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仪自动调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8206发布日期:2019-10-09 02:25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影仪自动调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投影调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投影仪自动调焦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仪的使用需根据不同的投影距离和幕布大小等因素来调整焦距,使得呈现出的画面达到要求的清晰度。手动对焦一般包括粗调和微调,操作起来即繁琐又难以保证最佳投影清晰度,自动调焦可以使投影仪清晰度的调节变得更简单、更准确。但是现有的调焦设备均采用与投影仪齿纹啮合的连接方式,长期使用会使零件产生磨损,使得自动调焦机构出现传动不可靠、自动调焦反映慢、调焦过程长等问题,从而难以实现精确调焦,本发明阐明的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仪自动调焦装置,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一种投影仪自动调焦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端面固定设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转动连接有转桶,所述转桶内设有开口向右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槽内设有对投影仪调焦旋钮进行仿生固定的夹持装置,所述竖直板上设有可转动所述转桶的切换装置,所述底板上侧端面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转桶右端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将投影仪进行固定,所述底板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竖直板左端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可对所述切换装置进行控制的升降装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位于所述所述升降装置下端的线轮,所述线轮上缠绕连接有拉伸,所述拉伸的另一端设有可磁力吸附在幕布边缘的磁铁,所述线轮与所述底板之间连接有扭矩弹簧,所述磁铁移动依靠所述拉伸拉扯转动所述线轮,进而使得所述升降装置移动对应距离,自动实现距离变化调焦,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位于所述底板下侧的主锥齿轮,所述底板下侧端面设有调整镜头整体高度的攀升组件,所述攀升组件与所述主锥齿轮之间动力连接,所述底板下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攀升组件右端且前后对称的液压脚杆,用以辅助平稳支撑所述底板。

可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槽左侧内壁且环形分布的四个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铰接有链杆,所述旋转槽左侧内壁上固定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滑动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横杆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链杆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轴套上错位九十度的位置铰接连接,所述轴套上环形阵列有四个伸缩杆,所述旋转槽内固定设有调整环,所述调整环内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左端内壁相通设有与所述伸缩杆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伸缩杆上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推块,所述传动腔内壁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推块抵接的滑杆,所述滑杆上设有位于所述调整环内圈的仿生爪,所述仿生爪与所述调整环内圈端面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

可优选地,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桶外圆端面的叠加杆,所述叠加杆另一端固定设有按压板,所述竖直板上转动连接有可弹性恢复的转板,所述转板与所述按压板之间固定连接。

可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侧端面且矩形阵列的四个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内滑动连接有左右对称的夹板,所述夹板与所述固定台之间连接有阻力弹簧。

可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上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滑腔,所述滑腔右端相通设有滑道,所述传动轴上螺纹连接有与所述滑腔滑动连接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上设有可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板之间相抵连接。

可优选地,所述攀升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下侧端面且前后对称的挂板,所述挂板上转动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设有与所述主锥齿轮啮合连接的副锥齿轮,所述从动轴上设有前后对称的齿轮,所述底板上滑动连接有可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的支撑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利用线轮与磁铁之间连线,规定幕布与投影仪之间的距离零点,并从零点开始移动投影仪直至合适距离,并通过一端与幕布之间固定拉动线轮转动带动设有调整旋转,完成自动调焦,通过仿生结构的夹持方式与投影仪的调焦部分连接,保障投影仪的部件不被消耗,并且采用这种调焦方式可以消除机械累积损耗带来的误差,大大提高调焦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投影仪自动调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d-d”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根据本发明一种投影仪自动调焦装置,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侧端面固定设有竖直板26,所述竖直板26上转动连接有转桶37,所述转桶37内设有开口向右的旋转槽48,所述旋转槽48内设有对投影仪调焦旋钮进行仿生固定的夹持装置901,所述竖直板26上设有可转动所述转桶37的切换装置902,所述底板11上侧端面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转桶37右端的固定装置903,所述固定装置903可将投影仪进行固定,所述底板11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竖直板26左端的传动轴27,所述传动轴27上设有可对所述切换装置902进行控制的升降装置904,所述传动轴27上设有位于所述所述升降装置904下端的线轮25,所述线轮25上缠绕连接有拉伸17,所述拉伸17的另一端设有可磁力吸附在幕布边缘的磁铁35,所述线轮25与所述底板11之间连接有扭矩弹簧24,所述磁铁35移动依靠所述拉伸17拉扯转动所述线轮25,进而使得所述升降装置904移动对应距离,自动实现距离变化调焦,所述传动轴27上设有位于所述底板11下侧的主锥齿轮18,所述底板11下侧端面设有调整镜头整体高度的攀升组件905,所述攀升组件905与所述主锥齿轮18之间动力连接,所述底板11下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攀升组件905右端且前后对称的液压脚杆36,用以辅助平稳支撑所述底板11。

