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9680发布日期:2019-06-05 22:5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和打印机。



背景技术:

复印机和打印机包括门,门可相对于设备主体开闭,以使得设备主体内部可以向外开放。当在设备主体内部发生卡纸时,并且当需要更换单元(下文中称为可装卸单元)-例如成像所需的感光构件-时,用户可以通过打开门来进入内部。

当门打开时,用户可能会触碰热源,例如定影单元。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323822公开了用入口挡板关闭定影单元的片材入口,以防止用户触碰热源,例如定影单元。该文献的入口挡板随着门的打开操作而关闭片材入口。

除了如上所述随着门的开闭而动作的入口挡板以外,还考虑随着可装卸单元的拆卸操作而开闭的入口挡板。当可装卸单元安装到设备主体中时,该入口挡板移动到入口挡板打开定影单元片材入口的打开位置(片材可以进入定影单元内部的位置)。相反,当可装卸单元从设备主体拆卸时,入口挡板移动到关闭定影单元片材入口的位置(关闭位置)。

然而,随着可装卸单元的装卸而移动的入口挡板根据可装卸单元插入到设备主体中的插入量而改变其位置。由于各部件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即使可装卸单元插入到设备主体中的预定位置,入口挡板的移动距离对于每个单独的打印机也不同。因此,入口挡板的打开位置对于每个单独的打印机不同。

在入口挡板还起到将片材引导到定影单元的作用的情况下,当入口挡板的打开位置不在适合片材传送的位置时,可能会导致卡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成像设备解决了上述问题,即使该成像设备包括充当片材传送引导件的入口挡板,成像设备也能提供稳定的片材传送。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一种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引导件,配置成引导可安装到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拆卸的可装卸单元;以及定影单元,配置成把形成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定影单元包括配置成开闭定影单元片材入口的挡板,其中,在挡板位于关闭片材入口的第一位置时把可装卸单元安装到设备主体中的情况下,挡板随着安装操作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打开片材入口的第二位置,其中,设备主体包括由可装卸单元接触的连杆机构以及配置成管制挡板移动的管制部,以及,在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时在安装方向上进一步推动可装卸单元的情况下,在通过管制部将挡板位置保持在第二位置的同时,连杆机构允许可装卸单元在安装方向上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成像设备,成像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开闭构件,配置成相对于设备主体开闭;以及定影单元,配置成将形成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定影单元包括配置成开闭定影单元片材入口的挡板,其中,在挡板位于关闭片材入口的第一位置时关闭开闭构件的情况下,挡板随着关闭操作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打开片材入口的第二位置,其中,设备主体包括由开闭构件接触的连杆机构以及管制挡板移动的管制部,并且其中,在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时在关闭方向上进一步推动开闭构件的情况下,在通过管制部将挡板位置保持在第二位置的同时,连杆机构允许开闭构件在关闭方向上移动。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盒的剖视图。

图3是成像设备的立体图。

图4是盒的一个端侧的立体图。

图5是盒的另一端侧的立体图。

图6是成像设备的参考图。

图7是成像设备的参考图。

图8是成像设备的参考图。

图9是成像设备的参考图。

图10是挡板连杆的立体图。

图11是挡板连杆的立体图。

图12是挡板连杆的剖视图。

图13是挡板连杆的剖视图。

图14是挡板连杆的剖视图。

图15是挡板连杆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6是示例2的挡板连杆的剖视图。

图17是示例3的挡板连杆的立体图。

图18是示例3的挡板连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公开的示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示例1]

图1是本示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图2是处理盒的剖视图。该示例的成像设备是电子照相式激光打印机,能够将处理盒c(以下称为盒c)安装到设备主体1和从设备主体1拆卸。盒c(可装卸单元)将形成电子照相式图像所需的各构件(例如感光构件c21和显影单元c1)集成在一起。激光扫描器9布置成通过激光束9a扫描感光构件c21。存储记录介质s(下文称为片材)的片材进给盒2布置在盒c下方。此外,拾取辊3、传送辊对4、转印单元5、定影单元6、排出辊对7、排出托盘8等在设备主体1中沿片材s的传送方向依次布置。鉴于盒c(可装卸单元)可从设备主体1拆卸,盒不是必须存在作为设备主体1的一部分。因此,所公开的是这样一种成像系统,其包括设有所公开盒c(可装卸单元)的设备主体1。

