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3186发布日期:2018-10-16 20:4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智能眼镜,尤其是一种藉由调整鼻托温度以舒缓气温变动造成的鼻部症状的智能眼镜。



背景技术:

血管运动性鼻炎是一种非过敏性鼻炎,与过敏性鼻炎同样会造成患者的鼻塞、鼻涕或喷嚏。生理机制上不同的是,血管运动性鼻炎并非患者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是患者的鼻黏膜中包含有过多的血管组织或是血管过度敏感。当正常人忽然呼吸到高温或低温空气时,鼻粘膜组织血管扩张,使血液通过量增加并且分泌出适量鼻水,以避免空气直接影响上下呼吸道的温度与湿度。但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对于小幅度的温差产生过度反应,大量分泌鼻水的结果是造成严重的鼻塞或鼻涕。

由于温度不是一种外来抗原,市面上许多的抗过敏药物与疗法并不适用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反而,在临床实务中,长期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易并发有血管运动性鼻炎,使得原本只对尘螨或花粉等抗原有过敏性反应的患者也开始对温差变化过度反应。因此,可能有超过两成的国人是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病患或高风险族群。

对于患者而言,如何短时间内避免或改善鼻炎症状是重要的课题。持续配戴口罩来初步缓冲冷热空气直接进入鼻部是最克难的方式。然而一般而言口罩的效果有限,而且许多场所或行为不适合配戴口罩。此外,医疗上也利用血管收缩剂或类固醇减缓鼻炎,但是药物对身体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从不同角度着手来改善鼻炎患者的不适是亟需突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眼镜,可以藉由调整眼镜的鼻托温度,传导热量至鼻部,来减轻温差对鼻部的刺激,舒缓鼻部症状。

本发明提出的智能眼镜,包含有一眼镜本体、一鼻托设置于眼镜本体、以及一微型涡流管。微型涡流管设置于眼镜本体并耦接鼻托,微型涡流管选择性地使鼻托降低温度或提升温度。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眼镜本体包含有一镜框及一镜脚。鼻托设置于镜框,微型涡流管设置于镜脚,以及镜框分别耦接鼻托以及微型涡流管。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镜框包含有一导热管,用以分别耦接鼻托以及微型涡流管。微型涡流管藉由导热管使鼻托降低温度或提升温度。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进一步包含有一通信模块设置于眼镜本体并耦接微型涡流管,用以无线连接一可携式装置。其中可携式装置设置有一环境温度模块,用以感测一环境温度之变化。当环境温度以超过一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下降时,环境温度模块发出一降温信号。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微型涡流管透过通信模块接收到降温信号后,微型涡流管使鼻托以一第二温度变化速率降温。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进一步包含有一环境温度模块,设置于眼镜本体且耦接微型涡流管。环境温度模块用以感测一环境温度之变化,当环境温度以超过一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下降时,环境温度模块发出一降温信号。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微型涡流管接收到降温信号后,微型涡流管使鼻托以一第二温度变化速率降温。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变化速率大于第二温度变化速率。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环境温度以超过一第一温度变化速率升高时,环境温度模块发出一升温信号,以控制微型涡流管使鼻托以一第二温度变化速率提升温度。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为每秒钟0.2摄氏温度(0.2℃/sec)。

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变化速率系为每秒钟0.3摄氏温度(0.3℃/sec)。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温度变化速率为每分钟0.2摄氏温度(0.2℃/min)。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鼻托的温度不低于15℃。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进一步包含有一鼻托温度模块耦接微型涡流管,用以感测鼻托或导热管的温度,再发出一信号控制微型涡流管调整工作效率。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进一步包含有一湿度感应模块,设置于眼镜本体且电耦接微型涡流管,当湿度感应模块检测到一环境湿度变化时,湿度感应模块控制微型涡流管于一时段内使鼻托降低温度或提升温度。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进一步设置有一震动模块耦接微型涡流管,当震动模块检测到震动时,震动模块透过通信模块控制微型涡流管依据环境温度模块使鼻托以一第三温度变化速率提升温度。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可携式装置进一步设置有一震动模块,当震动模块检测到震动时,震动模块透过通信模块控制微型涡流管依据环境温度模块使鼻托以一第三温度变化速率提升温度。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进一步设置有一人体温度模块耦接微型涡流管,当人体温度模块检测到人体温度时,人体温度模块控制微型涡流管依据环境温度模块使鼻托以一第三温度变化速率提升温度。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眼镜本体为视力矫正眼镜、造型眼镜、墨镜、3d眼镜、虚拟实境眼镜、护目镜、工作防护镜、潜水镜、防风镜或滑雪镜。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鼻托的材质包含金属、陶瓷、碳纤维与硅胶其中至少一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智能眼镜可以选择性地改变鼻托温度,以防范温度变化过度刺激鼻部,舒缓鼻炎患者鼻部的症状。导热管的设置使微型涡流管制造的冷气与热气以热能形式与鼻托交流,达到有效率的温度传导。利用环境温度模块持续的检测环境温度,当气温急遽变化时发送温度信号至微型涡流管,使微型涡流管以较和缓的速率改变鼻托温度。利用其余感测模块发信号至环境温度模块,以配合各种状况下能即时且精确调整鼻托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根据本发明智能眼镜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绘示了根据本发明智能眼镜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3绘示了根据本发明智能眼镜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4绘示了根据本发明操控微型涡流管方式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5绘示了根据本发明智能眼镜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眼镜本体100:智能眼镜

