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00833发布日期:2020-03-27 20:3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lcdpanel)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主要由光源、灯罩、反射膜、导光板、扩散板、增亮膜及外框等组件组装而成。目前,聚酯类反射膜本身导电性差,容易产生静电,表面吸附灰尘或其它异物。而为了实现优异的匀光性,反射膜的表面要求极其光滑,而因静电吸附的极小的异物颗粒都会对最终显示造成不良影响。于是,有人将抗静电剂采用涂布的方式在反射膜的表面形成抗静电层,但该抗静电层会改变反射膜的表面结构,导致反射膜的匀光性较差。另外,因增加涂布生产工艺,导致制造成本较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静电性能的反射膜。一种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具有abc三层结构,其中a层为第一支撑层,b层为反射层,c层为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的材料包括抗静电剂、第一聚酯树脂、第一无机粒子,所述反射膜的表面电阻率≤1012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反射膜包括第一支撑层,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中引入抗静电剂,而使得所述反射膜的表面电阻率≤1012ω/□。因此,所述反射膜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其还不影响其表面结构,即所述反射膜的表面仍然光滑,可兼具抗静电性及匀光性。本发明还提供以上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分别提供第一混合物以及第二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加入挤出机,再通过三层共挤方法得到三层结构的预制膜,其中所述预制膜中位于中间的反射层的材料为所述第二混合物,位于上下层的支撑层的材料为所述第一混合物,其中所述第一混合物包括第一聚酯树脂、第一无机粒子以及抗静电剂;以及拉伸定型,得到所述反射膜。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1表示反射层;12表示第一支撑层;13表示第二支撑层;111表示不相容树脂;112表示泡孔;113表示第二无机粒子;121表示第一无机粒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包括具有abc三层结构,其中a层为第一支撑层12,b层为反射层11,c层为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的材料包括抗静电剂、第一聚酯树脂、第一无机粒子,所述反射膜的表面电阻率≤1012ω/□。因而,由于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中引入了抗静电剂,相对于现有的在反射膜的表面后期涂布抗静电粒子实现抗静电效果而言,所述反射膜无需涂布工艺,制备流程简单,且可以保证高的表面光泽度,而具有优秀的匀光性,且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不易吸附灰尘等。具体的,所述反射膜的60°光泽度≥90%。所述第一支撑层12表面的线粗糙度ra≤0.1μm。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层12表面的线粗糙度ra≤0.07μm。当然,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层12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层13表面之间的光泽度差值≤30%,而可实现所述反射膜的正反面均可使用,在实际操作中,无需区分。当然,所述第二支撑层13的材料可与所述第一支撑层12的材料相同,也可以在制备时,两个支撑层的原料组分的配比或工艺略有调整。所述第一支撑层12的材料包括第一聚酯树脂、第一无机粒子121以及抗静电剂。所述第一聚酯树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聚酯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第一无机粒子121包括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无机粒子121的粒径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第一无机粒子121采用二氧化硅,所述第一无机粒子121的粒径小于等于3微米。所述抗静电剂赋予所述反射膜抗静电性。所述抗静电剂为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高分子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离子型抗静电剂具体包括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磷酸盐中的一种,所述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具体包括脂肪酸多元醇酯、烷醇胺中的一种,所述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具体包括烷基咪唑啉盐,所述高分子抗静电剂具体包括聚醚酯酰胺。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剂为烷基磺酸盐。所述第一支撑层12中所述第一聚酯树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96.9%-98.9%。所述第一无机粒子121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3%。所述抗静电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0.1%-1%。选择的理由为:为了保证更为优异的抗静电效果,所述抗静电剂的质量分数不低于0.1%。而考虑到添加量过高,薄膜表面的抗静电效果反而会降低且增加制造成本,所述抗静电剂的质量分数不大于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层12/13中所述第一聚酯树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96.9%-97.9%;所述第一无机粒子121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3%;所述抗静电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0.5%-0.7%。所述反射层11中分布有多个均匀的泡孔112。所述反射层11的材料包括第二聚酯树脂、第二无机粒子和不相容树脂。所述第二聚酯树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不相容树脂是指与所述第二聚酯树脂不相容的树脂,包括聚烯烃类树脂。由于所述不相容树脂与所述第二聚酯树脂不相容,因此能够在拉伸过程中在所述不相容树脂的周围产生空隙,从而在所述反射层11中形成所述泡孔112。此时,可认为所述不相容树脂111基本位于所述泡孔112的中心。