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2427发布日期:2019-01-18 23:0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眼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



背景技术:

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者称为弱视。目前,我国弱视标准为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差≥2行。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

弱视检查经常出现下列症状,1.怕光:弱视孩子通常怕光,见光就烦躁。2.斜视:单只眼睛偶尔或经常向内或向外偏转,这是弱视前兆。3.喜欢歪头、偏脸看书。4.眼手协调能力较差,且易碰撞或跌倒。5.阅读时用眼过近,常看错行,或看书写字时会有相反、倒置或重影现象。

多年来,从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和电生理学方面研究表明,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在于双眼竞争的不平衡,是视觉神经通路的问题。而视觉神经具有可塑性。治疗弱视常用的方法是,在去除斜视、屈光不正、白内障病因的同时进行弱视治疗,若是中心注视性弱视,多采用遮盖法。若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可用后像疗法,增视视觉刺激疗法。

传统遮盖的依从性(顺从性、顺应性)差,传统眼罩遮盖影响孩子的外观,也被称为“独眼龙”,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妨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影响患者的自信心、自我形象和心理健康。患者佩戴眼罩以后,患者会因为美观或其他原因而摘除眼罩,从而影响疗效。但医生与家长又很难掌握患者有没有正确佩戴,从而无法判断影响疗效的原因。患者佩戴眼罩只有完全不遮盖或遮盖,遮盖时间无法根据疗效程序设计,严重影响效果。遮盖治疗没有激励机制,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传统眼罩遮盖治疗的效果不稳定,在停止遮盖治疗以后,患者视力容易回退。传统眼罩遮盖阻断了患者双眼视觉的融合,损害孩子双眼立体视觉功能的建立,加重了患者双眼不平衡,容易导致复视。

公开号为cn20322468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弱视的新型眼镜,包括镜框、遮挡镜片,镜框的外侧上方设置有一个固定圈;镜框的内侧鼻托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固定挡钩;遮挡镜片为外置的,遮挡镜片的外侧和内侧上方分别设置有转动挡钩和固定槽。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更换镜片简单,当需要遮盖镜片时不需用布等物品遮挡,更换镜片即可,容易被儿童接受,使用方便,治疗效果更好。但是该方法还是利用传统遮盖法,因此还是存在传统遮盖法存在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利用液晶眼镜的液晶镜片可以快速开关的特性,通过主动快门电路控制液晶镜片的开关,从而可以遮盖相应的眼睛,遮盖时间、频率、方式与遮盖的透明度都可以调节。通过佩戴监测传感器可以实时掌握患者眼镜的正确佩戴情况,该眼镜还可以与运行相应app的智能终端通讯连接,通过对应app不仅可以设置遮盖参数、收集监测数据,同时其还具备双视野下精细视觉训练功能模块,刺激视觉神经,改善双眼视功能,建立立体视觉。配合云服务平台,患者的治疗及监测数据可以远程统计及存储,供医生和家长使用,更加高效便捷地打通医生与家长的联系。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包括:

智能弱视压抑眼镜,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包括左液晶镜片、右液晶镜片、主动快门开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使用数据的监测、采集以及控制主动快门开关以调节左液晶镜片和右液晶镜片的透明度;

与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通信连接的弱视治疗app模块,用于设置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相关参数、显示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设备信息与监测数据以及将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设备信息与监测数据同步至云服务平台;

与所述弱视治疗app模块通信连接的云服务平台,用于记录存储由弱视治疗app模块同步的弱视患者数据并产生相应的统计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左视力矫正镜片和右视力矫正镜片。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还包括佩戴监测传感器和电池,所述佩戴监测传感器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鼻梁处,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对准鼻梁,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对准眉心。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单元、闪存模块、蓝牙模块、usb串口、接口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还包括报警模块,当佩戴监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没有正确佩戴时,报警模块启动,进行声音或振动或光闪烁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左液晶镜片、右液晶镜片分别受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左液晶镜片、右液晶镜片的开关频率、时间、方式及透明度均可进行适应性、个性化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眼镜颞侧采用视野封闭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设备信息包括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正确与不正确佩戴时间、佩戴方式、频率、透明度等设备信息。

