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的布线方法、光纤的布线装置及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8637发布日期:2019-03-02 00:4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光纤的布线方法、光纤的布线装置及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纤的布线方法、光纤的布线装置及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

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20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6-121873号要求优先权,引用在所述日本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自动化地进行光纤的试验的方法及装置,其包含输送机,该输送机自动化地进行使托盘上的卷绕有光纤的卷线筒从测试站向测试站移动。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光纤的相对于弯曲的特性的测定方法,在该方法中对光纤施加弯曲,对光纤的相对于弯曲的光学特性及机械特性进行测定,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光纤放入可曲性管,将该可曲性管弯曲为环状,由此对光纤施加弯曲。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151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568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光纤的布线方法,其将光纤布线为曲线状,

在该光纤的布线方法中,

将对所述光纤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部件配置于所述光纤的所述曲线状的布线路径的外周侧,

使所述光纤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接触,由此对所述光纤赋予规定的弯曲。

另外,本发明的光纤的布线装置,其将光纤布线为曲线状,

该光纤的布线装置具有:

基座;以及

引导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从所述基座直立设置的圆形的壁部,

在所述壁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

另外,本发明的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其向光纤的一端射入光而对从所述光纤的另一端射出的光进行受光,

该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具有:

光源,其射出所述光而使所述光射入至所述光纤的一端;

受光部,其对从所述光纤的另一端射出的光进行受光;以及

引导机构,其从在所述光纤的曲线状的布线路径的外周侧配置的第一引导部件的一端送入所述光纤,由此对所述光纤进行布线,将所述光纤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光源进行耦合,并且将所述光纤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受光部进行耦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布线方法的布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布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布线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如果是测定器的光源部和受光部直线地布置的情况,则能够容易地进行光纤的布线,但在光源部和受光部之间存在障碍物而必须使光纤绕过的情况下,难以将光纤适当地布线。

另外,根据光纤的测定项目,需要在测定时对光纤施加弯曲,如果如专利文献2这样将经过管的弯曲施加至光纤,则有可能由于管的劣化等,管变形而光纤局部地受到压迫,或在将管弯曲为环状时光纤被拉伸而被施加侧压,或者在管内光纤变动,在弯曲直径上形成误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对光纤赋予侧压而能够布线为期望的曲线状的光纤的布线方法、光纤的布线装置及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对光纤赋予侧压而能够布线为期望的曲线状的光纤的布线方法、光纤的布线装置及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而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布线方法是,

(1)一种光纤的布线方法,其将光纤布线为曲线状,

在该光纤的布线方法中,

将对所述光纤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部件配置于所述光纤的所述曲线状的布线路径的外周侧,

使所述光纤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接触,由此对所述光纤赋予规定的弯曲。

根据该结构,引导部件固定于布线路径的外周侧,因此光纤不受压迫或不会被拉伸,因此能够提供不对光纤赋予侧压而能够以期望的弯曲直径进行布线的光纤的布线方法。

(2)优选将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形成为与所述曲线状的布线路径相对应的曲线形状,或者形成为外接于所述布线路径的多边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便的结构将光纤布线为曲线状。

(3)优选在所述曲线状的布线路径的内周侧配置沿所述布线路径的曲线形状的第二引导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光纤更适当地以期望的弯曲直径进行弯曲。

(4)优选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一端将所述光纤送入,由此对所述光纤进行布线。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第一引导部件的一端依次送入光纤,由此将光纤布线为规定的曲线状。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布线装置是,

(5)一种光纤的布线装置,其将光纤布线为曲线状,

该光纤的布线装置具有:

基座;以及

引导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从所述基座直立设置的圆形的壁部,

在所述壁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不对光纤赋予侧压而能够布线为期望的曲线状的光纤的布线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是,

(6)一种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其向光纤的一端射入光而对从所述光纤的另一端射出的光进行受光,

该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具有:

光源,其射出所述光而使所述光射入至所述光纤的一端;

受光部,其对从所述光纤的另一端射出的光进行受光;以及

引导机构,其从在所述光纤的曲线状的布线路径的外周侧配置的第一引导部件的一端送入所述光纤,由此对所述光纤进行布线,将所述光纤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光源进行耦合,并且将所述光纤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受光部进行耦合。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在光源和受光部之间不对光纤赋予侧压而能够将光纤适当地布线的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的布线方法、光纤的布线装置及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布线方法的布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布线装置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装置1,例如是在对光纤100的相对于弯曲的特性(光学特性、机械特性)进行测定时使用的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布线装置1具有基座10和在基座10上配置的引导部件12(第一引导部件的一个例子)。在本例中,作为引导部件12,2个引导部件12a、12b并列地配置于基座10上,也可以仅设置有1个引导部件12。引导部件12由从基座10直立设置的圆形的壁部14构成。即,引导部件12形成为在内部具有光纤100的收容空间的中空状。另外,在壁部14的一部分形成有被切去而成的开口部16。

在使用如上所述的布线装置1对光纤100进行布线时,首先,作业者从在壁部14的一部分形成的开口部16向中空的引导部件12内送入光纤100。送入至引导部件12内的光纤100,其前端与形成为圆形状的壁部14的内周的一部分抵接。在该状态下作业者如果将光纤100从与其前端相比的后方朝向前方进一步送入,则光纤100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刚性而向外方扩展,因此以沿壁部14的内周的方式与壁部14接触而弯曲,其前端向开口部16侧返回来。然后,作业者在将光纤100沿壁部14的内周卷绕规定次数(在图1中为2次)后,从开口部16再次向引导部件12的外部导出。如图1等所示,在基座10上配置有多个引导部件12a、12b的情况下,作业者将从一个引导部件12a导出的光纤100从另一个引导部件12b的开口部16向引导部件12b内送入而使其沿壁部14的内周进行卷绕。

