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系统、透镜单元及相机机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6941发布日期:2019-05-22 02:3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相机系统、透镜单元及相机机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单元与相机机身以卡销方式安装的相机系统、透镜单元及相机机身。



背景技术:

以往,更换透镜单元来使用的相机中,广泛采用通过卡销方式安装透镜单元与相机机身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即,通过弹簧部件沿光轴方向及径向施力,由此吸收通过卡销方式安装透镜单元与相机机身时的光轴方向及径向的晃动。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1476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通常,透镜单元向相机机身的安装及安装之后的对变焦环等透镜单元的操作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来进行。由此,在安装透镜单元时及操作透镜单元时,基于弹簧部件的径向作用力作为操作者的手感(还称为点击感)或作为声音来识别。

上述专利文献1中,未研究沿径向施力的弹簧部件的安装位置,安装透镜单元时及操作透镜单元时,有可能作为手感或声音而给操作者带来不适感。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在安装透镜单元时及操作透镜单元时给操作者带来的手感及声音的相机系统、透镜单元及相机机身。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第1方式的相机系统具备具有透镜卡口的透镜单元及具有机身卡口的相机机身,其中,透镜卡口具有:透镜卡口基准面,与机身卡口相接;圆筒部,从透镜卡口基准面向机身卡口侧延伸;及多个卡销爪,沿着圆筒部的周向设置且沿径向外侧延伸,机身卡口具有:机身卡口基准面,与透镜卡口基准面抵接;机身爪,与卡销爪卡合;及弹性部件,具有与圆筒部抵接的抵接面,透镜单元安装于机身卡口时,弹性部件沿径向对圆筒部施力。

第2方式的相机系统中,弹性部件在机身爪的停止位置配置于与圆筒部抵接的位置。

第3方式的相机系统中,弹性部件为成型部件且构成为通过整个弹性部件施加弹力。

第4方式的相机系统中,圆筒部具有不与弹性部件接触的薄壁部。

第5方式的相机系统中,弹性部件配置有多个。

第6方式的相机系统中,弹性部件配置于机身爪或机身爪的周向的延长线上。

第7方式的相机系统中,机身卡口具备回缩弹簧,其沿光轴方向对卡销爪施力,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弹性部件配置于不干扰回缩弹簧的位置。

第8方式的相机系统中,弹性部件具有空心结构。

第9方式的相机系统中,弹性部件的抵接面比机身爪更向圆筒部突出。

第10方式的相机系统中,弹性部件的抵接面为圆弧形状。

第11方式的相机系统中,弹性部件在抵接面的相反面具有向抵接面侧突出的圆弧形状。

第12方式的相机系统中,弹性部件的行进方向上的抵接面的前端为圆角形状。

第13方式的透镜单元具有安装于相机的机身卡口的透镜卡口,透镜卡口具有:透镜卡口基准面,与机身卡口相接;圆筒部,从透镜卡口基准面向机身卡口侧延伸;及多个卡销爪,沿着圆筒部的周向设置且沿径向外侧延伸,圆筒部在相邻的卡销爪之间具有薄壁部。

第14方式的相机机身具有安装透镜单元的透镜卡口的机身卡口,机身卡口具有:机身卡口基准面,与透镜卡口抵接;机身爪;弹性部件,与透镜卡口的圆筒部抵接,并沿径向对圆筒部施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改善在安装透镜单元时及操作透镜单元时给操作者带来的手感及声音。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了透镜单元与相机机身的状态的相机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相机机身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机身卡口的放大图。

图4是透镜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观察机身卡口的图。

图6是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观察的、表示透镜卡口与机身卡口的嵌合状态的图。

图7是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观察的、表示停止位置中的透镜卡口与机身卡口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8是沿着图6的a-a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7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弹性部件的主视图。

图11是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弹性部件与圆筒部开始抵接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到达停止位置之前的弹性部件与圆筒部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停止位置中的弹性部件与圆筒部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弹性部件的位移及应力的分布的图。

图16是表示弹性部件的位移及应力的分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通过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变更,能够利用本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

