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边反射片、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4509发布日期:2020-10-28 11:5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边反射片、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侧边反射片、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了实现侧入式背光模组最优的光效利用效果,其光学部件lgp(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均需要加工贴附具有一定反射率的侧边反射片,目前使用的侧边反射片主要都是以白色基材或是银色基材为反射层,将其反射基材的反射面加工上一定厚度且透明的黏胶层,通过黏胶层贴附在导光板的非入光端面,从而实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效最佳利用化。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群体的需求度越来越高,超窄边框或无边框的量子点超薄机型已成为主流,在此类的量子点机型产品中,背光模组存在边缘漏蓝边问题,在液晶玻璃bm区(液晶屏的黑边区)大于等于7mm时,此漏蓝边问题可以通过在光学膜片边缘增加贴附一定宽度(≧3mm)的蓝光转换膜来改善其漏蓝光的品味视效。

而如今液晶玻璃的bm区设计已经在5mm左右,甚至还会更小,随着bm区值的越小,膜片边缘距离液晶玻璃的aa区(液晶屏的有效显示区)值越小(约2mm左右),此时产品仍采用前期的膜片边缘贴附蓝光转膜的方式,则为了满足整体视效品味,蓝光转换膜宽度需设计1.5mm左右,加之蓝光转换膜为厚度仅有0.1mm(太厚将会影响产品超薄化结构设计空间)的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在小宽度范围内进行粘贴蓝光转换膜则会使很难实现贴附精准对位,而且贴附的的蓝光保护膜的张力不易控制,贴附的张力极易拉扯光学膜片而导致光学膜片的皱起变形。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侧边反射片、液晶屏及其显示装置,旨在通过带有反射和蓝光转换一体的侧边反射片解决现有通过贴附的的蓝光保护膜的张力不易控制,贴附的张力极易拉扯光学膜片而导致光学膜片的皱起变形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侧边反射片,包括反射基材层,以及用于将蓝光转换成白光的蓝光转换胶层,所述蓝光转换胶层设置在所述反射基材层上。

进一步,所述蓝光转换胶层包括蓝光转换功能材料和丙烯酸类树脂材料;

其中,所述蓝光转换功能材料包括荧光材料或/和量子点材料。

进一步,所述荧光材料为黄色荧光粉体;

所述量子点材料为红光-绿光量子点。

进一步,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基材层,所述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基材层设置在所述反射基材层与所述蓝光转换胶层之间。

进一步,反射基材贴附层,所述反射基材贴附层设置在所述反射基材层以及所述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基材层之间。

进一步,所述反射基材贴附层包括丙烯酸类树脂材料;

进一步,所述反射基材贴附层还包括黄色荧光粉体或/和红光-绿光量子点。

进一步,所述反射基材层的厚度为80微米~150微米;

所述蓝光转换胶层的厚度为15微米~50微米。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多个侧面;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如上所述的侧边反射片,所述侧边反射片贴附在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所述侧面。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有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侧边反射片、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通过带有反射和蓝光转换一体的侧边反射片,蓝光转换胶层解决超薄超窄边框机型侧边漏蓝边问题,通过蓝光转换胶层与反射基材层形成有一定厚度的侧边反射片,贴附在光学膜片(导光板)的非入光端面上时,能与光学膜片互相形成支撑,解决了传统的软膜pet层蓝光装换膜贴附膜片边缘导致的难精准对位,拉伸张力拉扯光学膜片而导致光学膜片的皱起变形的问题。而且省去了贴附pet层蓝光装换膜的工艺过程,避免粘贴不良而成本费用高等问题。在现有传统侧边反射片上增加设计蓝光转换功能,对其产品设计空间进行释放,无需考虑pet层上加贴蓝光转换膜导致的结构空间问题。相应的加工工艺成本费用减少,相比另外粘贴蓝光转换膜,本方案提出的侧边反射片等同于传统的侧边反射片加工贴附,无需额外增加生产工序,进一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边反射片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边反射片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边反射片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反射基材层;200、蓝光转换胶层;210、反射基材贴附层;220、pet基材层;300、导光板;400、发光件;500、侧边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边反射片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边反射片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边反射片实施例三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侧边反射片,包括有反射基材层100以及蓝光转换胶层200。反射基材层100主要是以白色基材或是银色基材为主的反射层,反射基材层采用塑料片材,具体为:在白色pet基材或黑色pet基材增加镀银层形成的银白基材或银黑基材;设置在所述反射基材层100上的蓝光转换胶层200。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以图4所示的导光板300的放置方向作为参考进行方向描述,图中的上、下左、右分别作为结构描述中的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图示中导光板300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多个侧面,所述入光面正对发光件400,接收发光件400发出的光,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垂直,发光件400发出的光由所述入光面进入导光板300后自所述出光面出射。所述侧边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300的至少一个侧面,优选的,导光板300的所有侧面均设置侧边反射片。

