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物传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351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片状物传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拾取辊和分离辊的片状物传送器,和一种具有该片状物传送器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片状物传送器,其具有拾取辊,以馈送支撑在托盘上的片状物,并具有分离辊,以将馈送的片状物互相分离。仅当片状物被馈送和分离时,拾取辊能够通过预定强度的压力推动抵靠片状物,并且当片状物不被馈送时,拾取辊能够被抬起以与托盘上的片状物分离。

例如,日本专利临时公报no.2012-188283公开了一种片状物传送器,其具有分离辊、辊保持器和拾取辊,辊保持器能够绕着分离辊的驱动轴摆动,拾取辊由辊保持器可旋转地保持。由辊保持器保持的拾取辊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拾取辊能够接触托盘上的片状物,在第二位置,随着辊保持器绕着分离辊的驱动轴摆动,拾取辊能够与托盘上的片状物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利用拾取辊的可移动结构,当没有片状物被馈送时与片状物分离,并且当片状物被馈送时被移动以接触片状物,随着拾取辊被移动以接触片状物或者与片状物分离,会产生非常大的噪声。

本公开的益处在于提供一种片状物传送器,该片状物传送器具有拾取辊和分离辊,其中当拾取辊被移动以接触片状物或者与片状物分离时产生的噪声能够被减小。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该片状物传送器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片状物传送器,片状物传送器具有:托盘,托盘被构造成支撑片状物;拾取辊,拾取辊被构造成在传送方向上旋转并传送片状物;分离辊,分离辊被布置在拾取辊沿着传送方向的下游,分离辊被构造成在分离辊和分离垫之间的位置,将由拾取辊传送的片状物互相分离,分离垫被布置为面向分离辊;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被构造成支撑分离辊;驱动源,驱动源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供给至分离辊和拾取辊;辊保持器,辊保持器具有臂,辊保持器被第一旋转轴可枢转地支撑,以绕着第一旋转轴枢转,辊保持器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拾取辊,以绕着拾取辊的旋转轴线旋转,辊保持器被构造成在臂和拾取辊之间的插入位置,可旋转地支撑分离辊,以绕着第一旋转轴旋转;接合构件,接合构件能够与臂接合;负载施加器杆;和第一推动构件,第一推动构件在其第一端与负载施加器杆联接,并且在其第二端与接合构件联接。负载施加器杆能在如下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负载施加器杆在第一推动构件从其自然长度变形、并且使联接到其第二端的接合构件抵靠臂被推动臂、且将在使得拾取辊被按压抵靠由托盘支撑的片状物的方向上作用的负载施加至臂的位置,支撑第一推动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负载施加器杆在第一推动构件处于其自然长度而不使联接到其第二端的接合构件抵靠臂被推动的位置,支撑第一推动构件的第一端。

可选地,片状物传送器能够包括: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被构造成由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驱动;离合器构件,离合器构件被布置在驱动齿轮和分离辊之间,离合器构件被构造成在可传输状态以及断开状态之间切换传输状态,在可传输状态下,驱动力从驱动齿轮被传输至分离辊,在断开状态下,驱动力不从驱动齿轮被传输至分离辊;切换杆,切换杆被构造成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三位置,切换杆与离合器构件接合以将离合器构件置于可传输状态,在第四位置,切换杆与离合器构件脱离以将离合器构件置于断开状态;和模式切换齿轮。模式切换齿轮能够包括:有齿部,在有齿部中形成齿,有齿部被构造成与驱动齿轮啮合,与驱动齿轮啮合的有齿部能够使模式切换齿轮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第一无齿部,在第一无齿部中不形成齿;第二无齿部,第二无齿部被布置于与第一无齿部不同的相位;第一凸轮部,第一凸轮部被构造成接触负载施加器杆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负载施加器杆,和第二凸轮部,第二凸轮部被构造成接触切换杆并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切换杆。片状物传送器还能够包括锁定杆,锁定杆具有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中的每一个能够与模式切换齿轮接合,锁定杆能够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锁定位置,在第一锁定位置,第一锁定部与模式切换齿轮接合,同时第二锁定部与模式切换齿轮脱离,并且在第一锁定位置,模式切换齿轮在第一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被保持静止;和第二锁定位置,在第二锁定位置,第二锁定部与模式切换齿轮接合,同时第一锁定部与模式切换齿轮脱离,并且在第二锁定位置,模式切换齿轮在第二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被保持静止。片状物传送器还能够包括电磁铁,电磁铁与锁定杆连接,电磁铁被构造成在第一锁定位置和第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锁定杆;和齿轮推动构件,齿轮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模式切换齿轮在第一旋转方向上从第一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以及第二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旋转至有齿部与驱动齿轮啮合的旋转位置。片状物传送器中的操作模式能够在以下模式之间切换: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中,模式切换齿轮处在第一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负载施加器杆被第一凸轮部移动至第二位置,拾取辊通过其重力接触片状物,切换杆被第二凸轮部移动至第四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被置于断开状态;和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中,模式切换齿轮位于第二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负载施加器杆被第一凸轮部移动至第一位置,拾取辊由于负载施加器杆施加于臂的负载而被按压抵靠片状物,切换杆被第二凸轮部移动至第三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被置于可传输状态。

可选地,片状物传送器能够包括: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被构造成由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驱动;离合器构件,离合器构件被布置在驱动齿轮和分离辊之间,离合器构件被构造成在可传输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传输状态,在可传输状态中,驱动力从驱动齿轮被传输至分离辊,在断开状态中,驱动力不从驱动齿轮被传输至分离辊;切换杆,切换杆被构造成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三位置,切换杆与离合器构件接合以将离合器构件置于可传输状态,在第四位置,切换杆与离合器构件脱离以将离合器构件置于断开状态;和模式切换齿轮。模式切换齿轮能够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二推动构件。第一齿轮能够包括第一齿轮部,第一齿轮部构造成与第一齿轮部一体地旋转的第一可锁定接合部和第二可锁定接合部。第一齿轮部能够包括第一有齿部,在有齿部中形成齿,第一有齿部被构造成与驱动齿轮啮合,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有齿部能够使模式切换齿轮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第一无齿部,在第一无齿部中不形成齿;和第二无齿部,第二无齿部被布置于与第一无齿部不同的相位。第二齿轮能够包括第二齿轮部、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第一凸轮部被构造成接触负载施加器杆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负载施加器杆,第二凸轮部被构造成接触切换杆并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切换杆。第二齿轮部能够包括:第二有齿部,在第二有齿部中形成齿,第二有齿部被构造成与驱动齿轮啮合,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部能够使第二齿轮绕着第一齿轮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并且相对第一齿轮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第三无齿部,在第三无齿部中不形成齿;和第四无齿部,第四无齿部被布置于与第三无齿部不同的相位。第二推动构件能够推动第二齿轮以相对于第一齿轮在第一旋转方向转动,第二推动构件抵靠第一齿轮推动第二齿轮的推动力的强度低于负载的强度,该负载由负载施加器杆在接触第一凸轮的第一位置产生,并且该负载使得第二齿轮相对第一齿轮在第一旋转方向转动。片状物传送器能够进一步包括锁定杆,锁定杆具有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第一锁定部能够与第一可锁定接合部接合,第二锁定部能够与第二可锁定接合部接合。锁定杆能够在如下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锁定位置,在第一锁定位置,第一锁定部与第一可锁定接合部接合,同时第二锁定部与第二可锁定接合部脱离,并且在第一锁定位置,第一齿轮在第一齿轮中的第一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被保持静止;和第二锁定位置,在第二锁定位置,第二锁定部与第二可锁定接合部接合,同时第一锁定部与第一可锁定接合部脱离,并且在第二锁定位置,第一齿轮在第二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被保持静止。片状物传送器能够进一步包括:电磁铁,电磁铁与锁定杆连接,电磁铁被构造成在第一锁定位置和第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锁定杆;和第三推动构件,第三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第一齿轮在第一旋转方向上从第一齿轮中的第一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和第一齿轮中的第二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旋转至第一齿轮中的第一有齿部与驱动齿轮啮合的旋转位置。片状物传送器中的操作模式能够在以下模式之间切换: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中,第二齿轮处在第二齿轮中的第三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负载施加器杆被第一凸轮部移动至第二位置,拾取辊通过其重力接触片状物,切换杆被第二凸轮部移动至第四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被置于断开状态;和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中,第二齿轮位于在第二齿轮中的第四无齿部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重合的旋转位置,负载施加器杆被第一凸轮部移动至第一位置,拾取辊由于负载施加器杆施加于臂的负载而被按压抵靠片状物,切换杆被第二凸轮部移动至第三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被置于可传输状态。

