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跳纤理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4940发布日期:2018-11-02 20:4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跳纤理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跳纤理线器。



背景技术:

通信跳纤是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光纤线路、光纤线路与光纤线路互联的重要部件,是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此跳纤必须是采用一体成型,制作工艺精良。但是正因跳纤一体成型,每次跳纤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余纤,特别是施工配备的跳纤长度不全时,会造成长达10米的跳线缠绕在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配线架)盘的周边,当跳纤数量较多时,屏柜会显得十分凌乱,更严重的是容易拉扯到其他跳纤造成业务非计划中断。

目前,通信ODF屏柜在两侧安装了盘纤器,施工人员在处理余纤时,将余纤缠绕固定在盘纤器上,同一屏柜的余纤都缠绕在同一个盘纤器上,导致余纤相互叠加缠绕,牵一发动全身,该缺陷会造成退纤或寻纤时效率低、速度慢,甚至造业业务非计划中断。另外,目前的盘纤方式不美观,难以满足公司精益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跳纤理线器,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跳纤理线器,包括:

箱体;

至少一插槽,所述至少一插槽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

盘纤盒子,所述盘纤盒子放置在所述至少一插槽内;

绕纤器,所述绕纤器设置于所述盘纤盒子的中心位置;

布放跳纤时,将所述跳纤缠绕在所述盘纤盒子中的所述绕纤器上,及将所述盘纤盒子放置于所述插槽内以实现跳纤合理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呈上下镂空结构,所述箱体底部对称设置有至少一组L型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盘纤盒子包括:

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上侧板及下侧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上侧板及下侧板之间相互连接组成一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表面设置有进盒孔及出盒孔,所述长方体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所述绕纤器。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设有所述进盒孔,所述后侧板设置有所述出盒孔。

进一步地,所述进盒孔和所述出盒孔的直径均大于所述跳纤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绕纤器一端固定在所述下侧板上,另一端设置有挡板以使所述跳纤紧密缠绕在所述绕纤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绕纤器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设有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绕纤器为椭圆柱体,所述椭圆柱体为中通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绕纤器包括第一弧形板和与所述第一弧形板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左右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所述箱体固定在预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跳纤理线器,在布放跳纤时,可以将多余的跳纤盘放在盘纤盒子中,然后插入箱体的插槽中,再从箱体引出跳纤按走线路径接入到ODF盘中。该方案使ODF配线屏柜中走线清晰,整齐,避免出现盘纤,跳纤堆叠的情况;同时在后续的退纤或寻纤过程中可以立刻找出需要的纤芯,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地是,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跳纤理线器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跳纤理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箱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盘纤盒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盘纤盒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盘纤盒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盘纤盒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通信配线屏柜;

200-跳纤理线器;10-箱体;11-前箱板;12-后箱板;13-左箱板;14-右箱板;15-L型插槽;16-固定部件;161-螺纹孔;17-隔离板;20-盘纤盒子;21-前侧板;22-后侧板;23-左侧板;24-右侧板;25-上侧板;26-下侧板;271-进盒孔;272-出盒孔;28-绕纤器;281-第一弧形板;282-第二弧形板;29-挡板;

300-光纤配线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首选实施例。但是,其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其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此外,本实用新型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跳纤理线器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包括:通信配线屏柜100、跳纤理线器200及光纤配线架300。

所述通信配线屏柜100中放置有至少一个跳纤理线器200,每一跳纤理线器200下可连接有多个光纤配线架300。

跳纤理线器200将通信配线屏柜100中的多余的跳纤整理后,从跳纤理线器200底部引出跳纤按走线路径接入到对应的光纤配线架300中。通过跳纤理线器200,将信配线屏柜100中的余纤进行整理归结,避免了将余纤直接盘放在光纤配线架300中导致的余纤盘放混乱的问题,使光纤配线架300中跳纤走线清晰、整齐,不会出现盘纤、跳纤堆叠的情况,用户还可以快速的寻纤和退纤,大大加快用户的工作效率。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跳纤理线器200,包括箱体10及至少一盘纤盒子20。

