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9669发布日期:2019-06-05 22:5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调色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调色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调色剂补给装置,具备拆装将调色剂收容在内部的调色剂盒的补给装置主体;从调色剂盒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口;开放及闭塞调色剂补给口的补给口闸门;和向显影装置输送从调色剂盒供给的调色剂的调色剂输送装置。

在日本特开2005-13445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调色剂补给装置,具备如下的结构:设置于调色剂盒的盒侧卡合构件和一体地设置于补给口闸门的闸门侧卡合构件在调色剂盒的脱离时卡合,使补给口闸门从开放位置向闭塞位置移动,在补给口闸门向闭塞位置移动时闸门侧卡合构件弹性变形而解除与盒侧卡合构件的卡合。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文献记载的结构中,因为由在闸门侧卡合构件弹性变形时的阻力令人感到操作感重,在释放弹性变形时产生冲击,所以不能得到顺畅的操作感。

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改善了操作感的调色剂补给装置和具备该调色剂补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调色剂补给装置,其中,具备:调色剂盒,所述调色剂盒将调色剂收容在内部;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可拆装所述调色剂盒;和推压部,所述推压部将所述调色剂盒向使其从所述装置主体脱离的方向推压,所述调色剂盒和所述装置主体中的任意一方具有卡合部,所述调色剂盒和所述装置主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具有在将所述调色剂盒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安装动作及从所述装置主体拆下所述调色剂盒的脱离动作时引导所述卡合部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具有在所述调色剂盒的移动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安装动作时引导所述卡合部的安装路径和设置在所述引导部的最里部的从所述安装路径偏离的位置的锁定部,如果伴随着所述安装动作地在所述安装路径内移动的所述卡合部到达所述最里部,则所述推压部推回所述调色剂盒,由此,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部卡合,所述调色剂盒不能脱离地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

在上述调色剂补给装置中,所述锁定部相对于所述安装路径配置在下方。

在上述调色剂补给装置中,所述引导部还具有脱离路径,所述脱离路径在所述调色剂盒的移动方向延伸并在所述脱离动作时引导所述卡合部。

在上述调色剂补给装置中,所述脱离路径相对于所述锁定部配置在下方。

在上述调色剂补给装置中,所述调色剂盒和所述装置主体中的任意另一方还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调色剂盒和所述装置主体中的任意一方相对地上下动的卡合构件,所述引导部设置于所述卡合构件,在所述安装动作时,通过所述卡合构件向上下方向移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部卡合。

在上述调色剂补给装置中,通过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部卡合的状态下向所述装置主体推入所述调色剂盒的推入动作,所述卡合部从所述锁定部脱开,所述调色剂盒可从所述装置主体脱离。

上述调色剂补给装置,在所述调色剂盒的两侧的侧部具有一对所述卡合部和一对所述引导部。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备像承载体;将调色剂图像显影在所述像承载体上的显影装置;和向所述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的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调色剂补给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根据与附图关联地理解的与本发明相关的以下的详细的说明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调色剂补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调色剂盒的侧视图。

图4是调色剂盒的主视图。

图5是卡合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调色剂盒安装于装置主体的安装动作的第一工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安装动作的第二工序的立体图。

图8是从侧方观察图7所示的卡合部和引导部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安装动作的第三工序的立体图。

图10是从侧方观察图9所示的卡合部和引导部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卡合部与锁定部卡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从侧方观察图11所示的卡合部和引导部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从装置主体拆下调色剂盒的脱离动作的第一工序的立体图。

图14是从侧方观察图13所示的卡合部和引导部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脱离动作的第二工序的立体图。

图16是从侧方观察图15所示的卡合部和引导部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脱离动作的第三工序的立体图。

图18是从侧方观察图17所示的卡合部和引导部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脱离动作的第四工序的立体图。

图20是从侧方观察图19所示的卡合部和引导部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脱离动作的第五工序的立体图。

