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9652发布日期:2018-09-14 22:3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及具有摄影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摄像头模组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产品中,为了配合目前电子产品体积越来越小的趋势,镜头模组的体积也必须朝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传统的镜头模组中,设置有多个镜片,但是,在组装该多个镜片以形成镜头模组时,其组装灵活性较低,另外,多个镜片堆叠在一起,使得镜头模组的可靠性变差。

因而有必要研究一种具有新结构的镜头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解决镜片组装灵活性较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镜头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收容于所述镜筒内包括至少一个镜片的第一镜片组、包括至少一个镜片的第二镜片组及压环,所述第二镜片组中的镜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镜片组中的镜片的直径,所述镜筒包括向着镜片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二筒壁包括自所述第一筒壁向物侧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向像侧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镜片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镜片组固定连接,所述压环与所述第一部分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镜片组固定于所述镜筒内。

优选地,所述压环设有自所述压环的外边缘向着光轴方向延伸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筒壁共同形成用于收容胶的容胶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筒壁的第一部分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壁以及与所述内侧壁相对且远离光轴的外侧壁,所述压环与所述内侧壁抵接,且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内侧壁共同形成所述容胶槽。

优选地,所述压环包括靠近物侧的顶壁以及与所述顶壁连接且靠近像侧的底壁,所述第一镜片组与所述底壁抵接,所述凹陷部自所述顶壁向所述底壁方向凹陷。

优选地,所述容胶槽呈环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的径向尺寸自所述顶壁处向着所述底壁方向递减。

优选地,所述第一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光学部和环绕所述光学部设置的周边部,所述周边部与所述压环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筒壁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表面、靠近像侧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且靠近光轴的第三表面,所述周边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贴合的第一承接面及与所述第三表面贴合的第二承接面。

优选地,第一镜片组中的镜片由玻璃材料制成,第二镜片组中的镜片由塑料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三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其中的第二筒壁包括自所述第一筒壁向物侧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向像侧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镜片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镜片组固定连接,所述压环与所述第一部分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镜片组固定于所述镜筒内。因此,在进行装配该结构的镜头模组时,可以从镜筒的上下两侧分别进行组装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因此,可以使得该镜头模组的组装灵活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模组100。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镜筒110、收容于所述镜筒110内包括至少一个镜片的第一镜片组130、包括至少一个镜片的第二镜片组170以及压环120,所述第二镜片组170中的镜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镜片组130中的镜片的直径。

具体地,如图1所示,以第一镜片组130包括第一镜片131以及第二镜片组170包括第二镜片171、第三镜片172、第四镜片173以及第五镜片174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第一镜片组130和第二镜片组170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镜片,在此并不作限定。

其中,所述镜筒110包括向着镜片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筒壁111及自所述第一筒壁111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12,所述第二筒壁112包括自所述第一筒壁111向物侧延伸的第一部分112a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111向像侧延伸的第二部分112b,所述第一部分112a与所述第一镜片组1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112b与所述第二镜片组170固定连接,所述压环120与所述第一部分112a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镜片组130固定于所述镜筒110内。

本实施例结构的镜头模组100,其中的第二筒壁112包括自所述第一筒壁111向物侧延伸的第一部分112a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111向像侧延伸的第二部分112b,所述第一部分112a与所述第一镜片组1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112b与所述第二镜片组170固定连接,所述压环120与所述第一部分112a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镜片组130固定于所述镜筒110内。因此,在进行装配该结构的镜头模组100时,可以从镜筒110的上下两侧分别进行组装第一镜片组130和第二镜片组170,因此,可以使得该镜头模组100的组装灵活性提高。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压环120设有自所述压环120的外边缘向着光轴方向延伸的凹陷部121,所述凹陷部121与所述第二筒壁112共同形成用于收容胶的容胶槽150。

本实施例结构的镜头模组100,其中的压环120上还设置有凹陷部121,该凹陷部121与第二筒壁112共同围成了容胶槽150,因此,在固定第一镜片组130时,可以利用点胶的方法进行固定,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该镜头模组1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所形成的容胶槽150的具体尺寸并没有作出限定,在实际使用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所形成的容胶槽150的尺寸的大小,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筒壁112的第一部分112a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壁112a1以及与所述内侧壁112a1相对且远离光轴的外侧壁112a2,所述压环120与所述内侧壁112a1抵接,且所述凹陷部121与所述内侧壁112a1共同形成所述容胶槽150。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压环120包括靠近物侧的顶壁122以及与所述顶壁122连接且靠近像侧的底壁123,所述第一镜片组130与所述底壁123抵接,所述凹陷部121自所述顶壁122向所述底壁123方向凹陷。所述容胶槽150呈环状结构。也就是说,可以在镜筒110的第二筒壁112的第一部分112a内组装完第一镜片组130和压环120之后,再利用点胶方法将压环120固定在第二筒壁112上,结构更加简单,且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镜头模组100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凹陷部121的径向尺寸自所述顶壁122处向着所述底壁123方向递减,以使得所述容胶槽150的入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容胶槽150底部的尺寸。也就是说,围成该容胶槽150的一个侧壁(位于压环120上)具有倾斜角。

本实施例结构的镜头模组100,设置的容胶槽150的开口尺寸大于容胶槽150底部的尺寸,因此,能够便于点胶,同时,还能够有效将第一镜片组130固定在第二筒壁112上,进一步地提高整个镜头模组100的可靠性。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镜片组130包括第一镜片131,所述第一镜片131包括光学部131a和环绕所述光学部131a设置的周边部131b,所述周边部131b与所述压环120抵接。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筒壁111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表面111b、靠近像侧的第二表面111c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1b和所述第二表面111c且靠近光轴的第三表面111d,所述周边部131b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111b贴合的第一承接面131b1及与所述第三表面111d贴合的第二承接面131b2。

如图2和图4所示,其中,第二承接面131b2与所述第一承接面131b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表面111b与所述第三表面111d也相互垂直,也就是说,所述周边部131b与所述第一筒壁111相贴合的两个部分为直角贴合。当然,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承接面131b2与所述第三表面111d也可以具有倾斜角,相应地,所述第一承载面131b1与所述第一表面111b也具有倾斜角,也就是说,所述周边部131b与所述第一筒壁111相贴合的两个部分为倾斜角贴合。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整个镜头模组100的可靠性。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镜头模组100还包括呈中空结构的遮光件160,所述遮光件160可以设置于镜片的物侧,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镜片131的物侧。当然,该遮光件160也可以设置在镜片的像侧,例如,第一镜片131的像侧等等。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镜片组17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镜片171、第三镜片172、第四镜片173和第五镜片174,所述第二镜片171、所述第三镜片172、所述第四镜片173以及所述第五镜片174均与所述第二筒壁112的第二部分112b抵接。

另外,对于第一镜片组130和第二镜片组170中的镜片的材质并没有作出限定,例如,第一镜片组130内的镜片可以由玻璃材料制成,第二镜片组170内的镜片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该结构的镜头模组可以应用到诸如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