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5774发布日期:2018-09-29 01:0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显示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主要为显示装置提供光源,以使得肉眼能够清楚观看屏幕上的显示信息,当前的背光模组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通信产品、gps灯高科技尖端产品中,但是,当前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结构不够合理,导光方向性可控度低,均匀性差,因此使得现有的背光模组出光不均匀,故有加以改良的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光板出光不均匀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部和自所述导光部的端部弯折延伸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导入所述导光部的入光部,所述导光部设有反光面和与所述反光面相对的出光面,所述反光面设有将所述导光部中的光线进行漫反射的网点,所述网点反射的光线经所述出光面射出;所述入光部的正面包括依次折转连接的第一凸面、第一平面以及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折射进入所述入光部,所述第一平面用于将经过第一凸面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所述第一凹面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凸面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至所述导光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平面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反射至所述导光部。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部为镜像对称的楔形体,所述楔形体的对称面垂直于所述导光部,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入光部的背面之间的夹角为85°~95°,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对称面相交形成第一交线,所述第一凹面与所述对称面相交形成第二交线,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对称面相交形成第三交线,所述第一凸面和所述对称面相交形成第四交线;所述第一交线和所述第二交线相交于第一交点,所述第二交线和所述第三交线相交于第二交点,所述第三交线和所述第四交线相交于第三交点;所述第二交线在所述第一交点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一交线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交线在所述第二交点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三交线的夹角为130°~140°;所述第四交线在所述第三交点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三交线的夹角为150°~160°,所述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为15mm~20mm。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部为镜像对称的楔形体,所述楔形体的对称面垂直于所述导光部;所述第一凹面具有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为相对设置且由所述对称面垂直平分的曲线边,所述第三边和第四边为相对设置的直线边;所述第一平面包括所述第二边以及曲线型的第五边、第六边、第七边、第八边和第九边,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五边相对设置,所述第六边与第七边相对设置,所述第八边与所述第九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面包括与所述第五边相对设置的第十边以及两相对设置的第十一边和第十二边,所述第十边为直线边,所述第十一边和第十二边均为曲线边。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部的两个侧面关于所述对称面镜像对称;所述侧面包括依次折转连接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平面,所述侧面的一边与所述入光部的正面共边连接,所述侧面的另一边与所述入光部的背面共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平面通过三条直线边分割,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半径为45mm~50mm,所述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为8mm~9mm,所述第三弧面的曲率半径为9mm~10mm。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和所述入光部采用同种材料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为厚度均匀变化的楔形板,所述楔形板的厚度沿所述导光部靠近入光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入光部的另一端均匀递减。进一步地,所述网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网点的分布密度沿所述导光部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光源的另一端递增,或者所述网点的大小沿所述导光部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光源的另一端逐渐增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部的第一凸面下方的光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还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的显示模组。