蓝光转换胶层200与反射基材层100相结合,蓝光转换胶层200贴附在反射基材层100上,所述蓝光转换胶层200用于将导光板300射出的蓝光转换成白光。这样,通过带有反射和蓝光转换一体的侧边反射片500,蓝光转换胶层200解决超薄超窄边框(液晶玻璃bm区小于等于5mm)机型侧边漏蓝光问题,通过蓝光转换胶层200与反射基材层100形成有一定厚度的侧边反射片500,贴附在光学膜片(导光板300)的侧面上时,能与光学膜片互相形成支撑,解决了传统的软膜pet层蓝光装换膜贴附光学膜片边缘导致的难精准对位,拉伸张力拉扯光学膜片而导致光学膜片的皱起变形的问题。而且省去了贴附pet层蓝光装换膜的工艺过程,避免粘贴不良而成本费用高等问题。在现有传统侧边反射片上增加设计蓝光转换功能,对其产品设计空间进行释放,无需考虑pet层上加贴蓝光转换膜导致的结构空间问题。相应的加工工艺成本费用减少,相比另外粘贴蓝光转换膜,本方案提出的侧边反射片等同于传统的侧边反射片加工贴附,无需额外增加生产工序,进一步节约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蓝光转换胶层包括蓝光转换功能材料和丙烯酸类树脂材料;其中,丙烯酸类树脂材料主要用于粘接,所述蓝光转换功能材料包括荧光材料或/和量子点材料,所述荧光材料为黄色荧光粉体(yag荧光粉等),所述量子点材料为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物;所述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物为红光-绿光量子点。其中,荧光材料与量子点材料的比例是需要按照具体机型的漏蓝边程度来决定,具体比例范围为:基于蓝光转换胶层的总质量,黄色荧光粉体(yag荧光粉等)占比5~30wt%;量子点材料(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占比:2~20wt%。

所述反射基材层的厚度为80微米~150微米;所述蓝光转换胶层的厚度为15微米~50微米。

对本实用新型的侧边反射片提出三种实施例,分别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侧边反射片还包括有贴附在所述反射基材层100表面的反射基材贴附层210,在所述反射基材贴附层210表面设置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基材层,即pet基材层220,设置在pet基材层220表面并用于贴附在导光板300上的蓝光转换胶层200;所述蓝光转换胶层200用于将蓝光转换成白光。反射基材贴附层210包括丙烯酸族类树脂材料。反射基材贴附层210具有粘性,通过反射基材贴附层210把pet基材层220(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基材层)粘接固定到反射基材层100上,从而实现蓝光转换胶层200与反射基材层100的一体式设置。所述蓝光转换胶层200包括丙烯酸族类树脂和蓝光转换材料混合而成,蓝光转换材料包括黄色荧光粉体或/和红色量子点材料及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物。所述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物为红光-绿光量子点。这样丙烯酸族类树脂具有透明和粘接功能,可直接使侧边反射片与导光板300粘接,蓝光转换材料能实现将导光板300射出的蓝光转换成白光,解决屏幕边缘漏蓝光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侧边反射片还包括有用于贴附在所述反射基材层100表面的反射基材贴附层210,在所述反射基材贴附层210的表面设置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基材层,即pet基材层220,设置在pet基材层220表面并用于贴附在导光板300的蓝光转换胶层200;所述蓝光转换胶层200包括丙烯酸类树脂材料、黄色荧光粉体或/和红色量子点材料以及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物,所述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物为红光-绿光量子点。所述蓝光转换胶层200用于将蓝光转换成白光;所述反射基材贴附层210包括丙烯酸类树脂材料、黄色荧光粉体或/和红色量子点材料以及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物,所述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物为红光-绿光量子点。同样用于将蓝光转换成白光。通过反射基材贴附层210与蓝光转换胶层200均实现粘接和蓝光转换的功能,在样的结构形式上实现两层蓝光转换,使蓝光转换成白光的效果更好,可进一步避免屏幕边缘蓝光外漏,对视觉效果造成影响。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侧边反射片包括反射基材层100和蓝光转换胶层200;蓝光转换胶层200包括丙烯酸类树脂材料和蓝光转换功能材料。具体的,蓝光转换胶层200包括丙烯酸树脂、黄色荧光粉体或/和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物,所述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物为红光-绿光量子点。这一层蓝光转换胶层200具有同时粘接导光板300和反射基材层100的作用,而且具备将蓝光转换成白光的功能。这样一层设置的蓝光转换胶层200的结构比较简单,生产成本更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导光板300及发光件400,导光板300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多个侧面,所述入光面正对发光件400,接收发光件400发出的光,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垂直,发光件400发出的光由所述入光面进入导光板300后自所述出光面出射。所述侧边反射片500设置在导光板300的至少一个侧面,优选的,导光板300的所有侧面均设置所述侧边发射片500。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有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侧边反射片、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其中通过带有反射和蓝光转换一体的侧边反射片,侧边反射片中的蓝光转换胶层解决了超薄超窄边框机型侧边漏蓝光问题,通过蓝光转换胶层与反射基材层形成有一定厚度的侧边反射片,将侧边反射片中的蓝光转换胶层贴附在光学膜片的侧面上时,能与光学膜片互相形成支撑,解决了传统的软膜pet层蓝光装换膜贴附膜片边缘导致的难精准对位,拉伸张力拉扯光学膜片而导致光学膜片的皱起变形的问题。而且省去了贴附pet层蓝光装换膜的工艺过程,避免粘贴不良而成本费用高等问题。在现有传统侧边反射片上增加设计蓝光转换功能,对其产品设计空间进行释放,无需考虑pet层上加贴蓝光转换膜导致的结构空间问题。相应的加工工艺成本费用减少,相比另外粘贴蓝光转换膜,本方案提出的侧边反射片等同于传统的侧边反射片加工贴附,无需额外增加生产工序,进一步节约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