11:镜脚2:鼻托

12:通信模块3:微型涡流管

13:鼻托温度模块30:气体入口

14:环境温度模块33:涡流室

15:湿度感应模块37:冷气出口

16:震动模块38:热气出口

17:人体温度模块39:需求气体出口

18:镜框4:可携式装置

19:导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优点,精神与特征可以更容易且明确地了解,后续将以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行详述与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为本发明代表性的实施例,其中所举例的特定方法,装置,条件,材质等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或对应的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具体实施例"、"另一具体实施例"或"部分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1绘示了根据本发明智能眼镜100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发明提出的智能眼镜100包含有一眼镜本体1、一鼻托2设置于眼镜本体1、以及一微型涡流管3。微型涡流管3设置于眼镜本体1并耦接鼻托2,微型涡流管3选择性地使鼻托2降低温度或提升温度。微型涡流管3可以隐藏于眼镜本体1之内或是部分露出于眼镜本体1之外。于本发明的附图中,为清楚显示,微型涡流管3并未以虚线表示。此外,微型涡流管3可以自行工作,或接收来自智能眼镜100上另配置的微处理器、接收其余输入装置或模块的信号而启动。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眼镜本体1包含有一镜框18及一镜脚11。鼻托2设置于镜框18,微型涡流管3设置于镜脚11,以及镜框18分别耦接鼻托2以及微型涡流管3。微型涡流管3可以隐藏于镜脚11之内或是部分露出于镜脚11之外。

实际应用中,微型涡流管3包含有气体入口30、喷嘴、涡流室33、热气出口38、以及冷气出口37。微型涡流管3启动后从气体入口30吸入并压缩空气。接着压缩空气进入喷嘴,并且在喷嘴内膨胀加速旋转,再以约1,000,000rpm的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涡流室33。气流在涡流室33内高速旋转时,经过涡流变换后分离成温度不相等的两部分气流。涡流室33内外侧气流温度高,并且向涡流室33尾端方向前进,因此在涡流室33尾端的热气出口38设置阀门以收集形成的热气。另一部分的气流从涡流管33内侧返回,往冷气出口37方向前进。返回的过程中空气持续旋转,使热能继续被外侧气流带往热气出口38,而内侧气流的温度则越来越低而形成冷气,最终冷气从冷气出口37输出。

微型涡流管3原理上是冷气与热气分别通往不同方向的出口,但于实际应用中,可以藉由阀门或管线,将冷气与热气导往同一个方向输出。并且,根据信号要求,可以控制仅将冷气导向所需位置,或是仅将热气导向所需位置。于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冷气与热气可以分别导往镜框18。并且,另外设置有排出至眼镜本体1外的废气出口。当微型涡流管3收到信号要求使鼻托2降温时,微型涡流管3产生的冷气导向朝向镜框18的需求气体出口39,而产生的热气从废气出口离开眼镜本体1;或是当微型涡流管3收到信号要求使鼻托2升温时,微型涡流管3产生的热气导向镜框18的需求气体出口39,而产生的冷气从废气出口离开眼镜本体1。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镜框18包含有一导热管19,用以分别耦接鼻托2以及微型涡流管3。微型涡流管3藉由导热管19使鼻托2降低温度或提升温度。于图1中导热管19是以实心黑色表示。导热管19的一端设置于微型涡流管3的出口处,因此自微型涡流管3的需求气体出口39排出的冷气或热气可以吹拂导热管19。接着热气将热能传送给导热管19,或是冷气将导热管19的热能带走。因此,微型涡流管3得以选择性地将导热管19提升温度或降低温度。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导热管19、鼻托2、或用以耦接导热管19及鼻托2的元件的材质得为金属、陶瓷、碳纤维、硅胶等导热系数较高的材质。实际应用中,金属可以是金、银、铜、铝、铁、镍、或其相关的导热复合物。藉由导热管19快速与高效率的导热,微型涡流管3进而得以改变鼻托2的温度。