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导光板通过设置导光部和入光部,入光部的正面包括依次折转连接的第一凸面、第一平面以及第一凹面,第一凸面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折射进入入光部,第一平面用于将经过第一凸面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第一凹面用于将经过第一凸面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至导光部,以及将第一平面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反射至导光部,经过第一凸面、第一平面和第一凹面的配合,有效地分散了光线传播的路径,结合网点的散射,使得光线可以经过出光面均匀射出,并且与传统的导光板入射端相比,上述入光部可以高效收光且避免光线外露,减少光线的损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光源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导光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导光部10第三交线1143第八边1108入光部11第四交线1144第九边1109第一凸面111第一交点1145第十边1110第一平面112第二交点1146第十一边1111第一凹面113第三交点1147第十二边212光源2第一边1101第一弧面1151反光面100第二边1102第二弧面1152网点1000第三边1103第三弧面1153对称轴20第四边1104第四平面1154出光面101第五边1105直线边1155对称面114第六边1106支架3第一交线1141第七边1107基板4第二交线114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进行说明。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部10和自导光部10的端部弯折延伸用于将光源2发出的光线导入导光部10的入光部11,导光部10设有反光面100和与反光面100相对的出光面101,反光面100设有将导光部10中的光线进行漫反射的网点1000,射入导光部10的光线少部分直接从出光面101射出,大部分经过网点1000进行漫反射再从出光面101射出。入光部11的正面包括依次折转连接的第一凸面111、第一平面112以及第一凹面113,此处的“正面”指图2所述主视图所对应的观察面。其中,第一凸面111用于将光源2发出的光线折射进入入光部11,第一平面112将经过第一凸面111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第一凹面113用于将第一凸面111折射的光线进行反射至导光部10,以及将第一平面112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反射至导光部10。由于光源2发出的光线是发散的,一部分光线经过第一凸面111折射至第一平面112,再经过第一平面112反射至第一凹面113,再由第一凹面113反射至导光部10;一部分光线直接从第一凸面111入射至第一凹面113,并直接通过第一凹面113反射至导光部10,该部分光线不经过第一平面112。还有极少部分光线经第一凸面111入射后直接射向导光部10的出光面101。具体原理如下: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4及图5,以光源2的对称轴20(即光源2出射光的中心轴)将光线分为两个区域,位于光源2的对称轴20左边(靠近导光部10的一侧)的光线以及沿着对称轴20射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凸面111射入该入光部11,并经过第一凸面111折射至第一凹面113并经过第一凹面113反射,经第一凹面113反射的光线一部分直接从出光面101直接射出,另一部分经过出光面101反射至反光面100,并经过网点1000反射至出光面101射出。位于光源2的对称轴20右边(远离导光部10的一侧)的光线经过第一凹面113入射至第一平面112,并经过第一平面112反射至第一凹面113,再经过第一凹面113反射,经过第一凹面113反射的光线一部分直接从出光面101直接射出,另一部分经过出光面101反射至反光面100,并经过网点1000反射至出光面101射出。经过第一凸面111、第一平面112和第一凹面113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光线传播的路径,使得光线从出光面101均匀射出。其中图4及图5分别给出了位于对称轴20左边的光线与对称轴20夹角为15°的光路图、位于对称轴20右边的光线与对称轴20之间的夹角为10°的光路图以及沿对称轴20射出的光线的光路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光板通过设置导光部10和入光部11,入光部11的正面包括依次折转连接的第一凸面111、第一平面112以及第一凹面113,第一凸面111用于将光源2发出的光线折射至入光部11,第一平面112用于将经过第一凸面111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第一凹面113用于将经过第一凸面111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至导光部10,以及将第一平面112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反射至导光部10,经过第一凸面111、第一平面112和第一凹面113的配合,有效地分散了光线传播的路径,结合网点1000的散射,使得光线可以经过出光面101均匀射出,并且与传统的导光板入射端相比,上述入光部11可以高效收光且避免光线外露,减少光线的损失。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入光部11为镜像对称的楔形体,楔形体的对称面114垂直于导光部10,具体地,反光面100与入光部11的背面之间的夹角为85°~95°,出光面101与对称面114相交形成第一交线1141,第一凹面113与对称面114相交形成第二交线1142,第一平面112与对称面114相交形成第三交线1143,第一凸面111与对称面114相交形成第四交线1144;第一交线1141与第二交线1142相交于第一交点1145,第二交线1142与第三交线1143相交于第二交点1146,第三交线1143与第四交线1144相交于第三交点1147;第二交线1142在第一交点1145处的切线与第一交线1141的夹角为钝角;第二交线1142在第二交点1146处的切线与第三交线1143的夹角为130°~140°;第四交线1144在第三交点1147处的切线与第三交线1143的夹角为150°~160°,第一凸面111的曲率半径为15mm~20mm。