图22是从侧方观察图21所示的卡合部和引导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对同一部件及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它们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对它们的详细的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00)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图。在图1中表示作为彩色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以下对彩色打印机进行说明,但图像形成装置100不限定于彩色打印机。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是黑白打印机,也可以是传真机,也可以是黑白打印机、彩色打印机及传真机的复合机(mfp:multi-functionalperipheral)。

图像形成装置100主要具备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中间转印带30、一次转印辊31、二次转印辊33、纸盒37、从动辊38、驱动辊39、定时辊40、定影装置50和壳体80。

壳体80规定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壳。壳体80将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中间转印带30、一次转印辊31、二次转印辊33、纸盒37、从动辊38、驱动辊39、定时辊40及定影装置50收容在内部。

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中间转印带30、一次转印辊31、二次转印辊33、纸盒37、从动辊38、驱动辊39和定时辊40构成了图像形成部。此图像形成部在沿着后述的输送路径41输送的作为记录介质的用纸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沿着中间转印带30顺次排列。图像形成单元1y从调色剂盒15y接受调色剂的供给而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m从调色剂盒15m接受调色剂的供给而形成品红色(m)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c从调色剂盒15c接受调色剂的供给而形成青色(c)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k从调色剂盒15k接受调色剂的供给而形成黑色(bk)的调色剂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分别沿着中间转印带30按中间转印带30的旋转方向的顺序配置。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分别具备感光体10、带电装置11、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3及清洁装置17。

带电装置11使感光体10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曝光装置12向感光体10照射激光光线,按照输入的图像图案将感光体10的表面曝光。由此,在感光体10上形成与输入图像相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13一边使显影辊14旋转一边向显影辊14施加显影偏压,使调色剂附着在显影辊14的表面上。由此,调色剂从显影辊14转印到感光体10上,与静电潜像相应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在感光体10的表面上。感光体10具有作为在其表面上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像承载体的功能。

感光体10与中间转印带30在设置了一次转印辊31的部分中相互接触。一次转印辊31具有辊形状,并构成为能够旋转。通过向一次转印辊31施加与调色剂图像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压,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体1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黄色(y)的调色剂图像、品红色(m)的调色剂图像、青色(c)的调色剂图像及黑色(bk)的调色剂图像顺次重叠地从感光体1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30张设于从动辊38及驱动辊39。驱动辊39例如由马达(未图示)进行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30及从动辊38与驱动辊39联动地旋转。由此,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输送到二次转印辊33上。

清洁装置17与感光体10压接。清洁装置17回收在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1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在纸盒37中装入用纸s。用纸s由拾取辊42从纸盒37逐张抽出,并由定时辊40沿着输送路径41送到二次转印辊33。

二次转印辊33具有辊形状,并构成为能够旋转。二次转印辊33向输送中的用纸s施加与调色剂图像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压。由此,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0拉到二次转印辊33,并转印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用纸s的向二次转印辊33的输送时机,与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一致地由定时辊40调整。由定时辊40将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用纸s的适当的位置。

定影装置50对通过自身的用纸s进行加压及加热。由此,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用纸s上。定影装置50使沿着输送路径41输送的用纸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用纸s向托盘48排出。

在上述说明中,对采用串联方式作为印刷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了说明,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印刷方式不限定于串联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各结构的配置能够按照采用的印刷方式适当变更。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印刷方式,也可以采用旋转方式或直接转印方式。在旋转方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由一个感光体10和构成为能够在同轴上旋转的多个显影装置13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印刷时顺次将各显影装置13引导到感光体10,并将各色的调色剂像显影。在直接转印方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形成在感光体10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于用纸s。

(调色剂补给装置60)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调色剂补给装置6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调色剂补给装置60具备上述调色剂盒15y、15m、15c、15k(以下,将它们统一称为调色剂盒15)和装置主体61。图3是调色剂盒15的侧视图。图4是调色剂盒15的主视图。