可选地,离合器构件能够包括:太阳齿轮,太阳齿轮被构造成绕着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轴为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环形齿轮,环形齿轮被构造成绕着第二旋转轴旋转,环形齿轮在其内圆周上具有向内齿,环形齿轮被构造成相对于太阳齿轮旋转;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被布置在太阳齿轮和环形齿轮之间,行星齿轮被构造成与太阳齿轮啮合并且与环形齿轮的向内齿啮合;和支架,支架被构造成绕着驱动齿轮的旋转轴与驱动齿轮一体地旋转,支架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行星齿轮以绕着第三旋转轴旋转,第三旋转轴是行星齿轮的旋转轴并且能够绕着第二旋转轴回转,支架被构造成相对于太阳齿轮和环形齿轮旋转。位于第三位置的切换杆能够与太阳齿轮接合以限制太阳齿轮旋转,并且将离合器构件置于可传输状态,在可传输状态中,来自驱动齿轮的驱动力经由环形齿轮被输出至分离辊。位于第四位置的切换杆能够与太阳齿轮脱离以允许太阳齿轮旋转,并且将离合器构件置于断开状态,在断开状态中,驱动力经由环形齿轮的传输被中断。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具有片状物传送器和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由片状物传送器传送的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片状物传送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具有多用途(mp)的托盘处在打开位置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分离辊、拾取辊和辊保持器的平面图。

图4a-4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片状物传送器朝向右边的侧向视图,同时负载施加器杆分别处在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

图5a-5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处于初始状态的模式切换齿轮分别朝向右边和左边的侧向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处于初始状态的模式切换齿轮朝向右边的截面图。

图7a-7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处于初始状态的模式切换齿轮分别从右上前位置和左下后位置观看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离合器构件从后方观看时朝向后方的截面图。

图9a-9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模式切换齿轮分别从右上前位置和左上前位置观看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10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模式切换齿轮分别朝向右边和左边的侧向视图,同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由来自驱动齿轮的驱动力而旋转。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模式切换齿轮朝向右边的截面图,同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由来自驱动齿轮的驱动力而旋转。

图12a-12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模式切换齿轮分别朝向右边和左边的侧向视图,同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处在旋转位置,在该旋转位置第二无齿部和第四无齿部处在与驱动齿轮重合的位置。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模式切换齿轮朝向右边的截面图,同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处在旋转位置,在该旋转位置第二无齿部和第四无齿部处在与驱动齿轮重合的位置。

图14a-14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模式切换齿轮分别朝向右边和左边的侧向视图,同时第一齿轮由第三推动构件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朝向旋转位置推动,在该旋转位置第一有齿部与驱动齿轮啮合。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片状物传送器的模式切换齿轮朝向右边的截面图,同时第一齿轮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由第三推动构件朝向旋转位置推动,在该旋转位置第一有齿部与驱动齿轮啮合。

图16a-16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模式切换齿轮的修改例分别从右上前位置和左上前位置观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壳体2、图像形成单元5、片状物馈送器3、片状物传送器4和马达11。图像形成单元5能够在片状物s上形成图像。片状物馈送器3能够将片状物s馈送至图像形成单元5。片状物传送器4能够将手动地插入的片状物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传送。马达11是驱动源以产生驱动力驱动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可移动装置。

在以下说明中,将基于常规的使用图像形成设备1的用户的位置而叙述图像形成设备1和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每个部分或者物件相关的方向。例如,在图1中,观察者的右手侧和左手将分别被称为用户的向前侧和向后侧。在图1中观察者的更近侧和更远侧将分别被称为用户使用图像形成设备1的向右侧和向左侧。在图1中的上至下或者下至上方向能够被称为竖直方向,并且前至后或者后至前方向能够被称为前后方向。进一步,左至右或者右至左方向能够被称为宽度方向。

壳体2能够形成为矩形盒并且容纳片状物馈送器3、图像形成单元5和片状物排出器7。壳体2包括可打开部2a和多用途(mp)托盘21,可打开部2a是向前打开的空间,多用途(mp)托盘21能够摆动以覆盖或者露出可打开部2a。壳体2的上部分由上盖23覆盖。

mp托盘21能够绕着摆动轴线21a摆动,摆动轴线21a在mp托盘21的下端并且沿着宽度方向水平地延伸。mp托盘21能够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摆动,在闭合位置,mp托盘21覆盖可打开部2a,在打开位置,mp托盘21露出可打开部2a。当mp托盘21处在打开位置时,待被手动地插入的片状物能够被置于mp托盘21上。上盖23的上面下凹以形成排出托盘23a,排出托盘23a倾斜以向后更低并且向前更高。

片状物馈送器3包括片状物盒31、馈送辊32、分离辊33、分离垫33a和一对校准辊35a,35b。壳体2内部形成传送路径p,其从片状物盒31经由图像形成单元5延伸至排出托盘23a。

片状物盒31能够在其中支撑堆叠的一个或多个片状物s。在片状物盒31中支撑的片状物s能够由馈送器辊32朝向分离辊33馈送并且由分离辊33和分离垫33a互相分离以在传送路径p中逐一传送。

在传送路径p中被馈送的片状物s能够进一步由一对校准辊35a,35b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传送,该一对校准辊35a,35b被定位于分离辊33沿着传送路径p的下游。一对校准辊35a,35b能够使被传送的片状物s的前缘停留较短时间并且在预定时刻恢复片状物s的传送以将片状物s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中的转印位置传送。

