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611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城市天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大型演出(如大型的歌舞表演、灯光秀等)常常被举行,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这些大型演出常常利用幕布作为演出背景,通常是通过在幕布上投射幻灯片或灯光的方式呈现出特定的背景画面,而以这种方式作为演出背景的幕布以及搭设该幕布的架体,则被称为城市天幕。

由于当前大多的大型演出都是在户外举行,因此需要考虑特殊天气情况,例如当出现强风天气时,若不及时将幕布收起,有可能造成幕布破损,更甚至有可能造成支撑幕布的整个架体倾倒,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技术人员在设计幕布时,大多会在幕布上开设若干孔洞,利用这些孔洞来减少作用在幕布上的风压,从而加强幕布的防风能力。然而,采用这种方式,在对幕布进行灯光投射或画面投影时,由于幕布上的孔洞部分无法呈现出图像或灯光效果,因此严重影响了演出的整体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具有良好的抗风压能力,能够有效防止幕布出现破损或架体倒塌的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一端具有开口朝上的收容腔,所述限位套的另一端用于固设于地面;

至少一个连接组件,各所述连接组件均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各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弹性件及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的压紧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面,各所述压紧件均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中心设置;

立轴,所述立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幕布,所述第二端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收容腔,当所述第二端滑动位于所述收容腔时,所述压紧件抵接于所述第二端;

当所述幕布受到的风力值大于所述第一端的最大受力值时,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的作用下挤压所述压紧件,以使所述压紧件挤压所述弹性件并与所述第二端分离,此时,所述第二端可滑动脱离所述收容腔。

其中,所述第一端的最大受力值是指在所述幕布受到强风压时,所述第一端对所述幕布的最大拉力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中空的连接套,所述弹性件固设于所述连接套内,所述压紧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套,当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时,所述压紧件可滑动至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套外并与所述第二端抵接;当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的作用下挤压所述压紧件时,所述压紧件挤压所述弹性件并与所述第二端分离,此时,所述第二端可滑动脱离所述收容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面,所述连接套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中心倾斜收缩并形成收缩口,当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时,所述压紧件可滑动至部分位于所述收缩口外并与所述第二端抵接;当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的作用下挤压所述压紧件时,所述压紧件滑动至所述收缩口内并挤压所述弹性件,此时,所述第二端可滑动脱离所述收容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为球体或楔形块,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弹性件通过连接板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立轴上设有与所述压紧件对应设置的凹槽,当所述第二端滑动位于所述收容腔时,所述压紧件卡合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幕布上设有若干防风孔及对应所述若干防风孔设置的若干遮挡件,每一所述遮挡件均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固接的遮盖部,每一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幕布,每一所述遮盖部用于遮盖每一对应的所述防风孔,当所述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每一所述遮盖部能够相对所述幕布平面来回摆动,以露出每一对应的所述防风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幕布沿预设轨迹切割形成所述遮盖部,所述预设轨迹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防风孔。