调色剂盒1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61拆装。在装置主体61中形成了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4个)用于收容调色剂盒15的空心的收容空间63。图3中的由双向箭头表示的移动方向dr1是将调色剂盒15安装于装置主体61或将调色剂盒15从装置主体61脱离时的调色剂盒15的相对于装置主体61的移动方向。在载置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地板面或桌子上为水平的情况下,移动方向dr1在水平方向延伸。

调色剂盒15在其内部收容了各色的调色剂。如图1所示,在各个调色剂盒15上形成了调色剂补给口16。调色剂补给口16形成在调色剂盒15的下面上。收容在调色剂盒15内的调色剂从调色剂补给口16向调色剂盒15外排出,经由未图示的调色剂补给路向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的显影装置13(图1)供给。

调色剂盒15具有开闭调色剂补给口16的闸门18。闸门1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调色剂盒15的主体相对移动。在调色剂盒15从装置主体61脱离的期间,闸门18配置在闭塞调色剂补给口16的位置。图2、3所示的闸门18从下方覆盖调色剂补给口16。

调色剂盒15具有从调色剂盒15的侧面突出的卡合部19。图3所示的侧方观察的卡合部19具有三角形的形状。典型地说,侧方观察的卡合部19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状,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在调色剂盒15的移动方向dr1延伸。卡合部19具有前方倾斜面19a、后方倾斜面19b及底面19c。前方倾斜面19a和底面19c构成了楔形,所述楔形形成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后方倾斜面19b和底面19c构成了楔形,所述楔形形成等腰三角形的另一底角。

如图4所示,在调色剂盒15的两侧的侧部设置了一对卡合部19。第一卡合部19从调色剂盒15的一个侧面突出,第二卡合部19从调色剂盒15的另一个侧面突出。第一卡合部19相对于调色剂盒15突出的方向与第二卡合部19相对于调色剂盒15突出的方向是相互反方向。

另外,如图2所示,调色剂补给装置60具备推压部90。推压部90向装置主体61的收容空间63露出。推压部90将安装于装置主体61的调色剂盒15向使其从装置主体61脱离的方向推压。推压部90配置在收容空间63的最里部。推压部90例如包含弹簧构件而构成。弹簧构件是在调色剂盒15从装置主体61拔出的方向对调色剂盒15加载的加载部的一例。通过配置在收容空间63的最里部的弹簧构件从插入到收容空间63内的调色剂盒15受到应力进行变形,弹性能量存储于弹簧构件,推回调色剂盒15的力起作用。

弹簧构件也可以具有板簧、螺旋弹簧等任意的形状。加载部不限于配置在收容空间63的最里部,也可以配置在收容空间63的中途。加载部不限于弹簧构件,也可以是由橡胶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构件。推压部90不限于由弹性能量对调色剂盒15加载的结构。推压部90可以做成如下的结构:具有产生驱动力的动作执行器,由该动作执行器产生的驱动力将调色剂盒15向从装置主体61脱离的方向推压。

另外,调色剂补给装置60具备卡合构件64。实施方式的卡合构件64设置于装置主体61。图5是卡合构件64的立体图。

卡合构件64具有一对引导部65、限制部81和连结部82。如图4所示,在调色剂盒15的两侧的侧部设置了一对引导部65。第一引导部65与调色剂盒15的一个侧面相向地配置。第二引导部65与调色剂盒15的另一个侧面相向地配置。一对引导部65形成为左右对称。

限制部81和连结部82配置在调色剂盒15的下方。连结部82将一对引导部65与限制部81连结。通过由连结部82将一对引导部65与限制部81连结,设置了一体的构造的卡合构件64。引导部65和限制部81从连结部82向上方突出。限制部81从连结部82朝向调色剂盒15的下面突出。如图3所示,限制部81朝向闸门18突出。

卡合构件64构成为能够一体地移动。引导部65和限制部81一体地移动。图3、4中的由双向箭头表示的上下方向dr2表示卡合构件64相对于调色剂盒15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下方向dr2与移动方向dr1正交。在载置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地板面或桌子上为水平的情况下,上下方向dr2在铅垂方向延伸。

