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00246发布日期:2020-11-27 13:0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功耗低、清晰度高、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广泛应应用在各种需要实现显示的设备上。

当温度较低时,液晶材料将变得粘滞,通电后响应速度变慢,动态图像出现拖尾甚至不能显示,当温度更低时,液晶材料的液晶态就会消失,液材料变成晶体,不能进行画面显示。因此,当温度较低时,需要对液晶显示器进行加热处理,将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液晶的流通性,实现液晶显示器的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显示面板内额外设置加热走线对显示面板进行加热,因此,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增加加热走线的制程,会增加工艺难度;且需要在显示面板中增加额外的膜层结构用于形成加热走线,会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光线的穿透率,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在不增加额外膜层设计的同时有效解决显示面板低温工作时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条栅极线,栅极线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栅极驱动电路,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栅极线的第一端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选通模块,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一条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加热阶段,晶体管导通,栅极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栅极线复用为加热电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条栅极线,栅极线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栅极驱动电路,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栅极线的第一端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选通模块,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一条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驱动方法包括:加热阶段,晶体管导通,栅极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栅极线复用为加热电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多条栅极线、栅极驱动电路和选通模块,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栅极线的第一端均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一条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在加热阶段,栅极驱动电路给栅极线的第一端提供信号,控制晶体管导通,栅极线的第二端的信号与栅极线的第一端的信号不同,栅极线的第二端与栅极线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压差,从而栅极线上形成电流,栅极线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有效解决显示面板低温工作时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且显示面板中无需另外增加膜层设置加热电极,减少工艺制程,从而减小工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且不会影响光线的穿透率,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像素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一种电压示意图;

图9是图7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一种电压示意图;

图10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另一种电压示意图;

图11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又一种电压示意图;

图12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又一种电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10;

多条栅极线g,栅极线g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

栅极驱动电路20,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栅极线g的第一端与栅极驱动电路20电连接;

选通模块30,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选通模块30包括多个晶体管t,一条栅极线g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t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

加热阶段,晶体管t导通,栅极线g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和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的多条栅极线g、栅极驱动电路20和选通模块30,选通模块30包括多个晶体管t。栅极线g的第一端均与栅极驱动电路20电连接,一条栅极线g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t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在加热阶段,栅极驱动电路20给栅极线g的第一端提供信号,晶体管t导通,栅极线g的第二端的信号与栅极线g的第一端的信号不同,栅极线g的第二端与栅极线g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压差,从而栅极线g上形成电流,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g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有效解决显示面板低温工作时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且显示面板中无需另外增加膜层设置加热电极,减少工艺制程,从而减小工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且不会影响光线的穿透率,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栅极驱动电路20可以是栅极驱动芯片(integratedcircuit),也可以是移位寄存电路(amorphoussilicongate),且栅极驱动电路20可以为单独的驱动芯片,也可以和数据驱动芯片共用一个驱动芯片,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像素单元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数据线d,数据线d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

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p,像素单元p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

像素单元p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和像素电极40,第一开关k1的栅极与一条栅极线g1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第一极与像素电极40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第二极与一条数据线d电连接。

具体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的多条数据线d、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p,像素单元p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和像素电极40,第一开关k1的栅极与一条栅极线g1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第一极与像素电极40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第二极与一条数据线d电连接,在数据写入阶段,晶体管t关闭,向栅极线g施加使能信号使得与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导通,通过数据线d给像素电极40充电。

可选的,像素单元p沿行方向和列方向呈阵列排布,栅极线g沿行方向延伸、沿列方向排列,数据线d沿列方向延伸、沿行方向排列,栅极线g与数据线d相互绝缘交叉设置限定多个像素单元p。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个栅极线组g0,每个栅极线组g0包括两条相邻的栅极线g;

晶体管t为第二开关k2;

