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封闭式可移动摄影光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6799发布日期:2020-03-27 13:25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馆藏文物封闭式可移动摄影光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物拍摄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馆藏文物封闭式可移动摄影光棚。



背景技术:

在对馆藏文物进行拍摄的过程中,要求对馆藏文物的色彩设计真实呈现,文物的拍摄结果要有较高的还原度。而一旦拍摄环境中有较多的光源,摄像机/数码相机对不同光源敏感性较高,直接影响拍摄的效果,在文物色彩和还原度的呈现上都不能满足拍摄要求,因此要求现场拍摄的环境光源均匀柔和。

目前实际现场作业的过程中,是在文物所在地安排一个临时的、空间充足的、光源环境相对稳定的拍摄室以供拍摄人员对文物进行拍摄。在拍摄室内搭建市场购买的、尺寸固定的柔光摄影棚,在室内是相对比较封闭的光环境,而室外也会有另外的光环境。现有的柔光摄影棚是在市场上购买固定尺寸的小型柔光摄影棚,如80×80×80厘米的柔光摄影棚,柔光摄影棚上开设有拍摄口,将文物置于柔光摄影棚内,通过柔光摄影棚外设置的柔光箱对文物进行打光,然后将摄像机/数码相机置于拍摄口处对文物进行拍摄。有时候在文物拍摄的过程中,不使用柔光摄影棚,直接将文物置于拍摄室内,采用多个柔光箱对文物打光后进行文物拍摄。

但是以上这两种拍摄环境,都对拍摄室的光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即一定不能有外光源进来。而临时找到的拍摄室往往会有窗户,因此在进行文物拍摄的过程中,要对窗户进行遮光处理,同时拍摄期间一定不能有人从门外进来,否则会有较多的外部光源进入室内,影响拍摄结果。

授权公告号为cn20695728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摄影棚,包括遮光体、多个支撑件、可与支撑件配合的定位件,所述多个支撑件可支撑遮光体形成用于容置待拍摄物体的腔室,所述支撑件顶端设置有插座,定位件内设置有插座锁止机构;所述的锁止机构内设置有可以移动的锁钮,锁钮与插座活动连接。

但是上述的摄影棚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灯源是从摄影棚的顶部安装提供光源的灯,所以使用此摄影棚内对文物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对文物顶部的打光多于周面的打光,无法提供均匀的光环境,在文物的周面上部分区域出现阴影,使得拍摄时由于光线不均匀、易受干扰而导致的摄影后得到的视频或照片对文物结构的还原度较低,色彩饱和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馆藏文物封闭式可移动摄影光棚,具有打光均匀、不受干扰、拍摄结果还原度高的技术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馆藏文物封闭式可移动摄影光棚,包括棚架、围挡、滤光布和多根均匀地分布在棚架上的灯带,所述灯带与棚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灯带连通有控制其打开或关闭的控制装置,所述围挡设置于所述棚架外侧,所述滤光布设置于棚架的内侧,所述灯带位于围挡和滤光布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文物置于摄影光棚内之后,围挡将室外的光源阻隔;摄影光棚内只有通过灯带提供的光源,灯带上安装有灯珠,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光源的控制,比如设置灯带的打开方式是隔带打光或者隔珠打光,实现了光源的随时可控;同时滤光布的设置进一步实现了对灯带光源的处理,使得光源满足摄影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围挡为摄影棚专用遮光布、白色反光布、深色遮光布或者柔光布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摄影光棚外的光源完全阻隔在光棚之外,不会对室内的文物拍摄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光布为柔光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灯带上灯珠产生的光源类似与点光源,光源生硬,采用柔光布对光源进行处理之后,使得点光源成为漫射光,具有更广的照射范围,光线均匀柔和,得到的摄影结果色彩饱和度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摄影光棚还包括承载文物的转台,所述摄影光棚设置于所述转台的外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文物放置于转台上之后,只要转动转台,将摄像机/数码相机放置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对文物的360度的信息采集和记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棚架包括竖直杆、水平杆和可拆卸连接件,所述竖直杆卡接于两水平杆之间,在棚架的直角顶点上通过所述的可拆卸连接件将水平杆和竖直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棚架可拆装,便于随时带走,方便存储,同时在不同的场地均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拆卸连接件为方杆直角三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稳固了棚架在直角顶点处的连接固定,同时便于拆卸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杆包括第一水平杆、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水平杆上的第二水平杆和将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连接的可拆卸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连接的可拆卸件的设置实现了棚架的大小可调节,安装一根水平杆或安装多根水平杆,最终搭建成的棚架大小不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均为凹槽杆,所述第二水平杆与第一水平杆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之间的卡接,使得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摄影光棚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摄影光棚内将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文物的位置调整好之后,工作人员进入摄影光棚内,直接在室内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灯光和转台,工作人员不必进出,只在摄影光棚内进行操作,进一步排除了工作人员进出对拍摄结果的影响,使得拍摄的文物还原度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搭建一个相对封闭的摄影光棚,利用滤光布和围挡对室内、室外光进行统一处理和控制,具有光源均匀、拍摄过程不受干扰、文物拍摄还原度高的技术效果;