调色剂盒15构成为在移动方向dr1移动,在上下方向dr2不移动。卡合构件64构成为在上下方向dr2移动,在移动方向dr1不移动。

如图2及图5所示,在引导部65形成了上引导槽71和下引导槽73。引导部65具有隔离突起69,隔离突起69将上引导槽71和下引导槽73在上下方向dr隔离。下引导槽73形成在上引导槽71的下方。上引导槽71和下引导槽73沿着调色剂盒15的移动方向dr1呈直线状地延伸。

引导部65具有出入口倾斜部66。出入口倾斜部66设置在构成相对于引导部65进行相对移动的卡合部19的路径的入口或出口的位置。出入口倾斜部66具有入口倾斜面67和出口倾斜面68。随着卡合部19沿着入口倾斜面67朝向上引导槽71移动,卡合构件64向下方移动。随着卡合部19从下引导槽73离开而沿着出口倾斜面68移动,卡合构件64向下方移动。

引导部65在相对于装置主体61装拆调色剂盒15的动作时引导卡合部19。在进行将调色剂盒15安装于装置主体61的安装动作时,以卡合部19沿着出入口倾斜部66的入口倾斜面67移动,接着卡合部19在上引导槽71内移动的方式,调色剂盒15向移动方向dr1移动,卡合构件64向上下方向dr2移动。从装置主体61拆下调色剂盒15的脱离动作时,以卡合部19在下引导槽73内移动,接着卡合部19沿着出入口倾斜部66的出口倾斜面68移动的方式,调色剂盒15向移动方向dr1移动,卡合构件64向上下方向dr2移动。

引导部65具有最里部72。最里部72设置在相对于引导部65进行相对移动的卡合部19的路径中的最深处的位置。在引导部65形成了包含上引导槽71和下引导槽73在内的环状的路径,最里部72构成该环状的路径的折返部。在进行相对于装置主体61装拆调色剂盒15的动作时,卡合部19沿着该环状的路径相对于引导部65进行相对移动。上引导槽71构成了环状的路径的往路,下引导槽73构成了环状的路径的返路。

引导部65在最里部72具有上承受部76、锁定部77和下承受部78。在上下方向dr2,从上到下按上引导槽71、上承受部76、锁定部77、下承受部78及下引导槽73的顺序配置。锁定部77相对于上引导槽71配置在下方。锁定部77配置在从上引导槽71偏离的位置。下引导槽73相对于锁定部77配置在下方。锁定部77配置在从下引导槽73偏离的位置。

上承受部76设置在卡合部19的相对于引导部65的移动路径的里侧。锁定部77设置在卡合部19的相对于引导部65的移动路径的近前侧。下承受部78设置在卡合部19的相对于引导部65的移动路径的里侧。从上引导槽71经由上承受部76、锁定部77及下承受部78向下引导槽73移动的卡合部19,通过锯齿状路径,呈锯齿形地移动。

图6是表示将调色剂盒15安装于装置主体61的安装动作的第一工序的立体图。在以下的图中,图示调色剂盒15的结构中的闸门18及卡合部19,调色剂盒15的主体部分省略了图示。如图6所示,装置主体61具有抵接部62。抵接部62具有壁形状,该壁形状与移动方向dr1交叉,典型地说是与移动方向dr1正交,并沿着上下方向dr2延伸,典型地说上与上下方向dr2平行地延伸。抵接部62在装置主体61的地板面上形成了台阶。装置主体61的与抵接部62相比为近前侧的地板面,与装置主体61的与抵接部62相比为里侧的地板面相比较,形成得低一层。

与抵接部62相比,在近前侧形成了开口21。如后面详细叙述的那样,卡合构件64的限制部81可从开口21向上方突出或者可配置在开口21的下方。与抵接部62相比,在里侧形成了接受口26。接受口26是接受从调色剂补给口16(图1)排出的调色剂的开口,形成了向显影装置13引导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路的入口。