图像形成单元5相对于片状物盒31被布置在上方位置并且能够在从片状物馈送器3传送的片状物s的表面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单元5包括处理盒50、曝光单元56和定影单元60。处理盒50能够将图像转印在被传送的片状物s的表面上,曝光单元56能够使片状物s的表面曝光,定影单元60能够将在处理盒50中转印到片状物s上的图像定影在其上。

处理盒50包括显影辊53、感光鼓54和转印辊55。

曝光单元56包括未图示的激光二极管、多角镜、透镜和反射镜。激光二极管能够基于输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54的表面发出激光束从而感光鼓54的表面能够选择性地被暴露于激光束。

感光鼓54被布置为邻近于显影辊53。感光鼓54的表面能够由未图示的充电器均匀地阳性充电,并且能够根据图像数据在曝光单元56中选择性地暴露于激光束。在暴露于激光束的区域中的电势能够被降低以在感光鼓54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后,正极地充电的色粉能够由显影辊53供给至在感光鼓54上的静电潜像从而静电图像能够被显影成色粉图像。

转印辊55被布置以面向感光鼓54。未图示的偏压施加器能够施加负的转印偏压至转印辊55的表面。片状物能够经由在其表面被施加负偏压的转印辊55和其上载有色粉图像的感光鼓55之间的转印位置被传送,从而载在感光鼓54上的色粉图像能够被转印至片状物s的表面。

定影单元60包括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加热辊61能够由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旋转并且能够由从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的电力加热。加压辊62被布置以面向并且接触加热辊61并且能够由加热辊61的旋转驱动而旋转。随着在其上已转印色粉图像的片状物s进入定影单元60,片状物s经由在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之间的位置被传送从而色粉图像能够被定影在片状物s的表面上。

片状物排出器7包括一对排出器辊71,71以将从定影单元60传送的片状物s排出至壳体2的外侧。具体地,一对排出器辊71,71能够进一步传送从定影单元60传送的片状物s以置于形成在上盖23的上侧的排出托盘23a上。

如图2所示,片状物传送器4被安置在可打开部2a中以将手动地插入的片状物s经由mp托盘21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传送。

[片状物传送器]

下面将描述片状物传送器4。如图2所示,片状物传送器4包括mp托盘21、拾取辊41、分离辊42、分离垫43、马达11和辊保持器45。mp托盘21能够在其上支撑堆叠的一个或多个片状物s。拾取辊41能够接触mp托盘21上的片状物s并且旋转以馈送片状物s至分离辊42。分离辊42被布置在拾取辊41沿着片状物s被传送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位置。分离垫43被布置以面向分离辊42。马达11能够供给驱动力至拾取辊41和分离辊42。辊保持器45支撑拾取辊41。

分离辊42由壳体2可旋转地支撑以绕着旋转轴42a旋转,与分离垫43一同将由拾取辊41馈送的片状物s互相分离,并且将分离的片状物s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

如图3和4a-4b所示,辊保持器45由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可枢转地支撑以绕着旋转轴42a枢转。进一步,辊保持器45可旋转地支撑拾取辊41从而拾取辊41能够绕着拾取辊41的旋转轴41a旋转。辊保持器45包括臂46,其形成为沿着旋转轴42a的轴向方向在从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的向后位置侧向突出。

拾取辊41从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被向前定位,并且臂46从旋转轴42a被向后定位。换言之,拾取辊41和臂46越过旋转轴42a被定位于彼此的相对侧。辊保持器45在臂46和拾取辊41之间的插入位置可旋转地支撑分离辊42从而分离辊42能够绕着旋转轴42a旋转。随着辊保持器45绕着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枢转,拾取辊41和臂46随着辊保持器45一体地绕着旋转轴42a枢转。

拾取辊41和分离辊42被布置在片状物传送器4的横向中心区域。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沿着宽度方向向右或者向左(例如,向右)延伸以到达片状物传送器4的向右端区域或者向左端区域。臂46在旋转轴42a的延伸侧被形成在辊保持器45的向右端区域或者向左端区域(例如,向右端区域)。

当大体没有外力被施加于辊保持器45时,绕着旋转轴42a可旋转的拾取辊41能够由于其重量由重力的作用而向下枢转,并且接触由mp托盘21支撑的片状物s。另一方面,当臂46受到能够向上抬起臂46的负载时,辊保持器45受到能够在使拾取辊41向下枢转的方向上作用的力。因此,拾取辊41能够被按压抵靠由mp托盘21支撑的片状物s。

片状物传送器4包括接合构件91和负载施加器杆90,接合构件91能够与臂46接合,负载施加器杆90经由第一推动构件92与接合构件91联接。第一推动构件92与负载施加器90在第一端例如图4中的上端联接,并且与接合构件91在第二端例如在图4中的下端联接。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绕着枢轴线90a枢转。负载施加器杆90绕着枢轴线90a的枢转行为能够移动连接件部901,接合构件91在连接件部901经由第一推动构件92竖直地与负载施加器杆90联接。连接件部901能够在如图4b所示为向上的第一位置和如图4a所示为向下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接合构件91包括可接合部91a,其相对于臂46被布置在下部位置并且能够与臂46接合。当负载施加器杆90枢转以向上移动连接件部901至第一位置时,接合构件91同样向上移动,并且可接合部91a与臂46接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推动构件92能够被扩展以比自然状态下的长度更长,并且与负载施加器杆90经由第一推动构件92联接的接合构件91由第一推动构件92的推动力向上推动。因此,向上移动臂46的负载能够由接合构件91施加至臂46。

因此,处在第一位置的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在第一推动构件92从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变形以抵靠臂46推动连接至第一推动构件92的第二端的接合构件91从而接合构件91能够施加能够在推动拾取辊41抵靠片状物s的方向上作用的负载至臂46的位置,支撑第一推动构件92的第一端。

当在竖直地移动臂46的方向上作用的负载被施加于辊保持器45的臂46时,辊保持器45受到能够在进一步向下移动拾取辊41的方向上作用的力;因此,拾取辊41被按压抵靠mp托盘21支撑的片状物s。

另一方面,当负载施加器杆90枢转以向下移动连接件部901至第二位置时,接合构件91与臂46分离。在可接合部91a与臂46分离的状态下,大体上没有负载能够由接合构件91施加至臂46,并且第一推动构件92能够处在其自然长度。

因此,处在第二位置的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在如下位置支撑第一推动构件92的第一端:第一推动构件92处于其自然长度而不推动连接至第一推动构件92的第二端的接合构件91,从而接合构件91能够不施加能够在推动拾取辊41抵靠片状物s的方向上作用的负载至臂46。

处于第二位置的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使得臂46与接合构件91的可接合部91a分离。因此,例如,当拾取辊41被置于仅通过其重量而接触mp托盘21的上表面时,拾取辊41能够被手动地向上抬起以与mp托盘21分离,并且待置于mp托盘21上的片状物s能够容易地被插入在mp托盘21和该拾取辊41之间的位置。