为了便于所述泡孔112的形成,所述不相容树脂111优选为临界表面张力小的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环烯烃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不相容树脂111的粒径不做限定,优选为0.2微米-0.3微米。所述泡孔112的存在能够提高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所述泡孔112的孔径不做限定,优选为0.3微米-5微米。所述第二无机粒子包括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二无机粒子为二氧化钛,这是因为二氧化钛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稳定性好,折射率高,遮蔽性好,能提供更高的反射率。所述反射层中所述第二聚酯树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60%-80%,所述不相容树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5%-20%,所述第二无机粒子所占的质量分数为5%-20%。优选的,所述第二无机粒子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5%。所述反射膜的厚度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反射膜的厚度为100微米~300微米。本发明还一种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提供第一混合物以及第二混合物;s2,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加入挤出机,再通过三层共挤方法得到三层结构的预制膜,其中所述预制膜中位于中间的反射层11的材料为所述第二混合物,位于上下层的第一支撑层12以及第二支撑层13的材料为所述第一混合物;以及s3,拉伸定型,得到所述反射膜,其中得到的反射膜。在步骤s1中,所述第一混合物包括第一聚酯树脂、第一无机粒子以及抗静电剂。所述第二混合物包括第二聚酯树脂、第二无机粒子以及不相容树脂。具体成分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可通过双螺杆混炼造粒,即形成第一混合物颗粒以及第二混合物颗粒。为了较好的混匀各组分,所述第一聚酯树脂及第二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65dl/g-0.75dl/g。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撑层12与第二支撑层13的原料配比可相同,也可略有不同,只要保证最后的两个表面的光泽度差小于30%即可。在步骤s2中,可通过三层共挤熔融塑化、流延铸片,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预制膜。在步骤s3中,将所述预制膜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得到所述反射膜。其中,在拉伸过程中,纵向拉伸比和横向拉伸比控制在3.0~3.60之间。优选的,纵向拉伸比和横向拉伸比控制在3.3。最后,将所述反射膜收卷、包装即可。以下将通过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述反射膜以及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实施例1一种反射膜,具有aba三层结构,即第一支撑层与第二支撑层结构相同,而统称为支撑层(a层)。b层为反射层。所述支撑层包括97.9%pet树脂、2%二氧化硅粒子、0.1%抗静电剂。所述反射层包括7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5%聚甲基戊烯、15%二氧化钛。所得反射膜的厚度为188μm,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18%,所述反射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82%。实施例2-实施例22各实施例的反射膜的各层的原料以及比例见表1和表2,反射层与实施例1相同。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所述反射膜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还提供对比例1-3。对比例1-3对比例pet反射膜的支撑层在制备时没有引入抗静电剂,具体见表2,反射层与实施例1相同。对实施例1-实施例22、对比例1的反射膜进行以下性能测试。反射率测试:按照gb/t3979-2008标准,采用colorquestxe分光测色仪(hunterlab公司制),在d65光源条件下,通过积分球d/8°结构测试其反射率,反射率数据为400nm-700nm,每隔10nm波长的反射率,取550nm波长的反射率数值。60°光泽度测试:采用瑞士杰恩尔zgm1020携带型光泽度计,测试反射膜表面光泽度,校准后将反射膜裁切成5cm×15cm长条状,放入样品裁,测试正反两面光泽度,读取光泽度数据,将两面光泽度平均值作为最终光泽度值。粗糙度ra测试:采用surftestsj.210型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将样品置于光滑大理石桌面或光滑玻璃平面上,按照gb-t1031-2009标准测得ra数值。表面电阻测试:采用日本simcost-4表面阻抗测试仪,取样要求:要求试样平整,无皱折,无伤痕,表面无灰尘;测试环境要求:温度15℃-25℃,湿度60%r.h以下;测试时,需将待测物品放置于绝缘材质的桌面上。测试结果见表2。表1原料表原料代号原料名称原料代号原料名称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g脂肪酸多元醇酯b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h烷醇胺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i烷基咪唑啉盐d烷基磺酸盐j聚醚酯酰胺e烷基硫酸盐f烷基磷酸盐表2实施例1-20、对比例1-3反射膜各原料添加比例表和性能表由表2可见,对比实施例1-3可见,在实际组装背光中发现,实施例2效果最佳,第一无机粒子的添加含量优选2%,;对比实施例6-12,所述抗静电剂优选为烷基磺酸盐;对比实施例3-7,得到的反射膜在优异抗静电性时,抗静电剂优选比例为0.5%-0.7%。对比实施例18-22,考虑得到具有高光泽度(光泽度在90%以上)的反射膜,优选实施例20-22,优选光泽度范围:135>光泽度≥110,即0.01μm<粗糙度≤0.05μm,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而其中实施例21最为优异。由上述表2所示的数据综合对比可以得出,优选实施例6、实施例16以及实施例21,分别为188μm、225μm、250μm三个厚度中,综合性能最好。优选比例、优选的抗静电剂的种类,且不会降低本身的反射率,并满足高光泽度需球的最优选实施例。具体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厚度。相比普通的反射膜,本发明提供的反射膜通过配比改善,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能够大大改善反射膜在后续裁切、组装过程中吸附异物的问题,提高组装效率和良率。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