参考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安装了透镜单元与相机机身的相机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相机机身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机身卡口的放大图。图4是透镜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本申请说明书中,将沿着光轴oa的方向(图1及2的z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被摄体侧设为前方向。并且,在与光轴oa正交的面中,将沿着图像传感器150(参考图2)的长边的方向(图1及2的x方向)设为横向或左右方向,将沿着图像传感器150的短边的方向(图1及2的y方向)设为纵向或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相机系统1由相机机身100及透镜单元200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1为透镜更换式的相机系统1,透镜单元200装卸自如地安装于相机机身100。

如图1及图2所示,相机机身100具有前后方向的厚度比上下方向的高度薄的矩形的箱形状。相机机身100作为操作部件具备快门按钮102、曝光校正转盘104、快门速度转盘106、聚焦模式切换杆108、取景器切换杆110、透镜装卸按钮112及电源杆114等。快门按钮102、曝光校正转盘104及快门速度转盘106配置于相机机身100的上侧。

相机机身100具备热靴116、电子取景器118、把手(grip)120及机身卡口122。把手120配置于相机机身100的左侧。用户把持把手120来进行释放操作。

机身卡口122是用于安装透镜单元200的安装部。机身卡口122由卡销结构构成。

如图1所示,透镜单元200包含:光学系统202,包含至少1个透镜;及镜筒204,容纳光学系统202。包含透镜的光学系统202表示用于通过使光透射于透镜来形成物体的像的光学部件的集合体。

镜筒204是能够容纳光学系统202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筒状体,只要能够容纳光学系统202,则其形状并无限定。并且,镜筒204例如能够具备聚焦环、光圈环等,能够通过调整这些来形成更适当的像。

如图2所示,在相机机身100配置从机身卡口122露出的图像传感器150。图像传感器150将经由透镜单元200的光学系统202成像的被摄体的像转换为电信号来输出。作为图像传感器150,可使用ccd图像传感器(ccd: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mos图像传感器(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膜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公知的图像传感器。

图3是相机机身100的机身卡口122的放大图。机身卡口122上,为了安装后述的透镜单元200(参考图4),相互隔开间隙而配置3个机身爪124、126及128。机身卡口122具有至少1个机身爪即可。机身爪124、126及128的相互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设为透镜卡口206的卡销爪214、216及218能够通过的大小。

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开口134的机身安装环130配置于相机机身100的前侧。3个机身爪124、126及128构成为从机身安装环130向开口134的内周方向突出。3个机身爪124、126及128沿着开口134的内周向间隔配置。并且,从光轴oa的方向观察时,机身爪124、126及128具有圆弧状的形状。圆弧状的形状包含圆弧状及大致圆弧状的形状。机身安装环130的前侧的面成为相机机身100侧的机身卡口基准面。

优选机身安装环130与机身爪124、126及128构成为一体。机身安装环130与机身爪124、126及128例如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一体成型。

在机身卡口122的机身爪124设置弹性部件154。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从光轴oa方向的前侧向后侧观察时,弹性部件154配置于机身爪124的顺时针方向侧。

例示了将弹性部件154配置于所对应的机身爪124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将弹性部件154配置于所对应的机身爪124的周向的延长线上。例如,能够将弹性部件154配置于机身爪124的顺时针方向的延长线即机身爪124与机身爪126之间的间隙。优选弹性部件154与机身爪124之间的距离短。这是因为透镜卡口206的卡销爪216(参考图4)通过机身爪124与机身爪126之间的间隙。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机身卡口122配置1个弹性部件154的例子,但能够对机身爪126及128分别配置弹性部件。即,可以在机身卡口122配置多个弹性部件。

弹性部件154具备与透镜卡口206的圆筒部210(参考图4)抵接的抵接面154a。优选弹性部件154与机身爪124相比,向开口134(圆筒部210侧)侧突出。能够使弹性部件154更可靠地与透镜卡口206的圆筒部210抵接。