2.通过棚架的可拆卸和大小可调节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摄影光棚具有便携、实用性强的技术优势;

3.通过将控制装置设置在室内,进一步排除了工作人员在光棚内时对拍摄结果的影响,使得拍摄的文物还原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棚架相关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中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包含转换件的第二水平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棚架;11、竖直杆;12、水平杆;121、第一水平杆;122、第二水平杆;123、可拆卸件;1231、插销;13、可拆卸连接件;124、转换件;131、方杆直角三通;14、门;2、围挡;21、密封件;3、滤光布;31、柔光布;4、控制装置;41、操作盘;5、灯带;51、灯珠;52、凹槽机构;6、转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馆藏文物封闭式可移动摄影光棚,包括棚架1、围挡2、滤光布3(参考图5)和多根均匀地分布在棚架1上的灯带5(参考图3)。灯带5与棚架1可拆卸连接,每根灯带5单独设置有控制开关(图中未示出)。不同的灯带5之间并联,并且最终都和控制其整体打开或关闭的控制装置4(参考图3)连通,所述围挡2设置于所述棚架1外侧,所述滤光布3设置于棚架1的内侧,所述灯带5位于围挡2和滤光布3之间。

将文物置于摄影光棚内之后,围挡2将室外的光源阻隔;摄影光棚内只能通过灯带5提供的光源,灯带5上安装有灯珠51(参考图3),通过控制装置4实现对灯带5的整体控制。同时每根灯带5的引出线上单独设置有控制开关,一个控制开关对应控制一根灯带5;并且不同灯带5间又并联,最终都接总线之后与控制装置4连通,通过控制装置4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灯带5整体的开关。在打开控制装置4上控制所有灯带5的总开关之后,根据实际中文物拍摄对拍摄灯光的要求,单独打开或关闭不同的灯带,实现对打开或关闭的灯带的数量的控制以及对不同安装位置的灯带的打开或关闭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对光源的打开状况的单独可控。同时滤光布3的设置进一步实现了对灯带5所散发出的光线的处理,使得照在文物上的光线更加柔和,光源满足摄影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棚架1包括竖直杆11、水平杆12和可拆卸连接件13。具体地,竖直杆11设置于两根水平杆12之间,在棚架1的直角顶点上通过可拆卸连接件13将两根水平杆12和竖直杆11连接。优选地,可拆卸连接件13为方杆直角三通131。棚架1的八个顶点处均设置有方杆直角三通131,图3中仅在棚架1的其中一个顶点中示意出了方杆直角三通131,方杆直角三通131的x轴、y轴、z轴的连接端分别和对应的两根水平杆12、一根竖直杆11匹配。方杆直角三通131的z轴端的开口和竖直杆11的相匹配,竖直杆11插入方杆直角三通131的z轴端的开口;方杆直角三通131的x轴和y轴端的开口均和第一水平杆121的大小相匹配。当与方杆直角三通131的x轴端或y轴端连接的连接杆为第一水平杆121时,直接将第一水平杆121插入方杆直角三通131的x轴端或y轴端的开口处;当与方杆直角三通131的x轴端或y轴端连接的连接杆为第二水平杆122时,如图6所示,需要在第二水平杆122与方杆直角三通131连接的一端处连接转换件124。转换件124与第一水平杆121的结构类似,转换件124与第一水平杆121的区别在于,转换件124的长度短于第一水平杆121;第二水平杆122的和方杆直角三通131连接的一端从转换件124的一端滑进转换件124的凹槽内,直至第二水平杆122的滑进端和转换件124的另一端齐平;转换件124的滑进端开设有穿过转换件124和第二水平杆122的插销孔,插销1231插入插销孔将转换件124和第二水平杆122固定。加了转换件124的第二水平杆即可与方杆直角三通131连接。

