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投影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5035发布日期:2020-05-12 17:3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投影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投影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装饰图案、广告显示等出现在车身上,比如有车身、车窗贴纸,出租车车顶led灯箱,后车窗led灯箱等形式。上述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显示内容单一,仅能显示文字或固定图案;二、装置体积巨大,占用空间并会造成安全隐患;三、广告上刊轮换率低,单位广告位面积利用率低。

现有的车载投影系统存在以下形式:其是将投影机悬挂于内车顶上然后直接投射于汽车后窗上,这种方式一是对车内乘客可活动空间影响大,二是不稳定,汽车行驶过程中,图像晃动厉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载投影成像系统,一方面成像效果好,与汽车后车窗的弧形面相吻合,边缘不虚化、图案不变形,一方面占用空间小,不占用车内乘客可活动空间,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投影成像系统,包括:

汽车后窗玻璃,其为弧形;

幕布,所述幕布的透光率大于其反射率,所述幕布安装于汽车后窗玻璃上整体呈弧形;

用于投射显示图案的投影机,所述投影机的直投镜头朝向车头方向;

用于将投影机产生的图案整形放大并反射至幕布上成像的自由曲面反射镜,其反射面朝向投影机的直投镜头;

后车台,

底座,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投影机安装于第一安装部上,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安装于第二安装部上,所述底座安装于汽车后窗玻璃与后车台所夹区域中,所述底座固定安装于后车台上,所述投影机位于靠近汽车后窗玻璃的一侧,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位于远离汽车后窗玻璃的一侧,所述底座的第二安装部与后车台的钣金相固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与后车台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的反射面由位于曲面反射镜中线上的隆起部及以隆起部为发散原点向外延展形成的渐变部一体构成,所述隆起部的曲率小于渐变部的曲率,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的反射面由隆起部至反射面的顶部距离投影机逐渐变远,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的反射面由中部至两侧距离投影机逐渐变远。

可选的,所述隆起部位于反射面底部中心位置处,所述投影机的直投镜头的轴线穿过隆起部。

优选的,所述底座主要由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一体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方面成像效果好,与汽车后车窗的弧形面相吻合,边缘不虚化、图案不变形,一方面占用空间小,不占用车内乘客可活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车载投影成像系统,包括:

汽车后窗玻璃4,其为弧形,例如三厢汽车的后窗玻璃;

幕布,所述幕布的透光率大于其反射率,如此便于车后的人看清图案,同时避免幕布的反射干扰驾驶者,所述幕布安装于汽车后窗玻璃上整体呈弧形;

用于投射显示图案的投影机1,所述投影机的直投镜头朝向车头方向;

用于将投影机产生的图案整形放大并反射至幕布上成像的自由曲面反射镜2,经自由曲面反射镜整形放大后的图案为将投影机投射的原图案各部分等比例放大了的并与汽车后窗玻璃的形状相吻合的弧形图案,自由曲面反射镜的反射面朝向投影机的直投镜头;

后车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是其为车后排座椅靠背后方的台面,

底座3,所述底座安装于汽车后窗玻璃与后车台所夹区域中,所述底座固定安装于后车台上,所述投影机位于靠近汽车后窗玻璃的一侧,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位于远离汽车后窗玻璃的一侧,由于需要自由曲面反射镜2的反射面面向汽车后窗玻璃4,需要自由曲面反射镜整体处于近似直立的状态,为了一方面有效支撑自由曲面反射镜,再一方面充分利用汽车后窗玻璃与后车台之间所夹空间,使自由曲面反射镜可尽量远离后座乘坐者(即让自由曲面反射镜尽量远离后座),所述底座主要由第一安装部30和第二安装部31一体构成,所述投影机安装于第一安装部30上,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安装于第二安装部31上,所述第一安装部30和第二安装部31之间呈一钝角夹角设置。第一安装部30宜平置于后车台的平台上,第二安装部31和汽车后窗玻璃相对水平面的倾斜方向是一致的。如此可大大减少底座的横向占用空间,使得自由曲面反射镜可尽量远离后座,避免了后座乘坐人不小心触碰该投影系统对其造成的干扰,也增加了后座乘坐人行驶时的安全性。为了减少行驶时的颠簸对车载投影系统的影响,所述底座的第二安装部与后车台的钣金相固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与后车台相贴合。即第二安装部为固定部,第一安装部为非固定状态,由于自由曲面反射镜较投影机更重,故第二安装部与自由曲面反射镜组成的整体更重,将较重的予以固定,较轻的(第一安装部与投影机组成的整体)采用非固定方式安装,既可减少行驶时颠簸对车载投影系统整体的扰动,保证图案成像的稳定性,又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颠簸对车载投影系统的冲击,提高其寿命。

由于最终的成像面为弧形面,自由曲面反射镜整形的作用便是为了与其相适配,假若自由曲面反射镜仅简单将原图案的各部分等比例放大而无整形作用的话,那么其反射后成像在弧形面上的图案便会出现若干部分畸形和/或虚化的情况,故本申请的自由曲面反射镜不是目前常见的凸面镜,其可对图案进行整形的能力是由其反射面的结构所实现的,为了进一步说明自由曲面反射镜,下面列举了一种自由曲面反射镜,但可理解的是不仅限于此,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的反射面由位于曲面反射镜中线上的隆起部及以隆起部为发散原点向外延展形成的渐变部一体构成,所述隆起部的曲率小于渐变部的曲率,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的反射面由隆起部至反射面的顶部距离投影机逐渐变远,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的反射面由中部至两侧距离投影机逐渐变远。如图3所示,以左右方向为x向,以前后方向为y向,以上下方向为z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2的反射面由中部至两侧距离投影机逐渐变远。”是指位于同一高度(xy平面)上的自由曲面反射镜2的反射面上的所有点由中部至两侧距离投影机逐渐变远。而位于同一xz平面上的自由曲面反射镜2的反射面上的所有点基本上依照由下至上距离投影机逐渐变远的方式设置。

可选的,所述隆起部位于反射面底部中心位置处,所述投影机的直投镜头的轴线穿过隆起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使成像在汽车后窗玻璃4上图案的两侧边缘更加清晰不虚化,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为自由曲面反射镜2,其反射面为可使得反射后的图案各部分等比例放大的凸面。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2的反射面由位于曲面反射镜中线上的隆起部20、以隆起部为发散原点向外平滑延展形成的渐变部21以及位于自由曲面反射镜2反射面两侧的突变部22一体构成,隆起部20和渐变部21均为曲面,所述渐变部21至突变部22非平滑过渡,进一步,两突变部22为平面。为了方便自由曲面反射镜2的调节,进一步,所述自由曲面反射镜2通过销轴与第二安装部31相铰接,如此自由曲面反射镜2可相对第二安装部31转动便于调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