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冷气与热气不导向同一个气体出口,而是可以分别朝向导热管19吹拂。当微型涡流管3接收一需求降温的信号时,微型涡流管3产生的冷气从冷气出口37朝向导热管19吹拂,而产生的热气从废气出口离开眼镜本体1;反之,当微型涡流管3接收一需求升温的信号时,微型涡流管3产生的热气从热气出口38朝向导热管19吹拂,而产生的冷气从废气出口离开眼镜本体1。

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微型涡流管3制造的部份冷气与部分热气同时吹拂导热管19,以调整导热管19的温度。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100的眼镜本体1包含有两只镜脚11,两只镜脚11分别设置有一微型涡流管3,镜框18的导热管19有多个端点,其中两端分别耦接两只镜脚11的微型涡流管3。智能眼镜100再进一步包含有两个鼻托2,亦分别耦接于导热管19。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第一镜脚的微型涡流管3仅将冷气吹往导热管19,一第二镜脚的微型涡流管3仅将热气吹往导热管19。依据信号的要求为升温或降温,同一时间仅启动一只微型涡流管3以改变导热管19的温度,进一步改变鼻托2的温度。

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两只镜脚11的微型涡流管3同一时间分别以冷气与热气吹拂导热管19。导热管19上的温度取得冷气与热气间的热平衡,再藉由导热管19将温度分别导至两个鼻托2。

请参阅图1及图2。图2绘示了根据本发明智能眼镜100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于本发明的所有功能方块图附图中,虚线代表可有线或无线的信号连接,细实线代表电路上的连接,粗实线代表热能传导上的连接。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100进一步包含有一通信模块12设置于眼镜本体1并耦接微型涡流管3,用以无线连接一可携式装置4。其中可携式装置4设置有一环境温度模块14,用以感测一环境温度的变化。当环境温度以超过一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下降时,环境温度模块14发出一降温信号。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微型涡流管3透过通信模块12接收到降温信号后,微型涡流管3使鼻托2以一第二温度变化速率降温。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可携式装置4可以是智慧手机、智慧手环、智慧耳机、智慧手表、智能戒指、智慧衣裤、智慧鞋袜或是其他方便携带、穿着并且具有通信功能的感测装置。通信模块12可以设在镜框18或镜脚11处,通信方式可以透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无线通信包括有无线相容认证(wirelessfidelity,wi-fi)、蓝牙(bluetooth)或近场无线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等通信方式,且并不以上述举例为限。

请参阅图1及图3。图3绘示了根据本发明智能眼镜100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100进一步包含有一环境温度模块14,设置于眼镜本体1且耦接微型涡流管3。环境温度模块14用以感测一环境温度的变化,当环境温度以超过一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下降时,环境温度模块14发出一降温信号。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微型涡流管3接收到降温信号后,微型涡流管3使鼻托2以一第二温度变化速率降温。