方杆直角三通131的设置稳固了棚架1在直角顶点处的连接固定,同时便于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水平杆12包括第一水平杆121、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水平杆121上的第二水平杆122以及将第一水平杆121和第二水平杆122连接的可拆卸件123。具体地,第一水平杆121和第二水平杆122均为凹槽杆,第一水平杆12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水平杆122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水平杆122的外径比第一水平杆121的外径细,第二水平杆122恰好可以卡在第一水平杆121的第一凹槽内,并在第一凹槽内沿着第一水平杆121的长度方向深入第一水平杆121,与第一水平杆121的卡接距离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可拆卸件123选自螺栓、插销或螺钉等其中的一种;优选地,可拆卸件123为插销1231。如图4所示,在第一水平杆121和第二水平杆122的卡接处,在水平面上、沿着垂直于第一水平杆1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穿透第一水平杆121和第二水平杆122的插销孔,插销1231通过插销孔将第一水平杆121和第二水平杆122进一步连接;具体地,插销孔沿着第一水平杆1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3个,对应的,插销1231也设置有3个。采用插销1231作为可拆卸件123,对第一水平杆121和第二水平杆122的插接操作简便,同时插销1231这一部件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方便携带。

通过将第一水平杆121和第二水平杆122连接的插销1231的设置实现了棚架1的可拆卸。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的水平杆12的根数不同,最终搭建成的棚架1大小不同;具体地,多根水平杆12在连接时,按照依次连接第一水平杆121、第二水平杆122、第一水平杆121以及第二水平杆122这样的连接规律进行水平杆12的连接。这样设置的优势在于搭建的棚架1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作业环境以及所要拍摄文物的实际情况对搭建的摄影光棚的大小进行调节,使得其实用性更强。

如图3所示,摄影光棚的棚架1搭建好之后,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的进出,在棚架1的一面架墙上设置有由水平杆12和竖直杆11搭建而成的门14,进一步地,门14与棚架1通过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棚架1的竖直杆11和搭建成门14的竖直杆11上的合页转动连接。门14上也安装有灯带5。

如图4所示,灯带5与水平杆12可拆卸连接;优选地,灯带5与水平杆12卡接。具体地,灯带5的上端焊接有凹槽结构52,凹槽结构52的槽口竖直朝下:灯带5上的凹槽结构52和第一水平杆121上形成第一凹槽的侧壁相匹配,即灯带5上的凹槽结构52正好卡接在第一凹槽的侧壁上;灯带5上的凹槽结构52和第二水平121的形成第二凹槽的侧壁相匹配,即灯带5上的凹槽结构52正好卡接在第二凹槽的侧壁上。通过灯带5上端的凹槽结构52将灯带5卡接在水平杆12上。灯带5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灯珠51(参考图3),灯带5与控制装置4相连接,通过控制装置4以及灯带5上的单独控制开关控制灯带5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对摄影棚内的光强的控制。