通过在机身卡口122配置弹性部件154,能够改善将透镜单元200安装于相机机身100时的手感与声音。对于透镜单元200与相机机身100的安装,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如图3所示,在相机机身100的前侧配置透镜装卸按钮112。能够与透镜装卸按钮112的按压操作联动而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锁销132配置于机身安装环130。透镜装卸按钮112与锁销132通过施力机构(未图示),向前侧被施力。因此,在未按压透镜装卸按钮112的状态下,锁销132通过机身安装环130的贯穿孔而突出。通过透镜装卸按钮112的按压操作,锁销132从自机身安装环130突出的位置朝向向贯穿孔的内部退避的位置移动。

在机身卡口122,沿着机身安装环130的开口134的内周,多个信号接点136配置于底座138上。信号接点136例如由销构成,通过施力机构(未图示)向相机机身100的前侧被施力,从底座138向前侧突出。信号接点136构成为通过施力机构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机身卡口122,在与机身爪124、126及128的光轴oa的方向的后侧对应的位置分别配置回缩弹簧144、146及148。透镜单元200安装于相机机身100时,回缩弹簧144、146及148向光轴oa的方向的后方对透镜单元200的卡销爪214、216及218施力。回缩弹簧144、146及148向相机机身100侧牵拉透镜单元200,使透镜卡口基准面与机身卡口基准面抵接。确定相机机身100的图像传感器150与透镜单元200的光学系统202的光轴oa方向的位置及光学距离。

本实施方式中,从光轴oa的方向观察时,弹性部件154配置于不干扰回缩弹簧144的位置。这是为了避免弹性部件154对回缩弹簧144的作用力带来影响。

图4是从安装于相机机身100的一侧观察的透镜单元20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透镜单元200的镜筒204的一端侧即镜筒204的后侧具备安装于机身卡口122的透镜卡口206。透镜卡口206由卡销结构构成。

透镜卡口206具备:透镜安装环208;圆筒部210,从透镜安装环208向后方延伸;及3个卡销爪214、216及218,沿着圆筒部210的周向向圆筒部210的径向外侧延伸。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部210的外周面以圆弧状连续,但并不限定于此。圆筒部210只要具有与弹性部件154抵接的抵接部,则圆筒部210的外周面可以是包含不连续的部分的外周面。

本实施方式中,圆筒部210在卡销爪214与卡销爪216之间具有薄壁部210a。完成透镜单元200与相机机身100的安装的期间,薄壁部210a与弹性部件154呈不接触的状态。通过将不与弹性部件154接触的薄壁部210a设置于圆筒部210,能够适当确定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开始抵接的位置。薄壁部210a设置于相邻的卡销爪214与216之间。这是因为弹性部件154通过卡销爪214与216之间。圆筒部210中,在弹性部件154所通过的间隙存在至少1个薄壁部210a即可,无需在所有卡销爪之间设置薄壁部。薄壁部表示与圆筒部相比,厚度薄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在透镜卡口206设置有3个卡销爪214、216及218,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卡销爪的个数可以是2个或者4个。

本实施方式中,透镜安装环208从镜筒204露出的面成为透镜卡口基准面。安装了透镜单元200与相机机身100时,透镜安装环208的透镜卡口基准面与机身安装环130的机身卡口基准面抵接。

如图4所示,卡销爪214、216及218相互隔开间隙而配置。卡销爪214、216及218的相互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设为机身卡口122的机身爪124、126及128能够通过的大小。

在透镜安装环208的透镜卡口基准面设置供相机机身100的锁销132插入的销孔212。

通过透镜卡口206的透镜卡口基准面与各个卡销爪214、216及218划定3个卡销槽224、226及228。

透镜卡口206具有固定于圆筒部210的内径侧的卡口罩230。在卡口罩230的后侧的露出面,多个信号接点232配置于底座234上。透镜单元200安装于相机机身100时,透镜单元200的信号接点232与相机机身100的信号接点136电连接。

参考图5至图7,对透镜单元200(未图示)与相机机身100(未图示)安装进行说明。为了便于理解机身卡口122的弹性部件154与透镜卡口的圆筒部210的动作,省略透镜卡口206的卡销爪214、216及218。

