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3915发布日期:2019-01-05 08:5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聚焦用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中搭载有小型的摄像机模块。在这种摄像机模块中适用具有自动进行拍摄被拍摄物时的对焦的自动聚焦功能(以下称作“af功能”,af:autofocus,自动聚焦)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2)。

自动聚焦用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具备:自动聚焦用线圈(以下称作“af用线圈”),配置在透镜部的周围;自动聚焦用磁铁(以下称作“af用磁铁”),相对于af用线圈在径向上间隔开配置;以及弹性支撑部件(例如板簧),相对于例如包含af用磁铁的自动聚焦固定部(以下称作“af固定部”),弹性支撑包含透镜部及af用线圈的自动聚焦可动部(以下称作“af可动部”)。该自动聚焦用的透镜驱动装置利用由af用线圈和af用磁铁构成的音圈电机的驱动力,使af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af固定部移动,从而自动地进行对焦。此外,也存在af固定部包含af用线圈且af可动部包含af用磁铁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作为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的外壳由磁性材料形成,在外壳的内表面配置有af用磁铁。外壳作为与af用磁铁一起形成磁路的磁轭而发挥功能,因此来自af用磁铁的漏磁通变少。由此,与af用线圈交叉的磁力线增加,因此音圈电机的驱动效率得到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042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946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正在进行具有多个(典型地为两个)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机模块的实用化(所谓的双镜头摄像机)。双镜头摄像机能够同时对焦点距离不同的两张图像进行摄像,或能够同时对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进行摄像等,根据所使用的情景而具有各种可能性。

如专利文献1、2那样,在将周围被磁轭覆盖的透镜驱动装置适用于双镜头摄像机的情况下,将两个透镜驱动装置相邻地配置,但有可能产生磁干扰而对动作造成障碍。例如,在一个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动磁式的抖动修正功能的情况下,具有抖动修正用的磁铁的抖动修正可动部会被另一个透镜驱动装置的磁轭吸引,从而透镜的位置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偏离。因此,需要使两者一定程度地间隔开,但是由于小型化受到妨碍,因而在产品化的基础上是不利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对相邻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磁干扰的、适于双镜头摄像机的用途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自动聚焦用线圈,配置在透镜支架的周围;以及自动聚焦用磁铁,相对于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在径向上间隔开配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利用由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和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构成的音圈电机的驱动力,使包含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的自动聚焦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包含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的自动聚焦固定部移动,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具有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俯视时呈四边形形状的外壳和固定所述外壳的底座,

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具有配置于所述外壳的侧面的平板形状,

所述外壳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是未配置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的磁铁非配置面。

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机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

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透镜部,安装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以及

摄像部,对通过所述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上述的摄像机模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抑制对相邻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磁干扰的、适于双镜头摄像机的用途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智能手机的图。

图2是摄像机模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透镜驱动装置取下外壳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透镜驱动装置取下外壳、间隔件、上侧弹性支撑部件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透镜驱动装置的顶视分解立体图。

图6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底视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磁轭相对于外壳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磁轭相对于外壳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透镜支架、af用线圈、底座、af用磁铁、磁轭、间隔件及外壳的位置关系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作为搭载车载用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a的智能手机m(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图。智能手机m具有包括两个背面摄像机oc1、oc2的双镜头摄像机。在一个背面摄像机oc1中适用摄像机模块a。摄像机模块a具备自动聚焦功能,自动地进行拍摄被拍摄物时的对焦。另一个背面摄像机oc2与背面摄像机oc1同样地,由具有音圈电机的摄像机模块构成,具有自动聚焦功能和抖动修正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

图2是摄像机模块a的外观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正交坐标系(x,y,z)来进行说明。在后述的图中,也用相同的正交坐标系(x,y,z)来表示。以在智能手机m实际进行拍摄时z方向成为前后方向的方式,搭载透镜驱动装置1。即,z方向为光轴方向,图中上侧为光轴方向受光侧(也称作“微距位置侧”)、下侧为光轴方向成像侧(也称作“无限远位置侧”)。另外,将与z轴正交的x方向及y方向称作“光轴正交方向”。

摄像机模块a具备将透镜收容于圆筒形状的透镜筒中的透镜部2、af用的透镜驱动装置1以及对通过透镜部2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省略图示)等。