灯带5选择为led灯带5,根据实际安装情况,灯带5的长度选自0.4米、0.5米、0.6米、0.7米、0.8米、0.9米、1.0米、1.1米、1.2米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灯带5选择为1.2米的灯带5。

灯带5上的灯珠51只有一列的是单排灯带,灯带5上的灯珠51为两列的是双排灯带,灯带5选自单排灯带5和双排灯带5中的一种。在水平方向上,相邻两根灯带5的安装间距为0.2-0.6米;优选地,相邻两根单排灯带5间的间距为0.2-0.4米;相邻两根双排灯带5间的间距为0.3-0.6米。

进一步地,围挡2为摄影棚专用遮光布、白色反光布、深色遮光布或者柔光布31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地,围挡2为摄影棚专用遮光布。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围挡2上设置有密封件21,优选地,密封件21为魔术贴,魔术贴缝制在围挡21上。在棚架1上铺盖围挡2的时候,首先在棚架1的顶部铺设一张完整的围挡2,将整个棚架1的顶部全部遮盖住,遮盖棚架1顶部的围挡2的四边会有部分下垂至棚架1的侧面,在搭建棚架1的竖直杆11处将遮盖棚架1顶部的围挡2的下垂的四边用线绳绑缚在竖直杆11处,进一步将遮盖棚架1顶部的围挡2固定(图中未示出)。随后在棚架1的四个侧面分别铺设围挡2,遮盖棚架1侧面的围挡2的上端有部分搭设在遮盖棚架1顶部的围挡2上,并在遮盖棚架1侧面的围挡2的上端用胶带将遮盖棚架1侧面的围挡2进一步固定;同时,相邻的两块遮盖棚架1侧面的围挡2在棚架1侧面上有一定的重叠,在重叠处的边缘用魔术贴进一步固定。在棚架下端的水平杆12的外侧粘接有魔术贴,魔术贴是有刺毛的一种;遮盖棚架1的围挡2的朝向围挡1的一面的底部缝制有魔术贴,魔术贴是有圆毛的一种。通过魔术贴将围挡2固定在棚架1上的同时更好的将围挡2与棚架1之间的空隙密封,进一步将摄影光棚外的光源阻隔在光棚之外,外界光源不会对室内的文物拍摄造成影响。

由于灯带5上灯珠51产生的光源类似与点光源,光源生硬,因此进一步地,滤光布3为柔光布31。采用柔光布31对光源进行处理之后,使得点光源成为漫射光,具有更广的照射范围,光线均匀柔和,得到的摄影结果色彩饱和度好;同时柔光布31是摄影常用工具,因此采用柔光布31对光源进行处理的时候操作方便。进一步地,柔光布31有四块,分别对棚架1上四个侧面上的灯带发出的光进行处理。具体地,通过在每块柔光布31的最上端设置的密封件21(魔术贴)将柔光布31固定在围挡2上,魔术贴缝制在围挡2上;相邻的两块柔光布31之间有部分重叠,在其边缘沿着竖直方向用胶带将两块柔光布31固定密封(图中未示出)。通过密封件21将柔光布31固定在棚架1上的同时更好的将柔光布31与棚架1之间的空隙密封,更加完全地将灯珠51产生的点光源进行处理,使得照射在文物上的光线更加的均匀柔和,文物拍摄的色彩饱和度和还原度更高。

对于设置了门14的地方,在设置围挡2时用两层围挡2将此处遮盖,遮盖时,两层围挡2会有遮挡区域的重叠,用魔术贴将围挡2进一步固定和密封。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摄影光棚还包括设置于摄影光棚内的承载文物的转台6,转台6通过电驱动实现转动。具体地,转台6与控制装置4连接,将文物放置于转台6上之后,只要通过控制装置4转动转台6,只要将摄像机/数码相机放置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对文物的360度的实际信息采集和记录。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4的操作盘41设置于摄影光棚的里面,所有灯带5的总控制线的开关设置在控制装置4处,控制转台6转动的电机的控制开关设置在控制装置4处。