换言之,当负载施加器杆90处在第二位置时,在臂46和可接合部91a之间分离的距离能够被设定为如下程度:能够允许拾取辊41在与mp托盘21分离的方向上移动以接受在mp托盘21和拾取辊41之间待插入的片状物s。

因此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第一位置,负载施加器杆90支撑从自然长度变形的第一推动构件92的第一端,以抵靠臂46推动连接至第一推动构件92的第二端的接合构件91,从而接合构件91能够施加能够在推动拾取辊41抵靠片状物s的方向上作用的负载至臂46;在第二位置,第一推动构件92处在其自然长度,而不抵靠臂46推动连接至第一推动构件92的第二端的接合构件91,从而接合构件91不能够施加能够在推动拾取辊41抵靠片状物s的方向上作用的负载至臂46。

[片状物传送器中的模式切换装置]

片状物传送器4包括模式切换装置以将片状物传送器4的操作模式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第一模式能够包括如下模式:其中负载施加器杆90被移动至第二位置以通过其重量将拾取辊41置于接触片状物s,并且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未被传输至分离辊42。第二模式能够包括如下模式:其中负载施加器杆90被移动至第一位置以通过来自负载施加器杆90的负载经由臂46将拾取辊41置于按压抵靠片状物s,并且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被传输至分离辊42。

如图5a-5b至7a-7b所示,模式切换装置包括负载施加器杆90、第一推动构件92、接合构件91、驱动齿轮80、离合器构件81、切换杆93、模式切换齿轮82、锁定杆94、电磁铁95和第三推动构件96。驱动齿轮80能够由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驱动。离合器构件81被布置在驱动齿轮80和分离辊42之间。切换杆93能够与离合器构件81接合。模式切换齿轮82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锁定杆94能够与模式切换齿轮82啮合。电磁铁95能够移动锁定杆94。第三推动构件96能够沿着旋转方向推动模式切换齿轮82。

驱动齿轮80能够绕着旋转轴80a旋转。驱动齿轮80能够由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驱动以将驱动力传输至分离辊42。被传输到分离辊42的驱动力能够进一步由布置在分离辊42和拾取辊41之间的齿轮系统传输至拾取辊41。

离合器构件81能够将传输状态在可传输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以将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传输至分离辊42,在可传输状态,驱动力能够传输至分离辊42,在断开状态,驱动力不被传输至分离辊42。

如图8所示,离合器构件81包括太阳齿轮811、环形齿轮812、行星齿轮813,813和支架814。太阳齿轮811能够绕着驱动齿轮80的旋转轴80a旋转并且包括齿轮部811a。环形齿轮812能够绕着旋转轴80a旋转。环形齿轮812包括在该环形齿轮812的内圆周上的向内齿812a。环形齿轮812能够相对于太阳齿轮811旋转。行星齿轮813,813被布置在太阳齿轮811的齿轮部811a和环形齿轮812的向内齿812a之间以与齿轮部811a和向内齿812a二者啮合。支架814与驱动齿轮80一体地形成以绕着旋转轴80a旋转。支架814可旋转地并且可回转地支撑行星齿轮813,813从而每个行星齿轮813能够绕着其旋转轴线旋转并且绕着驱动齿轮80的旋转轴80a回转。支架814能够相对于太阳齿轮811和环形齿轮812旋转。

太阳齿轮811包括锁定齿轮部811b,其能够与齿轮部811a一体地旋转。环形齿轮812形成为在其外圆周上具有输出齿轮812b。输出齿轮812b与分离辊齿轮42b啮合,分离辊齿轮42b能够绕着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旋转以与分离辊42一体地旋转。支架814形成为具有支撑轴814a,其可旋转地支撑行星齿轮813,813。支撑轴814a是行星齿轮813,813的旋转轴线。

太阳齿轮811、环形齿轮812、行星齿轮813,813和支架814形成离合器构件81中的行星差动齿轮系统。太阳齿轮811能够旋转但是通过施加于锁定齿轮部811b的外力能够被限制旋转。当太阳齿轮811被限制旋转时,支架814能够与驱动齿轮80的旋转一体地旋转。当支架814与驱动齿轮80一体地旋转时,与太阳齿轮811的齿轮部81a啮合的行星齿轮813,813能够绕着支撑轴814a,814a旋转并且绕着旋转轴80a回转。因此,具有与行星齿轮813,813啮合的向内齿812a的环形齿轮812能够绕着旋转轴80a旋转。

换言之,在太阳齿轮811为静止的状态下,驱动齿轮80的旋转能够使环形齿轮812旋转,并且与环形齿轮812的输出齿轮812b啮合的分离辊齿轮42b能够被旋转。在该状态下,离合器构件81被置于可传输状态,其中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被从驱动齿轮80经由分离辊齿轮42b传输至分离辊42。

另一方面,在太阳齿轮811能够旋转而不被限制的状态下,支架814仍然能够随着驱动齿轮80的旋转一体地旋转,并且行星齿轮813,813能够绕着支撑轴814a,814a旋转并且绕着旋转轴80a回转。在这方面,与分离辊齿轮42b啮合的环形齿轮812的输出齿轮812b受到在旋转方向上作用的负载,同时太阳齿轮811免于受到在旋转方向上作用的负载。因此,具有与行星齿轮813,813啮合的齿轮部811a的太阳齿轮811能够旋转,同时环形齿轮812能够被保持静止而不旋转。

因此,当太阳齿轮811能够旋转时,驱动齿轮80的旋转能够不使环形齿轮812旋转,并且分离辊42不被驱动。换言之,离合器构件81被置于断开状态,在断开状态,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不从驱动齿轮80传输至分离辊42。

切换杆93能够绕着枢轴线93a枢转并且包括互锁部93b,其能够与离合器构件81中的太阳齿轮的锁定齿轮部811b接合。切换杆93能够绕着枢轴线93a枢转以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三位置,互锁部93b与锁定齿轮部811b接合,在第四位置,互锁部93b与锁定齿轮部811b脱离。

位于第三位置的切换杆93使互锁部93b与锁定齿轮部811b接合并且使离合器构件81中的太阳齿轮811被限制旋转。因此,在第三位置的切换杆93能够将离合器构件81置于可传输状态。位于第四位置的切换杆93使互锁部93b与锁定齿轮部811b脱离并且使离合器构件811中的太阳齿轮811能够旋转。因此,在第四位置的切换杆93能够将离合器构件81置于断开状态,在断开状态,驱动力从驱动齿轮80的传输被中断。

模式切换装置进一步包括扭转弹簧931,其能够朝向互锁部93b与锁定齿轮部811b互锁的位置推动切换杆93。当在旋转方向上大体没有外力被施加于切换杆93时,切换杆93被置于第三位置,其中互锁部93b通过扭转弹簧931的推动力与锁定齿轮部811b互锁。