箱体10底部设置有至少一插槽,用于放置盘纤盒子20。

所述盘纤盒子20中心位置设置有绕纤器28,使不同的跳纤进行隔离,避免造成跳纤相互缠绕的问题。

布放跳纤时,通过绕纤器28将跳纤盘放在所述盘纤盒子20中,及将所述盘纤盒子20插在所述插槽内以实现剩余跳纤的合理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可以为上下镂空的长方体结构,通过长方体顶部将盘纤盒子20插入对应的插槽内,从长方体底部引出跳纤接入其他装置中。

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箱体10包括:前箱板11、后箱板12、左箱板13、右箱板14、L型插槽15及固定部件16,所述前箱板11、后箱板12、左箱板13及右箱板14之间相互连接组成上下镂空的长方体结构,便于插拔盘纤盒子20及从盘纤盒子20引出跳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还可以为仅上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出跳纤的出孔,通过该出孔引出跳纤接入其他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还可以在上述上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中加入一上箱板,该上箱板和与其相邻的任一箱板之间设有合页,通过该合页实现该箱体10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长方体的底部可设置有至少一组L型插槽15,一组L型插槽15包括两个独立的L型插槽15,该两个独立的L型插槽15对称设置,共同托起放置在其中的盘纤盒子20。从盘纤盒子20中引出的余纤可以通过所述每组L型插槽15中间的空缺位置引出,按信号流向接入ODF中。其中,所述L型插槽15的宽度、长度及两L型插槽15之间的距离均根据盘纤盒子20的尺寸进行设置,比如,L型插槽15的宽度可以为所述盘纤盒子20的厚度,两L型插槽15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盘纤盒子20的长度等。

所述固定部件16设置于所述前箱板11的左右两侧,该固定部件16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16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所述箱体10固定在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可为通信配线屏柜100的顶部,当然,还可以安装的其他的便于走线的任何位置。

箱体10的尺寸小于常规通信配线屏柜100的尺寸,例如,常规的通信配线屏柜100的尺寸为600mm×600mm或600mm×800mm,则箱体10尺寸可设置为500mm×250mm或500mm×500mm等。

例如,如图3所示,可将所述L型插槽15的宽度设置为5mm,长度设置为50mm,从箱体10底部引出跳纤的时,所述跳纤可以在箱体10的底部的150mm×500mm的矩形范围内活动,增加了跳纤接入的灵活性。

还如,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另一种箱体的立体结构图。与图3所示的箱体10相比,图4中箱体10尺寸可设置为500mm×500mm,若所述盘纤盒子20的尺寸为250mm×250mm×5mm时,那么可将该箱体10通过隔离板17分割为两部分,该两部分分别对称设置有至少一组L型插槽15。通过该种方式,提高箱体10的空间利用率,使其可以容纳更多的跳纤。图5为图4所示的箱体10的俯视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盘纤盒子的立体结构图所述盘纤盒子20包括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右侧板24、上侧板25、下侧板26、进盒孔271、出盒孔272、绕纤器28和挡板29。

所述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右侧板24、上侧板25及下侧板26之间相互连接组成一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表面设置有进盒孔271及出盒孔272,所述长方体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所述绕纤器28。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板21设置有进盒孔271,所述后侧板22设置有出盒孔272,且所述进盒孔271和所述出盒孔272的直径均大于跳纤的直径,便于跳纤快速通过进盒孔271及出盒孔272。当然,还可以所述后侧板22设置有进盒孔271,所述前侧板21设置有出盒孔272;左侧板23设置有进盒孔271,右侧板24设置有出盒孔272;右侧板24设置有进盒孔271,左侧板23设置有出盒孔272等。