使用图1和图2描述成像处理的概要。感光构件c21由设备主体1的驱动源驱动。通过将偏电压施加到与感光构件c21接触并且随感光构件c21旋转的充电辊c24,使感光构件c21的表面均匀带电。通过用来自激光扫描器9的对应于图像的激光束9a扫描感光构件c21的带电表面,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构件c21的表面上。显影单元c1的调色剂室c15中的调色剂t由调色剂传送构件c17搅拌并传送,并送到调色剂进给室c16。调色剂传送构件c17通过来自设备主体1的驱动力而进行操作。利用显影辊c11内磁辊c11a的磁力,调色剂t承载在显影辊c11的表面上。由设备主体1驱动旋转的显影辊c11上的调色剂t层在由显影刮刀c13摩擦而带电的同时被管制厚度。显影辊c11上的调色剂t对应于感光构件c21上的静电潜像而供应到感光构件c21。以这种方式,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构件c21的表面上。与调色剂图像形成的时刻同步,承载在片材进给托盘2上的片材s由拾取辊3和传送辊对4传送。当片材s传送到感光构件c21与转印辊5a之间的转印单元5时,感光构件c21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单元5中转印到片材s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传送到定影单元6。在片材s穿过形成在定影单元6的加热辊6a与加压辊6b之间的定影夹持部的过程中,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由排出辊对7传送,并排出到排出托盘8。

如稍后详细描述,入口挡板18随着盒c(可装卸单元)安装到设备主体1和从设备主体1拆卸而移动,并且关闭定影单元6的片材入口。当在入口挡板18位于关闭定影单元6的片材入口的关闭位置(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入口挡板18由盒c推动时,入口挡板18旋转到片材入口从关闭位置打开的打开位置(第二位置)。

接下来,使用图3至图5描述盒c的装卸。如图3所示,在将盒c从设备主体1拆卸和将盒c安装到设备主体1中时开闭的门(开闭构件)13设置在设备主体1中。在装卸盒c时引导盒c的导轨11a和11b设置在设备主体1内的侧壁中。当将盒c安装到设备主体1中时,盒c的纵向(垂直于图2纸面的方向)一端侧上的被引导部c4a和c4b(图4)与导轨11a和11b对准。类似地,在盒c的纵向另一端侧上的被引导部c4c和c4d(图5)与导轨(未示出)对准。随后,盒c沿这些导轨插入到设备主体1的内部。

接下来,使用图6和图7中所示的参考图,描述设置在定影单元6的片材入口中的入口挡板的必要性。如图6所示,当打开门13并且拆卸盒c时,用户的手可以经由开口e进入设备主体1的内部。在这种状态下,当用户插入手以便移除卡在设备主体1内部的片材s时,用户可能会触碰高温的定影单元6。为了防止这个问题,有效的是提供如图7所示的入口挡板18并关闭高温部。入口挡板18可旋转地(可移动地)由设备主体1支撑。此外,入口挡板18随着盒c的装卸而在图7中箭头18a的方向上旋转。通过该旋转,入口挡板18移动到关闭定影单元6入口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定影单元6入口的打开位置。

接下来,使用图8和图9中所示的参考图,描述在将入口挡板18布置到与片材非打印面(与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面相反的面)相对的侧面的情况下挡板位置精度的重要性。在设备包括如图8所示片材传送路径的情况下,片材s沿布置在与片材s非打印面相对的侧面上的传送引导件20传送。此外,如图8所示,在入口挡板18b布置在与片材s打印面(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面)相对的侧面上时,当入口挡板18b移动到定影单元6入口打开的位置时,入口挡板18b完全不影响片材s的传送。然而,在这种构造中,入口挡板18b布置在靠近盒c的位置处。因此,有必要避免入口挡板18b与盒c之间的干扰。因此,存在难以减小设备主体尺寸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入口挡板18布置在与片材s非打印面相对的侧面上时,不必担心入口挡板18与盒c之间的干扰。因此,优点是容易减小设备尺寸。然而,由于入口挡板18需要充当用于引导片材s的传送引导件,所以有必要精确地管理入口挡板18的位置和姿态,以使得入口挡板18不会对片材传送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当入口挡板18过度打开或过度关闭时,容易发生片材s的卡纸。

通常,对于随着可移动构件(例如盒c和门)的移动而开闭的构件(挡板)来说,关闭状态的姿态(位置)由设备主体1的一部分决定,并且打开状态的姿态由可移动构件决定。然而,当打开状态的姿态由可移动构件决定时,与挡板定位相关的部件的数量增加,并且每个部件的尺寸公差影响挡板的最终位置。因此,打开状态下的挡板的位置精度降低。此外,当增加各个部件的精度以便提高位置精度时,成本增加。

因此,下面描述用于确保入口挡板18的打开位置精度而不会导致成本增加的构造。

使用图10至图13,具体描述该示例中入口挡板18的打开位置的定位构造。设备主体1包括稍后描述的连杆机构30。图10是在入口挡板18位于关闭位置(第一位置)时连杆机构30附近的立体图。入口挡板18由设备主体1支撑成能够围绕轴18b旋转。连杆构件31可旋转地由设置在入口挡板18中的轴18c支撑,并且在与支撑部不同的端部处包括接触部31a。接触部31a由设备主体1的挡板引导部19引导。推压弹簧32设置在入口挡板18与连杆构件31之间,并且推压入口挡板18和连杆构件31以使得入口挡板18和连杆构件31各自在箭头a的方向上相互打开。