如图9a-9b所示,模式切换装置中的模式切换齿轮82包括第一齿轮83、第二齿轮84和第二推动构件85。第一齿轮83包括第一齿轮部831、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和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第一齿轮部831包括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的第一有齿部831a、其中无啮合齿形成的第一无齿部831b和与第一无齿部831b形成在不同相位的第二无齿部831c。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和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能够与第一齿轮部831一体地旋转。

当第一齿轮83处在第一有齿部831a中的一个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第一有齿部831a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当第一齿轮83处在第一无齿部831b或者第二无齿部831c中的任一个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另一旋转位置时,第一齿轮83不与驱动齿轮80啮合。当第一有齿部831与驱动齿轮80啮合时,第一齿轮83能够例如在图5a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以下说明中,当驱动齿轮80与第一有齿部831a啮合时,能够由驱动齿轮80旋转的第一齿轮83的旋转方向将被叙述为第一旋转方向。

第二齿轮84包括第二齿轮部841、第一凸轮部842和第二凸轮部843。第二齿轮部841包括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的第二有齿部841a、其中无啮合齿形成的第三无齿部841b和与第三无齿部841b形成在不同相位的第四无齿部841c。第一凸轮部842能够接触负载施加器杆90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负载施加器杆90。第二凸轮部843能够接触切换杆93并且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切换杆93。第二齿轮84能够绕着第一齿轮83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一齿轮83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绕着第一齿轮83的旋转轴线转动。

当第二齿轮84处在第二有齿部841a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第二有齿部841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当第二齿轮84处在第一无齿部841b或者第二无齿部841c的任一个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另一旋转位置时,第二齿轮84不与驱动齿轮80啮合。具有与驱动齿轮80啮合的第二有齿部841a的第二齿轮84能够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

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以如下布置沿着其旋转轴线被布置在彼此旁边:第二齿轮84的第二有齿部841a、第三无齿部841b和第四无齿部841c分别对应于第一齿轮83的第一有齿部831a、第一无齿部831b和第二无齿部831c。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和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形成在第一齿轮83与面向第二齿轮84的一侧相对的一侧。换言之,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和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能够形成在第一齿轮83的向右侧。第一凸轮部842和第二凸轮部843形成在第二齿轮84与面向第一齿轮83的一侧相对的一侧。换言之,第一凸轮部842和第二凸轮部843能够形成在第二齿轮84的向左侧。

在第一齿轮83面向第二齿轮84的一侧,例如,在第一齿轮83的向左侧,形成可接合缘834,835,其被布置在互相分离预定角θ1的不同相位。在第二齿轮84面向第一齿轮83的一侧,例如在第二齿轮84的向右侧,形成可接合块844,845,其被布置在互相分离另一预定角θ2的不同相位。角θ2小于角θ1。

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以如下布置被布置为互相面对:第二齿轮84中的可接合块844,845被定位于第一齿轮83中的可接合缘834和可接合缘835之间;并且第一齿轮83中的可接合缘834和第二齿轮84中的可接合块844沿着旋转方向互相面对,并且第一齿轮83中的可接合缘835和第二齿轮84中的可接合块845沿着旋转方向互相面对。

第二齿轮84能够在可接合缘834和可接合块844互相接触同时可接合缘835和可接合块845互相分离的旋转位置,和可接合缘835和可接合块845互相接触同时可接合缘834和可接合块844互相分离的另一旋转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相对于第一齿轮83转动。

可接合缘834和可接合块844互相接触的前一旋转位置,与可接合缘835和可接合845互相接触的后一旋转位置处在互相远离相当于预定齿数的旋转量的不同相位。例如,第二齿轮84能够在第一齿轮83中的第一有齿部831a和第二齿轮84中的第二有齿部841a互相分离相当于两个(2)齿的旋转量的范围内相对于第一齿轮83转动。

第二推动构件85被置入在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之间,以在使得第一齿轮83中的可接合缘834和第二齿轮84中的可接合块844互相接触的方向上相对抵靠第一齿轮83地推动第二齿轮84。第二推动构件83能够是扭转弹簧并且在被压缩的情况下被置入在形成于第一齿轮83中的可接合块836和形成于第二齿轮84中的可接合块846之间,从而第二齿轮84能够相对于第一齿轮83在使可接合缘834和可接合块844互相接触的方向上被推动。换言之,第二推动构件85能够在第一旋转方向抵靠第一齿轮83推动第二齿轮84。

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以如下布置分别形成为具有第一有齿部831a、第一无齿部831b和第二无齿部831c;与第二有齿部841a、第三无齿部841b和第四无齿部841c:当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处在可接合缘834和可接合块844互相接触的旋转相位时,第一齿轮83中的第一有齿部831a、第一无齿部831b和第二无齿部831c的相位分别与第二齿轮84中的第二有齿部841a、第三无齿部841b和第四无齿部841c的相位重合。

同时,负载施加器杆90包括接触部902(见图5b),在该接触部902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接触第一凸轮部842。负载施加器杆90在大体没有外力被施加至其上的自然状态下趋于在由于接合构件91和连接至连接件部901的第一推动构件92的重量而更靠近臂46的方向上枢转。负载施加器杆90如下构造:连接件部901在靠近臂46的方向上的枢转行为,能够使得接触部902更靠近第一凸轮部842移动并且接触第一凸轮部842。接触部902与第一凸轮部842的接触能够限制负载施加器杆90进一步枢转。因此,连接件部901能够停留在预定的枢转位置。

在接触部902与第一凸轮部841接触的同时第二齿轮84能够旋转。随着第二齿轮84旋转,接触部902能够沿着第一凸轮部842的轮廓移动,并且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例如,当第二齿轮84处在第三无齿部84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由第一凸轮部842移动至第二位置。当负载施加器杆90处在第二位置时,臂46能够与接合构件91中的可接合部91a分离预定距离。因此,臂46能够从来自负载施加器杆90的负载下被释放,该负载能够作用在推动拾取辊41抵靠片状物s的方向上,并且拾取辊41能够仅由于其重量接触片状物s。

另一方面,当第二齿轮84处在第四无齿部841c处于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位置的旋转位置时,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由第一凸轮部842移动至第一位置。当负载施加器杆90处在第一位置时,臂46能够与接合构件91中的可接合部91a接合。因此,接合构件91能够施加能够作用在按压拾取辊41抵靠片状物s的方向上的负载至臂46,并且拾取辊41能够被按压抵靠片状物s。

同时,切换杆93包括接触部93c(见图5b),在接触部93c切换杆93能够接触第二凸轮部843。接触部93c由扭转弹簧931在趋于接触第二凸轮部843的方向上推动。接触部93c与第二凸轮部843的接触能够限制切换杆93进一步枢转。因此,切换杆93能够停留在预定的枢转位置。

在接触部93c与第二凸轮部843接触的同时第二齿轮84能够旋转。随着第二齿轮84旋转,接触部93c够沿着第二凸轮部843的轮廓移动,并且切换杆93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例如,当第二齿轮84处在第三无齿部84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切换杆93能够由第二凸轮部843移动至离合器构件81处于断开状态的第四位置。

另一方面,当第二齿轮84处在第四无齿部84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切换杆93能够由第二凸轮部843移动至离合器构件81处于可传输状态的第三位置。

