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罗型望远镜内置调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5579阅读:1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罗型望远镜内置调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望远镜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罗型望远镜内置调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折射光学望远镜根据棱镜组形式不同,可分为屋脊型棱镜系统和保罗型棱镜系统。由于保罗型棱镜组结构简单且容易制造,价格上也较便宜,而且比同档次屋脊型望远镜光通量大、对比度高,因此在中低端望远镜中得到广泛应用。

折射望远镜的调焦方式通常有外调焦和内调焦,让目镜或物镜沿光轴方向相对于物镜运动,称为外调焦,内调焦则是通过移动物镜组中的一块或一组透镜来得到清晰的物像。

保罗望远镜在中低端市场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消费者的期望,即如何既能通过调焦得到清晰的物像,同时还能保持较低的成本。

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3241612U提供了一种保罗型望远镜内置调焦装置,通过外置中轴手轮旋转转化为内置调焦透镜焦距的变化,该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虽然具有较好的调焦效果,但结构复杂,由此使得其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焦精确的保罗型望远镜调焦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罗型望远镜内置调焦装置,包括镜筒、物镜、目镜组、棱镜组以及内置于镜筒内且沿光轴方向设置的调焦机构,所述调焦机构包括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的两端轴部分别连接有大齿轮和小齿轮,且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上的大齿轮和小齿轮相互对称;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上的大齿轮之间设有微调齿轮并与之啮合,所述微调齿轮通过轴与微调手轮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上的小齿轮之间设有粗调齿轮并与之啮合,所述粗调齿轮通过轴与粗调手轮连接;还包括与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相配合的螺杆螺母,固定连接在螺杆螺母上的调焦导杆,所述调焦导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调焦筒,所述调焦筒内固定设有调焦透镜。

优选的,所述镜筒内与调焦筒相对的一侧设置燕尾条,相应的调焦筒上开设与燕尾条相配合的燕尾槽。

优选的,所述调焦导杆通过螺杆螺母与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垂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结构简单,调焦精确。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大齿轮与微调齿轮、小齿轮与粗调齿轮的啮合,在通过粗调手轮转动粗调齿轮时,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快速转动,带动螺杆螺母、调焦导杆、调焦筒快速线性移动,从而使调焦透镜迅速达到指定位置,进一步通过微调手轮转动微调齿轮,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缓慢移动,调焦透镜做微小的线性移动,使调焦更加精确,物像更清晰。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焦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保罗型望远镜内置调焦装置,包括镜筒1、物镜2、保罗棱镜组3、目镜组4以及内置于镜筒1内且沿光轴方向设置的调焦机构,所述调焦机构包括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杆5和第二螺杆6,所述第一螺杆5、第二螺杆6的两端轴部分别连接有大齿轮7和小齿轮8,且第一螺杆5、第二螺杆6上的大齿轮7和小齿轮8相互对称。所述第一螺杆5与第二螺杆6上的大齿轮7之间设有微调齿轮9并与之啮合,所述微调齿轮9通过轴与微调手轮10连接,所述第一螺杆5与第二螺杆6上的小齿轮8之间设有粗调齿轮11并与之啮合,所述粗调齿轮11通过轴与粗调手轮12连接,还包括与第一螺杆5、第二螺杆6相配合的螺杆螺母13,固定连接在螺杆螺母13上的调焦导杆14,所述调焦导杆14的另一端连接有调焦筒15,所述调焦筒15内固定设有调焦透镜16。应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螺杆5和第二螺杆6的旋向相反,相应的位于第一螺杆5和第二螺杆6上的螺杆螺母13的旋向也相反,这样,调焦时,转动微调手轮10或粗调手轮12,与两个螺杆螺母13相连接的调焦导杆14就具有相一致的移动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镜筒1内与调焦筒15相对的一侧设置燕尾条17,相应的调焦筒15上开设与燕尾条17相配合的燕尾槽(图中未画出)。这样,调焦筒15与燕尾条17构成滑动连接,调焦筒15在镜筒内的移动为线性移动,防止调焦筒15走偏而使目镜成像效果差。

进一步的,所述调焦导杆14通过螺杆螺母13与第一螺杆5、第二螺杆6垂直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大齿轮7与微调齿轮9、小齿轮8与粗调齿轮11的啮合,在通过粗调手轮12转动粗调齿轮11时,第一螺杆5、第二螺6快速转动,带动螺杆螺母13、调焦导杆14、调焦筒15快速线性移动,从而使调焦透镜16迅速达到指定位置,进一步通过微调手轮10转动微调齿轮9,第一螺杆5、第二螺杆6缓慢转动,调焦透镜16做微小的线性移动,使调焦更加精确,物像更清晰。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焦精确。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