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远场的智能微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5362发布日期:2019-08-16 21:3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带远场的智能微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投影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远场的智能微投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观众看视频方式及使用场景丰富化需求的不同,对便携式微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可携带便携式微投大多流明较低,噪音较大,同时人机交互的方式一般以遥控或者手工触控为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技术运用越来越成熟,适合时机的升级和重新定义目前市面上在售的产品从而推生出与之匹配的新产品。但是现有微投设备仍通过触摸或遥控器操控,现有微投设备人工交互不够智能。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带远场的智能微投结构,旨在改善现有微投结构仅能通过触摸或遥控器进行操作存在的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远场的智能微投结构,包括上盖和下盖形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光机主板模块及分别与所述光机主板模块相连接的散热模块、电池喇叭模块、拾音模块,所述电池喇叭模块分别为所述光机主板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和所述拾音模块供电;所述拾音模块为驻极体麦克风,用于接收语音信息。可选地,所述驻极体麦克风为2个,2个所述驻极体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为93mm。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触摸板模块;所述触摸板模块与所述光机主板模块相连接。可选地,所述触摸板模块表面覆盖有钢化玻璃。可选地,所述钢化玻璃上设有与所述驻极体麦克风位置相对应的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为1.5±0.1mm;所述驻极体麦克风贯穿所述壳体并嵌入在所述开孔内。可选地,所述电池喇叭模块包括喇叭及用于供电的电池,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池固定支架和喇叭腔体壳;所述电池固定支架与所述喇叭腔体壳相连接形成一体化支架;所述电池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电池,所述喇叭腔体壳用于安装所述喇叭。可选地,所述喇叭为设置在所述外壳同侧的2个,2个所述驻极体麦克风分别靠近2个所述喇叭设置。可选地,所述电池喇叭模块包括喇叭和2个用于供电的电池,2个所述电池相串联。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冷凝管和散热风扇;所述壳体上设有散热出风口,所述冷凝管用于将所述光机主板模块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散热出风口处;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将所述散热出风口处的热量吹出所述壳体外部。可选地,所述光机主板模块包括PCB板及设置在所述PCB板上的OTT主板和光机;所述冷凝管包括用于所述OTT主板散热的第一冷凝管和用于所述光机散热的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和所述第二冷凝管分别将所述OTT主板和所述光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对应所述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风扇将所述散热出风口处的热量吹出所述壳体外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多个模块集成在壳体内,利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实现在壳体超薄空间内多模块堆叠,有助于减小整体结构的尺寸,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驻极体麦克风作为拾音模块,能够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语音交互性能,实现远程语音控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化玻璃及驻极体麦克风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喇叭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机主板模块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钢化玻璃2上盖3光机主板模块4散热模块5电池喇叭模块6驻极体麦克风7下盖21触摸板模块22LED灯31PCB板32OTT主板33光机41第一冷凝管42第二冷凝管43散热风扇51喇叭52电池53喇叭腔体壳54电池固定支架71光机投影孔72第一散热出风孔73第二散热出风孔74喇叭发声出孔75HDMI接口76AUDIO接口77DC接口78光机调焦旋钮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远场的智能微投结构,包括上盖2和下盖7形成的壳体,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内设有光机主板模块3及分别与所述光机主板模块相连接的散热模块4、电池喇叭模块5、拾音模块,所述电池喇叭模块5分别为所述光机主板模块3、所述散热模块4和所述拾音模块供电;所述拾音模块为驻极体麦克风6,用于接收语音信息。