有益地,所述夹持装置901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槽48左侧内壁且环形分布的四个铰接座40,所述铰接座40上铰接有链杆45,所述旋转槽48左侧内壁上固定设有横杆41,所述横杆41上滑动连接有轴套43,所述轴套43与所述横杆41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42,所述链杆45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轴套43上错位九十度的位置铰接连接,所述轴套43上环形阵列有四个伸缩杆39,所述旋转槽48内固定设有调整环47,所述调整环47内设有传动腔46,所述传动腔46左端内壁相通设有与所述伸缩杆39滑动连接的滑槽49,所述伸缩杆39上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46内的推块38,所述传动腔46内壁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推块38抵接的滑杆50,所述滑杆50上设有位于所述调整环47内圈的仿生爪52,所述仿生爪52与所述调整环47内圈端面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51,依靠所述推块38的粗细不同,推动所述滑杆50移动的距离不同,使得仿生爪52与调焦旋钮抵接。

有益地,所述切换装置90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桶37外圆端面的叠加杆53,所述叠加杆53另一端固定设有按压板32,所述竖直板26上转动连接有可弹性恢复的转板33,所述转板33与所述按压板32之间固定连接。

有益地,所述固定装置903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11上侧端面且矩形阵列的四个支架15,所述支架15上设有固定台16,所述固定台16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夹持槽13,所述夹持槽13内滑动连接有左右对称的夹板14,所述夹板14与所述固定台16之间连接有阻力弹簧12,依靠所述阻力弹簧12的弹力对投影仪进行夹持固定。

有益地,所述升降装置904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27上的限位框29,所述限位框29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滑腔28,所述滑腔28右端相通设有滑道30,所述传动轴27上螺纹连接有与所述滑腔28滑动连接的升降块31,所述升降块31上设有可与所述滑道30滑动连接的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与所述转板33之间相抵连接。

有益地,所述攀升组件905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1下侧端面且前后对称的挂板23,所述挂板23上转动连接有从动轴20,所述从动轴20上设有与所述主锥齿轮18啮合连接的副锥齿轮19,所述从动轴20上设有前后对称的齿轮21,所述底板11上滑动连接有可与所述齿轮21啮合连接的支撑脚22。

固定时,将投影仪放在夹持槽13与两侧的夹板14抵接,并依靠阻力弹簧12的弹力进行夹持固定,推动固定台16向左滑动将调焦旋钮送至旋转槽48内,旋钮推动轴套43向左移动,并使得压缩弹簧42积蓄弹性势能,由于链杆45的长度恒定,因此在轴套43的移动过程中会伴随自身的旋转,进而通过伸缩杆39转动推块38,并由推块38推动滑杆50向调整环47内圈滑动,使用仿生爪52将调焦旋钮固定;

将磁铁35固定在幕布边缘,需要调整投影仪与幕布之间的距离时,拉动底板11左移至合适距离,此时,拉伸17拉动线轮25旋转,进而带动传动轴27旋转,传动轴27通过螺纹转动使得升降块31下移,并通过连接杆34与转板33的抵接,按压转板33向下转动,转板33依次通过按压板32、叠加杆53转动转桶37,并有夹持装置901转动调焦旋钮,进行调焦工作,传动轴27通过主锥齿轮18与副锥齿轮19的啮合转动,使得从动轴20旋转,并由齿轮21与支撑脚22的啮合转动上移底板11整体,调整投影点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利用线轮与磁铁之间连线,规定幕布与投影仪之间的距离零点,并从零点开始移动投影仪直至合适距离,并通过一端与幕布之间固定拉动线轮转动带动设有调整旋转,完成自动调焦,通过仿生结构的夹持方式与投影仪的调焦部分连接,保障投影仪的部件不被消耗,并且采用这种调焦方式可以消除机械累积损耗带来的误差,大大提高调焦精度。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