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5646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纤活动连接器是一种以单芯插头和适配器为基础组成的螺纹旋转式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领域,由于光纤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光线电视网、高速局域网和本地用户网等网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于维护上测量、转接、调度等方面的需要,对光纤连接器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2057859U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带FC光纤连接器的蝶形光缆,包括FC光纤连接器,蝶形光缆的光纤穿过FC光纤连接器的中套,与FC光纤连接器的陶瓷插芯相连,陶瓷插芯设在中套中,且后端设有弹簧,中套外设有外螺,陶瓷插芯上还设有内护套,蝶形光缆的加强件置于FC光纤连接器的中套的滚花面上,蝶形光缆和FC光纤连接器的结合处设有尾套,尾套包覆在子套夹紧件外和中套尾部。

但是,上述这种光纤连接器的不足之处在于,位于中套内的插芯在插芯的周向上没有得到定位固定,在使用过程中,插芯很容易会被光纤带动从而在中套内转动,从而使连接器的连接性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使光纤的连接更加稳定,保持较好的连接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止动环、螺纹套设于止动环一端外的内螺套、夹套、套接在夹套外的尾套管,所述止动环内安装有插芯尾柄以及套设于插芯尾柄上的弹簧,所述尾套管外活动套有位于止动环和内螺套上的外螺套,所述止动环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齿,所述插芯尾柄上设置有周向环绕于插芯尾柄外侧面上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面沿插芯尾柄径向上凹陷形成有若干个与第一卡齿卡接固定的第一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芯尾柄和弹簧装于止动环内,第一凸台与第一缺口相互卡接固定,从而限制插芯尾柄在止动环上发生周向自转,使插芯尾柄得到周向固定,不易产生转动,从而使光纤的连接更加稳定,保持较好的连接性。

进一步的,所述夹套的尾部套设有与夹套压接配合的压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压接钳挤压压环,使压环对穿过夹套的光纤起到压紧的作用,使光纤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夹套的尾部沿周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压环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环形凹槽的设置,定位了压环套设在夹套尾部上的位置,使压环的放置位置更加精准、稳定,压接嵌压接每一个夹套的位置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内螺套外活动套设有用于和适配器卡接的卡圈,所述内螺套上设置有周向环绕于内螺套外侧面的第二凸台,所述卡圈尾部设置有第二卡齿,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面凹陷形成有若干个与第二卡齿卡接固定的第二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圈与适配器上的定位孔卡接固定,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与适配器之间的连接,卡圈可沿内螺套外圆旋转n×60°(n=1~6的整数)后通过第二卡齿与第二凸台上的第二缺口卡接固定,这样可以微调本实用新型和适配器连接的相对位置,从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标不满足标准要求时,可以进行旋转调节,使之满足标准要求,合格率达到100%,并且调整无需将连接器折开和扭转光纤,所以不会产生断纤、裂纤现象,报废率为零。

进一步的,所述内螺套的外侧面沿周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卡圈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环形凹槽的设置,使卡圈定位套设在内螺套上,从而使卡圈每次放置的位置比较准确,便于卡圈上的第二卡齿与第二缺口充分的卡接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齿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卡圈的轴线相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卡齿为两个且相对称,可使第二卡齿与相对两侧的第二缺口卡接固定,从而使内螺套与卡圈之间的卡接固定更加牢固、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卡圈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和适配器定位配合的火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火舌位于卡圈的顶部,在装配完本实用新型后,火舌位于外螺套外,将本实用新型与适配器连接,适配器上开设有定位孔,卡圈上的火舌与适配器上的定位孔定位配合,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与适配器的定位连接,使本实用新型和适配器连接更加精准、牢固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凸台与第一缺口相互卡接固定,从而限制插芯尾柄在止动环上发生周向自转,使插芯尾柄得到周向固定,不易产生转动,从而使光纤的连接更加稳定,保持较好的连接性;

2、卡圈上的火舌与适配器上的定位孔定位配合,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与适配器的定位连接,使本实用新型和适配器连接更加精准、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插芯尾柄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缺口的形状;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螺套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第二缺口的形状;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用于体现装配后的整体结构。

图中:1、插芯尾柄;2、第一凸台;3、第一缺口;4、弹簧;5、第一卡齿;6、夹套;7、尾套管;8、压环;9、第一环形凹槽;10、止动环;11、外螺套;12、第二缺口;13、第二凸台;14、第二环形凹槽;15、卡圈;16、内螺套;17、第二卡齿;18、火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卡圈15、内螺套16、外螺套11、插芯尾柄1、弹簧4、止动环10、夹套6、压环8及尾套管7,均为空心设计,便于光纤依次穿过;

如图1和图2所示,止动环10的外圆面设置有外螺纹,内螺套16的内圆面设置有与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止动环10的上端与内螺套16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止动环10和内螺套16的内部安装有插芯尾柄1,光纤可插设于插芯尾柄1上,插芯尾柄1的中部设置有凸出于插芯尾柄1外表面且周向环绕插芯尾柄1一周的第一凸台2,第一凸台2的外侧面沿插芯尾柄1径向上凹陷形成有若干个第一缺口3,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缺口3的数量为四个,且在第一凸台2的周向上均匀排布,第一缺口3的宽度均为1.6mm;止动环10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卡齿5,第一卡齿5由弹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一卡齿5的高度为2mm,宽度为1.4mm,数量为两个,关于止动环10的轴线相对称,第一卡齿5与第一缺口3卡接配合;

插芯尾柄1上套设有弹簧4,弹簧4的上端与第一凸台2的下表面相抵触,弹簧4的下端与止动环10的下端内侧壁相抵触。

如图1和图3所示,内螺套16的外圆面沿内螺套16的周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二环形凹槽14,第二环形凹槽14的形状呈环形,在第二环形凹槽14上套设有环形的卡圈15,卡圈15的下端面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卡齿17,第二卡齿17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卡圈15的轴线相对称设置,第二卡齿17由弹性材料制成,内螺套16的外圆面周向环绕形成有第二凸台13,第二凸台13的外侧面沿内螺套16的径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二缺口12,第二缺口12的数量为6个,且沿第二凸台13的周向上均匀排布,第二缺口12与第二卡齿17卡接配合,卡圈15可沿内螺套16外圆旋转n×60°(n=1~6的整数)后利用第二卡齿17固定。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夹套6和尾套管7,尾套管7套接在夹套6外,尾套管7上端宽下端窄,夹套6套于止动环10的下端外;夹套6的尾部外圆周面沿夹套6周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一环形凹槽9,在第一环形凹槽9上套设有压环8,使用压接钳挤压压环8,使压环8压接固定在夹套6上,夹套6由弹性塑料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尾套管7上螺纹套设有外螺套11,外螺套11将止动环10和内螺套16套在其中;卡圈15的顶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火舌18,火舌18由弹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火舌18的形状为块状,可与适配器上开设的定位孔弹性卡接配合,火舌18位于外螺套11上端外,通过火舌18实现本实用新型与适配器的定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如下:将弹簧4和插芯尾柄1安装至止动环10上,将内螺套16螺纹拧紧在止动环10上,卡圈15安装至第二环形凹槽14上,旋转卡圈15,使得第一卡齿5与第一缺口3卡接固定,将夹套6和止动环10安装至尾套管7内,再将外螺套11套装于尾套管7上,从而完成装配。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插芯尾柄1插入到适配器上,卡圈15上的火舌18与适配器上的定位孔定位卡接,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与适配器的连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