因此,片状物传送器4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操作;在第一模式,第二齿轮84处在第三无齿部84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负载施加器杆90由第一凸轮部842移动至第二位置,拾取辊41由于其重量接触片状物s,并且切换杆93由第二凸轮部843移动至第四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81被置于断开状态;在第二模式,第二齿轮84处在第四无齿部84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负载施加器杆90由第一凸轮部842移动至第一位置,拾取辊41通过由负载施加器杆90施加至臂46的负载被按压抵靠片状物s,切换杆93由第二凸轮部843移动至第三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81被置于可传输状态。

锁定杆94能够绕着枢轴线94a枢转,并且包括第一锁定部941和第二锁定部942,第一锁定部941能够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接合,第二锁定部942能够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接合。当第一齿轮83处在第一无齿部831b被定位成与该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第一锁定部941能够与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接合。当第一齿轮83处在第二无齿部83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第二锁定部942能够与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接合。

锁定杆94能够绕着枢轴线94a在第一锁定位置和第二锁定位置之间枢转。当锁定杆94处在第一锁定位置时,第一锁定部941与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接合,并且第二锁定部942与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脱离,从而第一齿轮83在第一无齿部83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被保持静止。当锁定杆94处在第二锁定位置时,第二锁定部942与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接合,并且第一锁定部941与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脱离,从而第一齿轮83在第二无齿部83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被保持静止。

当锁定杆94处在第一齿轮83在第一无齿部83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被保持静止的第一锁定位置时,第一齿轮83不与驱动齿轮80啮合;因此,在第一齿轮83由锁定杆94锁定为静止的同时,驱动齿轮80能够旋转。同时,当锁定杆94处在第一齿轮83在第二无齿部83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被保持静止的第二锁定位置时,第一齿轮83不与驱动齿轮80啮合;因此,在第一齿轮83由锁定杆94锁定为静止的同时,驱动齿轮80能够旋转。

电磁铁95与形成在锁定杆94中的连接部943连接。换言之,电磁铁95在连接部943与锁定杆94连接。电磁铁95能够扩展或者收缩从而电磁铁95的扩展或者收缩行为能够使锁定杆94绕着枢轴线94a在第一锁定位置和第二锁定位置之间枢转。例如,当电磁铁95未被激活并且扩展时,锁定杆94能够被定位在第一锁定位置,并且当电磁铁95被激活并且收缩时,锁定杆94能够被定位在第二锁定位置。

在第一齿轮83与面向第一齿轮84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形成第一接合块837和第二接合块838,其能够与第三推动构件96接合。当第一齿轮83处在第一无齿部83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第三推动构件96能够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一接合块837接合,从而在第一旋转方向推动第一齿轮83。

在第三推动构件96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一接合块837接合的同时,并且当锁定杆94从第一锁定位置移动至第二锁定位置时,第一锁定部941与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脱离,并且第一齿轮83被释放以能够从第一无齿部83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移动,从而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被释放以旋转的第一齿轮83能够由第三推动构件96的推动力移动以旋转至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被定位在第一无齿部831b后面的第一有齿部831a中的一个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的旋转位置。

换言之,第三推动构件96能够推动第一齿轮83以在第一旋转方向从第一无齿部83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位置移动至第一有齿部831a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的旋转位置。

进一步,当第一齿轮83处在第二无齿部83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第三推动构件96能够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二接合块838接合,从而在第一旋转方向推动第一齿轮83。

在第三推动构件96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二接合块838接合的同时,并且当锁定杆94从第二锁定位置移动至第一锁定位置时,第二锁定部942与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脱离且分离,并且第一齿轮83被释放以能够从第二无齿部83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移动,从而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

被释放以旋转的第一齿轮83能够由第三推动构件96的推动力移动以旋转至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被定位在第二无齿部831c后面的第一有齿部831a中的另一个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的旋转位置。

换言之,第三推动构件96能够推动第一齿轮83以在第一旋转方向从第二无齿部83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位置移动至第一有齿部831a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的旋转位置。

[片状物传送器的行为]

如上述构造的片状物传送器4能够作用如下。

首先,在如图5a-5b和图6所示的初始状态,电磁铁95未被激活至扩展,锁定杆94被定位在第一锁定位置,锁定杆94中的第一锁定部941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接合,并且第一齿轮83在第一无齿部831b被定位在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位置的位置被保持静止。

在初始状态,模式切换齿轮82中的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都不与驱动齿轮80啮合,该驱动齿轮80能够由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驱动而旋转。同时,切换杆93处在接合部93b与锁定齿轮部811b分离并且离合器构件81处在断开状态的第四位置。因此,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不从驱动齿轮80传输至分离辊42。换言之,分离辊42和拾取辊41都不被驱动。

同时,负载施加器杆90处在接合构件91不施加负载至臂46的第二位置。因此,拾取辊41能够仅通过其重量而接触mp托盘21上的片状物s。在这种初始状态,第一传送器4处在第一模式。

在第一模式,第一齿轮83在使第一锁定部941与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接合的方向上由第三推动构件96推动。同时,第二齿轮84由第二推动构件85推动以被定位在第二齿轮84中的可接合块844接触第一齿轮83中的可接合缘834的旋转位置。由第二推动构件85相对于第一齿轮83推动第二齿轮84的推动方向能够与第一齿轮83中的可接合缘834和第二齿轮84中的可接合块844沿着其能够互相接触的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重合。

从这种状态,电磁铁95能够被激活以收缩。收缩的电磁铁95移动锁定杆94至第二锁定位置,并且锁定杆94中的第一锁定部941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脱离。因此,第一齿轮83被释放以能够旋转。能够旋转并且在第一旋转方向由第三推动构件96推动的第一齿轮83开始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与此同时,在第一旋转方向由第二推动构件85相对于第一齿轮83推动的第二齿轮84开始与第一齿轮83一体地旋转。

如图10a-10b和图11所示,随着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由来自第三推动构件96的推动力旋转,第一齿轮83中的第一有齿部831a和第二齿轮84中的第二有齿部841a与驱动齿轮80啮合。因此,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由来自驱动齿轮80的驱动力旋转。

如图12a-12b及图13所示,当由来自驱动齿轮80的驱动力旋转的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到达第二无齿部831c和第二无齿部84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换言之,第一有齿部831a和第二有齿部841a从驱动齿轮80释放,来自驱动齿轮80的驱动力不再供给至第一齿轮83或者第二齿轮84。然而,在这方面,第一齿轮83被保持为能够移动以由另一力旋转。同时,第三推动构件96与第二接合块838接合以在第一旋转方向推动第一齿轮83。因此,第一齿轮83由来自第三推动构件96的推动力旋转至锁定杆94中的第二锁定部942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接合的旋转位置。

