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为12mm的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363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光路,尤其是涉及一种焦距为12mm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要求逐渐多样化。在各项检测设备中以及相机中均有用到不同像素要求的光路,但是检测设备中的光路与相机中的光路大多不能通用,增加了光学镜片的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距为12mm的光学镜头,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焦距为12mm的光学镜头,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且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的聚光组、凸透镜、发散组和像面,外界光线依次通过所述聚光组、凸透镜和发散组后作用在像面上,聚光组与凸透镜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2.79mm,凸透镜与发散组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4.8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聚光组的聚光作用,再通过凸透镜的进一步汇聚,最后经由发散组对光线进行发散,使得最终光线能够均匀的作用在像面上,满足光线和像素要求;同时,可以使得该焦距为12mm的光学镜头运用到检测设备或拍照用相机上,满足光线使用要求,提高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聚光组包括从左到右排列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的中心厚度分别为12.22mm、1.31mm、1.05mm、3.15mm和3.04mm,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相邻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依次为0.19mm、4.84mm、5.65mm和1.59mm,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的左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47.84mm、21.49mm和22.32mm,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的右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96.84mm、10.99mm和10.51mm,第四镜片为凹透镜,左右两侧镜面的半径均为26.44mm,第五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侧凸起,半径分别为204.2mm和27.8mm。由此,外界的入射光线可以依次通过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完成对入射光线的汇聚,然后作用在凸透镜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透镜的左右两侧镜面的半径分别为27.18mm和27.8mm,凸透镜的中心厚度为3.04mm。由此,可以实现光线的进一步汇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散组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和第十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和第十镜片的中心厚度分别为4.32mm、4.73mm、6.85mm和7.33mm,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和第十镜片相邻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依次为0.92mm、0.18mm和0.18mm,第七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01.02mm和335.47mm,第八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侧凸起,半径分别为94.25mm和21.63mm,第九镜片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分别为45.09mm和28.74mm,第十镜片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分别为37.31mm和102.4mm。由此,可以将光线经过各镜片的多次发散作用,最后均匀的作用在像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焦距为12mm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其像素为1000万。由此,可以满足相应的像素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焦距为12mm的光学镜头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焦距为12mm的光学镜头,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且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的聚光组1、凸透镜2、发散组3和像面4,外界光线依次通过聚光组1、凸透镜2和发散组3后作用在像面4上,聚光组1与凸透镜2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2.79mm,凸透镜2与发散组3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4.85mm。其中,该光路结构的可调焦距为12mm,由此,可以调节聚光组1、凸透镜2和发散组3三者与像面4之间的距离,便于不同距离物品的检测或拍摄,提高适用性。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上箭头方向为光线传递方向示意图。

聚光组1包括从左到右排列的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和第五镜片15,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和第五镜片15的中心厚度分别为12.22mm、1.31mm、1.05mm、3.15mm和3.04mm,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和第五镜片15相邻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依次为0.19mm、4.84mm、5.65mm和1.59mm,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和第三镜片13的左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47.84mm、21.49mm和22.32mm,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和第三镜片13的右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96.84mm、10.99mm和10.51mm,第四镜片14为凹透镜,左右两侧镜面的半径均为26.44mm,第五镜片15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侧凸起,半径分别为204.2mm和27.8mm。

由此,外界的入射光线通过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和第五镜片15逐渐汇聚,然后作用在凸透镜2上。

凸透镜2的左右两侧镜面的半径分别为27.18mm和27.8mm,凸透镜2的中心厚度为3.04mm。设有凸透镜2,可以实现光线的进一步汇聚。

发散组3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七镜片31、第八镜片32、第九镜片33和第十镜片34,第七镜片31、第八镜片32、第九镜片33和第十镜片34的中心厚度分别为4.32mm、4.73mm、6.85mm和7.33mm,第七镜片31、第八镜片32、第九镜片33和第十镜片34相邻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依次为0.92mm、0.18mm和0.18mm,第七镜片31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01.02mm和335.47mm,第八镜片32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侧凸起,半径分别为94.25mm和21.63mm,第九镜片33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分别为45.09mm和28.74mm,第十镜片34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分别为37.31mm和102.4mm。

由此,发散组3中的各镜片对光线进行逐级发散,最终能够均匀的作用在像面4上。

焦距为12mm的光学镜头,其像素为1000万。该光路结构可以运用在检测仪或相机上,增加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