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的手持稳定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41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的手持稳定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相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水的手持稳定相机。



背景技术:

运动过程中具有独有的拍摄视角及效果独领风骚,户外运动拍摄渐渐成为一种特有的拍摄方式。由于受户外条件的影响,很难拍到具有水下特殊效果的视角场景,当防水设备出现后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面对户外的拍摄环境,使用者需要注意防水防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另外,当相机在遇到潮湿环境或者雨水天气时,拍照时也需要按下按键才能完成拍照,对于易进水部位(如按键、部件间接缝)的防水性能也要求较高,一旦易进水部位进入水,则会引起相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的手持稳定相机,解决现有手持稳定相机防水性能不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的手持稳定相机,其包括相机、转动机构和手持部件,所述相机为防水相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三个在空间中呈正交分布的电机,三个电机分别为X轴电机、Y轴电机以及Z轴电机,所述Z轴电机的定子与所述手持部件连接,所述Z轴电机的转子与所述Y轴电机的定子连接,所述Y轴电机的转子与所述X轴电机的定子连接;所述X轴电机的转子和所述相机连接;所述Z轴电机的定子与所述Z轴电机的转子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Y轴电机的定子与所述Y轴电机的转子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X轴电机的定子与所述X轴电机的转子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X轴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相机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所述手持部件的顶部与所述Z轴电机的定子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手持部件包括手柄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与所述Z轴电机的定子连接,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连接座的顶部与所述Z轴电机的定子之间设有所述第五密封圈,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与所述手柄之间设有第六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手柄设有电池仓和底盖,所述电池仓与所述底盖之间设有第七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座设有控制仓和后盖,所述控制仓与后盖之间设有第八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仓内设有按键、控制电路板和防水垫,所述按键一体成型于所述防水垫上且其上端通过按键孔伸至所述控制仓外部,所述按键的下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孔配合时,所述防水垫从所述控制仓的内部覆盖住所述按键,且与所述控制仓的内壁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Z轴电机的转子与所述Y轴电机的定子通过第一延伸臂连接;所述Y轴电机的转子与所述X轴电机的定子通过第二延伸臂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Y轴电机的定子与所述第一延伸臂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防水塞;所述X轴电机的定子与所述第二延伸臂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防水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Y轴电机的定子的端部设有第一保护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X轴电机的定子的端部设有第二保护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相机包括外壳、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外壳后部与显示屏之间的固定框架、设置于所述外壳前部的镜头和保护镜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侧部的接口盖件;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固定框架之间设有第九密封圈,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十密封圈,所述外壳与所述镜头之间设有第十一密封圈,所述镜头与所述保护镜片之间设有第十二密封圈,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收声孔,所述收声孔内设有保护贴,所述接口盖件上设有接口胶塞。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水的手持稳定相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集拍摄设备与稳定设备于一体的设计,结构小巧、携带方便;通过三个在空间中呈正交分布的电机,带动相机在三维空间中任意转动,方便多角度拍摄,让相机所拍摄的图像的取景角度保持相对一致,且在移动中进行拍摄时能达到迅速稳定地控制拍摄设备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水结构(如密封圈等)对转动机构和手持部件的易进水部位进行密封,并与现有的防水相机相结合,提高了产品的防水防尘性能,能够更好适用于户外运动拍摄,尤其是潮湿环境或者雨水天气下拍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的手持稳定相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于图1所示结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防水的手持稳定相机,其包括相机100、转动机构200和手持部件300,所述转动机构200包括三个在空间中呈正交分布的电机,三个电机分别为X轴电机201、Y轴电机202以及Z轴电机203,所述Z轴电机203的定子与所述手持部件300连接,所述Z轴电机203的转子与所述Y轴电机202的定子连接,所述Y轴电机202的转子与所述X轴电机201的定子连接;所述X轴电机201的转子和所述相机100连接;其中,所述定子可理解为电机的固定部分,所述转子可理解为电机的转动部分,所述X轴电机201用于控制相机100俯仰运动,所述Y轴电机202用于控制相机100横滚运动,所述Z轴电机203用于控制相机100航向运动。需要说明的是,X轴电机201和Y轴电机202内部设置有角度限位,X轴电机201和Y轴电机202可以在角度限位的范围内任意转动,Z轴电机203可以任意360度转动。三个电机的转轴优选为空心轴,空心轴内设置有滑环,使穿过电机的控制线或电线不会因为电机的转动而跟着转动。由此,通过三个在空间中呈正交分布的电机,带动相机在三维空间中任意转动,方便多角度拍摄,让相机所拍摄的图像的取景角度保持相对一致。

