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6620发布日期:2018-08-04 17:0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该电子成像装置内设有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头。处理盒一般包括有接收旋转力的驱动组件、显影单元、显影剂、控粉单元以及容纳上述单元的壳体,另外根据不同种类的处理盒结构,还额外地设置有感光单元、充电单元、清洁单元以及搅拌单元等。该处理盒的驱动组件沿显影单元或感光单元的轴向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通过该驱动组件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头相互啮合后进而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中,最后驱动处理盒内部的旋转单元(如显影单元、感光单元、搅拌单元等)转动,参与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作业(即常说的“打印”)。

然而,在电子成像装置接收到打印命令进行自动进行上纸打印时,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卷纸机构会卷离打印纸张使其移动至感光单元进行图像显影,而在卷纸机构对打印纸张进行卷动作用时,由于卷纸机构的表面与打印纸张的摩擦使打印纸张存在静电或打印纸张因层叠等其他原因已存在静电。因此,该带有静电的纸张会被卷离使用进而与处理盒的感光单元接触,那么在显影生成图像之前,该纸张的最顶部就会因带有的静电从而吸附感光单元上的少量显影剂,使纸张的最顶端粘覆不均匀的显影剂而最终影响打印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用于显影的纸张在显影前因带有静电从而影响打印品质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盒包括一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包括一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相对于处理盒的壳体向外延伸;在将处理盒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后,所述导电片可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打印纸张进行接触。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一显影仓,所述导电片设在处理盒的显影仓的底部且朝下向外延伸。

优选地,所述导电单元设在所述显影仓的底部,所述导电单元包括长条的金属板,所述导电片的上端与所述金属板连接,所述导电片的底端用于与打印纸张接触。

优选地,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设有一与处理盒配合的感光组件,所述感光组件包括感光单元以及位于感光单元一端的轴销,所述导电片可与所述轴销导电。

优选地,所述导电单元还包括一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位于所述导电片和所述轴销之间,所述中间连接件用于导电。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位于所述显影仓一端的侧板内。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为电线。

优选地,所述导电单元还包括一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片套接在所述感光单元一端的轴销上。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的导电片用于消除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打印纸张的静电。

优选地,所述导电片与所述打印纸张接触的一端带有弧度或斜度。

在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后,使在进行显影工作前,通过处理盒底部的导电件与用于显影的纸张接触,消除吸附在纸张上的静电,避免纸张上的静电对后续的显影品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和感光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的第一和第二透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和感光组件的旋转动作示意图;

图5、图6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的导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8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的导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图11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的导电单元与打印纸张接触过程的动作示意图;

图12是打印纸张因静电而产生的显影缺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处理盒)

如图1所示,为处理盒b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b包括显影仓b100以及设在显影仓b100两侧的侧板b1、b2,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第一驱动头900啮合并接收旋转驱动力的动力接收部210,动力接收部210通过内置的齿轮将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b中并驱动显影单元30和/或搅拌单元转动,动力接收部210位于一侧的侧板b2上并向外凸出。显影仓b100后部设有一从外连同显影仓b100内部的显影剂容纳腔b150的通口b155,以及一可以滑动地进行覆盖密封和开启该通口b155的密封滑动件b155a。

另外,还设有一与该处理盒b配合的感光组件a,感光组件a内设有感光单元10以及消电单元11(消电单元为透明的长条状柱体),感光组件a的壳体两端上设有与处理盒b的侧板b1、b2上沿轴向外伸的连接臂b3a连接配合的连接孔a3a,与处理盒b的动力接收部210同一端的壳体上还设有一驱动件a110,驱动件a110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第二驱动头900a啮合接收旋转的驱动力并将驱动力传递至感光单元10使其转动,感光组件a上还插置有一轴销10a,轴销10a位于感光单元10另一端(与驱动件a110相反的一端),轴销10a的朝内一端与感光单元10内壁的导电片(未出示)导电连接,轴销10a的朝外一端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导电触点连接,该导电触点连接地线。