其中,所述幕布可应用于城市天幕中,例如可将该幕布悬挂固定在城市天幕的桁架上。由于城市天幕大多设置在户外,如海边、湖边、江边等,因此,幕布将有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压作用,当所述幕布受到所述风压作用时,所述遮盖部相对所述幕布平面来回摆动,以露出所述防风孔,从而使得风能够通过所述防风孔,减小所述幕布承受的风压,进而增强所述幕布的抗拉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中,所述遮盖部能够相对所述幕布平面来回摆动,主要是指,当风作用于所述幕布时,由于所述遮盖部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幕布固接,因此,所述遮盖部会受到与所述幕布同等的风压作用,从而使得遮盖部随着风向进行摆动。以演出时呈现图像的一面作为幕布正面,也就是说,当所述幕布受到从前往后的正向风压时,所述遮盖部在所述防风孔内相对所述幕布向后摆动,从而露出所述防风孔;而当风压减小或所述幕布受到从后往前的反向风压时,所述遮盖部在所述防风孔内相对所述幕布向前摆动。此外,当所述幕布受到侧向风压时,所述遮盖部会随着风向卷起而露出所述防风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幕布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端及底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幕布连接的位置处至少有一最高点至所述顶端的距离小于所述遮盖部至所述顶端的距离,当所述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所述遮盖部能够相对所述连接部来回摆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幕布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聚氯乙烯层、纤维层以及第二聚氯乙烯层,所述纤维层中的若干纤维正交排列形成经纬结构,沿所述幕布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防风孔按照所述经纬结构中的纬线依次等距排列设置,沿所述幕布的宽度延伸方向上,所述防风孔按照所述经纬结构的经线依次等距排列设置,且每一所述防风孔的中心均位于所述纬线与所述经线的交叉点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幕布上每一所述防风孔的面积之和为所述幕布平面面积的60%~8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上设有端板,所述幕布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穿设有钢丝绳,所述通孔与所述端板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抗风压装置还包括池底预埋板,所述池底预埋板固定于所述地面,且所述池底预埋板与所述限位套的另一端固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套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所述池底预埋板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通过设置幕布与立轴的第一端固定,然后将立轴的第二端与设置在限位套的收容腔内的压紧件连接,实现将立轴固定于限位套的收容腔内。当幕布承受的风压大于幕布可承受风压的最大值时,幕布受风压作用拉扯立轴的第一端,以使第一端受拉力作用带动立轴的第二端挤压压紧件,使得压紧件滑动远离立轴的第二端,从而实现立轴从限位套中脱离,此时,幕布连接立轴的一端处于自由飘荡状态,从而有效降低幕布受到的风压,避免出现幕布破损或者架体倾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省略立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幕布上的防风孔未示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立轴脱离瞬间时抗风压装置(幕布上的防风孔未示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连接组件(压紧件为球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连接组件(压紧件为楔形块)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幕布(未受到风压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幕布的叠层结构简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连接部与幕布的连接轨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撕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防撕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遮盖部与防风孔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进行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包括限位套1、至少一个连接组件和立轴3。该限位套1的一端具有开口朝上的收容腔11,该限位套1的另一端用于固设于地面。各连接组件均设于收容腔11内,各连接组件均包括弹性件22及与弹性件22的一端连接的压紧件23,弹性件22的另一端连接于收容腔11的内壁面,各压紧件23均朝向收容腔11的中心设置。立轴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第一端31用于连接幕布5,第二端32可滑动连接于收容腔11,当第二端32滑动位于收容腔11时,压紧件23抵接于第二端32。

当幕布5受到的风力值大于第一端31的最大受力值时,第二端32在第一端31的作用下挤压压紧件23,以使压紧件23挤压弹性件22并与第二端32分离,此时,第二端32可滑动脱离收容腔11。

其中,该城市天幕可包括用于搭设上述幕布的桁架及上述的幕布。

其中,该第一端31的最大受力值是指在该幕布5受到强风压时,该第一端31对该幕布5的最大拉力值。

具体地,当立轴3位于限位套1的收容腔11内时,由于幕布5的下端与立轴3的第一端31连接,且幕布5的上端与架体连接,因此,此时幕布5处于展开状态。而当风吹向幕布5,幕布5受到风压时,幕布5的两侧会绷紧,风压变大时,幕布5两侧的牵引力增大,提供了连接幕布5下端的立轴3一个垂直地面向上的牵引力,使立轴3有往上运动的趋势。当风压到达幕布5可承受的最大风压值时,在立轴3向上运动的趋势的作用下,压紧件23受到挤压并压缩弹性件22,压紧件23往背离收容腔11中心的方向发生位移,并与立轴3分离,此时立轴3可滑动脱离收容腔11,进而使得立轴3与限位套1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套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延伸板12,且抗风压装置还包括池底预埋板4,池底预埋板4固定于地面,延伸板12与池底预埋板4固接。具体地,延伸板12设有两个螺孔,螺栓插入这两个螺孔中将延伸板12与池底预埋板4固定连接,以将限位套1固定于地面上。

采用在限位套1上设置延伸板12的设计,能够通过延伸板12实现限位套1与池底预埋板4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限位套1在地面上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中空的连接套21,弹性件22固设于连接套21内,压紧件23滑动连接于连接套21,当第二端32位于收容腔11内时,压紧件23可滑动至部分位于连接套21外并与第二端32抵接,此时,第二端32能够由于压紧件23的抵接作用而牢牢地位于收容腔11内,从而实现幕布5下端的固定。

当幕布5受风压作用大于其自身所能承受的最大风压时,与幕布5下端连接的第一端31受到幕布5向上牵引力的作用,带动第二端32向上运动,使得第二端32在第一端31的作用下挤压压紧件23,从而使得压紧件23挤压弹性件22并与第二端32分离,此时,第二端32可滑动脱离收容腔11。具体地,压紧件23受到第二端32向上的牵引力,压紧件23被挤压并往背离收容腔11中心的方向发生位移,并压缩弹性件22,压紧件23与第二端32分离,第二端32受向上的牵引力脱离收容腔11。

