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123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头戴显示设备用于满足用户佩戴舒适度的调节方式主要为推拉调节。采用推拉调节方式的头戴显示设备采用可伸缩或可折叠设计,用户通过手动推拉或折叠来满足自身舒适度需求。然而,推拉调节方式增加了用户使用步骤,提高了使用门槛,增加了学习成本,使得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感的头戴式显示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耳机部及显示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接以形成包围空间,所述耳机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所述显示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

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垫壁、第一气囊及第一气泵,所述第一垫壁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垫壁用于抵持用户,所述第一气囊收容于所述第一垫壁所限定的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气泵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第一气泵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以调整所述耳机部的位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用户佩戴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时,所述第一垫壁抵持用户,所述第一气泵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使得所述第一垫壁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述第一支架与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当所述第一支架与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的所述耳机部的位置也随之调整,从而能够调整所述耳机部与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所述耳机部更好地正对和贴合用户耳朵,使得用户更好地获得声音信息,体验感更佳。同时,由于可通过第一气泵主动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以调整所述耳机部的位置,第一气泵调控动作速度、简单且稳定,因此用户调整所述耳机部的位置的调节时间短、调节方式温和、使用步骤少、使用门槛低且学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部与第二气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可用于向眼睛发送光学信号,以实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不同效果。

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耳机部3及显示部4。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相连接以形成包围空间10。所述耳机部3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的连接处,所述显示部4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2。用户佩戴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用户头部位于所述包围空间10。所述耳机部3正对用户耳朵以提供声音信息,所述显示部4用于正对用户眼部以提供图像信息。

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垫壁5、第一气囊6及第一气泵7。所述第一垫壁5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一垫壁5用于抵持用户。所述第一气囊6收容于所述第一垫壁5所限定的安装空间51内。具体的,该第一气囊6与所述第一垫壁5相抵接。所述第一气泵7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1内,所述第一气泵7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使得用户佩戴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所述耳机部3能更好地调整到与用户的耳朵相适配的位置。所述第一气泵7往所述第一气囊6内充气时,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增大,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支架1之间的间距变大。所述第一气泵7将所述第一气囊6内的气体往外抽时,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减小,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支架1之间的间距变小。简言之,通过所述第一气泵7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以调节所述耳机部3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佩戴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所述第一垫壁5抵持用户头顶或用户耳朵,所述第一气泵7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使得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支架1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述第一支架1与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当所述第一支架1与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的连接处的所述耳机部3的位置也随之调整,从而能够调整所述耳机部3与用户耳朵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所述耳机部3更好地正对和贴合用户耳朵,使得用户更好地获得声音信息,体验感更佳。同时,由于可通过第一气泵7主动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以调整所述耳机部3的位置,第一气泵7调控动作速度、简单且稳定,因此用户调整所述耳机部3的位置的调节时间短、调节方式温和、使用步骤少、使用门槛低且学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请参阅图1,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支架1跨设在用户头顶。此时,所述第一支架1与用户头顶相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120°。如图1中所示,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的夹角为90°,即所述第一支架1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架2。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的两个端部11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端部11之间的连接部12。所述两个端部11为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垫壁5位于所述端部11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10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垫壁5位于所述连接部12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10的一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壁5位于所述连接部12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10的一侧,且抵持用户头顶。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使得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壳体71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述第一垫壁5抵持用户头顶的松紧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架1相对用户发生竖直方向的移动,进而调整所述耳机部3相对用户耳朵的位置,也即可将所述耳机部3调高或调低,使得用户获得更佳的体验感。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壁5位于所述端部11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10的一侧,所述第一垫壁5用于抵持用户耳朵或耳朵周边位置。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使得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壳体71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述第一垫壁5抵持用户耳朵的松紧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架1相对用户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进而调整所述耳机部3相对用户耳朵的位置,也可将所述耳机部3调得更贴紧用户耳朵使所述耳机部3对耳朵的包裹力强一些或稍稍松一些使所述耳机部3对耳朵的包裹力弱一些,从而让用户获得更佳的体验感。