进一步的,弱视治疗app模块具有在双眼视野下开展单眼精细训练的功能模块和激励机制。

进一步的,所述云服务平台具有消息与数据推送能力,可以向所述弱视治疗app模块推送最新的治疗资讯、治疗方案、治疗报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液晶镜片可受主动快门开关控制的特点,结合微型控制模块制作成的智能弱视压抑眼镜可以根据患者视觉,对优势眼进行适应性、个性化压抑遮盖,其中遮盖频率、时间、压抑程度均可以由医生根据病情设置,起到压抑遮盖的作用,而且眼镜架设计可以按照我国儿童眼镜架规格尺寸标准,达到轻量要求,符合少年审美,佩戴美观,患者不再有“独眼龙”造成的心理阴影,患者依从性非常好。

(2)本发明利用佩戴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佩戴情况,配合报警模块,有效提示患者正确佩戴。结合眼镜遮盖数据,供医生临床使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3)本发明的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眼镜颞侧采用视野封闭设计,有效防止孩子不自觉偷窥。同时,为增强该眼镜适应性,该眼镜可以选择安装视力矫正镜片,满足更多的需求。

(4)本发明具有智能遮罩的特性,由于采用控制模块控制眼镜遮罩程度,所以该眼镜具有更多、更灵活、更科学的遮罩方案,譬如左右眼的交替遮盖、健眼每隔30秒遮盖一次,可以明显提高疗效,视力不易回退。

(5)本发明利用弱视治疗app模块简化了所述眼镜的设置过程,使得一般人可以轻易将医生要求的治疗策略通过app设置到所述眼镜。

(6)本发明利用弱视治疗app模块提供了视觉训练功能,在双眼视野下开展单眼精细训练,刺激弱视眼神经,训练和恢复建立立体视,扩展了所述眼镜的治疗功能。

(7)本发明利用云服务平台,将患者数据、治疗数据、监测数据同步存储到云服务平台,配合生成治疗报告供医生或家长使用,明显提高治疗效率。

(8)本发明利用云服务平台,线上打通医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利用其推送功能,可以更加及时地将医生制定的最新治疗策略或方案推送给家长,由家长确认并设置到所述智能遮盖眼镜,高效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控制模块核心功能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的结构功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智能弱视压抑眼镜,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包括左液晶镜片、右液晶镜片、主动快门开关、佩戴监测传感器、控制模块、电池,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使用数据的监测、采集以及控制主动快门开关以调节左液晶镜片和右液晶镜片的透明度;

与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通信连接的弱视治疗app模块,用于设置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相关参数、显示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设备信息与监测数据以及将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设备信息与监测数据同步至云服务平台;

与所述弱视治疗app模块通信连接的云服务平台,用于记录存储由弱视治疗app模块同步的弱视患者数据并产生相应的统计报告。

具体的,如图2、3所示,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具体结构包括镜架1,液晶镜片2,可选择视力矫正镜片3。镜架1的结构与普通眼镜镜架类似但不相同,由于需要在镜架中安装各类元器件,所以该镜架1要比普通镜架更厚实。在眼镜片安装位置,安装了液晶镜片2,该镜片受主动快门开关控制,表现出不同的遮罩策略。在眼镜片安装位置,即液晶镜片内层,可选择安装视力矫正镜片3。视力矫正镜片3为按医嘱定制的视力矫正镜片。

如图3所示,所述眼镜鼻托4,采用超轻设计,接触处使用柔性、环保、安全材料。所述眼镜颞侧5采用视野封闭设计,防止患者错误使用眼镜,导致其他视力问题。同时,所述眼镜左室6,安装有电池为设备供电,保障设备运行。另外所述眼镜右室9,装有控制模块,参见图3。如图所示左室6、右室9,在实际情况下,可以交换功能,即左室6安装控制模块,右室9安装电池。如图2所示,在所述眼镜的鼻梁处,安装有佩戴监测传感器7,所述佩戴监测传感器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的鼻梁处,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对准鼻梁,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对准眉心,配合监测眼镜佩戴数据。当眼镜不正确佩戴时,佩戴监测传感器附属报警模块启动,如图2中的警报指示灯8,指示灯闪烁指示眼镜未正确佩戴。另外该报警模块也可以是蜂鸣器或者微型振动马达,用于警示眼镜未正确佩戴。在控制模块和各个元件之间,采用柔性线路板走线10,满足更小型和更高密度的设计需要。