采用上述设计,利用压紧件23挤压弹性件22,通过弹性件22的弹性形变,使压紧件23可在连接套21内滑动,从而实现压紧件23与立轴3的连接,进而实现立轴3与限位套1的连接;或者实现压紧件23与立轴3分离,进而实现立轴3与限位套1的分离。

优选地,该抗风压装置设有六个连接组件,各个连接组件以收容腔11的中心呈圆形排列设置在收容腔11内,相邻的两个连接件之间与收容腔11的中心夹角为60°。幕布5最大承受的牵引力值为2940~3920n,采用六个连接组件,使六个连接组件分别从六个方向对立轴3的第二端32进行抵接,确保当立轴3位于限位套1时,能够牢牢地固定在限位套1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套21的一端固接于收容腔11的内壁面,该连接套21的另一端朝向收容腔11的中心倾斜收缩并形成收缩口21a,当第二端32位于收容腔11内时,压紧件23可滑动至部分位于收缩口21a外并与第二端32抵接;当第二端32在第一端31的作用下挤压压紧件23时,压紧件23滑动至收缩口21a内并挤压弹性件22,此时,第二端32可滑动脱离收容腔11。

在本实施例中,压紧件23为球体或楔形块。当压紧件23为球体时,以收缩口21a的开口形状为圆形为例,收缩口21a的直径h1小于压紧件23的球直径h2(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设计,收缩口21a能够对压紧件23起到限位作用,即使当弹性件22与压紧件23为分体设置时,弹性件22伸长压缩压紧件23,使得压紧件23往收容腔11的中心方向弹出时,也能够由于收缩口21a的限位作用,使得压紧件23不会整个伸出收缩口21a,进而避免压紧件23整个弹出至连接套21外。

而当压紧件23为楔形块时,以收缩口21a的开口形状为方形为例,压紧件2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3a和第二端面23b,第一端面23a的边长h3大于收缩口21a开口截面的边长h1,收缩口21a开口的长度大于第二端面23b的边长h4,以确保收缩口21a对压紧件可起到限位作用(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2为弹簧,压紧件23与弹性件22通过连接板22a连接,以使压紧件23与弹性件2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平均。

在本实施例中,立轴3上设有与压紧件23对应设置的凹槽33,当第二端32滑动位于收容腔11时,压紧件23卡合于凹槽33内。

具体地,凹槽33的形状与压紧件23的形状相对应,如:压紧件23为球体时,凹槽33为弧形槽,从而当压紧件23与凹槽33在抵接时可紧密贴合,有助于压紧件23通过卡合凹槽33固定立轴3。当然,凹槽33也可为燕尾形槽,此时压紧件23为楔形块,压紧件23的第二端面23b与凹槽33完全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31上设有端板34,幕布5上设有通孔51,通孔51上穿设有钢丝绳52,通孔51与端板34通过钢丝绳52连接。

具体地,端板34上设有架体34b,架体34b上设有一轴承(未图示),滑轮34a穿过轴承架设在架体34b上,钢丝绳52绕过滑轮34a穿设于幕布5上,滑轮34a转动以带动钢丝绳52上下滑动。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幕布,包括幕布5,该幕布5上设有若干防风孔55及对应该若干防风孔设置的若干遮挡件54,每一个遮挡件54均包括连接部541及与该连接部541固接的遮盖部542,该连接部541固定连接于该幕布5,该遮盖部542用于遮盖该防风孔55,当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该遮盖部542能够相对该幕布5的平面来回摆动,以露出该防风孔55。

在本实施例中,该幕布可应用于城市天幕中,例如可将该幕布悬挂固定在城市天幕的桁架上。由于城市天幕大多设置在户外,如海边、湖边、江边等,因此,该幕布将有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压作用,当该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该遮盖部542相对该幕布5的平面来回摆动,以露出该防风孔55,从而使得风能够通过该防风孔55,减小该幕布承受的风压,进而增强幕布的抗拉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该幕布5可由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聚氯乙烯层50a、纤维层50b以及第二聚氯乙烯层50c组成,且该纤维层50b中的若干纤维正交排列形成经纬结构,从而能够有效增强该幕布5的张力,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撕扯效果。如图8所示,为了避免在幕布5上形成该防风孔55时会破坏纤维层50b中的经纬结构,进而导致幕布5的张力降低的情况,在设置该防风孔55时,在沿该幕布5的长度延伸方向上,该防风孔55可按照该经纬结构中的纬线l1依次等距设置,沿该幕布5的宽度延伸方向上,该防风孔55可按照该经纬结构的经线l2依次等距设置,且各个防风孔55的中心均位于该纬线l1与经线l2的交叉点50d处,从而有效避免破坏该纤维层50b中的经纬结构,从而确保幕布的抗拉力,进而增强幕布的抗风压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该幕布5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端58与底端59,也就是说,当幕布5悬挂在架体(或者桁架)上时,该幕布5的顶端即为与架体固定连接的一端,该幕布5的底端即为相对地面垂放的一端。该连接部541可与幕布5一体成型,例如,当该连接部541与该幕布5一体成型时,该连接部541与该幕布5的连接轨迹541a可为直线、弧线、波浪线或锯齿线(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连接部541还可与幕布5可拆卸连接。例如,该连接部541可通过粘胶的方式粘贴于幕布5上,或者,该连接部541还可通过缝合线的方式缝合在幕布5上。