在摄影光棚内将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文物的位置调整好之后,工作人员进入摄影光棚内,在室内通过操作盘41控制灯光和转台6,摄影光棚暂时相对封闭,光源均匀且柔和,使得拍摄的文物还原度更高。

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根据需要预先设置好摄影光棚的大小,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1、棚架1的搭建:

s1-1、棚架1底面和顶面架体的搭建:选取粘接有刺毛面魔术贴的水平杆12,按照依次连接第一水平杆121、第二水平杆122、第一水平杆121以及第二水平杆122这样的连接规律进行水平杆12的搭接,搭接出棚架1底面的长边和宽边;

s1-2、棚架1底面架体的长边和宽边的连接:在棚架1底面的长边和宽边的连接处用方杆直角三通131连接,选择z轴朝上的方杆直角三通131;当与方杆直角三通131的x轴或y轴端连接的恰好是第一水平杆121时,直接将第一水平杆121与方杆直角三通131的x轴或y轴端插接;当与方杆直角三通131的x轴或y轴端连接的是第二水平杆122时,首先在第二水平杆122的与方杆直角三通131的x轴或y轴端连接的一端处连接转换件124,通过转换件124将第二水平杆122插接于方杆直角三通131的x轴或y轴端;

s1-3、棚架1的竖直杆11和顶面的连接搭建:分别将四根竖直杆11的下端插接于棚架1底面上的四个方杆直角三通131的z轴端中,分别在四根竖直杆11的上端安装方杆直角三通131,方杆直角三通131的z轴端竖直朝下,竖直杆11的上端插接于方杆直角三通131的z轴端中,然后再两个相邻的方杆直角三通131之间插接步骤s1-1中搭建好的构成棚架1顶面架体的长边和宽边即可;

s1-4、棚架1上门14的安装:在棚架1的一个侧面上安装好门14,门14安装在棚架1的一个侧面的一侧,将门14上的合页通过螺钉连接在棚架1的竖直杆11上。

s2、灯带5的安装:灯带5安装在构成棚架1的顶面的水平杆12上,具体安装方式为,灯带5的凹槽结构52卡接在构成第一水平杆121或第二水平杆122的凹槽的侧壁上,灯带5沿着棚架1的顶面的长边或者宽边等距设置,随后将控制装置4的操作盘41设置在棚架内,将各个并联的灯带5的引出线与控制装置4的操作盘41连接。

s3、转台6的安装:将转台6安装在棚架1中间,将转台6的引出线与操作盘41连接。

s4、围挡2的安装:首先在棚架1的顶部铺设一张将整个棚架1的顶部全部遮盖住的围挡2,用线绳将围挡2的下垂至棚架1侧面的部分绑缚在棚架1的竖直杆11处;随后在棚架1的四个侧面分别铺设围挡2,注意将围挡2的缝制有圆毛面魔术贴的一端设置在下方,遮盖棚架1侧面的围挡2的上端有部分搭设在遮盖棚架1顶部的围挡2上,并用胶带固定;相邻的两块遮盖棚架1侧面的围挡2在棚架1侧面上有一定的重叠,在重叠处的边缘用魔术贴进一步固定;通过魔术贴的圆面和毛面的粘接作用将遮盖棚架1侧面的围挡2的下端固定在在棚架1上。

s4、柔光布31的安装:柔光布31有四块,分别将四块柔光布31通过魔术贴固定在围挡2上,相邻的两块柔光布31的重叠部分的边缘胶带密封。

在将摄影光棚整体安装好之后,工作人员进入摄影光棚内,放置好文物,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安装好数码相机,调整好数码相机后,摄影人员通过在摄影光棚内的控制装置4的操作盘41,来调控灯带5的打开数量以及具体哪个位置的灯带5的打开,调整好摄影光棚内的光线之后进行拍摄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