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盖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光机主板模块3用于实现音频和视频的输出,可以在外壳上设置输出音视频的HDMI接口75,输出音频的AUDIO接口76,及接通电源的DC接口77,使相应接口分别连接光机主板模块3,在外壳上设置光机调焦旋钮78,并设置光机投影孔71。所述散热模块4用于外壳内各部件的散热,特别是对光机主板模块3的散热。可以在外壳上设置于散热模块4位置相对应的出风孔,利用散热模块4将外壳内产生的热量输出。所述电池喇叭模块5包括电池和喇叭,用于为整个系统供电和发声,本实用新型将电池和喇叭集成为电池喇叭模块5,能够节约内部空间,满足便携移动的需要。在确定电池喇叭模块5的位置时,可以在外壳上设置与电池喇叭模块5相对应的喇叭发声出孔74,实现声音的输出。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化玻璃及驻极体麦克风安装结构示意图,所述拾音模块用于实现智能交互,通过采用驻极体麦克风6,能够实现远程语音控制。驻极体麦克风(又称电容式微音器)是由驻极体和场效应管组成的一种具有自偏压的电声换能器,具有频带宽、音质好、噪声低、耗电少、灵敏度高等特点,而且具有体积小和重量轻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光机、主板、电池、喇叭、散热以及拾音模块均集成在外壳内部,通过将光机和主板集成为光机主板模块,将电池和喇叭集成为电池喇叭模块,能够有助于减小模块的占用空间,实现产品的超薄便携式设计,通过采用驻极体麦克风6,能够实现接收语音信息的效果,方便实现语音控制,利用驻极体麦克风6具有重量轻且音质好的特点,实现音频信息的接收,有助于实现远程控制,改善现有微投结构必须使用触摸式或遥控器的缺陷,并且利用驻极体麦克风6体积小的特点,需要的空间更小,有助于实现整体结构的小型化,实现语音控制的同时具有超薄外型。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驻极体麦克风6为2个,2个所述驻极体麦克风6之间的距离为93mm。通过采用上述距离设置,保证拾取的要求的同时,满足算法要求,具有最佳拾取效果。请继续参阅图4,为了方便控制,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触摸板模块21;所述触摸板模块21与所述光机主板模块3相连接。利用触摸板模块21实现触控,使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远场语音遥控和触摸控制的功能。为了做出灯光效果及满足ID空间要求,采用LED灯22及超薄背光板的设计方案。通过采用LED灯22和超薄背光板的组合,能够实现触摸板模块21上的功能字符的均匀显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触摸板模块21表面覆盖有钢化玻璃1。利用设置在触摸板模块21上的钢化玻璃1,能够避免光效散光及漏光的问题,可以将钢化玻璃1覆盖在外壳整个表面,通过钢化玻璃盖板的设计提升全面屏设计效果。在设置触摸板模块21时,可以将触摸板模块21设置在上盖2上,在上盖2上覆盖钢化玻璃1,此时可以在下盖7上设置脚垫。为了方便安装驻极体麦克风6,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钢化玻璃1上设有与所述驻极体麦克风6位置相对应的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为1.5±0.1mm;所述驻极体麦克风6贯穿所述壳体并嵌入在所述开孔内。在本实用新型钢化玻璃1上的开孔直径与驻极体麦克风6的安装位置有关,采用直径为1.5mm的开孔,能够保证拾取的要求的同时,满足算法要求,具有最佳拾取效果。装配时,可以在上盖2上设置直径1.8mm的开孔,使驻极体麦克风6能够通过上盖2上的孔伸出,嵌入在钢化玻璃1上的开孔内。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喇叭模块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电池喇叭模块5包括喇叭51及用于供电的电池52,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池固定支架54和喇叭腔体壳53;所述电池固定支架54与所述喇叭腔体壳53相连接形成一体化支架;所述电池固定支架54用于固定所述电池52,所述喇叭腔体壳53用于安装所述喇叭51。由电池52为喇叭51供电,通过使电池固定支架54与喇叭腔体壳53形成一体化支架,能够实现电池52和喇叭51的固定,同时可以根据电池52和喇叭51的分布位置,充分利用空间,并且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实现空间和功能的满足。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将电池52和喇叭51形成整体模块,能够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空间,利用一体化支架结构,实现电池52和喇叭51的一体化安装,有利于实现超薄、便携的效果。在安装时,将一体化支架通过螺钉安装在下盖7上,方便同时进行固定,有助于保证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喇叭51为设置在所述外壳同侧的2个,2个所述驻极体麦克风6分别靠近2个所述喇叭51设置。