随着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被旋转至第一有齿部831a和第二有齿部841a与驱动齿轮80脱离的旋转位置,负载施加器杆90由第一凸轮部842移动至第一位置。同时,第二齿轮84受到由接触第一凸轮部842的负载施加器杆90中的接触部902产生以在旋转方向作用的负载。换言之,来自负载施加器杆90的负载被施加于第一凸轮部842。因此,当第二齿轮84到达第四无齿部84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来自驱动齿轮80的驱动力被在旋转方向作用的负载制动,并且第二齿轮84停止旋转。

在这方面,来自第三推动构件96的在第一旋转方向推动第一齿轮83的推动力的强度被设定为大于从第二推动构件85施加于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的推动力的强度。因此,即使在第二齿轮84停止旋转之后,第一齿轮83也能够由来自第三推动构件96的推动力进一步旋转至第一齿轮83中的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与锁定杆94中的第二锁定部942接合的位置。

同时,来自第二推动构件85的推动力的强度被设定为低于能够由负载施加器杆90在第一位置经由负载施加器杆90和第一凸轮部842之间的接触而施加至第二齿轮84以在旋转方向作用的负载。因此,第二齿轮84能够停止旋转而不再随着第一齿轮83被旋转,同时第一齿轮83由来自第三推动构件96的推动力旋转。

因此,当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到达第二无齿部83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负载施加器杆90由第一凸轮部842移动至第一位置,臂46受到能够作用于拾取辊41以被按压抵靠片状物s的负载,切换杆93由第二凸轮部843移动至第三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81被切换至可传输状态。换言之,片状物传送器4中的操作模式从第一模式被切换至第二模式。

当片状物传送器4处在第二模式时,拾取辊41和分离辊42被驱动以旋转,从而由mp托盘21支撑的片状物s能够由拾取辊41和分离辊42互相分离并且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传送。同时,电磁铁95在片状物传送器4传送预定传送量的片状物s所需要的时间长度被保持激活,并且此后能够为未激活。

当电磁铁95未被激活时,锁定杆94从第二锁定位置移动至锁定杆94中的第二锁定部942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脱离的第一锁定位置,并且第一齿轮83被释放以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

处在第二无齿部83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的第一齿轮83由第三推动构件96在第一旋转方向推动。因此,一旦第一齿轮83被释放以旋转,第一齿轮83由来自第三推动构件96的推动力旋转至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定位在第一无齿部831b后面的第一有齿部831a与驱动齿轮80啮合的旋转位置。在第一齿轮83由第三推动构件96的推动力旋转的同时,由于能够由负载施加器杆90和第一凸轮部842之间的接触而作用在旋转方向的负载,第二齿轮84保持静止。

等到第一齿轮83到达第一有齿部831a与驱动齿轮80啮合的旋转位置时,如图14a-14b和图15所示,第二齿轮84保持静止。换言之,第二齿轮84处在沿着旋转方向从第二有齿部841的相位与第一有齿部831a的相位重合的旋转位置向后偏移相当于两个(2)齿的旋转量的旋转位置。在该偏移的旋转位置,第一齿轮83中的可接合缘835和第二齿轮84中的可接合缘845互相接触。

在第一齿轮83处在第一有齿部831a与驱动齿轮80啮合并且第一齿轮83被释放以由来自驱动齿轮80的驱动力旋转的同时,利用可接合缘835与可接合缘845接触,第二齿轮84能够在第一旋转方向由第一齿轮83推动并且随着第一齿轮83旋转。随着第二齿轮84旋转,第二有齿部841a与驱动齿轮80啮合,并且第二齿轮84能够由来自驱动齿轮80的驱动力旋转。在从驱动齿轮80输入至第二齿轮84的驱动力的强度大于由负载施加器杆90接触第一凸轮842而在旋转方向作用于第二齿轮84的负载的同时,第二齿轮84由来自驱动齿轮80的驱动力旋转。

随着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由来自驱动齿轮80的驱动力旋转并且到达第一无齿部831b和第三无齿部84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负载施加器杆90由第一凸轮842移动至没有负载能够从负载施加器杆90施加于臂46的第二位置。因此,拾取辊41能够仅通过其重量而接触mp托盘21上的片状物s。同时,切换杆93由第二凸轮843移动至离合器构件81被置于断开状态的第四位置。因此,拾取辊41和分离辊42停止旋转。

随着第一齿轮83旋转以到达第一无齿部83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换言之,第一有齿部831a与驱动齿轮80脱离,驱动力能够不再从驱动齿轮80供给至第一齿轮83。然而,在这方面,第一齿轮83被保持为能够旋转,并且第三推动构件96与第二接合块838接合以在第一旋转方向推动第一齿轮83。因此,第一齿轮83由来自第三推动构件96的推动力旋转至锁定杆94中的第二锁定部942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接合的旋转位置。

同时,等到第一齿轮83到达第一无齿部83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第二齿轮84仍然通过第二有齿部841a中的最后两个齿与驱动齿轮80啮合。因此,第二齿轮84被进一步旋转相当于两个齿的量。随着第二齿轮84由驱动齿轮80旋转相当于两个齿的量,第二有齿部841从驱动齿轮80释放,并且第二齿轮84由来自第二推动构件85的推动力相对于第一齿轮83被转动。

因此,第二齿轮84被置于可接合块844接触可接合缘834的相位。因此,第二有齿部841a的相位再次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一有齿部831a的相位重合,第一齿轮83由锁定杆94锁定为静止。因此,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返回到图5a-5b和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

在第二有齿部841a与驱动齿轮80脱离之后,在第二齿轮84到达第三无齿部84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来自第二推动构件85的推动力的强度被设定为大于施加于第二齿轮84的负载,该负载由在第二位置的负载施加器杆90接触第一凸轮部842以及在第四位置的切换杆93接触第二凸轮部843而产生。利用来自第二推动构件85的推动力和来自负载施加器杆90的负载之间的差值,第二齿轮84由第二推动构件85相对于第一齿轮83在第一旋转方向被转动。

[模式切换齿轮的修改例]

尽管已经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示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存在许多片状物传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变化和变形,其仍然属于后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可以理解,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不必局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作用。更确切地,上述具体特征和作用被公开为实现权利要求的实例。

例如,上述模式切换齿轮82能够不需要包括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而是能够替换为单个齿轮。

更具体地,如图16a-16b所示,具有有齿部182a、第一无齿部182b、第二无齿部182c、第一凸轮部182d和第二凸轮部182e的模式切换齿轮184能够替换模式切换齿轮82。有齿部182a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不具有与驱动齿轮80啮合的齿的第一无齿部182b和第二无齿部182c能够被形成在互相不同的相位。第一凸轮部182d能够接触负载施加器杆90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负载施加器杆90。第二凸轮部182e能够接触切换杆93并且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切换杆93。

当模式切换齿轮182处在第一有齿部182a中的一个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有齿部182a能够与驱动齿轮80啮合。当模式切换齿轮182处在第一无齿部182b或者第二无齿部182c的任一个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另一旋转位置时,模式切换齿轮182能够不与驱动齿轮80啮合。当有齿部182a与驱动齿轮80啮合时,模式切换齿轮182能够旋转。当驱动齿轮80与有齿部182a啮合时,由驱动齿轮80旋转的模式切换齿轮182的旋转方向为第一旋转方向。