此具体实施例与前述具体实施例的温度环境模块14的功能相同,两实施例不同之处为环境温度模块14设置在眼镜本体1或可携式装置4之上。若环境温度模块14设置于眼镜本体1,可以无需额外配戴可携式装置4便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环境温度模块14设置于可携式装置4则是适用于有配戴可携式装置4需求的使用者,藉此可以减轻眼镜本体1的重量,亦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环境温度模块14的功能包含有持续检测即时的温度、计算一时段内温度的变化、并且发出信号至微型涡流管3。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环境温度以超过一第一温度变化速率升高时,环境温度模块14发出一升温信号,以控制微型涡流管3使鼻托2以一第二温度变化速率提升温度。本发明中第一温度变化速率可视为一门槛值,环境温度模块14检测温度变化超过此变化速率时,则会发出信号使微型涡流管3向导热管19吹出冷气或热气。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当环境温度模块14检测到气温变化,会驱动微型涡流管3先将鼻托2温度以一第三温度变化速率迅速调整至原本温度,鼻托2再以第二温度变化速率逐渐上升或降低温度。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变化速率是介于每秒钟0.1摄氏温度(0.1~10℃/sec)。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为每秒钟0.2摄氏温度(0.2℃/sec)。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为每秒钟0.3摄氏温度(0.3℃/sec)。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温度变化速率介于每分钟0.1~10摄氏温度(0.1~10℃/min)。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温度变化速率为每分钟0.2摄氏温度(0.2℃/min)。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温度变化速率为每秒钟1摄氏温度(1.0℃/sec)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为每秒钟0.5摄氏温度(0.5℃/sec),第二温度变化速率为每分钟0.5摄氏温度(0.5℃/min)。当一使用者配戴智能眼镜100从一室温(25℃)走进冷房(10℃),眼镜本体1或可携式装置14上的环境温度模块14检测到的温度变化速率为1.0℃/sec。因为检测到的温度变化速率大于第一温度变化速率的门槛值,环境温度模块14发出信号使微型涡流管3运作,控制鼻托2以0.5℃/min的降温速度缓慢的降温。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为每秒钟0.2摄氏温度(0.2℃/sec),第二温度变化速率为每分钟0.2摄氏温度(0.2℃/min)。当一使用者配戴智能眼镜100从室外(30℃)走进室内(24℃),眼镜本体1或可携式装置14上的环境温度模块14检测到的温度变化速率为0.3℃/sec。检测到的温度变化速率大于第一温度变化速率的门槛值,因此环境温度模块14先驱动微型涡流管3运作,使可能已经略为降温的鼻托2以1.0℃/sec的升温速率回到30℃。接着,鼻托2以0.2℃/min的降温速度缓慢的降温至24℃。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为每秒钟0.1摄氏温度(0.1℃/sec),第二温度变化速率为每分钟1.0摄氏温度(1.0℃/min)。当一使用者配戴智能眼镜100从室外(10℃)走进室内(20℃),眼镜本体1或可携式装置14上的环境温度模块14检测到的温度变化速率为0.2℃/sec。检测到的温度变化速率大于第一温度变化速率的门槛值,因此环境温度模块14先驱动微型涡流管3运作,使可能已经略为升温的鼻托2以1.0℃/sec的降温速率回到10℃。接着,鼻托2以1.0℃/min的升温速度缓慢的升温至20℃。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环境温度模块14检测到的升温与降温可以有不同的第一温度变化速率的门槛值。例如检测到降温时,环境温度模块14判断是否发出信号依据的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为每秒钟0.2摄氏温度(0.2℃/sec);但是检测到升温时,环境温度模块14判断是否发出信号依据的第一温度变化速率为每秒钟1.0摄氏温度(1.0℃/sec)。

藉由上述的实施例可知,环境温度模块14即时的检测到环境温度的变化,产生对应的信号给微型涡流管3。接着微型涡流管3依据信号启动,并且输出相对应信号的温度气体以吹拂导热管19。最后借着导热管19的热能传导,相对慢速地升高或降低鼻托2的温度。因此,可以缓解使用者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移动时,剧烈温差刺激鼻部产生的不适感。上述的实施例中,当鼻托2已经达到了目标温度,微型涡流管3可以停止工作,让鼻托2与环境温度达到热平衡。

由于每一使用者的鼻部敏感程度与使用眼镜习惯各不相同,各自有适合的温度变化门槛以及适应新温度的时间差。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温度变化速率、第二温度变化速率与第三温度变化速率的数值仅表示出常用的温度变化速率,但实际数值并不以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为限。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图4绘示了根据本发明操控微型涡流管3方式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100进一步包含有一鼻托温度模块13耦接微型涡流管3,用以感测鼻托2或导热管19的温度,再发出一信号控制微型涡流管3调整工作效率。于一具体实施例中,鼻托温度模块13监控鼻托2或导热管19的温度不低于15℃。因此,若环境温度为10℃而鼻托2持续降温时,微型涡流管3会先以第二温度变化速率降温至15℃,接着持续工作以保持鼻托2至少维持在15℃,而并非使鼻托2降至10℃。同理可知,环境温度模块14或鼻托温度模块13也可持续控管鼻托2不低于或高于任一温度,而并非以上述15℃为限。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100进一步包含有一湿度感应模块15,设置于眼镜本体1且电耦接微型涡流管3,或设置于可携式装置4再藉由通信模块12连接微型涡流管3。当湿度感应模块15检测到一环境湿度变化时,湿度感应模块15控制微型涡流管3于一时段内使鼻托2降低温度或提升温度。

