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为35mm的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360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光路,尤其是涉及一种焦距为35mm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要求逐渐多样化。在各项检测设备中以及相机中均有用到不同像素要求的光路,但是检测设备中的光路与相机中的光路大多不能通用,增加了光学镜片的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距为35mm的光学镜头,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焦距为35mm的光学镜头,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且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光组、第二光组、第三光组和像面,第一光组与第二光组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8.81mm,第二光组与第三光组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5.9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各光组的距离,实现了光线的发散和汇聚,使得光线最终均匀的作用在像面上,使得该光学镜头可以运用在光学镜片检测仪或工业用相机中,满足使用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光组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的中心厚度分别为5.4mm、6.56mm和3.86mm,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0.21mm,第二镜片与第三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1.43mm,第一镜片为凸透镜,左右两侧的镜面半径分别为42.11mm和407.25mm,第二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9.62mm和28.05mm,第三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76.84mm和11.7mm。由此,可以实现入射光线的初步汇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光组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的中心厚度分别为5.2mm和5.14mm,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0.21mm,第四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2.42mm和18.61mm,第五镜片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半径为52.58mm和30.96mm。由此,使得出射光线较入射光线更为发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光组包括从左到右排列的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的中心厚度分别为4.79mm和3.16mm,第六镜片与第七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0.88mm,第六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20.06mm和14.28mm,第七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27.05mm和297.34mm。由此,使得光线经过第三光组的两个镜片后,不同角度的光线经过汇聚后作用在像面的不同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焦距为35mm的光学镜头,其像素为500万。由此,可以满足相关像素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焦距为35mm的光学镜头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焦距为35mm的光学镜头,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且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光组1、第二光组2、第三光组3和像面4,第一光组1与第二光组2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8.81mm,第二光组2与第三光组3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5.96mm。

第一光组1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和第三镜片13,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和第三镜片13的中心厚度分别为5.4mm、6.56mm和3.86mm,第一镜片11与第二镜片12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0.21mm,第二镜片12与第三镜片13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1.43mm,第一镜片11为凸透镜,左右两侧的镜面半径分别为42.11mm和407.25mm,第二镜片12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9.62mm和28.05mm,第三镜片13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76.84mm和11.7mm。

第二光组2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四镜片21和第五镜片22,第四镜片21和第五镜片22的中心厚度分别为5.2mm和5.14mm,第四镜片21和第五镜片22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0.21mm,第四镜片21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2.42mm和18.61mm,第五镜片22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半径为52.58mm和30.96mm。

第三光组3包括从左到右排列的第六镜片31和第七镜片32,第六镜片31和第七镜片32的中心厚度分别为4.79mm和3.16mm,第六镜片31与第七镜片32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0.88mm,第六镜片31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20.06mm和14.28mm,第七镜片32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27.05mm和297.34mm。

焦距为35mm的光学镜头,其像素为500万,该光学镜头可以运用在检测仪或相机上,增加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焦距为35mm的光学镜头,通过特定半径的镜片,以及各镜片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光线均匀的作用的像面上,且满足相应的像素要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