摄像部(省略图示)具有摄像元件(省略图示)及安装有摄像元件的图像传感器基板(省略图示),且被配置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光轴方向成像侧。摄像元件(省略图示)例如由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构成。摄像元件(省略图示)对通过透镜部2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向图像处理部(省略图示)输出。

图3是表示从透镜驱动装置1取下外壳25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透镜驱动装置1取下外壳25、间隔件24、上侧弹性支撑部件31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图6是透镜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光轴方向受光侧观察的顶视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光轴方向成像侧观察的底视分解立体图。如图3~图6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af可动部10、af固定部20及弹性支撑部件30等。af可动部10相对于af固定部20在径向内侧间隔开配置,并通过弹性支撑部件30与af固定部20连结。

af可动部10是具有构成af用音圈电机的af用线圈且在对焦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部分。af固定部20是具有构成af用音圈电机的af用磁铁的部分。即,透镜驱动装置1采用动圈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支架11和af用线圈12构成af可动部10。底座21、af用磁铁22a、22b、磁轭23a、23b、间隔件24以及外壳25构成af固定部20。上侧弹性支撑部件31和下侧弹性支撑部件32a、32b构成弹性支撑部件30。

透镜支架11是在俯视时呈大致正方形状的部件,具有筒状的透镜收容部11a和从透镜收容部11a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11b。

透镜收容部11a在俯视时作为整体具有八角形状,外周面形成为凹凸状。透镜部2(参照图2)通过粘接或螺合固定于透镜收容部11a的内周面。在透镜收容部11a的外周配置af用线圈12。

透镜收容部11a在周缘部具有固定上侧弹性支撑部件31的上弹簧固定部11c。在上弹簧固定部11c配置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突出的定位片11d。利用定位片11d对上侧弹性支撑部件31进行定位。定位片11d具有凹凸形状,使对上侧弹性支撑部件31进行粘接的粘接剂滞留。

另外,在透镜收容部11a的周缘部配置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突出的限制片11i。在af可动部10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移动时,限制片11i与外壳25抵接,从而在此以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凸缘部11b具有与af用线圈12对应的形状,即俯视时呈大致八角形状。凸缘部11b具有切口部11e(以下称作“线圈引出部11e”),作为用于将af用线圈12的端部向底座21侧(光轴方向成像侧)引出的空隙部。

凸缘部11b在下表面具有固定下侧弹性支撑部件32a、32b的下弹簧固定部11f。在下弹簧固定部11f配置向光轴方向成像侧突出的定位片11g。利用定位片11g对下侧弹性支撑部件32a、32b进行定位。

另外,在凸缘部11b的下表面配置向光轴方向成像侧突出的限制片11h。在af可动部10向光轴方向成像侧移动时,通过限制片11h与底座21抵接,从而限制在此以上的移动。另外,凸缘部11b在沿着y方向的两边上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片11j。

af用线圈12是在对焦时通电的空芯线圈。af用线圈12以沿着透镜收容部11a的外周且俯视时呈八角形状的方式被卷绕。透镜收容部11a的外周面具有凹凸形状,透镜收容部11a与af用线圈12局部地在平面部的四个部位抵接而用粘接剂固定,并局部地间隔开(参照图4)。

af用线圈12的端部通过透镜支架11的线圈引出部11e而向底座侧引出,并与下侧弹性支撑部件32a、32b的捆绑部32d电连接。

对于af用线圈12,优选由利用铜包覆铝线材的周围而成的铜包铝线形成。由此,与由铜线形成af用线圈12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

底座21是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状的部件,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21a。底座21具有与透镜支架11的下部对应的形状的凹部21b。在摄像机模块a中,在底座21的光轴方向成像侧配置摄像部(省略图示)。

底座21在四角具有固定下侧弹性支撑部件32a、32b的下弹簧固定部21c。在下弹簧固定部21c配置向透镜支架11侧(光轴方向受光侧)突出的定位凸起21d。利用定位凸起21d对下侧弹性支撑部件32a、32b进行定位。

在两个下弹簧固定部21c上,例如通过嵌件成型配置端子金属零件21e。端子金属零件21e的一端部(向光轴方向受光侧露出的部分)与下侧弹性支撑部件32a、32b电连接。端子金属零件21e的另一端部(向光轴方向成像侧突出的部分)与搭载于图像传感器基板(省略图示)的自动聚焦驱动端子(省略图示)电连接。