所述盘纤盒子20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L型插槽15的宽度。为了使盘纤盒子20与所述L型插槽15更加紧密地固定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盘纤盒子20的厚度等于所述L型插槽15的宽度,即所述前侧板21的宽度等于所述L型插槽15的宽度。

所述盘纤盒子20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对称设置的两L型插槽15之间的距离。为了使盘纤盒子20与所述L型插槽15更加紧密地固定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盘纤盒子20的长度等于对称设置的两L型插槽15之间的距离,即所述前侧板21的长度等于对称设置的两L型插槽15之间的距离。

所述盘纤盒子20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箱体10的宽度。为了更大限度的提高箱体10的空间利用率,优选地,所述盘纤盒子20的宽度可以等于所述箱体10的宽度。即所述左侧板23的长度等于所述前箱板11的宽度。

此外,所述盘纤盒子20与所述L型插槽15连接的一面还可以设置与插槽对应的插口等,以提高所述盘纤盒子20与所述箱体10的紧固程度。

所述绕纤器2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侧板26上,另一端设置有挡板29一使所述跳纤紧密缠绕在所述绕纤器28上。

例如,当盘纤盒子20的上侧板25及下侧板26的长宽均相等时,即,所述盘纤盒子20为长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该种情况下,所述绕纤器可设置为圆柱体,以提高盘纤盒子20的空间利用率。

所述圆柱体中间设有一通孔,所述圆柱体的一端固定在下侧板26上,所述圆柱体的另一端设有挡板29。可根据盘纤盒子20的尺寸设置圆柱体的尺寸,如图6中,若盘纤盒子20的尺寸为250mm×250mm×5mm时,可将所述圆柱体的直径设置为150mm,通过足够的绕纤半径,避免在盘纤过程中造成的跳纤损坏的问题。图7为图6所示的盘纤盒子20的俯视图。

又如,当盘纤盒子20的上侧板25长宽不相等时,相应的所述下侧板26的长宽同样不等,即所述盘纤盒子20的长宽高均不等。该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所述绕纤器28可以为椭圆柱体28,提高盘纤盒子20的空间利用率。

所述椭圆柱体28可以为中通结构,所述椭圆柱体2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盘纤盒子20的下侧板26上,所述椭圆柱体28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29。同样可以根据盘纤盒子20的尺寸设置所述椭圆柱体28的尺寸。

再如,当盘纤盒子20的上侧板25长宽不相等时,相应的所述下侧板26的长宽同样不等,即所述盘纤盒子20的长宽高均不等。该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所述绕纤器28还可以包括第一弧形板281和第二弧形板282。

所述第一弧形板281和所述第二弧形板282根据预设距离进行设置,比如所述预设距离可以为50mm。

所述第一弧形板281和所述第二弧形板282一端固定在所述下侧板26上,另一端可设置有挡板29。

所述第一弧形板281和所述第二弧形板282的弧长及圆心角等参数同样根据所述盘纤盒子20的尺寸进行设置。

盘纤时,从进盒孔271进入的跳纤可以呈椭圆形缠绕在所述第一弧形板281和第二弧形板282上,为提高利用率,也可以呈“8”型交叉缠绕在所述第一弧形板281和第二弧形板282上。

另外,所述箱体10的还可以设置标签栏,用以标示该箱体10内所放置的跳纤的信息。所述盘纤盒子20同样可设置标签栏,用以标示该盘纤盒子20内所盘放跳纤的信息,例如长度,型号、用途等。

至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跳纤理线器,布放跳纤时,将多余的跳纤盘放在盘纤盒子中,然后将盘纤盒子从箱体一端插入箱体中插槽中,从箱体的另一端引出跳纤按走线路径接入到其他电力装置中,通过该方案,可以使得通信配线屏柜及其他电力装置中的跳纤走线清晰、整齐,避免出纤盘纤、跳纤堆叠的情况,且在后续的寻纤或退纤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的找到需要的潜心,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上述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尽管以上较多使用了表示结构的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