如图2所示,显影仓b100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透光元件b30和第二透光元件b40,第一透光元件b30设在显影仓b100壳体的上表面,第二透光元件b40设在显影仓b100壳体的底表面。第一透光元件b30和第二透光元件b40从侧板b1的侧面处向外露出。

如图2和图2a所示,电子成像装置内设有两组光检测件,电子成像装置对处理盒b的检测识别过程是:

光检过程一:第一发光元件LS101(如发光二级管(LED)的发光部)发射出检测光至第一透光元件b30,检测光通过第一透光元件b30内的反射面将光进行2次反射后向外发出并由第一受光元件LS102接收检测光;完成电子成像装置中的一组光检测。

光检过程二:第二发光元件LS201发射出检测光至第二透光元件b40,检测光通过第二透光元件b40内的反射面将光进行2次反射后向外发出并由第二受光元件LS202接收检测光;完成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另一组光检测。

光检过程三:第一发光元件LS101发射出检测光至第一透光元件b30,检测光通过第一透光元件b30内的反射面将光反射并经过显影剂容纳腔b150中,再由第二透光元件b40接收反射至第二受光元件LS202上,通过第二受光元件LS202接受到检测光的光强度和时长判断显影剂的剩余容量。完成上述的过程后,电子成像装置即可判断出处理盒b是否正确安装和是否仍剩余有显影剂。

如图3和图4所示,处理盒b可绕连接孔a3a/连接臂b3a上的旋转点相对于感光组件a产生一定的转动,电子成像装置中还设有一勾状的拉动件F300。在处理盒b与感光组件a配合进行显影作业时,拉动件F300不产生作用,此时显影单元30与感光单元10接触进行显影剂的传送(吸附/粘覆);而在显影作业完成或不进行显影作业时,拉动件F300拉动处理盒b底部的勾状的盒体作用件b4使处理盒b绕旋转点相对于感光组件a转动,此时显影单元30与感光单元10分离。

如图5和图6所示,位于显影仓b100的底部还设有一导电单元190,导电单元190包括长条的金属板且在金属板上还设有一朝下向外延伸的导电片191,导电片191的上端与金属板连接,导电片191的底端带有一定的弧度或斜度。在处理盒b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中后,该从显影仓b100的底部朝下延伸出的导电片191的底端直接与电子成像装置内待打印的纸张的表面接触(即在电子成像装置中,处理盒b处于打印纸张的上方),导电片191与打印纸张接触后将静电引导至金属板上,用于消除打印纸张的静电。

如图7和图8所示,另外,导电单元190的结构还可以是,导电单元190包括导电片191、中间连接件193(如电线)以及连接片194,导电片191设在处理盒b的显影仓b100的底部且朝下向外延伸,导电片191的上端与显影仓b100的底部连接且与位于侧板b1内的中间连接件193的一端连接,中间连接件193的另一端与连接片194连接,该连接片194套接在感光单元10另一端的轴销10a上,通过轴销10a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导电触点连接,这样即可将打印纸张上的静电引导至电子成像装置内的地线上,从而消除打印纸张的静电。

如图9至图11所示,为导电单元190与打印纸张P的接触消电示意图,在处理盒b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后准备进行显影作业时,处于处理盒b的底端向外延伸出的导电片191已与打印纸张P进行接触,可预先消除打印纸张P已存在的静电。而在卷纸机构F199进行卷离纸张时,导电片191也还可以与打印纸张P进行接触,避免因卷纸过程中卷纸机构F199的卷纸滚轮的表面材质使其产生静电。最后不带静电的打印纸张P即可与感光单元10接触进行完成图像显影作业。因此,通过上述的结构,即导电片相对于处理盒的壳体向外延伸出与打印纸张P接触,使打印纸张P在进行图像显影前将其存在的静电进行消除,避免带有静电的打印纸张P在与感光单元10接触生成显影图像前,其纸张顶部因带静电首先吸附感光单元10上的少量显影剂,从而影响打印品质,如图12所示,箭头所指为打印纸张P顶部因少量显影剂的吸附而产生的显影品质缺陷。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还涵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所做的各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