图5是沿着光轴oa的方向从后侧观察相机机身100的机身卡口122的前侧的图。如图5所示,机身爪124、126及128沿着内周配置于机身卡口122的开口134。弹性部件154在机身爪124配置于抵接面154a朝向开口134的位置。

沿着光轴oa的方向,从后侧观察前侧时,弹性部件154相对于机身爪124配置于逆时针方向侧。在机身卡口122配置插入到透镜卡口206的销孔212(未图示)的锁销132。

图6是表示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观察的、表示透镜卡口与机身卡口的嵌合状态的图。首先,透镜卡口206的卡销爪214、216及218(未图示)与机身卡口122的机身爪124、126及128对准于相互不干扰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透镜单元200嵌合于相机机身100,透镜卡口206的透镜卡口基准面与机身卡口122的机身卡口基准面抵接。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圆筒部210设置有薄壁部210a,因此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呈不接触的状态。即,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并未抵接。

在使透镜卡口基准面与机身卡口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使透镜单元与相机机身相对旋转。图6中,通过使透镜卡口20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且使机身卡口12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圆筒部210与弹性部件154相对移动。图6中,为了便于理解,使透镜卡口20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沿着光轴oa的方向,从前侧观察透镜单元的后侧时,透镜卡口206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卡销爪214、216及218(未图示)向所对应的机身爪124、126及128的后侧移动,即,机身爪124、126及128向所对应的卡销槽224、226及228(未图示)移动。由此,从光轴oa的方向观察时,机身爪124、126及128与卡销爪214、216及218开始重叠。

如图6所示,在透镜卡口206设置销孔212。在嵌合状态下,锁销132并未插入到销孔212。

图7是从光轴方向的后侧观察的、表示停止位置中的透镜卡口与机身卡口的安装状态的图。接着,若使透镜单元200与相机机身100相对旋转,则如图7所示,相机机身100的锁销132插入到透镜单元200的销孔212。透镜单元200的旋转被锁定。由此,透镜单元200的旋转被限制,防止透镜单元200从相机机身100脱落。由此,透镜单元200安装于相机机身100。本申请说明书中,将锁销132插入到销孔212的状态定义为“停止位置”。

机身爪124、126及128与卡销爪214、216及218的卡合表示,从光轴oa的方向观察相机系统1时,卡销爪214、216及218与所对应的机身爪124、126及128重叠的状态。卡销爪214、216及218与所对应的机身爪124、126及128的重叠可以是局部重叠。

如图7所示,在停止位置中,弹性部件154的抵接面154a与圆筒部210抵接。弹性部件154通过与圆筒部210抵接而弹性变形。其结果,弹性部件154沿径向内侧对所对应的圆筒部210施力。径向是相对于光轴oa正交的方向,是以光轴oa作为中心的放射方向,还称为径向(radialdirection)。正交包含正交及大致正交,中心包含中心及大致中心。

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154相对于机身爪124与卡销爪214的相对移动中的行进方向,配置于机身爪124的后端侧的位置。通过将弹性部件154配置于机身爪124的后端位置,在机身爪124即将到达停止位置的位置,开始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的抵接。即,表示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在即将到达停止位置之前,并未抵接。机身爪124的后端位置表示机身爪124的行进方向的后侧,并不仅仅表示机身爪124的后端,还包含其延长方向。但是,弹性部件154只要能够与圆筒部210抵接,则其位置并无限定。

如上所述,从即将完成透镜单元200与相机机身100的安装之前开始,开始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的抵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与不具有弹性部件的相机机身相比,能够通过弹性部件154的作用力调整旋转透镜单元200时的转矩量,因此能够给操作者带来良好的手感及声音。

通过变更配置于机身卡口122的弹性部件154的位置,并且通过变更圆筒部210的薄壁部210a的长度或位置,能够变更开始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的抵接的位置。