底座21在周面具有载置外壳25的外壳安装片21f。利用外壳安装片21f对外壳25进行定位。外壳25在载置于外壳安装片21f的状态下例如通过粘接被固定。

底座21在沿着y方向的两边上分别具有两个立起片21g。透镜支架11的卡合片11j嵌入于立起片21g、21g之间(参照图3、图4)。由此,底座21与透镜支架11卡合,af可动部10在xy面内的旋转受到限制。

af用磁铁22a、22b分别由平板状磁铁构成,在y方向上对置地配置。af用磁铁22a、22b通过磁轭23a、23b而配置于外壳25的侧面254、252。

af用磁铁22a、22b位于af用线圈12的径向外侧。以在af用线圈12中形成横穿径向的磁场的方式,对af用磁铁22a、22b进行磁化。例如,对于af用磁铁22a、22b,将内周侧磁化为n极,将外周侧磁化为s极。由af用磁铁22a、22b及af用线圈12构成af用音圈电机。

磁轭23a、23b分别保持af用磁铁22a、22b,并且与af用磁铁22a、22b一起形成磁路。磁轭23a、23b介于外壳25与af用磁铁22a、22b之间。例如通过由磁性材料构成的板材(例如冷轧钢板(spcc钢))的拉伸加工来形成磁轭23a、23b。

磁轭23a、23b具有:配置于外壳25的平板状磁轭主体部23a;隔着af用线圈12而与磁轭主体部23a的两端部的每一端对置的对置磁轭部23c;以及将磁轭主体部23a与对置磁轭部23c连结的连结部23b。磁轭主体部23a的两端部、连结部23b及对置磁轭部23c延伸为u字形状。

对置磁轭部23c插入到透镜收容部11a与af用线圈12之间的空间(参照图3、图4、图9)。由此,对置磁轭部23c与透镜支架11卡合,af可动部10在xy面内的旋转及可动受到限制。对置磁轭部23c和透镜支架11的卡合部位、与底座21和透镜支架11的卡合部位处于旋转90°后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有效地限制af可动部10在xy面内的旋转及可动。

在处于未对af用线圈12进行通电的中间状态的情况下,对置磁轭部23c从透镜支架11的凸缘部11b间隔开(参照图9)。在进行通电而透镜支架11例如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移动时,对置磁轭23c向凸缘部11b接近,但并不抵接。

由磁轭23a、23b及af用磁铁22a、22b形成磁路,因此驱动效率得到提高。另外,由于与af用磁铁22a、22b对应地设置分离型的磁轭23a、23b,因此与以往那样设置覆盖整个透镜驱动装置的箱形的磁轭的情况相比,磁干扰对周围的影响变小。

优选af用磁铁22a、22b从磁轭23a、23b的连结部23b间隔开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af用磁铁22a、22b与连结部23b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间隔件24。由此,从af用磁铁22a、22b朝向磁轭23a、23b的连结部23b的漏磁通减少,横穿af用线圈12的磁通增加,因此音圈电机的驱动效率得到提高。

优选磁轭23a、23b的磁轭主体部23a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比af用磁铁22a、22b短。如此一来,af用磁铁22a、22b从磁轭主体部23a的长度方向两端露出。由此,从af用磁铁22a、22b朝向外侧的漏磁通减少,横穿af用线圈12的磁通增加,因此音圈电机的驱动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间隔件24是俯视时呈正方形状的框体。间隔件24由非磁性材料(例如聚芳酯(par:polyarylate))形成。间隔件24在沿着x方向的两边上具有用于保持磁轭23a、23b的凹部24a。在凹部24a上嵌入磁轭23a、23b的连结部23b(参照图3、图4)。另外,间隔件24在下表面具有固定上侧弹性支撑部件31的上弹簧固定部24b。

外壳25是具有四个侧面251~254和顶面255的、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状的箱体。外壳25由非磁性材料形成,优选为非磁性的金属材料形成。作为非磁性的金属材料,可以适用奥氏体系不锈钢的sus316或nssc_130s(产品名称,“nssc”为注册商标)、锌白铜等。外壳25也可以由聚碳酸酯等机械强度高的树脂材料形成。

