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9285发布日期:2019-04-17 04:3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时代的到来,超高屏占比设计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为了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占比,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在显示面板对应摄像头等器件的区域进行挖除处理,从而为摄像头等器件提供安装区域的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主支撑柱和辅支撑柱,在显示屏被按压时,显示面板受到外界的剪切力方向作用力,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发生相对方向的瞬时错位,主支撑柱会首先发生形变且伴随一定的位移量。尤其是对于屏幕上方有挖除设计的显示装置,由于摄像头等器件安装区的存在,使得显示区靠近摄像头等器件安装区域的抗挤压漏光能力变差,从而造成该部分显示区的主支撑柱周围产生发亮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解决显示区靠近摄像头等器件安装区域出现的挤压漏光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和至少一个器件设置区,第一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且第一非显示区围绕至少部分器件设置区;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隔垫物,隔垫物包括多个第一隔垫物;

第一基板上设有黑矩阵和多个呈矩阵排布的色阻单元,黑矩阵包括多个第一遮光部、多条沿行方向延伸的第一遮光带和多条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二遮光带,行方向和列方向相交;第一遮光部位于第一遮光带和第二遮光带的相交处,第一隔垫物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内;

显示区包括靠近器件设置区一侧的第一显示区;在第一显示区内,沿第一显示区指向器件设置区的方向,第一遮光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增大。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遮光部,使第一隔垫物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内,且在第一显示区内,沿第一显示区指向器件设置区的方向,第一遮光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器件设置区附近的显示区抗挤压漏光能力增强,提高了产品的显示效果和用户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区域qa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区域qb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区域qc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区域qd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9中区域qe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像素单元60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区域qc’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3中区域qd’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15中区域qc1’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图9中区域qc1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应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如图1、图2、图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第一非显示区b1和至少一个器件设置区q,第一非显示区b1围绕显示区aa,且第一非显示区b1围绕至少部分器件设置区q;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lc、隔垫物30,隔垫物30包括多个第一隔垫物31;第一基板10上设有黑矩阵40和多个呈矩阵排布的色阻单元50,黑矩阵40包括多个第一遮光部43、多条沿行方向延伸的第一遮光带41和多条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二遮光带42,行方向和列方向相交;第一遮光部43位于第一遮光带41和第二遮光带42的相交处,第一隔垫物3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内;显示区aa包括靠近器件设置区q的第一显示区a11;在第一显示区a11内,沿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正投影面积逐渐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非显示区b1围绕至少部分所述器件设置区q,如图1所示,第一非显示区b1的部分区域与器件设置区q相邻且该部分非显示区呈u形,器件设置区q位于该u形区域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第一遮光部43、第一遮光带41和第二遮光带42为同一材质且在同一工艺中制成,为一个整体。在本申请中,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同位置的黑矩阵40,并无本质区别。