并且,能够通过弹性部件154减少在透镜单元200与相机机身100之间产生的径向的晃动。而且,能够减少径向的晃动引起的声音。

即使在安装透镜单元200与相机机身100之后,弹性部件154也沿径向对圆筒部210施力,因此在操作透镜单元200时,也能够给操作者带来良好的手感和声音的降低。

而且,通过变更构成弹性部件154的材料和/或形状,能够根据操作者的爱好来变更手感。

对嵌合状态和安装状态下的弹性部件与圆筒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8是沿着图6的a-a线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7的b-b线的剖视图。图8是从与光轴oa正交的方向观察的、透镜卡口206与机身卡口122的剖视图。透镜安装环208的透镜卡口基准面与机身安装环130的机身卡口基准面抵接。

弹性部件154从机身安装环130朝向圆筒部210突出。弹性部件154与薄壁部210a位于对置的位置,因此弹性部件154的抵接面154a不与圆筒部210接触。弹性部件154通过机身安装环130被支承。

图9是从与光轴oa正交的方向观察的、透镜卡口206与机身卡口122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弹性部件154位于由卡销爪214、圆筒部210及透镜卡口基准面构成的卡销槽224。弹性部件154的抵接面154a与圆筒部210抵接。因此,弹性部件154沿径向对圆筒部210施力。

接着,参考附图对弹性部件的形状进行说明。图10是弹性部件的主视图,图11是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如图10及图11所示,弹性部件154具备整体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机身部154b。机身部154b具备与圆筒部210(未图示)抵接的抵接面154a。在机身部154b的长边方向的侧面154c及154d分别设置从抵接面154a的相反面154e连续的突出部154f及154g。相反面154e表示与抵接面154a对置的面。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154具有在机身部154b形成有空心部154h的空心结构。空心部154h贯穿机身部154b。主视观察时,空心部154h中,抵接面154a侧具有圆弧形状,在相反面154e侧具有直线形状。并且,空心部154h中,侧面154c及154d侧与抵接面154a侧连续的部分为圆弧形状。并且,空心部154h中,侧面154c及154d侧与相反面154e侧连续的部分为直角形状。在此,圆弧形状包含圆弧及大致圆弧形状,直线形状包含直线及大致直线,直角形状包含直角形状及大致直角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154中,抵接面154a具有向圆筒部210(未图示)侧突出的圆弧形状。圆弧形状包含圆弧形状及大致圆弧形状。大致圆弧形状是从侧面154c及154d朝向抵接面154a的中央部,自相反面154e的距离变大的形状。从侧面154c及154d朝向抵接面154a的中央部的形状可以是曲线状,也可以是直线状。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154中,相反面154e具有向抵接面154a侧突出的圆弧形状。并且,相反面154e与突出部154f及154g连续而构成圆弧形状。相反面154e与突出部154f及154g连续的面(背面)侧被于机身安装环130支承。

本实施方式中,若对抵接面154a的圆弧形状的曲率与由相反面154e和突出部154f及154g构成的圆弧形状的曲率进行比较,则抵接面154a的圆弧形状的曲率更小。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空心部154h的弹性部件154进行了说明,但能够使用不具有空心部的弹性部件。

优选上述弹性部件为成型部件且通过整个弹性部件施加弹力。弹性部件由成型部件构成表示弹性部件为通过成型加工制作的部件。成型加工是将橡胶或树脂等材料加热至高温,将材料填充至模具等,通过冷却及聚合反应等来固化的加工方法。作为材料,可举出硅酮橡胶、弹性体等橡胶或树脂。通过将弹性部件设为成型部件,能够比较低廉地制作弹性部件。通过由成型部件构成弹性部件,能够通过整个弹性部件施加弹力,能够对透镜卡口的圆筒部赋予稳定的作用力。

接着,参考图12至图16,对弹性部件的变形及整个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弹性部件与圆筒部即将开始抵接之前的状态的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154嵌合于通过铣削加工等刻入机身爪124的嵌合槽140。但是,嵌合槽140并不限定于形成在机身爪124的情况,也可以形成在机身安装环130。