(调色剂盒15的拆装动作)

以下对在具备以上的那样结构的调色剂补给装置60中相对于装置主体61装拆调色剂盒15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卡合部19的运动,空心箭头表示引导部65的运动。限制部81与引导部65一体地在空心箭头方向移动。

在将调色剂盒15安装于装置主体61的安装动作中,首先,通过将调色剂盒15推入装置主体61的收容空间63(图2),卡合部19与出入口倾斜部66的入口倾斜面67抵接。通过卡合部19沿着入口倾斜面67相对于引导部65进行相对移动,如图6中的空心箭头所示,引导部65下降。限制部81与引导部65一体地下降而配置在开口21的下方。限制部81配置在不妨碍闸门18朝向装置主体61的里侧移动的位置。

此外,如果卡合构件64由于前次的调色剂盒15的脱离动作时的动作或由于自重而配置在卡合构件64的可动范围的最下部,则也存在如下的情况:卡合部19通过入口倾斜面67的上方,卡合部19不与入口倾斜面67抵接地移动。

图7是表示安装动作的第二工序的立体图。图8是从侧方观察图7所示的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的示意图。在安装动作的第二工序中,卡合部19在上引导槽71内朝向装置主体61的里侧,朝向最里部72移动。卡合部19超过出入口倾斜部66后,在上引导槽71内移动期间,由于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的在上下方向dr2的相对位置不变,所以卡合构件64不向上下方向dr2移动。

如图7所示,卡合部19在上引导槽71内移动的期间,闸门18与抵接部62抵接。当调色剂盒15在移动方向dr1向装置主体61的里侧继续移动时,闸门18的移动被抵接部62妨碍。由此,闸门18不再与调色剂盒15相伴地移动,闸门18相对于形成在调色剂盒15上的调色剂补给口16进行相对移动。其结果,调色剂补给口16开口,闸门18变得不覆盖调色剂补给口16。

图9是表示安装动作的第三工序的立体图。图10是从侧方观察图9所示的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的示意图。在安装动作的第三工序中,卡合部19到达最里部72。卡合部19的前方倾斜面19a(图3)与上倾斜面76a(图10)抵接。卡合部19沿着上倾斜面76a进一步移动,与上承受部76卡合。因为上承受部76相对于上引导槽71配置在下方,所以如图9中的空心箭头所示,引导部65上升。限制部81与引导部65一体地上升。

图11是表示卡合部19与锁定部77卡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从侧方观察图11所示的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的示意图。通过从图9、10所示的卡合部19与上承受部76卡合的状态由推压部90推回调色剂盒15,调色剂盒15向装置主体61的近前侧移动。通过此移动,卡合部19的后方倾斜面19b(图3)与锁定倾斜面77a(图12)抵接。卡合部19沿着锁定倾斜面77a移动。然后,如图11、12所示,成为卡合部19与锁定部77卡合的状态,调色剂盒15不能脱离地安装于装置主体61。

此时,调色剂盒15的调色剂补给口16配置在与接受口26相向的位置。调色剂补给口16没有由闸门18覆盖,被做成了开放的状态。调色剂盒15定位在对调色剂的补给来说适当的位置。

由于锁定部77相对于上承受部76配置在下方,所以如图11中的空心箭头所示,引导部65上升。限制部81与引导部65一体地上升。

图13是表示从装置主体61拆下调色剂盒15的脱离动作的第一工序的立体图。图14是从侧方观察图13所示的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的示意图。在从装置主体61拆下调色剂盒15的脱离动作中,从图11、12所示的调色剂盒15被锁定的状态再次进行向装置主体61推入调色剂盒15的推入动作。卡合部19的前方倾斜面19a与下倾斜面78a(图14)抵接。卡合部19沿着下倾斜面78a从锁定部77向下承受部78移动,与下承受部78卡合。由于下承受部78相对于锁定部77配置在下方,所以如图13中的空心箭头所示,引导部65上升。限制部81与引导部65一体地上升。