外壳25在顶面255具有使透镜部2(参照图2)面向外部的开口25a。在开口25a中沿着x方向形成切口25b。切口25b的形状与磁轭23a、23b的形状对应。如图7、图8所示,通过使磁轭23a、23b的对置磁轭部23c对准外壳25的切口25b的台阶部,能够相对于外壳25容易地对磁轭23a、23b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25的在y方向上对置的两个侧面254、252上,通过磁轭23a、23b而配置af用磁铁22a、22b。另一方面,在外壳25的在x方向上对置的两个侧面251、253未配置af用磁铁。即,侧面251、253是磁铁非配置面(以下称作“磁铁非配置面251、253”)。这样,通过设置未配置af用磁铁22a、22b的磁铁非配置面251、253,从而磁铁非配置面侧的磁通密度变小。因此,通过与外壳25的磁铁非配置面251或253相邻地配置另一摄像机模块,能够显著地减少磁干扰的影响。

在该情况下,优选从af用磁铁22a、22b的长度方向端部到磁铁非配置面251、253的外形面为止的距离l(参照图4)为1.2mm以上1.6mm以下。由此,能够在确保音圈电机的驱动力的同时,减少磁干扰对相邻配置的摄像机模块的影响。

上侧弹性支撑部件31是例如由铍铜、镍铜、钛铜、不锈钢等构成的板簧(以下称作“上弹簧31”)。上弹簧31相对于af固定部20(间隔件24)对af可动部10(透镜支架11)进行弹性支撑。

例如通过对一张金属板施加蚀刻等方法,来进行上弹簧31的成型。上弹簧31具有透镜支架固定部31a、间隔件固定部31b以及臂部31c。在y方向上相邻的间隔件固定部31b通过外缘部31d连结。

上弹簧31具有不与af用磁铁22a、22b及磁轭23a、23b发生干扰(不重合)的形状。透镜支架固定部31a具有沿着透镜支架11的上弹簧固定部11c的形状,切除了与定位片11d对应的部分。臂部31c将透镜支架固定部31a与间隔件固定部31b连结。臂部31c具有蜿蜒形状,在af可动部10移动时弹性变形。

通过使透镜支架固定部31a的切口部(省略附图标记)卡合到透镜支架11的定位片11d,来相对于透镜支架11对上弹簧31进行定位和固定。另外,通过将间隔件固定部31b粘接于间隔件24的上弹簧固定部24b,来相对于间隔件24对上弹簧31进行固定。在af可动部10沿光轴方向移动时,透镜支架固定部31a与af可动部10一起位移。

下侧弹性支撑部件32a、32b是例如由铍铜、镍铜、钛铜、不锈钢等构成的板簧(以下称作“下弹簧32a、32b”)。下弹簧32a、32b相对于af固定部20(底座21)对af可动部10(透镜支架11)进行弹性支撑。

例如通过对一张金属板施加蚀刻等方法,来进行下弹簧32a、32b的成型。下弹簧32a、32b分别具有透镜支架固定部32a、底座固定部32b、及臂部32c。透镜支架固定部32a具有与透镜支架11的下弹簧固定部11f对应的形状。臂部32c将透镜支架固定部32a与底座固定部32b连结。臂部32c具有蜿蜒形状,在af可动部10移动时弹性变形。

下弹簧32a、32b在透镜支架固定部32a具有捆绑部32d。从透镜支架11的线圈引出部11e引出的af用线圈12的端部缠绕于捆绑部32d。底座固定部32b与配置于底座21的端子金属零件21e电连接。因此,通过下弹簧32a、32b,进行对af用线圈12的供电。

通过将透镜支架11的定位片11g嵌插于透镜支架固定部32a的固定孔(省略附图标记),来相对于透镜支架11对下弹簧32a、32b进行定位和固定。另外,通过将底座21的定位凸起21d嵌插于底座固定部32b的固定孔(省略附图标记),来相对于底座21对下弹簧32a、32b进行定位和固定。在af可动部10沿光轴方向移动时,透镜支架固定部32a与af可动部10一起位移。

图9是表示透镜支架11、af用线圈12、底座21、af用磁铁22a、磁轭23a、间隔件24以及外壳25的位置关系的剖面图。如图9所示,磁轭23a以l字状抵接并粘接于外壳25的侧面254及顶面255。例如通过焊接或环氧树脂,来对磁轭23a进行粘接。

将安装有上弹簧31的间隔件24粘接于磁轭23a的连结部23b。而且,以af用磁铁22a在与磁轭23a(连结部23b)之间夹持间隔件24的方式,粘接于磁轭主体部23a。根据间隔件24的厚度,来决定af用磁铁22a的z方向上的位置。