优选弹性部件154的抵接面154a中的行进方向的前端(用圆圈标记包围的部分)的形状具有圆角形状。圆角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圆面,设为倒角(例如,规定的角度(例如,45°)的角面)时,还包含设为多边形的角面的情况。

并且,在圆筒部210中的薄壁部210a与台阶210b中,也优选具有圆角形状。

弹性部件154及圆筒部210的台阶210b具有圆角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在开始抵接的区域中弹性部件154被台阶210b刮削的现象。

并且,能够通过圆筒部210的台阶210b抑制弹性部件154向横向移动的现象。弹性部件154向横向移动时,弹性部件154欲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由于与该恢复相关的应力,作为结果,有时对弹性部件154的耐久性带来影响。因此,优选抑制弹性部件154向横向移动的现象。并且,通过抑制弹性部件154向横向移动的现象,能够抑制弹性部件154从嵌合槽140脱落的现象。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弹性部件154与台阶210b的接触角度设定为在弹性部件154与台阶210b接触之后,台阶210b越过抵接面154a的角度。由于台阶210b越过抵接面154a,因此能够抑制弹性部件154被刮削的现象、弹性部件154向横向移动的现象、以及弹性部件154从嵌合槽140脱落的现象。接触角度是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的台阶210b的接点上的切线与弹性部件154的侧面所呈的角度。

图13表示到达停止位置之前的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抵接的状态。如图13所示,若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抵接,则由于圆筒部210具有比弹性部件154高的刚性,弹性部件154发生变形。由于弹性部件154具有空心部154h,空心部154h也发生变形。而且,弹性部件154的突出部154f及154g具有圆弧形状,因此突出部154f及154g整体发生变形而挠曲。

图14是表示停止位置中的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抵接的状态的图。如图14所示,若弹性部件154与圆筒部210抵接,则弹性部件154发生变形且空心部154h发生变形,突出部154f及154g整体发生变形而挠曲。

因此,对圆筒部210赋予基于弹性部件154的变形、空心部154h的变形、突出部154f及154g的变形的作用力。即,能够理解弹性部件154通过整个弹性部件154施加弹力。

弹性部件154中,抵接面154a具有向圆筒部210侧突出的圆弧形状,因此抵接面154a均匀地被圆筒部210磨损。与不均匀地被磨损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弹性部件154的耐久性。

图15是基于模拟的结果的、表示图12至图14中的弹性部件的合成位移的分布与应力分布的附图(开始弹性部件与圆筒部的抵接时)。关于荷重、网格尺寸、位移比例等选择适当的条件来进行了模拟。

图15表示圆筒部开始与弹性部件的抵接面接触的状态。图15(a)是从一方向观察弹性部件的立体图。图15(b)是弹性部件的主视图。图15(c)是弹性部件的后视图。图15(d)是弹性部件的右侧视图。图15(e)是弹性部件的左侧视图。图15(f)是从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观察弹性部件的立体图。图15(g)是弹性部件的俯视图。图15(h)是弹性部件的仰视图。图15(i)是弹性部件的应力分布图。

图15以二值化数据表示模拟的结果。然而,实际上以颜色表示位移的大小。位移以蓝色(bl)、浅蓝色(lb)、绿色(g)、黄绿色(yg)、黄色(y)、橙色(or)及红色(r)的顺序变大。参考图,对位移的大小进行说明。另外,图15及图16中,示出代表性颜色。

如图15(a)所示,弹性部件的正前方侧的突出部为蓝色及浅蓝色。弹性部件的抵接面沿着抵接面从正前方朝向里侧示出绿色、黄色、橙色、黄色、绿色、浅蓝色及蓝色。橙色的部分并不是抵接面的中央,而是位于正前方。

图15(b)的主视图中,弹性部件的抵接面沿着抵接面从左朝向右,示出浅蓝色、绿色、黄色、橙色、黄色、绿色、浅蓝色及蓝色。图15(c)的后视图中,弹性部件的抵接面沿着抵接面从右朝向左,示出浅蓝色、绿色、黄色、橙色、黄色、绿色、浅蓝色及蓝色。图15(b)中,与抵接面的橙色对应的区域的相反面侧示出浅绿色。