鼻炎患者在刚起床时容易因离开床被而遭受到剧烈温差影响鼻部。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100进一步设置有一震动模块16于眼镜本体1并耦接微型涡流管3,或设置于可携式装置4再藉由通信模块12连接微型涡流管3。当震动模块16检测到震动时,震动模块16发出信号至环境温度模块14,接着环境温度模块14驱动微型涡流管3使鼻托2以一第三温度变化速率提升温度。使用者于睡眠时配戴可携式装置4或眼镜本体1,或是起床时配戴可携式装置4或眼镜本体1。使用者起床时,震动模块16感觉到震动而发出信号至环境温度模块14。环境温度模块14依据环境温度发出信号,使微型涡流管3以第三温度变化速率提升至一适当温度,例如以1.0℃/sec的速度提升至30℃。接着,再以第二温度变化速率降至环境温度,例如以1.0℃/min的速率降至20℃。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100进一步设置有一人体温度模块17耦接微型涡流管3,当人体温度模块17检测到人体温度时,人体温度模块17发出信号至环境温度模块14,接着环境温度模块14驱动微型涡流管3使鼻托2以一第三温度变化速率提升温度。人体温度模块17可以有一红外线感测器以检测体温。使用者起床而配戴智能眼镜100时,人体温度模块17检测到体温,发出信号至环境温度模块14。环境温度模块14依据环境温度发出信号,使微型涡流管3以第三温度变化速率提升至一适当温度,例如以2.0℃/sec的速度提升至35℃。接着,再以第二温度变化速率降至环境温度,例如以0.8℃/min之速率降至22℃。

藉由上述实施例中震动模块16与人体温度模块17的设置,使用者于起床后配戴智能眼镜100,智能眼镜100的鼻托2即时的加温,得以避免剧烈温差造成的鼻部不适。实际应用中图4中的各模块亦可不必传输信号至环境温度模块14,而是直接传输信号至微型涡流管3以驱动微型涡流管3。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眼镜100无须以环境温度模块14感应环境温度。而微型涡流管3间歇式的工作以保持鼻托2维持在一温度范围。例如,每五分钟,微型涡流管3工作一分钟以产生25℃的气体吹拂导热管。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眼镜本体1进一步设置有一充电电池以及一外接电源插座。充电电池耦接微型涡流管3以供电,该外接电源插座耦接充电电池以自一外部电源向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池可以是锂电池。外接电源插座可以是usb、micro-b、或type-c等介面。

请参阅图1及图5。图5绘示了根据本发明智能眼镜100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眼镜本体1为视力矫正眼镜、造型眼镜、墨镜、3d眼镜、虚拟实境眼镜、护目镜、工作防护镜、潜水镜、防风镜或滑雪镜。部分鼻炎患者的鼻部即使并未直接接触冷空气,仍有可能因为身体的降温而造成鼻部不适。于图5中所示,眼镜本体1为一潜水镜,微型涡流管3设置并内藏于镜框18。鼻托2隐藏在一包覆鼻部的鼻罩内,此时鼻托2亦可以为完全或部分包覆鼻部的形状。导热管19亦隐藏于镜框18并且延伸至鼻罩之内以连结鼻托2。当使用者配戴潜水镜下水时启动微型涡流管3,持续加温鼻托2以维持在一固定温度,例如35℃。藉此配戴此潜水镜的使用者可以舒缓因水温低而造成的鼻部不适。

同理可知,微型涡流管3可以设置于镜框18处。此种设置方式适合镜框较大的眼镜本体1,或适合镜脚11不易配置微型涡流管3的眼镜本体1。于一具体实施例中,鼻托2与微型涡流管3亦可以设置在口罩、面罩等面部装备,亦可以达成舒缓温差造成的鼻部不适。

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发明的智能眼镜可以选择性地改变鼻托温度,以防范温度变化过度刺激鼻部,舒缓鼻炎患者鼻部的症状。导热管的设置使微型涡流管制造的冷气与热气以热能形式与鼻托交流,达到有效率的温度传导。利用环境温度模块持续的检测环境温度,当气温急遽变化时发送温度信号至微型涡流管,使微型涡流管以较和缓的速率改变鼻托温度。利用其余感测模块发信号至环境温度模块,以配合各种状况下能即时且精确调整鼻托的温度。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