进一步地,当该连接部541连接于该幕布5上时,该连接部541与该幕布5连接的位置处至少有一个最高点至该顶端58的距离小于该遮盖部542至该顶端58的距离,从而当幕布展开(即幕布悬挂在架体上)时,该遮盖部542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遮盖住该防风孔55,也就是说,当应用于户外城市天幕的幕布未受到风压作用或受到较小的风压作用时,该遮盖部542会遮盖住该防风孔55,从而使得幕布能够最大的保证其自身的平整度,进而在进行演出时能够在幕布上呈现较佳的图像显示效果。此外,当该幕布受到较大的风压作用时,该遮盖部542会在该防风孔55内相对该连接部541来回地进行摆动,从而使得风能够从防风孔55中通过,减小幕布承受的风压,进而增强幕布的抗拉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该防风孔55的形成及该遮盖部542对防风孔55的遮盖,该幕布5可沿预设轨迹切割形成该遮盖部542,且该预设轨迹与该连接部541之间的区域形成该防风孔55。需要得知的是,该预设轨迹的图形必须与该遮盖部542的形状相适配,即,在设计该遮盖部542时,可在该幕布5上预先设计好与该遮盖部542的形状相匹配的预设轨迹,然后按照该预设轨迹在幕布5上切割形成该遮盖部542。由于该遮盖部542是通过在幕布上切割形成且该遮盖部542是用于遮盖防风孔55的,因此,该预设轨迹与该连接部541之间的区域即为该防风孔55的所在区域,也就是说,该预设轨迹与连接部541之间的区域形成该防风孔55。可以得知的是,该遮盖部542的形状和大小与该防风孔55的形状和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在幕布5上形成该防风孔55后能够有效保证幕布5的成像效果及抗风压效果,该防风孔55的形状可为倒梯形、u形、近似碗状结构或近似羽毛球状结构(未图示),由于遮盖部与防风孔的形状、大小均一致,因此遮盖部也为倒梯形、u形、近似碗状结构或近似羽毛球状结构。

优选地,为了保证幕布在未受到风压或风压较小时的平整度,以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该防风孔可优选为倒等腰梯形孔,也就是说,该防风孔在沿平行于幕布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倒等腰梯形。由于该防风孔55的形状与该遮盖部542的形状是一致的,因此,该遮盖部542在平行于幕布上的截面形状也为倒等腰梯形。

其中,该防风孔55采用倒等腰梯形孔的设置方式,可保证在幕布5上开孔后,孔边缘处的幕布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有利于保证幕布的平整度,进而有利于幕布的成像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防风孔55可为圆孔、三角形孔或方孔。

进一步地,该倒等腰梯形依次由上底a、第一侧边b、下底c以及第二侧边d围合形成。由于该遮盖部542是在幕布5上按预设轨迹切割形成的,且在切割后该预设轨迹与连接部541之间的区域形成防风孔55,也就是说,该预设轨迹即为由第二侧边d、上底a以及第一侧边b形成的轨迹,因此,该连接部541与幕布5的连接轨迹541a即为该倒等腰梯形的下底c。此外,为增强该下底c与该第一侧边b连接处及该下底c与该第二侧边d连接处的抗撕扯能力,在该第一侧边b与该下底c之间设有第一防撕扯结构,在该第二侧边d与该下底c之间设有第二防撕扯结构。