图15是表示脱离动作的第二工序的立体图。图16是从侧方观察图15所示的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的示意图。在脱离动作的第二工序中,通过从图13、14所示的卡合部19与下承受部78卡合的状态由推压部90推压调色剂盒15,调色剂盒15向装置主体61的近前侧移动。通过此移动,卡合部19的后方倾斜面19b与脱离倾斜面69a(图16)抵接。卡合部19沿着脱离倾斜面69a移动,如图15、16所示,向下引导槽73移动。

因为下引导槽73相对于下承受部78配置在下方,所以如图15中的空心箭头所示,引导部65进一步上升。限制部81与引导部65一体地进一步上升。在图15、16所示的配置中,卡合构件64向卡合构件64的可动范围的最上部附近移动。此时,限制部81从装置主体61的开口21向上方突出。限制部81的上端与闸门18的下端相比配置在上方。

图17是表示脱离动作的第三工序的立体图。图18是从侧方观察图17所示的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的示意图。在脱离动作的第三工序中,卡合部19在下引导槽73内向装置主体61的近前侧移动。卡合部19在下引导槽73内移动的期间,因为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在上下方向dr2的相对位置不变,所以卡合构件64不向上下方向dr2移动。

如图17所示,当卡合部19在下引导槽73内移动的期间,闸门18与从开口21突出的限制部81抵接。当调色剂盒15在移动方向dr1向装置主体61的近前侧继续移动时,闸门18的移动由限制部81限制。由此,闸门18相对于形成在调色剂盒15上的调色剂补给口16进行相对移动。其结果,闸门18覆盖调色剂补给口16,将调色剂补给口16闭塞。

图19是表示脱离动作的第四工序的立体图。图20是从侧方观察图19所示的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的示意图。在脱离动作的第四工序中,如图19、20所示,卡合部19到达出入口倾斜部66,与出入口倾斜部66的出口倾斜面68抵接。

图21是表示脱离动作的第五工序的立体图。图22是从侧方观察图21所示的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的示意图。在脱离动作的第五工序中,卡合部19沿着出口倾斜面68相对于引导部65进行相对移动。随着出口倾斜面68的倾斜,引导部65如图21中的空心箭头所示下降。限制部81与引导部65一体地下降,配置在开口21的下方的退避位置。限制部81配置在不妨碍闸门18朝向装置主体61的里侧移动的位置。

在限制部81向退避位置移动后,闸门18能够与调色剂盒15相伴地移动。在此时刻,闸门18位于完全堵塞调色剂补给口16的状态。

卡合部19通过出入口倾斜部66的入口倾斜面67的上方,向装置主体61的外部移动。然后,调色剂盒15的整体从装置主体61脱离。

(作用及效果)

虽然也有与上述说明部分重复的记载,但如果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结构及作用效果汇总地记载,则如以下的那样。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补给装置60具备推压部90。推压部90将调色剂盒15向使其从装置主体61脱离的方向推压。如图5所示,在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调色剂盒15时引导卡合部19的引导部65具有上引导槽71和锁定部77。上引导槽71具有作为安装路径的功能,所述安装路径在安装动作时引导卡合部19。锁定部77设置在引导部65的最里部72的从上引导槽71偏离的位置。

如图9~12所示,如果伴随着安装动作地在上引导槽71中移动的卡合部19到达最里部72,则推压部90推回调色剂盒15,由此,卡合部19与锁定部77卡合,调色剂盒15不能脱离地安装于装置主体61。

通过这样构成调色剂补给装置60,能够由向装置主体61推入调色剂盒15的动作将调色剂盒15锁定于装置主体61。与现有技术不同,没有在锁定调色剂盒15时进行弹性变形的构件。因此,不存在如下的情况:在构件的弹性变形时操作力量增加,在弹性变形的开放时产生冲击,因此,操作感顺畅,能够成为不会给用户带来压力的操作性。