如图4所示,为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即右室9中所安装的控制模块,其中主要包括具有电源管理功能的微控制单元,闪存模块、蓝牙模块、usb串口、接口电路。

与结构对应,如图5所示,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控制模块核心功能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存储、通讯管理、电源管理。其中,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运算、数据io,该部分可以通过io控制其他单元,包括液晶镜片2的快门电路、佩戴监测传感器7等。同时,该部分可以从其他单元采集对应的数据并处理,例如佩戴监测传感器的数据,电池的相关数据等。数据存储功能,该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处理部分所采集或运算的结果,例如患者对该眼镜的使用记录。通信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管理usb串口的通讯;另外,管理蓝牙模块的通讯。电源管理功能,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待机、关机、休眠等运行模式,以及设备充放电。

本发明的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通信连接的弱视治疗app模块以及与所述弱视治疗app模块通信连接的云服务平台,该弱视治疗app模块具有所述眼镜佩戴信息显示、眼镜参数设定、错误佩戴警报与激励功能、弱视精细训练功能。而该远程云服务平台具有数据存储、治疗统计、多端数据同步、消息数据推送等功能,可以有效管理患者治疗及使用数据,供医生或家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弱视治疗app模块集成在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支持蓝牙通信或者usb串口通信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的结构功能示意图,由控制模块控制主动快门开关以达到控制液晶镜片2的遮罩策略;控制佩戴监测传感器7及其报警模块8;控制蓝牙通讯模块。其中,佩戴监测传感器7与之前描述一致,包括两枚接近传感器。而蓝牙通讯模块负责与运行于其他终端设备的弱视治疗app模块进行通讯连接,该弱视治疗app模块可以完成眼镜佩戴信息的显示,左右眼压抑等参数的设置,相关数据的采集、上传与下载以及弱视精细训练。与此同时,借助云服务平台,可以将弱视治疗app模块收集的所述眼镜的使用及监测数据进行远程存储并统计,结合患者治疗数据生成治疗报告,供医生和家长使用。

下面举例来说明本发明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的使用过程:

例如,某弱视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每天都需要将健全的眼睛完全遮起来两个小时。在使用本发明一种智能弱视压抑眼镜系统的情况下,佩戴智能弱视压抑眼镜。首先,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安装有弱视治疗app的终端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到所述智能弱视压抑眼镜,设定指定时段左眼完全遮罩总遮罩时长为两小时,遮罩间隔为10秒,单次遮罩时长为30秒。也就是说,在某个时间段内,左眼每过10秒就会被完全遮罩30秒,最终达到总遮盖时长两小时。这个过程中,该智能弱视压抑眼镜可以设置的参数包括,左眼或右眼的镜片透明度、单次遮罩时长、遮罩间隔、遮罩时间段。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医生建议,可以有更加科学、灵活的遮罩方案。当该患者开始佩戴该智能弱视压抑眼镜后,患者的治疗信息、遮罩方案将会通过弱视治疗app存储到云服务平台。随后,该眼镜在设置时段进入工作状态,激活佩戴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眼镜佩戴情况。当患者在该时段没有正确佩戴该眼镜时,报警模块将会启动,以指示灯或者蜂鸣器或者振动马达的形式提示患者正确佩戴。同时设备会记录下患者未正确佩戴时间。如果患者同时戴有运行所述弱视治疗app的智能手表,那么弱视治疗app将会以图文的形式激励患者继续坚持佩戴眼镜。当眼镜与弱视治疗app连接时,会将监测数据同步到弱视治疗app并上传至云服务平台。在用户使用该眼镜一段时间后,医生根据云服务平台提供的眼镜监测数据、统计数据、治疗报告以及最新的治疗数据,重新制定遮罩方案,保存到云服务平台并推送给患者。由患者或患者家长使用弱视治疗app确认后,一键将最新的治疗方案设置到眼镜,高效便捷。另外,患者可以使用弱视治疗app中提供的弱视精细训练模块,进行辅助训练治疗,例如画面刺激等。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