在安装时,使两个喇叭51通过喇叭腔体壳53固定,将电池52通过卡扣和泡棉胶的方式固定在喇叭腔体壳53上。为了方便驻极体麦克风6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喇叭51底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驻极体麦克风6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覆盖有隔音海绵。将驻极体麦克风6安装在设置有隔音海绵的空腔内,起到隔音和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选用自带密封圈的驻极体麦克风6。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电池喇叭模块5包括喇叭和2个用于供电的电池52,2个所述电池52相串联。利用两个电池52为整个微投结构的各部件供电。通过采用两个相串联的电池52,实现大容量储能,改善现有微投设备电池容量不够的缺陷。在安装电池喇叭模块5时,使电池固定支架54和喇叭腔体壳53形成的一体化支架嵌入在下盖7内,通过螺钉固定,避免一体化支架产生振动,电池52的分布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用新型中,在下盖7一侧设置与喇叭51位置相对应的喇叭发声出孔74,在与喇叭发声出孔74相对的一侧设置光机投影孔7,其中第一个电池52设置在靠近下盖7长度方向边缘位置,使该电池5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下盖7的长度方向,第二个电池52设置在靠近喇叭发声出孔74一侧,使该电池5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下盖7的长度方向,此时第二个电池52与设有光机投影孔7的下盖7侧壁之间形成空间,可以把光机33设置在此空间内,使光机33、电池52完全嵌入在下盖7内部。在安装时,可以在靠近喇叭发声出孔74一侧设置一组喇叭腔体壳53,用于安装喇叭,在靠近光机投影孔71一侧设置另一组喇叭腔体壳53,两个喇叭腔体壳53均与电池固定支架54相连接,靠近喇叭发声出孔74一侧的喇叭腔体壳53用于安装喇叭51,靠近光机投影孔71一侧的喇叭腔体壳53用于固定光机33,喇叭腔体壳53和电池固定支架54形成的一体化支架可以整体固定在下盖7上,实现一体化安装,组装更加高效,并且可以有助于减小组件占用的空间,实现超薄设计。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4包括冷凝管和散热风扇43;所述壳体上设有散热出风口,所述冷凝管用于将所述光机主板模块3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散热出风口处;所述散热风扇43用于将所述散热出风口处的热量吹出所述壳体外部。通过设置冷凝管,可以将冷凝管设置在靠近光机主板模块3的位置,实现传递热量的作用。所述冷凝管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光机主板模块3的安装位置确定,当光机主板模块3产生热量时,热量传递到冷凝管,冷凝管将热量传递到外壳的散热出风口处,此时散热风扇43启动,产生热风将热量从散热出风口吹出外壳外部,实现整体结构的散热。在安装冷凝管时,靠近电池52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冷凝管,实现电池52的散热。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机主板模块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光机主板模块3包括PCB板31及设置在所述PCB板31上的OTT主板32和光机33;所述冷凝管包括用于所述OTT主板32散热的第一冷凝管41和用于所述光机33散热的第二冷凝管42;所述第一冷凝管41和所述第二冷凝管42分别将所述OTT主板32和所述光机33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对应所述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风扇43将所述散热出风口处的热量吹出所述壳体外部。本实用新型在靠近OTT主板32和光机33的位置均设置冷凝管,分别为第一冷凝管41和第二冷凝管42,实现OTT主板32和光机33的散热。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在下盖7上分别设置第一散热出风孔72和第二散热出风孔73,其中,第一散热出风孔72与第一冷凝管41位置相对应,第二散热出风孔73与第二冷凝管42位置相对应。在设计第一散热出风口72和第二散热出风孔73的位置时,可以使第一散热出风孔72与光机投影孔71位于同侧,使第二散热出风孔73位于与第一散热出风孔72相邻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于第一散热出风孔72相对的一侧,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选定。可以在下盖7远离第一散热出风口72和第二散热出风孔73的侧壁上设置其他散热孔,以提高散热效率。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满足传统便携式微投产品的功能外,融合了远场语音功能技术,同时提升了散热、降噪、亮度性能,首次实现通过驻极体麦克风6在便携式微投产品上的应用,为后续产品类似产品升级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通过采用冷凝管及散热风扇43,优化设计了光机33和OTT主板32的散热结构,有助于提升产品性能;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触摸板模块及钢化玻璃1的结构形式,实现9个功能字符的均匀显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