面对户外需要注意防水防尘的拍摄环境,本实施例采用防水结构对转动机构200和手持部件300的易进水部位进行密封,具体如下:所述Z轴电机203的定子与所述Z轴电机203的转子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01,所述Y轴电机202的定子与所述Y轴电机202的转子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402,所述X轴电机201的定子与所述X轴电机201的转子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403,所述X轴电机201的转子与所述相机100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420,所述手持部件300的顶部与所述Z轴电机203的定子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404。另外,所述相机100优选为现有的防水相机。由此,通过上述防水结构的设置,提高了产品的防水防尘性能,能够更好适用于户外运动拍摄,尤其是潮湿环境或者雨水天气下拍摄。

由于考虑到Y轴电机202的定子的端部上、X轴电机201的定子的端部上留有安装孔,这些安装孔存在着易进水的问题,因此,通过在所述Y轴电机202的定子的端部上贴设第一保护贴405,在所述X轴电机201的定子的端部上贴设第二保护贴406来封闭这些安装孔,防止进水。

为方便使用者操作以及合理空间布局,所述手持部件300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手持部件300包括手柄310和连接座320,所述连接座320的顶部与所述Z轴电机203的定子连接,所述连接座320的底部与所述手柄310连接,所述第五密封圈404设置在所述连接座320的顶部与所述Z轴电机203的定子之间。所述手柄310设有电池仓311和底盖312。所述连接座320设有控制仓321和后盖322。所述控制仓321内设有按键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按键的上端通过按键孔伸至所述控制仓321外部,所述按键的下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进一步,为了更好地适用于户外需要注意防水防尘的的拍摄环境,所述连接座320的底部与所述手柄310之间设有第六密封圈407;所述电池仓311与所述底盖312之间设有第七密封圈408;所述控制仓321与后盖322之间设有第八密封圈409;所述控制仓321内还设有防水垫410,所述按键一体成型于所述防水垫410上,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孔配合时,所述防水垫410从所述控制仓321的内部覆盖住所述按键,且与所述控制仓321的内壁密封连接。

为相机100提供足够转动空间,所述Z轴电机203的转子与所述Y轴电机202的定子通过第一延伸臂204连接;所述Y轴电机202的转子与所述X轴电机201的定子通过第二延伸臂205连接。其中,所述Z轴电机203的轴线延长线到Y轴电机202的轴线延长线的距离(或呈L形的第一延伸臂204的垂直长度)大于所述Y轴电机202的轴线延长线到X轴电机201的轴线延长线的距离(或呈L形的第二延伸臂205的垂直长度)。所述第一延伸臂204的垂直长度优选为18mm—204mm,所述第二延伸臂205的垂直长度优选为4mm—10mm。进一步,为了更好地适用于户外需要注意防水防尘的的拍摄环境,所述Y轴电机202的定子与所述第一延伸臂204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防水塞411;所述X轴电机201的定子与所述第二延伸臂205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防水塞412;所述第一延伸臂204上贴设有第三保护贴413。

另外,所述相机100优选为防水相机,如图2所示,其包括外壳、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外壳后部与显示屏之间的固定框架、设置于所述外壳前部的镜头和保护镜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侧部的接口盖件;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固定框架之间设有第九密封圈414,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十密封圈415,所述外壳与所述镜头之间设有第十一密封圈416,所述镜头与所述保护镜片之间设有第十二密封圈417,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收声孔,所述收声孔内设有保护贴418,所述接口盖件上设有接口胶塞419。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