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馈电海底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7964发布日期:2019-09-25 00:34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馈电海底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馈电海底光缆。



背景技术:

观测网系统,有别于传统的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其一端为陆地干端,另一端为海水湿端。故在电传输上,若采用传统的海底光缆结构,则只能通过电极的方式来实现海底电流的回路,但基于电极的原因,使得大多观测网系统仅能单向输电,同时也引入了较多的接头,使得系统本身的安全性有所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馈电海底光缆,可满足观测网电流回路,避开电极等的引入;同时也使得观测网系统能够实现双向馈电供电,即两导体均可供应正负高压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向馈电海底光缆,包括光纤、光纤金属套管、第一内铠钢丝、第二内铠钢丝、外铠钢丝、第一金属导体、第二金属导体、第一高压绝缘层、第二高压绝缘层以及PP绳,所述的光纤金属套管包裹在光纤的外部,所述的第一内铠钢丝绞合在光纤金属套管的外部,所述的第一金属导体焊接在第一内铠钢丝的外部,所述的第一高压绝缘层包裹在第一金属导体的外部,所述的第二内铠钢丝绞合在第一高压绝缘层的外部,所述的第二金属导体焊接在第二内铠钢丝的外部,所述的第二高压绝缘层包裹在第二金属导体的外部,所述的外铠钢丝绞合在第二高压绝缘层的外部,所述的PP绳包裹在外铠钢丝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内铠钢丝包含三种不等径钢丝,共二层,第一层钢丝为一圈单直径钢丝,第二层钢丝绞合在第一层钢丝外围,且为二种不等径钢丝绞合缠绕。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三种不等径钢丝之间填充有阻水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内铠钢丝包含一种钢丝,共一层,该层钢丝通过绞合的方式缠绕在第一高压绝缘层的外部,且钢丝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阻水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外铠钢丝包含一种钢丝,钢丝绞合于第二高压绝缘层的外部,钢丝为镀锌或锌铝合金钢丝,且钢丝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高粘度沥青。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金属导体和第一金属导体均为铝或铜金属导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高压绝缘层通过挤压式挤塑在第一金属导体的外部,在第一金属导体与第一高压绝缘层之间还设有粘结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高压绝缘层通过挤压式挤塑在第二金属导体的外部,在第二金属导体与第二高压绝缘层之间还设有粘结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馈电海底光缆,可满足观测网电流回路,避开电极等的引入;同时也使得观测网系统能够实现双向馈电供电,即两导体均可供应正负高压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双向馈电海底光缆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为:1、光纤,2、光纤金属套管,3、第一内铠钢丝,4、第二内铠钢丝,5、外铠钢丝,6、第一金属导体,7、第二金属导体,8、第一高压绝缘层,9、第二高压绝缘层,10、PP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双向馈电海底光缆,包括光纤1、光纤金属套管2、第一内铠钢丝3、第二内铠钢丝4、外铠钢丝5、第一金属导体6、第二金属导体7、第一高压绝缘层8、第二高压绝缘层9以及PP绳10,所述的光纤金属套管2包裹在光纤1的外部,所述的第一内铠钢丝3绞合在光纤金属套管2的外部,所述的第一金属导体6焊接在第一内铠钢丝3的外部,所述的第一高压绝缘层8包裹在第一金属导体6的外部,所述的第二内铠钢丝4绞合在第一高压绝缘层6的外部,所述的第二金属导体7焊接在第二内铠钢丝4的外部,所述的第二高压绝缘层9包裹在第二金属导体7的外部,所述的外铠钢丝5绞合在第二高压绝缘层9的外部,所述的PP绳包裹10在外铠钢丝5的外部。

第一内铠钢丝3中包含三种不等径钢丝,共二层。第一层钢丝为一圈单直径钢丝,第二层钢丝绞合在第一层钢丝外围,且为二种不等径钢丝绞合缠绕。其中,三种不等径钢丝之间填充阻水材料,该阻水材料为异氢酸酯和多元醇,两者之间通过重量配比100:30实现反应固化,达到阻水目的。

第一金属导体6为铝或铜金属导体,通过综包焊接后拉拔工艺,包裹在第一内铠钢丝3上。第一金属导体6经过拉拔后,将有部分嵌入第一内铠钢丝3之间间隙处,以此增加第一金属导体6与第一内铠钢丝3之间的粘结力。

上述,第一内铠钢丝3和第一金属导体6组成并联复合电导体,降低金属电阻的同时,也降低了热阻。

第一高压绝缘层8通过挤压式挤塑在第一金属导体6上,在第一金属导体6与第一高压绝缘层8之间还设有粘结层,以此增加绝缘层与金属导体之间的粘结力,并实现间隙阻水。

第二内铠钢丝4中包含一种钢丝,共一层。该层钢丝通过绞合的方式缠绕在第一高压绝缘层8上。在第二内铠钢丝4之间的缝隙中,填充阻水材料,以达阻水目的。

第二金属导体7为铝或铜金属导体,通过综包焊接后拉拔工艺,包裹在第二内铠钢丝4上。第二金属导体7经过拉拔后,将有部分嵌入第二内铠钢丝4之间间隙处,以此增加第二金属导体7与第二内铠钢丝4之间的粘结力。

上述中,第二内铠钢丝4和第二金属导体7组成并联复合电导体,降低金属电阻的同时,也降低了热阻。

第二高压绝缘层9通过挤压式挤塑在第二金属导体7上,在第二金属导体7与第二高压绝缘层9之间还设有粘结层,以此增加绝缘层与金属导体之间的粘结力,并实现间隙阻水。

本实施例中,外铠钢丝5中包含一种钢丝,绞合于第二高压绝缘层9上,钢丝为镀锌或锌铝合金钢丝,以用于抵抗海水腐蚀。钢丝之间填充高粘度沥青。实际外铠钢丝5的层数可根据要求力值进行加减,即可为0层外铠钢丝,1层外铠钢丝,2层外铠钢丝,或3层外铠钢丝都可以采用。

PP绳10缠绕在外铠钢丝5上,共2层,分黑黄2色,以用于提升海缆的抗冲击压扁性能,同时,锁紧外铠钢丝5。PP绳10将根据是否存在外铠钢丝5来进行选取,即如果存在外铠钢丝5,则在外铠钢丝5上缠绕PP绳10,如果不存在外铠钢丝5,则PP绳10将取消。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馈电海底光缆相比有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第一金属导体6和第二金属导体7的材质可为铜或铝合金,根据电阻值进行金属导体材质以及材质厚度,且满足观测网系统要求的2-10A的电流强度需求;

(2)、可满足观测网电流回路,避开电极等的引入;同时也使得观测网系统能够实现双向馈电供电,即两导体均可供应正负高压电;

(3)、第一高压绝缘层8和第二高压绝缘层9均可满足观测网10-15kV的高压绝缘要求;

(4)、双向馈电海缆根据观测网实际需求,进行钢丝强度需求的选取,其设计水深可满足0~8000应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