在将af可动部10安装于af固定部20时,磁轭23a的对置磁轭部23c被插入到透镜支架11与af用线圈12之间。af用线圈12位于af用磁铁22a与对置磁轭部23c之间,因此由af用磁铁22a和对置磁轭部23c形成的磁路的磁通高效地与af用线圈12交叉。因此,在音圈电机中能够得到所希望的驱动力。

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进行自动对焦的情况下,对af用线圈12进行通电。若对af用线圈12通电,则基于af用磁铁22a、22b的磁场与在af用线圈12中流过的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af用线圈12中产生洛仑兹力。洛仑兹力的方向是与af用磁铁22a、22b的磁场的方向和在af用线圈12中流过的电流的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由于af用磁铁22a、22b被固定,因此反作用力作用于af用线圈12。该反作用力成为af用音圈电机的驱动力,具有af用线圈12的af可动部10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进行对焦。

在不进行对焦的未通电时,af可动部10例如通过上侧弹性支撑部件31及下侧弹性支撑部件32a、32b保持为被吊在无限远位置与微距位置之间的状态(以下称作“基准状态”)。即,af可动部10通过上侧弹性支撑部件31及下侧弹性支撑部件32a、32b,在相对于af固定部20被定位的状态下,以能够朝z方向两侧位移的方式受到弹性支撑。在进行对焦时,根据是使af可动部10从基准状态朝微距位置侧移动还是朝无限远位置侧移动,来控制电流的方向。另外,根据af可动部10自基准状态的移动距离(行程),来控制电流的大小。

这样,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af用线圈12,配置在透镜支架11的周围;以及af用磁铁22a、22b,相对于af用线圈12在径向上间隔开配置,该透镜驱动装置1利用由af用线圈12和af用磁铁22a、22b构成的音圈电机的驱动力,使包含af用线圈12的af可动部10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包含af用磁铁22a、22b的af固定部20移动。af固定部20具有由非磁性材料(例如奥氏体系不锈钢)构成的、俯视时呈四边形形状的外壳25和固定外壳25的底座21,af用磁铁22a、22b具有配置于外壳25的侧面254、252的平板形状。外壳25的四个侧面251~254中的至少一个(此处为侧面251、253)是未配置af用磁铁22a、22b的磁铁非配置面。

根据透镜驱动装置1,由于外壳25的两个侧面251、253为磁铁非配置面,磁铁非配置面侧的磁通密度较小。因此,与外壳25的磁铁非配置面251或253相邻地配置另一透镜驱动装置时的磁干扰的影响显著地减少。另外,不需要将另一透镜驱动装置间隔开配置,而能够邻近地配置,由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因此,透镜驱动装置1适于能够抑制对相邻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磁干扰的、双镜头摄像机的用途。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摄像机模块a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举出智能手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作为信息设备或者运输设备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作为信息设备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是指具有摄像机模块和对由摄像机模块获得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控制部的信息设备,例如包括带摄像机的便携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web摄像机、带摄像机的车载装置(例如后方监控装置、行车记录仪装置)。另外,作为运输设备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是指具有摄像机模块和对由摄像机模块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的控制部的运输设备,例如包括汽车。

图10是表示作为搭载摄像机模块vc(vehiclecamera,车用摄像机)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v的图。图10a是汽车v的主视图,图10b是汽车v的后方立体图。汽车v搭载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摄像机模块a作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如图10所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例如朝向前方安装于挡风玻璃,或者朝向后方安装于尾门。该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作为后方监控用、行车记录仪用、碰撞避免控制用、自动驾驶控制用等而被使用。

另外,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外壳25的四个侧面251~254中的在x方向上对置的两个侧面251、253是磁铁非配置面,但也可以一个侧面是磁铁非配置面,还可以三个侧面是磁铁非配置面。但是,考虑透镜驱动的平衡,则优选如实施方式那样,将af用磁铁22a、22b配置于外壳25的四个侧面251~254中的对置的两个侧面254、252,而将剩余的两个侧面251、253设为磁铁非配置面。

应该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并且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驱动装置

2透镜部

10af可动部(自动聚焦可动部)

11透镜支架

12af用线圈(自动聚焦用线圈)

20af固定部(自动聚焦固定部)

21底座

22a、22baf用磁铁(自动聚焦用磁铁)

23a、23b磁轭

24间隔件

25外壳

251、253侧面(磁铁非配置面)

252、254侧面

255顶面

30弹性支撑部件

31上侧弹性支撑部件

32a、32b下侧弹性支撑部件

m智能手机(摄像机搭载装置)

a摄像机模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