通过做成在将调色剂盒15安装于装置主体61的状态下卡合部19与锁定部77卡合的配置,进行调色剂盒15的在装置主体61的纵深方向(即,调色剂盒15的移动方向dr1)的定位。此时,调色剂盒15和装置主体61定位成调色剂补给口16与接受口26相向,调色剂补给口16配置在接受口26的上方。因此,能够在将调色剂盒15安装于装置主体61的状态下适当地进行调色剂的从调色剂盒15的补给。

另外,如图5所示,锁定部77相对于上引导槽71配置在下方。如果这样做,则能够伴随着卡合部19的相对于引导部65的移动地使引导部65在上下方向dr2进行相对移动。

另外,如图5所示,引导部65还具有下引导槽73。下引导槽73具有作为脱离路径的功能,所述脱离路径在脱离动作时引导卡合部19。通过引导部65分开地具有上引导槽71和下引导槽73,卡合部19能够在调色剂盒15的安装时和脱离时通过不同的引导槽相对于引导部65进行相对移动。

另外,如图5所示,下引导槽73相对于锁定部77配置在下方。如果这样做,则能够伴随着卡合部19的相对于引导部65的移动地使引导部65在上下方向dr2进行相对移动。通过上引导槽71、锁定部77及下引导槽73在上下方向dr2按此顺序配置,能够在卡合部19从上引导槽71经由锁定部77向下引导槽73移动时,伴随着卡合部19的移动地使引导部65在上下方向dr2的一个方向相对移动。

另外,如图5所示,引导部65设置于可相对于调色剂盒15相对地上下动的卡合构件64。如果这样做,则能够在卡合部19从上引导槽71经由锁定部77向下引导槽73移动时,使引导部65向上下方向dr2移动。由此,如图9、11所示,在安装动作时,通过卡合构件64向上方移动,能够使卡合部19与锁定部77卡合。通过做成在卡合部19相对于引导部65进行相对移动时调色剂盒15本身在上下方向dr2不动的结构,能够防止调色剂盒15与周边的构件的干涉,另外能够防止调色剂补给口16相对于接受口26的位置偏移。

另外,如图13~16所示,通过在卡合部19与锁定部77卡合的状态下向装置主体61推入调色剂盒15的推入动作,卡合部19从锁定部77脱开,可使调色剂盒15从装置主体61脱离。如果这样做,则通过第一次推入动作,卡合部19与锁定部77卡合,调色剂盒15被锁定在装置主体61的可进行调色剂补给的位置,通过第二次推入动作,调色剂盒15的锁定被解除。通过反复推入动作的单纯的动作,能够进行调色剂盒15的向装置主体61的锁定和锁定的解除。

另外,如图4所示,调色剂补给装置60在调色剂盒15的两侧的侧部具有一对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如果这样做,则进行了将调色剂盒15安装于装置主体61时的在图4中的左右方向的调色剂盒15的定位。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与接受口26相向地配置调色剂补给口16的定位。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设置于装置主体61的卡合构件64具有引导部65,在引导部65形成上引导槽71及下引导槽73,在调色剂盒15上设置卡合部19。因为只要卡合部19和引导部65成对地设置在调色剂盒15和装置主体61上即可,所以也可以做成在装置主体61上设置卡合部19且调色剂盒15具有引导部65的结构。只要调色剂盒15和装置主体61中的任意一方具有卡合部19,任意另一方具有引导部65即可。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横向排列的四个调色剂盒15,但调色剂盒15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下,也可以是五个以上。多个调色剂盒15也可以纵向排列。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可相对于装置主体61拆装的更换部件,将调色剂盒15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实施方式的思想适用于调色剂盒15以外的更换部件。例如,更换部件既可以是感光鼓等其他单体的单元,也可以是包含用于图像形成的感光鼓、带电辊及调色剂瓶等各种部件在内的成像盒。或者更换部件也可以是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墨盒。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在其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均被包括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