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7278发布日期:2019-08-27 20:2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运用,截至2011年12月,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18亿,在网络快速普及的同时,人们对于网速了要求也日益提高,光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区别与传统模拟信号的通信技术,以其高速度,大容量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

光通信技术即以光为媒介,以光纤为介质,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作为信号传输的光由于波长较短,光纤通过光纤连接器中继连接时要求连接器必须精密对接起来,对接后要求损耗小,光路通畅,是光能量最大限度地耦合到光纤中,故对于相应的连接部件精度具有很高的要求。

现有的光纤快速连接器对2*1.6mm的皮缆不兼容,且用于光纤对接的V槽存在设计缺陷,导致穿纤后,光纤容易晃动,不易对接,对接后插损大,且不能保护好匹配膏的流失,影响光纤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光纤快速连接器对2*1.6mm的皮缆不兼容且用于光纤对接的V槽存在设计缺陷而导致的穿纤后光纤容易晃动,不易对接,对接后插损大,且不能保护好匹配膏的流失,影响光纤的寿命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设置有预埋插芯,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内部设置有轴向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光纤精准导入装置;所述光纤精准导入装置包括安装槽体和上盖,所述安装槽体和上盖通过卯榫方式安装在一起;所述安装槽体内设置有光纤导入槽;所述第二主体内设置有第一V型导向槽,所述第一V型导向槽与所述光纤导入槽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导入槽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V型导向槽、直线槽和第三V型导向槽,所述第二V型导向槽和第一V型导向槽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内侧凸设有与所述直线槽相对应的按压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上开设有第四V型导向槽和第五V型导向槽;所述第四V型导向槽和第五V型导向槽分别位于所述按压台的两端;所述第四V型导向槽与所述第二V型导向槽相对应的;所述第三V型导向槽与所述第五V型导向槽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内还安装有预埋插芯安装座和弹簧,所述预埋插芯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体的一端,所述弹簧通过安装柱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体的另一端;所述预埋插芯安装在所述预埋插芯安装座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插芯的一端穿过所述预埋插芯安装座延伸至光纤导入槽的直线槽内,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第一主体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内还安装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套设在所述光纤精准导入装置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主体背离第一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夹紧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尾套,所述尾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设置有光纤精准导入装置,光纤精准导入装置能够实现皮线光纤与预埋插芯的精准对接,穿纤后,皮线光纤不易晃动,对接后插损小,且保护好匹配膏的流失,延长了光纤的使用寿命;该连接器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对皮线光纤进行连接安装,同时定位精度高,确保了光纤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组装完成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器主体1,第一主体11,第二主体12,通孔110,安装槽体3,上盖4,光纤导入槽5,第一V型导向槽6,第二V型导向槽51、直线槽52,第三V型导向槽53,按压台7,第四V型导向槽8,第五V型导向槽9,预埋插芯安装座10,安装柱13,连接套筒14,弹簧15,夹紧筋16,尾套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3所示的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1,所述连接器主体1包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所述第一主体11的一端设置有预埋插芯2,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主体12;所述第一主体11内部设置有轴向通孔110,所述通孔110内安装有光纤精准导入装置,所述预埋插芯2的一端延伸至光纤导入槽5的直线槽52内,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10延伸至第一主体11外,光纤精准导入装置能够实现皮线光纤与预埋插芯2的精准对接;所述光纤精准导入装置包括安装槽体3和上盖4,所述安装槽体3和上盖4通过卯榫方式安装在一起,这样的设计能防止匹配膏的流失;所述安装槽体3内设置有光纤导入槽5;所述第二主体12内设置有第一V型导向槽6,所述第一V型导向槽6与所述光纤导入槽5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皮线光纤沿第一V型导向槽6插入至光纤导入槽5中与预埋插芯2实现精准对接。

如图4所示,所述光纤导入槽5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V型导向槽51、直线槽52和第三V型导向槽53,所述第二V型导向槽51和第一V型导向槽6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皮线光纤依次沿第一V型导向槽6、第二V型导向槽51伸入至直线槽52内,预埋插芯2沿着第三V型导向槽53伸入至直线槽52内与光纤进行精准对接。

如图5所示,所述上盖4内侧凸设有与所述直线槽52相对应的按压台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更大程度容纳匹配膏,防止匹配膏的流失,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对进入直线槽52的预埋插芯2和皮线光纤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穿纤后,皮线光纤晃动。

所述上盖4上开设有第四V型导向槽8和第五V型导向槽9;所述第四V型导向槽8和第五V型导向槽9分别位于所述按压台7的两端;所述第四V型导向槽8与所述第二V型导向槽51相对应的;所述第三V型导向槽53与所述第五V型导向槽9相对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四V型导向槽8和所述第二V型导向槽51配合可以引导皮线光纤顺利导入直线槽52内,实现皮线光纤的精准安装,且不会损坏光纤,能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第三V型导向槽53和所述第五V型导向槽9配合可以引导预埋插芯2顺利导入直线槽52内,实现预埋插芯2的精准安装,且不会损坏预埋插芯2,能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通孔110内还安装有预埋插芯安装座10和弹簧15,所述预埋插芯安装座1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体3的一端,所述弹簧15通过安装柱13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体3的另一端;所述预埋插芯2安装在所述预埋插芯安装座10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埋插芯安装座10可以将预埋插芯2的一端安装在安装槽体3的一端,弹簧的作用是实现预埋插芯2的光纤头的弹性接触。

所述预埋插芯2的一端穿过所述预埋插芯安装座10延伸至光纤导入槽5的直线槽52内,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10延伸至第一主体11外。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预埋插芯2通过预埋插芯安装座10固定,另一端伸入直线槽52内与皮线光纤对接,整体实现预埋插芯2在该连接器上的稳定安装。

所述通孔110内还安装有连接套筒14,所述连接套筒14套设在所述光纤精准导入装置外。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槽体3和上盖4压紧,防止皮线光纤松动。

所述第二主体12背离第一主体11的一端设置有夹紧筋16;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尾套17,所述尾套17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主体1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紧筋16会在尾套17扣合在第二主体12上后对皮缆外护套进行挤压,增大摩擦力,完成夹紧动作,此夹紧力可达到50N。

本实用新型一种L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对皮线光纤进行连接安装,同时定位精度高,确保了光纤连接效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