用户id及取景器的模式获取手抖值的记录。并且,可以设置检测数码相机的姿势的传感器,且设为能够按数码相机的姿势(纵或横)获取手抖值的记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主控制部22另行设置有手抖显示控制部30及预测范围计算部32,但可以将手抖显示控制部30及预测范围计算部32设置于主控制部22内。在该情况下,主控制部22具有作为手抖显示控制部30及预测范围计算部32的功能。

并且,可以将手抖显示控制部30及预测范围计算部32的各功能作为程序来存储于rom,且使主控制部22根据该程序而执行各功能。

并且,本发明既能够适用于镜头镜筒与相机主体一体化的一体式摄影装置,也能够适用于镜头镜筒及相机主体能够装卸的镜头可换式摄影装置。在镜头可换式摄影装置中,当在镜头镜筒内设置有抖动减轻控制部时,优选根据该抖动减轻控制部的手抖减轻性能而变更前述的容许范围的大小。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数码相机,此外,还能够适用于数码摄像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终端等摄影装置中。

符号说明

11、110、120-数码相机,14b-快门按钮(快门操作部),15-背面显示部(图像显示部),17-取景器装置(取景器部),21-成像元件,22-主控制部(切换部),22a-曝光设定部(曝光时间设定部),29-手抖检测部,30-手抖显示控制部,32-预测范围计算部,36-evflcd(图像显示部),53-抖动减轻控制部,112-手抖预测值计算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