本发明中,第一遮光部43位于第一遮光带41和第二遮光带42的相交处;在行方向上,第一遮光部43的宽度大于第二遮光带42的宽度;在列方向上,第一遮光部43的宽度大于第一遮光带41的宽度。图3中仅以第一遮光部43为圆形为例进行说明,第一遮光部43还可以为菱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本实施例仅以一个色阻单元50包括三个色阻块、第一显示区a11包括6行×6列色阻块,以及第一隔垫物31在行方向每隔三个色阻块设置一个、在列方向上每隔两个色阻块设置一个为例进行说明,每个色阻单元具体包括的色阻块数目、第一显示区a11的大小,以及第一隔垫物31的设置密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发明对此亦不作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遮光部43,使第一隔垫物3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内。在第一显示区a11内,沿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增大,即在第一显示区aa1内,越靠近器件设置区q,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越大。从而当器件设置区q附近被按压时,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可以发生更大的相对位移,而不会出现第一隔垫物31周围漏光的现象。因此,器件设置区q附近的第一显示区a11的抗挤压漏光能力增强,提高了产品的显示效果和用户的视觉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仅以第一显示区a11位于器件设置区q的下侧为例进行说明。实际设计中,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a12(位于器件设置区q的左侧)、第一显示区a13(位于器件设置区q的右侧)、第一显示区a14(位于器件设置区q的下侧)、第一显示区a15(位于器件设置区q的右下侧)等中的一者或几者。第一显示区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3以及图5,图5是图3中区域qa的局部放大图,后续各图中,相同的结构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特别说明。第一隔垫物3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在各个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均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第一隔垫物31和第一遮光布43的正投影均为圆形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如图5箭头示出的多个方向上,第一投影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投影的边缘在各个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均相等,即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为两个同心圆。如前所述,在第一显示区a11内,沿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增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调整第一隔垫物31的大小,使第一隔垫物3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增大,从而可使不同的第一隔垫物31的第一投影的边缘与其对应的第一遮光部43的第二投影的边缘在各个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彼此相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投影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投影的边缘在各个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均相等,能够有效避免显示面板出现漏光的现象;同时,调整第一隔垫物31的大小,使其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增大,能够使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隔垫物31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从而增加显示面板的抗压能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和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各所述第一隔垫物31在所述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均相等。

本实施例中,所有的第一隔垫物3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均相等,由于在第一显示区a11内,沿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增大,因此,沿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隔垫物31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其对应的第一遮光部43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也即是说,越靠近器件设置区q,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未被第一隔垫物3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占用的区域越大,从而越能够有效避免显示面板发生漏光或显示不良等现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图7和图8,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区域qb的局部放大图。第一隔垫物3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在远离器件设置区q一侧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e1,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在靠近所述器件设置区q一侧的最小距离为第二距离d1;在第一显示区a11内,沿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距离e1逐渐增大,第二距离d1均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仅以第一显示区a11包括6行×6列色阻块,且在列方向上设置三个第一隔垫物31为例进行说明。以第一隔垫物311为例,参考图8,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在远离或靠近器件设置区q一侧的最小距离,具体是以过第一投影的几何中心且垂直于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的直线m为分界线(如图8中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为列方向,第一投影为圆形,则以过第一投影的圆心且垂直于列方向的直线m为分界线),来区分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在远离或靠近器件设置区q一侧的最小距离。其中,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靠近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的距离,即为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位于直线m靠近设置区q一侧的投影间的距离;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的距离,即为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位于直线m远离器件设置区q一侧的投影间的距离,同时包含两者位于直线m上的点的距离。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隔垫物311的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的几何中心不重叠,在直线m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具有距离e1(该线段所在直线位于与直线m重叠)、距离e2和距离e3,其中,距离e1最小,即为第一距离e1。在直线m靠近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具有距离d1和距离d2,其中,距离d1最小,即为第二距离d1。在第一显示区a11内,沿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距离e1逐渐增大,第二距离d1均相等。结合图7和图8,以列方向为例,分别设置有第一隔垫物313、第一隔垫物312、第一隔垫物311。沿列方向,第一隔垫物313的第一距离(未示出)、第一隔垫物312的第一距离(未示出)、第一隔垫物311的第一距离(图8中距离e1)逐渐增大;第一隔垫物313的第二距离(未示出)、第一隔垫物312的第二距离(未示出)、第一隔垫物311的第二距离(图8中距离d1)逐渐增大。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当器件设置区q附件被按压时,由于应力的存在,通常第一隔垫物31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更易发生漏光。因此,本实施例中,越靠近器件设置区q,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的第一距离越大,从而当器件设置区q附近被按压时,不会出现第一隔垫物31周围漏光的现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4、图9-图12,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区域qc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图9中区域qd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图9中区域qe的局部放大图。图9中仅示意出第一显示区a11、第一显示区a12和第一显示区a14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色阻单元50包括多个色阻块51;与第一隔垫物31相邻的多个色阻块51包括第一色阻块511和第二色阻块512,第一色阻块511位于第一隔垫物31靠近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第二色阻块512位于第一隔垫物31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色阻块51还包括第三色阻块513,第三色阻块513与第二色阻块512相邻且位于第二色阻块512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在第一显示区内,沿第一显示区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色阻块511与第二色阻块51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二色阻块512与第三色阻块513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四距离,第三距离大于第四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仅以图4中的第一显示区a11、第一显示区a12和第一显示区a14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例进行说明,并不作为对发明的限制。