模式切换齿轮182能够包括第一可锁定接合部182f和第二可锁定接合部182g。当模式切换齿轮182处在第一无齿部182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第一可锁定接合部182f能够与锁定杆94中的第一锁定部941接合。当模式切换齿轮182处在第二无齿部182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第二可锁定接合部182g能够与锁定杆94中的第二锁定部942接合。

此外,模式切换齿轮182能够包括可接合块182h和可接合块182i。当模式切换齿轮182处在第一无齿部182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可接合块182h能够与第三推动构件96接合。当模式切换齿轮182处在第二无齿部182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可接合块182i能够与第三推动构件96接合。

具有上述模式切换齿轮182的片状物传送器4同样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操作;在第一模式,模式切换齿轮182处在第一无齿部182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负载施加器杆90由第一凸轮部182d移动至第二位置,拾取辊41由于其重量接触片状物s,切换杆93由第二凸轮部182e移动至第四位置,离合器构件81被置于断开状态;在第二模式,模式切换齿轮182处在第二无齿部182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负载施加器杆90由第一凸轮部182d移动至第一位置,拾取辊41通过由负载施加器杆90经由臂46施加的负载而被按压抵靠片状物s,切换杆93由第二凸轮部182e移动至第三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81被置于可传输状态。

[有益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设备1的片状物传送器4包括mp托盘21、拾取辊41、分离辊42、马达11、具有臂46的辊保持器45、接合构件91、负载施加器杆90和第一推动构件92。负载施加器杆90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负载施加器杆90在第一推动构件从其自然长度变形、并且使联接到其第二端的接合构件91抵靠臂46被推动、并施加在使拾取辊41被按压抵靠片状物s的方向上作用的负载至臂46的位置,支撑第一推动构件92的第一端;在第二位置,负载施加器杆90在第一推动构件92处于其自然长度而不使联接到第一推动构件92的第二端的接合构件92抵靠臂46被推动的位置,支撑第一推动构件92的第一端。

因此,当大体上没有驱动力被供给至分离辊42或者拾取辊41时,即当没有片状物s待被馈送时,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被定位在第二位置从而拾取辊41能够仅接触片状物s而不受到来自负载施加器杆90的负载。另一方面,在驱动力被供给至分离辊42和拾取辊41从而片状物s待被馈送至图像形成单元5时,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被定位在第一位置从而拾取辊41能够通过由负载施加器杆90施加的负载而被按压抵靠片状物s。

因此,在片状物s能够被馈送以分离和没有片状物s待被馈送的两种操作模式中,拾取辊41都能够保持与片状物s接触。因此,当操作模式在馈送并分离的情况和无馈送的情况之间被切换时会产生的噪声能够被减小。

片状物传送器4能够包括:驱动齿轮80;离合器构件81;切换杆93;模式切换齿轮182,模式切换齿轮182具有有齿部182a、第一无齿部182b、第二无齿部182c、第一凸轮部182d和第二凸轮部182e;锁定杆94,锁定杆94具有第一锁定部941和能够与模式切换齿轮182接合的第二锁定部942;电磁铁95,和推动构件96,推动构件96在第一旋转方向推动模式切换齿轮182。当模式切换齿轮182处在第一无齿部182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片状物传送器4能够在第一模式下操作,在该第一模式,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由第一凸轮部182d移动至第二位置,拾取辊41能够通过其重量接触片状物s,切换杆93能够由第二凸轮部182e移动至第四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81能够被置于断开状态。当模式切换齿轮182处在第二无齿部182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片状物传送器4能够在第二模式下操作,在该第二模式,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由第一凸轮部182d移动至第一位置,拾取辊41能够通过由负载施加器杆90施加于臂46的负载而接触片状物s,切换杆93能够由第二凸轮部182e移动至第三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81被置于可传输状态。

因此,片状物传送器4中的操作模式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在第一模式,离合器构件81处在断开状态从而分离辊42能够不馈送片状物s;在第二模式,离合器构件81处在可传输状态以驱动分离辊42,从而片状物s能够被互相分离,而拾取辊41不与片状物s分离或者向后地置于片状物s上以接触片状物s。换言之,在操作模式被从一个模式切换至另一个的同时,随着拾取辊41上抵靠片状物s的负载变化,拾取辊41能够被保持与片状物s接触。因此,当操作模式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时会产生的噪声能够被减小。

片状物传送器4能够包括:驱动齿轮80;离合器构件81;切换杆93;模式切换齿轮82,模式切换齿轮82具有第一齿轮83、第二齿轮84和第二推动构件85;锁定杆94,锁定杆94具有能够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一可锁定接合部832接合的第一锁定部941和能够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接合的第二锁定部,电磁铁95,和第三推动构件96,第三推动构件96在第一旋转方向推动第一齿轮83。当第二齿轮84处于第二齿轮84中的第三无齿部841b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片状物传送器4能够在第一模式下操作,在第一模式,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由第一凸轮部842移动至第二位置,拾取辊41能够通过其重量接触片状物s,切换杆93能够由第二凸轮部843移动至第四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81能够被置于断开状态。当第二齿轮84处于第二齿轮84中的第四无齿部841c被定位成与驱动齿轮80重合的旋转位置时,片状物传送器4能够在第二模式操作,在第二模式,负载施加器杆90能够由第一凸轮部842移动至第一位置,拾取辊41能够由于由负载施加器杆90施加于臂46的负载而被按压抵靠片状物s,切换杆93能够由第二凸轮部843移动至第三位置,并且离合器构件81能够被置于可传输状态。

因此,即使当处在第一位置的负载施加器杆90与第一凸轮842接触的同时第二齿轮84处于能够在旋转方向作用的负载下时,将锁定杆94从第二锁定位置移动至第一锁定位置并且将锁定杆94中的第二锁定部942移动以与第一齿轮83中的第二可锁定接合部833分离所需要的力的强度,也能够不需要大于能够抵抗第二推动构件85的推动力作用的力的强度,后者低于施加于第二齿轮84的负载。因此,由电磁铁95输出以移动锁定杆94的强度能够被降低。换言之,能够采用具有较低输出能力的电磁铁95,并且能够抑制电流的消耗或者热量的产生。

进一步,离合器构件81能够包括太阳齿轮811、环形齿轮812、行星齿轮813,813和支架814,当切换杆93被定位在第三位置时,切换杆93能够与太阳齿轮811接合以限制太阳齿轮811旋转,并且将离合器构件81置于可传输状态,在可传输状态,来自驱动齿轮80的驱动力经由环形齿轮812被输出至分离辊42。另一方面,当切换杆93被定位在第四位置时,切换杆93能够与太阳齿轮811脱离以允许太阳齿轮811旋转并且将离合器构件81置于断开状态,在断开状态,驱动力经由环形齿轮的传输能够被中断。

利用该构造,与电磁离合器不同,离合器构件的状态能够通过来自供给驱动力至分离辊42的马达11的驱动力而在可传输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而不消耗电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