弯折形成的入光部11,便于光线较好地进入导光部10,进一步辅助光线均匀地从出光面101射出。优选地,反光面100与入光部11的背面之间的夹角为93°,第二交线1142在第一交点1145处的切线与第一交线1141的夹角为137°,第二交线1142在第二交点1146处的切线与第三交线1143的夹角为134°,第四交线1144在第三交点1147处的切线与第三交线1143的夹角为为155°,第一凸面111的曲率半径为17.15mm。进一步地,参阅图1及图3,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凹面113具有第一边1101、第二边1102、第三边1103和第四边1104,第一边1101和第二边1102为相对设置的曲线边,楔形体的对称面114分别垂直穿过第一边1101和第二边1102,第三边1103和第四边1104分别为相对设置的直线边且关于上述的对称面114对称,第一边1101、第二边1102、第三边1103和第四边1104围合成近似等腰梯形的第一凹面113,其中第三边1103和第四边1104为等腰梯形的腰。第一平面112包括均为第二边1102以及曲线型的第五边1105、第六边1106、第七边1107、第八边1108和第九边1109,其中第五边1105与第二边1102相对设置供对称面114穿过,第六边1106与第七边1107相对设置,第八边1108与第九边1109相对设置。第一凸面111包括与第五边1105相对设置的第十边1110,第一凸面111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十一边1111和第十二边1112,第十边1110为直线边,第十一边1111和第十二边1112均为曲率均匀变化的曲线边。入光部11的两侧面结构相同且关于对称面24镜像对称,其中一个侧面包括:由靠近光源2向远离光源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面1151、第二弧面1152、第三弧面1153和第四平面1154,第一弧面1151、第二弧面1152、第三弧面1153和第四平面1154依次成钝角连接,且由第一弧面1151、第二弧面1152、第三弧面1153和第四平面1154组成的一个侧面中,其一边和由第一凸面111、第一平面112和第一凹面113组成的入光部11正面共边连接,其另一边和入光部11的背面共边连接。并且,第一弧面1151、第二弧面1152、第三弧面1153和第四平面1154的宽度逐渐递增。以上设计的入光部便于较好地将光线引入,充分分散光线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弧面1151、第二弧面1152、第三弧面1153和第四平面1154之间的分界线均为直线边1155,上述的直线边1155的数量为三条。具体的,第一弧面1151的曲率半径为45mm~50mm,第二弧面1152的曲率半径为8mm~9mm,第三弧面1153的曲率半径为9~10mm。优选地,第一弧面1151的曲率半径为47.97mm、第二弧面1152的曲率半径为8.82mm,第三弧面1153的曲率半径为9.7mm。第四平面1154与第三弧面1153相交形成第五交线,一条位于第四平面1154上且与第五交线垂直的直线与第五交线相交于第四交点,第三弧面1153上有一与第五交线垂直且过第四交点的曲线,该曲线在第四交点的切线与直线的夹角为160°~170°,该夹角具体为16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光部10和入光部11采用同种材料一体成型,便于一次成型,节约成本,其中,导光部10的厚度不一,即导光部10为厚度均匀变化的楔形板,楔形板的厚度沿导光部10靠近入光部11的一端向远离入光部11的另一端均匀递减。由于上述入光部11的结构设计极大的提升了入射光的均匀性,使得整体导光部10的厚度得以减薄,进而有利于导光板的薄型化。进一步地,参阅图6,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网点10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网点1000的分布密度沿导光部10靠近光源2的一端向远离光源2的另一端递增,或者,网点1000的大小沿导光部10靠近光源2的一端向远离光源2的另一端逐渐增大。其中:该网点1000的形状优选为圆形,圆形网点1000的半径在逐渐变大,例如最靠近光源2一端的网点1000的半径为0.06mm,最远离光源2一端的网点1000的半径为0.2mm。且由于特殊形状的入光部101,反光面100沿宽度方向上两边部位的网点1000的密度较中间部位网点1000的密度较高,具体地,靠近光源2一端的半径为0.06mm的网点1000,在导光板的宽度方向上,一侧密度约为6.45%,另一侧密度约为6.4%,中间密度约为3.54%;距离光源2较远的区域中半径为0.2mm的网点1000密度约为48.52%。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度”为网点1000的面积与该网点1000所在区域的面积之比,该网点1000所在区域的面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将导光部10的发光面101均分为多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设置一个网点1000,该一个网格单元的面积为一个网点1000所在区域的面积。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部101的第一凸面111下方的光源2。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采用了上述的导光板,从而使得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能够均匀出光。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导光板的背光源支架3、贴附于导光板出光面101上的扩散膜(图中未示出)以及贴附于导光板背面的反射膜(图中未示出)和正对导光板入光部11设置的光源2,其中光源2设置在基板4上,在本实施例中基板4的厚度为1.6,光源2的对称轴20与第一平面112的距离为1.4。本发明还提供了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的显示模组,该显示装置的表面出光均匀,明暗均匀,显示效果较好。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