参考图9和图10,与第一隔垫物31a相邻的多个色阻块51包括第一色阻块511和第二色阻块512,第一色阻块511位于第一隔垫物31a靠近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第二色阻块512位于第一隔垫物31a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色阻块51还包括第三色阻块513,第三色阻块513与第二色阻块512相邻且位于第二色阻块512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在第一显示区a11内,沿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色阻块511与第二色阻块51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三距离f1,第二色阻块512与第三色阻块513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四距离g1,第三距离f1大于第四距离g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色阻块511、第二色阻块512和第三色阻块513仅仅是按照与第一隔垫物31a和器件设置区q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划分,并不作为对色阻单元50的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与第一隔垫物31a对应的第三色阻块513,其实也相当于是与第一隔垫物31b对应的第一色阻块511。此外,由于实际工艺过程中,色阻块和黑矩阵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会出现部分重叠,而本申请中所指的色阻块之间的最小距离,实为色阻块所对应的开口区之间的最小距离。

具体地,在第一显示区a11内,沿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即沿列方向,与第一隔垫物31a相邻的第一色阻块511和第二色阻块512之间的黑矩阵的最小宽度为第三距离f1,第二色阻块512和第三色阻块513之间的黑矩阵的最小宽度为第三距离g1。换句话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将与第一隔垫物31a相邻且位于第一隔垫物31a远离器件设置区q一侧的第二色阻块512,向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移动,也即,调整第二色阻块512对应的开口区位置,使其向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调整位置。第一隔垫物31a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始终位于第一遮光部43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内,通过调整开口区的位置以及黑矩阵的宽度,可以保证在不发生挤压漏光现象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提高显示显示效果。

参考图9和图11,与第一隔垫物31d相邻的多个色阻块51包括第一色阻块511和第二色阻块512,第一色阻块511位于第一隔垫物31d靠近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第二色阻块512位于第一隔垫物31d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色阻块51还包括第三色阻块513,第三色阻块513与第二色阻块512相邻且位于第二色阻块512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在第一显示区a12内,沿第一显示区a12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色阻块511与第二色阻块51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三距离f1,第二色阻块512与第三色阻块513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四距离g1,第三距离f1大于第四距离g1。

需要说明的是,仅以区域qd中设置三个第一隔垫物31,即第一隔垫物31d、第一隔垫物31e和第一隔垫物31f为例进行说明,并不作为对该区域中第一隔垫物31的数量的限定。

具体地,在第一显示区a12内,沿第一显示区a12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即沿行方向,与第一隔垫物31d相邻的第一色阻块511和第二色阻块512之间的黑矩阵的最小宽度为第三距离f1,第二色阻块512和第三色阻块513之间的黑矩阵的最小宽度为第三距离g1。即,调整第二色阻块512对应的开口区位置,使其向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设置。也即,通过调整开口区的位置以及黑矩阵的宽度,可以保证在不发生挤压漏光现象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提高显示显示效果。

参考图9和图12,与第一隔垫物31g相邻的多个色阻块51包括第一色阻块511和第二色阻块512,第一色阻块511位于第一隔垫物31g靠近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第二色阻块512位于第一隔垫物31g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色阻块51还包括第三色阻块513,第三色阻块513与第二色阻块512相邻且位于第二色阻块512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在第一显示区a14内,沿第一显示区a14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第一色阻块511与第二色阻块51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三距离f1,第二色阻块512与第三色阻块513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四距离g1,第三距离f1大于第四距离g1。