图15(c)示出与图15(b)左右相反的颜色。图15(d)中,右侧面整体示出蓝色。能够理解右侧面侧几乎没有位移。图15(e)中,左侧面的中央部示出绿色。图15(f)中,弹性部件的抵接面从正前方朝向里侧示出与图15(a)相同的颜色。图15(g)是图15(c)的俯视图,示出相同的颜色。图15(h)是图15(c)的俯视图,从左向右示出蓝色、浅蓝色、绿色及浅蓝色。图15(i)的应力分布图中,位移量大的区域示出绿色。能够理解在抵接面分布有应力。

如图15所示,能够理解在弹性部件与圆筒部开始抵接至到达停止位置为止的期间,在弹性部件与圆筒部抵接的位置,弹性部件的位移量变大。根据图15(i),在弹性部件的抵接面观察到局部应力分布,但除此以外,未发现局部应力分布。即,能够推断整个弹性部件从圆筒部受力而发生了位移。

图16是根据模拟的结果,表示图12至图14中的弹性部件的合成位移与应力的分布的附图(弹性部件与圆筒部抵接之后或到达停止位置时)。图16(a)是从一方向观察弹性部件的立体图。图16(b)是弹性部件的主视图。图16(c)是弹性部件的后视图。图16(d)是弹性部件的右侧视图。图16(e)是弹性部件的左侧视图。图16(f)是从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观察弹性部件的立体图。图16(g)是弹性部件的俯视图。图16(h)是弹性部件的仰视图。图16(i)是弹性部件的应力分布图。

如图16(a)所示,弹性部件的正前方侧的突出部为蓝色及浅蓝色。弹性部件的抵接面沿着抵接面从正前方朝向里侧示出绿色、黄色、橙色、黄色、绿色、浅蓝色及蓝色。橙色的部分位于抵接面的中央。图16(b)的主视图中,弹性部件的抵接面沿着抵接面从左朝向右示出蓝色、浅蓝色、绿色、黄色、橙色、黄色、绿色、浅蓝色及蓝色。图16(c)示出与图16(b)左右相反的颜色。

图16(d)及图16(e)中,中央的侧面区域示出浅蓝色,突出部示出蓝色。能够理解右侧面与左侧面的位移量大致相同。图16(f)从正前方朝向里侧示出与图16(a)相同的颜色。图16(g)中,突出部示出蓝色及浅蓝色,抵接面从左朝向右示出绿色、黄色、橙色、黄色及绿色。图16(h)中,突出部的背面示出浅蓝色,抵接面的背面示出绿色。

图16(i)表示停止位置中的弹性部件的应力的分布。如该图所示,位移量大的区域示出绿色。能够理解抵接面中分布有应力。另一方面,在除此以外的区域未发现局部应力分布。基于与圆筒部的抵接的弹性部件的变形的应力分散于整个弹性部件。因此,能够使对弹性部件的静态应力均匀化,能够提高弹性部件的耐久性。

符号说明

1-相机系统,100-相机机身,102-快门按钮,104-曝光校正转盘,106-快门速度转盘,108-聚焦模式切换杆,110-取景器切换杆,112-透镜装卸按钮,114-电源杆,116-热靴,118-电子取景器,120-把手,122-机身卡口,124、126、128-机身爪,130-机身安装环,132-锁销,134-开口,136-信号接点,138-底座,140-嵌合槽,144、146、148-回缩弹簧,150-图像传感器,154-弹性部件,154a-抵接面,154b-机身部,154c、154d-侧面,154e-相反面,154f、154g-突出部,154h-空心部,200-透镜单元,202-光学系统,204-镜筒,206-透镜卡口,208-透镜安装环,210-圆筒部,210a-薄壁部,210b-台阶,212-销孔,214、216、218-卡销爪,224、226、228-卡销槽,230-卡口罩,232-信号接点,234-底座,oa-光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