进一步地,该第一防撕扯结构与该第二防撕扯结构均可为凸弧形结构。如图10所示,该第一防撕扯结构的一端与该第一侧边b连接,该第一防撕扯结构的另一端与该下底c连接,从而在该第一侧边b及该下底c之间形成第一弧形过渡结构56,该第二防撕扯结构的一端与该第二侧边d连接,该第二防撕扯结构的另一端与该下底c连接,从而在该第二侧边d及该下底c之间形成第二弧形过渡结构57,进而当幕布受到较大的风压作用时,可增强该遮挡件54中与幕布5连接的连接部541端部的抗撕扯能力,从而有效减少幕布在受到强风压时出现撕扯损坏情况的几率。

优选地,该第一防撕扯结构与该第二防撕扯结构还可为圆形通孔,如图11所示,该第一侧边b与该第一防撕扯结构连接,该下底c与该第一防撕扯结构连接,从而在该第一侧边b及该下底c之间可形成第一凹弧形缺口56a;该第二侧边d与该第二防撕扯结构连接,该下底c与该第二防撕扯结构连接,从而在该第二侧边d及该下底c之间可形成第二凹弧形缺口57b,进而当幕布受到较大的风压作用时,与幕布5连接的连接部541将受到同等的风压作用,而该圆形通孔可分散作用于该连接部541端部的风压,从而减少了风对该连接部541端部的撕裂,增强了该连接部541端部的抗撕扯能力。

进一步地,该幕布5上所有防风孔55的面积之和为该幕布5平面面积的60%~80%。也就是说,当该防风孔55为设置在幕布5上的倒梯形孔时,所有倒梯形孔的面积之和即为该幕布5的平面面积的60%~80%。采用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确保幕布5上的防风孔的过风量,确保其抗风压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幕布5自身的张力,在进行演出成像时,也能够有效保证其成像效果。

优选地,该幕布5上的所有防风孔55的面积之和为幕布5的平面面积的68%。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幕布5上所有防风孔55的面积之和还可为该幕布5平面面积的60%、65%、70%、72%、75%、78%或80%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当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与幕布5连接着的遮盖部542将会因受到与幕布同等的风压而随着风向来回摆动,此时,被遮盖部542遮盖住的防风孔55因遮盖部542的摆动而露出来6,从而使得风能够通过该防风孔55,减小幕布承受的风压,进而增强幕布的抗风压能力。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该幕布5上设有若干沿该幕布5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杆53,各连接杆53均沿该幕布5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相邻的两根连接杆53之间设有若干防风孔55,且沿该幕布5的长度延伸方向以及宽度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防风孔55之间均等距设置。也就是说,该若干连接杆53将幕布5分割成若干相等面积的区域,在每一块区域内都设置有该防风孔55,并且在每一块区域内的防风孔的数量、相邻的两个防风孔之间的间距、以及每一个区域至与其相邻的区域内,位于同一直线的相邻两个防风孔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进一步地,该幕布还包括若干沿该幕布5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等距排列设置的缝合结构(未图示),各该缝合结构均沿该幕布5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各该缝合结构均与该幕布5连接形成中空的柱状孔(未图示),该连接杆53穿设于该柱状孔内,从而能够解决连接杆53直接与幕布表面连接而使得连接杆53易从幕布上脱落的问题,同时采用上述的方式还能便于连接杆与幕布的组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该缝合结构可为用与幕布5相同材质的布料等距的缝合在幕布5上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幕布5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等距的缝合有若干块布料,且每一块布料沿幕布5的宽度方向延伸缝合,从而在幕布5与布料之间形成了中空的柱状孔。

在实施例中,通过在幕布5上设置防风孔55及对应防风孔设置若干遮挡件54,利用遮挡件54的连接部541连接幕布5,遮挡件54的遮盖部542遮盖防风孔55,从而当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遮盖部542能够相对连接部541来回摆动,从而使得风通过防风孔55,进而减小幕布承受的风压,避免强风压对幕布造成损坏。此外,当幕布未受到风压或受到的风压较小时,该遮盖部542完全遮盖住该防风孔55,从而能够有效确保幕布的成像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通过设置幕布与立轴的第一端固定,然后将立轴的第二端与设置在限位套的收容腔内的压紧件连接,实现将立轴固定于限位套的收容腔内。当幕布承受的风压大于幕布可承受风压的最大值时,幕布受风压作用拉扯立轴的第一端,以使第一端受拉力作用带动立轴的第二端挤压压紧件,使得压紧件滑动远离立轴的第二端,从而实现立轴从限位套中脱离,此时,幕布连接立轴的一端处于自由飘荡状态,从而有效降低幕布受到的风压,避免出现幕布破损或者架体倾倒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应用于城市天幕的抗风压装置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