需要说明的是,仅以区域qe中设置两个第一隔垫物31,即第一隔垫物31g和第一隔垫物31h为例进行说明,并不作为对该区域中第一隔垫物31的数量的限定。

具体地,在第一显示区a14内,沿第一显示区a12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即沿图12中的虚线箭头方向,与第一隔垫物31g相邻的第一色阻块511和第二色阻块512之间的黑矩阵的最小宽度为第三距离f1,第二色阻块512和第三色阻块513之间的黑矩阵的最小宽度为第三距离g1。即,调整第二色阻块512对应的开口区位置,使其向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设置。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二色阻块512对应的开口区向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移动,即为同时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均使其向远离器件设置区q的一侧设置。因此,通过调整开口区的位置以及黑矩阵的宽度,可以保证在不发生挤压漏光现象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提高显示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4、图9、图13-16,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像素单元60的放大示意图,图15是图13中区域qc’的局部放大图,图16是图13中区域qd’的局部放大图。第二基板20上设有多条数据线dl、多条扫描线gl、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60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t,像素单元60和色阻单元50一一对应;像素单元60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61,与第一色阻块511对应的子像素单元61为第一子像素单元611,与第二色阻块512对应的子像素单元61为第二子像素单元612,与第三色阻块513对应的子像素单元61为第三子像素单元613。薄膜晶体管t包括栅极tg、源极ts和漏极td,子像素单元61与薄膜晶体管t一一对应,每条数据线dl与同一列子像素单元61对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的源极ts电连接,每条扫描线gl与同一行子像素单元61对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tg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子像素单元611、第二子像素单元612和第三子像素单元613仅仅是按照与第一色阻块511、第二色阻块512和第三色阻块513的对应关系来定义的,也即是与第一隔垫物31a和器件设置区q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划分,并不作为对子像素单元61的限定。

具体地,每条扫描线gl与同一行子像素单元61对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tg电连接,提供栅极扫描信号,控制薄膜晶体管t的导通与截止。每条数据线dl与同一列子像素单元61对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的源极ts电连接,用于当薄膜晶体管t导通时,为像素电极传输数据电压信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4、图9、图13-15,第一显示区a11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为列方向。至少一条扫描线gl包括第一扫描线部gl1、第二扫描线部gl2和第一连接部gl3,第一扫描线部gl1沿行方向延伸,第二扫描线部gl2沿行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gl3沿列方向延伸,第一扫描线部gl1和第二扫描线部gl2通过第一连接部gl3电连接。第一扫描线部gl1和第二扫描线部gl2分别位于与该扫描线gl对应的子像素行的两侧,且第一扫描线部gl1位于第二子像素单元612和第一子像素单元611之间。

具体地,为使第二基板20上的金属走线位于第一基板10的黑矩阵的遮挡范围内,且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将扫描线弯折走线,使与第一色阻块511对应的第一子像素单元611和与第二色阻块512对应的第二子像素单元612之间设置两条扫描线。由于第一子像素单元611和第二子像素单元612之间具有较大的走线空间,因此能够确保扫描线gl被黑矩阵完全覆盖,不会出现金属线可见的现象,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4、图9、图13、图14和图16,第一显示区a12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为行方向。至少一条数据线dl包括第一数据线部dl1、第二数据线部dl2和第二连接部dl3,第一数据线部dl1沿列方向延伸,第二数据线部dl2沿列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dl3沿行方向延伸,第一数据线部dl1和第二数据线部dl2通过第二连接部dl3电连接。第一数据线部dl1和第二数据线部dl2分别位于与该数据线dl对应的子像素列的两侧,且第一数据线部dl1位于第二子像素单元和第一子像素单元之间。