所述第一气囊6呈环形且所述第一气囊6的中心正对所述耳机部3。所述第一气囊6支撑所述第一垫壁5形成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中心正对所述耳机部3,使得所述耳机部3所发出的声音能够很好地被收拢。并且,环形结构的所述第一垫壁5能够很好地贴合用户耳朵,使得声音信号传输效果好,所述第一垫壁5的抵压触感好,使得用户的体验感更高。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垫壁5、所述第一气囊6及所述第一气泵7的数量均可为多个。所述第一垫壁5、所述第一气囊6及所述第一气泵7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第一气泵7单独控制一个所述第一气囊6,以调节一个所述第一垫壁5。当然,所述第一气囊6可以包括两个相连通的小气囊。如图1和图2所示,以一个所述第一垫壁5、一个所述第一气囊6及一个所述第一气泵7为一组调节组件,则可同时或单独在所述第一支架1的所述连接部12上设置一组所述调节组件、在所述第一支架1的两个端部11上分别设置一组所述调节组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气泵7包括壳体71、电机72、导杆73及活塞74。所述壳体71内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导杆7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72,所述导杆7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活塞74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转动连接所述导杆73,所述活塞74将所述收容空间隔离出气室75。所述气室75通过导管76连通所述第一气囊6。所述电机72驱动所述导杆73转动,转动的所述导杆73带动所述活塞74相对所述壳体71移动,使得所述气室75容积发生变化以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

用户在佩戴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之前,可通过电机72调节活塞74位置,使所述气室75容积最大,所述第一气囊6处于扁平的松弛状态。用户佩戴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之后,可通过电机72调节所述活塞74位置,使所述气室75容积减小,所述第一气囊6膨胀、体积变大,所述第一垫壁5抵持用户且贴合松紧度发生变化,第一支架1的位置发生变化,以调整所述耳机部3的位置。当贴合过紧或耳机部3位置过高时,可反向转动所述电机72,使得所述气室75容积增大,所述第一气囊6缩小,以时所述第一垫壁5贴合用户的松紧度合适,所述耳机部3位置合适。

可选的,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8和控制器9。所述压力传感器8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气囊6内的压力并形成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电机72,所述控制器9用于依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电机72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所述控制器9中预先设定阈值,当所述第一气囊6内的压力小于所述阈值时,所述电机72持续工作,当所述第一气囊6内的压力大于等于所述阈值时,所述电机72停止工作。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可实现自动化的调整,使得用户体验感更佳。

所述压力传感器8可设于所述第一气囊6内或连通所述第一气囊6。所述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8和所述电机72。所述控制器9可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内,或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外。

可选的,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支架1围设出安装空间51,所述第一气囊6位于所述安装空间51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壁5也可单独围设出所述安装空间51。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垫壁50、第二气囊60及第二气泵70。所述第二垫壁50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2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10的一侧,所述第二垫壁50抵持用户。所述第二气囊60收容于所述第二垫壁50所限定的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气泵70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2内,所述第二气泵70可调节所述第二气囊60的体积,以使所述第二垫壁50的中心点与所述显示部4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所述第二垫壁50、所述第二气囊60及所述第二气泵70可参考所述第一垫壁5、所述第一气囊6及所述第一气泵7进行设置,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设置在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的不同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囊60膨胀或收缩时,所述第二垫壁50更好地贴合用户眼部或眼部周围时,以提供沉浸式的观影模式,同时所述第二垫壁50与所述显示部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使得所述显示部4到用户眼部的距离发生变化,用户能够获得不同的观影体验,从而提高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第二气囊60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部分601和第二部分602,所述显示部4包括两个显示窗口41,所述第一部分60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部分602的中心分别与所述两个显示窗口41一一正对。如此,所述第二气囊60该形状使得所述第二垫壁50能够更好地帖耦合用户眼部或眼部周围,以提高所述第二垫壁50的抵压触感,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能够提供更佳的沉浸式观影环境,使用户体验感更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