如上所述,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布线装置1的光纤的布线方法中,将对光纤100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12配置于光纤100的曲线状的布线路径的外周侧,使光纤100与引导部件12接触,由此对光纤100赋予规定的弯曲。由此,通过从引导部件12的开口部16的一端将光纤100依次送入的简便的方法就能够以规定的弯曲直径对光纤100进行布线,能够使光纤测定作业时的作业效率提高。此时,光纤100由于其自身的刚性扩展而与引导部件12的壁部14接触,因此不会对光纤100施加多余的侧压。另外,将引导部件12的壁部14形成为规定的弯曲直径,由此能够将光纤100以没有误差的准确的弯曲直径进行卷绕。

此外,引导部件12的表面的材质优选为硬且不易磨损的材质,以使得光纤100能够容易地布线,形状不会历时地变化。例如,优选为金属、玻璃、陶瓷、硬质塑料等,不优选为碳、橡胶等。另外,可以在引导部件12的表面(壁部14的内表面)的对光纤100进行布线的位置,例如设置沿光纤100的长度方向的v字状的槽,以使得光纤100沿引导部件12的表面(内表面)良好地被引导。

(变形例)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装置1的变形例的俯视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布线装置2具有基座20和在基座20上直立设置的引导部件22。引导部件22具有:圆形的外壁部24,其具有开口部26;以及内壁部28(第二引导部件的一个例子),其配置于外壁部24的内周侧。内壁部28具有与外壁部24的曲线形状相对应的曲线形状,与外壁部24隔开恒定距离而设置。内壁部28和外壁部24的分隔距离,优选例如大于或等于0.5mm而小于或等于5mm。在为了对弯曲损耗等传输特性进行测定而以规定的弯曲直径进行布线的情况下,由于分隔距离越小则弯曲直径的误差越变小,所以优选分隔距离小。如果分隔距离小于0.5mm,则送入光纤100的力变强,无法容易地送入光纤100,因此不优选分隔距离小于0.5mm。另外,在不需要弯曲直径的精度的情况下,由于分隔距离越大则送入光纤100变得越容易,所以优选分隔距离大,但如果分隔距离超过5mm,则内壁部28的效果降低。

在本变形例中,也从引导部件22的开口部26送入光纤100。从开口部26送入至引导部件22内的光纤100,经过在外壁部24和内壁部28之间形成的空间而以规定的次数进行卷绕,从开口部26再次向引导部件22的外部导出。根据该结构,通过内壁部28在光纤100的布线曲线的内周侧也进行引导,由此能够将光纤100更适当地以期望的弯曲直径进行弯曲。

(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的结构图。

光纤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3是向光纤100的一端射入光而对从光纤100的另一端射出的光进行受光,由此用于对光纤100的传输特性进行测定的系统。如图4所示,传输特性测定系统3具有:光源30,其将光射出而射入至光纤100的一端;以及受光部32,其对从光纤100的另一端射出的光进行受光。另外,在如上所述的传输特性测定系统3中,作为该装置结构的一个例子,有时无法在光源30和受光部32之间将光纤直线地布线。如图4所示,在光源30和受光部32之间,例如配置有传输特性测定系统3所涉及的其他需要设备即物体a。因此,在光源30和受光部32之间无法将光纤100直线地布线,需要绕过物体a而进行布线。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系统3中,在与物体a的角部相对的位置分别配置有圆弧状的引导部件34a、34b。引导部件34a、34b是从测定系统3的底板面等直立设置的壁部,设置于光纤100的曲线状的布线路径的外周侧。光纤100的前端与该引导部件34a、34b的内周面抵接而弯曲,由此能够将光纤100的布线方向变更为规定的方向。如图4所示,在测定系统3中,将光纤100的一端与光源30进行耦合,使该光纤100以从引导部件34a的一端侧起沿着引导部件34a的内周面的方式接触,将光纤100的朝向大致变更90度。并且,使光纤100以从引导部件34b的一端侧起沿着引导部件34b的内周面的方式接触而将光纤100的朝向大致变更90度,将光纤100的另一端与受光部32进行耦合。如上所述,将光纤100沿圆弧状的引导部件34a、34b的内周面进行布线,由此能够以绕过物体a的规定的曲线状对光纤100进行布线。即,能够使用圆弧状的引导部件34a、34b将光纤100的布线方向(布线路径)自由地变更,因此能够与对传输特性测定系统3进行设置的场所的状况相应地使光源30、受光部32的配置自由度增加。并且,在本例中,也能够自动化地进行光纤100的布线。即,作为一个例子,在引导部件34a的近前配置光纤100的送入装置,朝向引导部件34a送入光纤100,由此也能够自动地将光纤100以期望的路径布线,与受光部32进行耦合。

详细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而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正。

例如,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圆弧状的引导部件34a、34b多个相连,由此能够形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圆形的引导部件12、2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引导部件12、22、34a、34b形成为与光纤100的布线曲线相对应的曲线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外接于光纤100的布线曲线的多边形状。在该情况下,通过沿多边形状的引导部也能够将光纤布线为曲线状。

标号的说明

1、2:布线装置

3:传输特性测定系统

10:基座

12:引导部件(第一引导部件)

14:壁部

16:开口部

22:引导部件

24:外壁部

28:内壁部(第二引导部件)

30:光源

32:受光部

34a、34b:引导部

100:光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