具体地,为使第二基板20上的金属走线位于第一基板10的黑矩阵的遮挡范围内,且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将数据线弯折走线,使与第一色阻块511对应的第一子像素单元611和与第二色阻块512对应的第二子像素单元612之间设置两条数据线。由于第一子像素单元611和第二子像素单元612之间具有较大的走线空间,因此能够确保数据线dl被黑矩阵完全覆盖,不会出现金属线可见的现象,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仅以第一显示区指向器件设置区q的方向为行方向和列方向为例结合图15和图16进行说明,第二基板上与第一基板上区域qe相对应的区域qe’的数据线和扫描线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图13中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并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4、图9、图13-15、图17和图18,图17是图15中区域qc1’的局部放大图,图18是图9中区域qc1的局部放大图。每个色阻单元50包括红色色阻块51r、绿色色阻块51g和蓝色色阻块51b;像素单元60包括与红色色阻块51r对应的红色子像素单元61r、与绿色色阻块51g对应的绿色子像素单元61g和与蓝色色阻块51b对应的蓝色子像素单元61b。第二基板20上还设有触控走线tl,触控走线tl在第二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蓝色子像素单元61b对应的数据线dl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隔垫物31在第二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触控走线tl在第二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基板20上的区域qc1’和第一基板10上的区域qc1相对应,图17中的区域31q即为第一隔垫物31在第二基板20上的站位区域。现有设计中,触控走线tl通常设置在蓝色子像素单元61b单元的一侧,且触控走线tl在第二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蓝色子像素单元61b对应的数据线dl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由于触控走线tl的存在,会使第二基板20对应触控走线tl的位置高出其他区域,若此时再在此处设置第一隔垫物31,会使得其站位不稳,当显示面板收到按压时,第一隔垫物31易发生滑动,第二基板20侧的取向膜会受损,同时造成第一隔垫物周围漏光的现象,影响到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隔垫物31在第二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触控走线tl在第二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即,使第一隔垫物31的站位避开触控走线tl所在的区域,从而能够提高第一隔垫物31的站位稳定性,避免出现按压漏光,从而提高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色阻单元还包括白色色阻块,相应地,每个像素单元还包括白色子像素单元。可以理解的是,从白色色阻块射出的白光作为高亮度光线,不仅可以实现显示面板的高亮度和低功耗,还能够在有效驱动其对应的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的情况下,使显示面板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19,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区aa包括异形边缘90,异形边缘90朝向显示区aa内部凹陷形成器件设置区q。

需要说明的是,器件设置区q的参数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具体设计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于器件设置区q的形状、大小均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0,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非显示区b2,第一显示区b1围绕显示区aa,显示区aa围绕第二非显示区b1,第二非显示区b1围绕所述器件设置区q。

本发明图2、图19和图20中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显示面板设计为异形,器件设置区q用于放置并安装摄像头或听筒等部件,能够增大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隔垫物30包括多个第二隔垫物32,各第二隔垫物32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均相等且小于任一第一隔垫物3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也即是说,第一隔垫物3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隔垫物32的截面积,且第一隔垫物31的高度大于第二隔垫物32的高度,当显示面板收到按压时,第一隔垫物31先受力起到支撑作用,当压力增大时,第二隔垫物32与第二基板接触,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隔垫物31和第二隔垫物32共同起到支撑作用,用于保持显示面板的盒厚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各第二隔垫物32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均相等且小于任一第一隔垫物3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因此,第一基板上与第二隔垫物32对应的第二遮光部(未示出)的面积大于与第一隔垫物31对应的第一遮光部的面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示例性的,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器件设置区q设置有摄像头100和听筒200。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手机、电脑、电子纸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遮光部,使第一隔垫物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内,且在第一显示区内,沿第一显示区指向器件设置区的方向,第一遮光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器件设置区附近的显示区抗挤压漏光能力增强,提高了产品的显示效果和用户的视觉体验。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