图11是当入口挡板18位于打开位置(第二位置)时连杆机构30附近的立体图。入口挡板18由盒c推动,并从关闭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当入口挡板18位于打开位置时,挡板锁定面18d接触设置在设备主体1中的挡板旋转止动件(管制部)21。因此,入口挡板18不再旋转。在入口挡板18开闭的同时,连杆构件31沿挡板引导部19被引导。当入口挡板18旋转到入口挡板18接触挡板旋转止动件21的位置时,即使入口挡板18由盒c推动,入口挡板18也不会进一步旋转,只有连杆构件31围绕轴18c旋转。因此,在入口挡板18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姿态(充当片材传送引导件时的姿态)始终是接触挡板旋转止动件21时的姿态。换句话说,由于在入口挡板18充当片材传送引导件时的姿态的个体差异变小,所以片材由入口挡板18引导的引导精度得到改善。

比较图10与图11可以看出,随着入口挡板18从关闭状态旋转到打开状态,推压弹簧32压缩。因此,推压弹簧32用于将入口挡板18从入口挡板18打开状态向入口挡板18关闭状态推压。此外,设备主体1为入口挡板18提供的旋转支点支撑形状和旋转止动件形状可以给予同一部件。因此,不需要提供过多的部件来决定入口挡板18的位置,并且入口挡板18得以精确定位。

图12是在入口挡板18处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时连杆机构30附近的剖视图,并且图13是在入口挡板18处于入口挡板18接触挡板旋转止动件21的位置(打开位置)时连杆机构30附近的剖视图。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盒c随着插入到设备主体1中而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盒c的连杆接触部c30接触接触部31a,并且入口挡板18随着盒c的插入而打开。在拆卸盒c时,通过逆操作来关闭入口挡板。当入口挡板18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路径1)时,入口挡板18通过用户推动盒c所施加的力而围绕轴18b在箭头e方向上打开。

图14是在入口挡板18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当连杆构件31由连杆接触部c30进一步推动时连杆机构30附近的剖视图。在这种情况下,挡板锁定面18d由推压弹簧32推压到挡板旋转止动件21上,并且管制了旋转。盒c在连杆接触部c30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对连杆构件31施加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不与方向b平行,并且在与方向b交叉的方向上具有分量。因此,连杆构件31可以围绕轴18c在箭头f方向上旋转(路径2)。通过比较图13与图14可以理解,当连杆构件31在方向f上旋转时,接触部31a移动以在连杆接触部c30的倾斜表面上滑动。以这种方式,即使盒c过度地推动连杆构件31,入口挡板18的关闭位置也可以维持在入口挡板18接触挡板旋转止动件21的位置。

因此,接触部31a设计成以考虑了在盒c安装到设备主体1内正确位置的状态下连杆接触部c30与接触部31a之间预期相对位置间隙的量被推动。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入口挡板18的精确打开位置,而不受与挡板机构相关部件形状精度的影响。

此外,在该示例中,通过使用扭转螺旋弹簧作为推压弹簧32来描述。然而,如图15所示,可以使用压缩弹簧33,或者也可以使用拉伸弹簧。

如上所述,该示例的成像设备包括由可装卸单元c接触的连杆机构30、以及管制挡板18移动的管制部21。随后,当在挡板18位于第二位置时在安装方向上进一步推动可装卸单元c时,连杆机构30允许可装卸单元c在可装卸单元c的安装方向上移动,以通过管制部21将挡板18的位置保持在第二位置。因此,即使成像设备包括充当片材传送引导件的入口挡板18,也可以提供能够提供稳定片材传送的成像设备。

[示例2]

接下来,使用图16描述示例2。需注意,省略了对具有与示例1中构造相同的构造的描述。

在该示例的设备中,如果当挡板处于关闭片材入口的第一位置时关闭门,则挡板随着关闭操作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打开片材入口的第二位置。随后,该示例的设备的门13设置有连杆接触部d13,连杆接触部d13具有与示例1中接触部c30相同的功能。即,随着门13的开闭操作,连杆接触部d13在箭头d方向上移动,并接触接触部31a。因此,入口挡板18执行与示例1中相同的操作。

如上所述,该示例的设备主体包括由门13接触的连杆机构、以及管制挡板18移动的管制部21。随后,当在挡板18位于第二位置时在关闭方向上进一步推动门13时,连杆机构允许门13在门13关闭方向上移动,以通过管制部21将挡板位置保持在第二位置。

[示例3]

接下来,使用图17和图18描述示例3。需注意,省略了对具有与示例1中构造相同的构造的描述。

在该示例的设备中,推压弹簧32是扭转螺旋弹簧。在推压连杆构件31所在侧是臂形状,用于执行与示例1中所示连杆构件31相同的操作。通过使用推压弹簧32的一部分作为接触部32a,可以进一步减少部件,如图17和图18所示。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义的解释,以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