选通模块30包括个第二开关k2和n条第一控制线51,第二开关k2和栅极线组g0一一对应,且第二开关k2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和其对应的栅极线组g0中的两条栅极线g电连接,一个第二开关k2的栅极与一条第一控制线51电连接,一条第一控制线51与至少一个第二开关k2电连接;其中,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3和图4,显示面板还包括个栅极线组g0,每个栅极线组g0包括两条相邻的栅极线g,选通模块30包括个第二开关k2,第二开关k2和栅极线组g0一一对应,且第二开关k2的第一极与和其对应的栅极线组g0中的一条栅极线g电连接,第二开关k2的第二极与和其对应的栅极线组g0中的另一条栅极线g电连接。选通模块30还包括n条第一控制线51,一个第二开关k2的栅极与一条第一控制线51电连接,通过第一控制线51的信号控制与其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的导通和关闭。一条第一控制线51与至少一个第二开关k2电连接,从而

以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均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

数据写入阶段,向第一控制线51施加第三控制信号vgll,与第一控制线5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关闭,向栅极线g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导通。

加热阶段,向第一控制线51施加第一控制信号vgl+,与第一控制线5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导通,分别向与第二开关k2电连接的两条栅极线g施加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之间产生压差,从而栅极线g上形成电流,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g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且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使得第一开关k1关闭,即在与部分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处于关闭期间时,该部分栅极线g可在加热阶段复用为加热电极,在不影响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情况下,可通过栅极线g对显示面板进行加热。

当n等于1时,即一条第一控制线51与所有的第二开关k2电连接,此时,加热阶段处于显示面板的显示消影时间内。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5,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驱动芯片60,数据线d均与数据驱动芯片60电连接;

第一控制线51均与数据驱动芯片60电连接。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5,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驱动芯片60,数据线d均与数据驱动芯片60电连接,通过数据驱动芯片60给数据线d提供信号,第一控制线51均与数据驱动芯片60电连接,可通过数据驱动芯片60给第一控制线51提供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面板中设置数据驱动芯片60给数据线d和第一控制线51提供信号,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可以不设置数据驱动芯片60,数据线d和第一控制线51可以和显示面板的外部芯片电连接,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6,可选的,其中,栅极线g的数量为n条;

晶体管t为第三开关k3;

选通模块30包括n个第三开关k3、m条第二控制线52和s条第一信号线71,第三开关k3和栅极线g一一对应,且第三开关k3的第一极与和其对应的栅极线g电连接,一个第三开关k3的第二极与一条第一信号线71电连接,一条第一信号线71与至少一个第三开关k3电连接,一个第三开关k3的栅极与一条第二控制线52电连接,一条第二控制线52与至少一个第三开关k3电连接;其中,

1≤m≤n,1≤s≤n。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3和图6,栅极线g的数量为n条,晶体管t为第三开关k3,选通模块30包括n个第三开关k3,第三开关k3和栅极线g一一对应,且第三开关k3的第一极与和其对应的栅极线g电连接。选通模块30还包括m条第二控制线52和s条第一信号线71,一个第三开关k3的第二极与一条第一信号线71电连接,一条第一信号线71与至少一个第三开关k3电连接,一个第三开关k3的栅极与一条第二控制线52电连接,一条第二控制线52与至少一个第三开关k3电连接;其中,1≤m≤n,1≤s≤n。第二控制线52控制与其电连接的第三开关k3的导通和关闭。

以第一开关k1和第三开关k3均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

数据写入阶段,向第二控制线52施加第三控制信号vgll,与第二控制线52电连接的第三开关k3关闭,向栅极线g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导通。

加热阶段,向第二控制线52施加第二控制信号vgll,与第二控制线52电连接的第三开关k3导通,向与第三开关k3电连接的栅极线g施加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中的一种,向与第三开关k3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71施加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中的另一种,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之间产生压差,从而栅极线g上形成电流,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g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且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使得第一开关k1关闭,即在与部分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处于关闭期间时,该部分栅极线g可在加热阶段复用为加热电极,在不影响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情况下,可通过栅极线g对显示面板进行加热。

当m等于1时,即一条第二控制线52与所有的第三开关k3电连接,此时,加热阶段处于显示面板的显示消影时间内。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7,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线驱动芯片60,数据线d均与数据线驱动芯片60电连接;

第二控制线52和第一信号线71均与数据线驱动芯片60电连接。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7,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驱动芯片60,数据线d均与数据驱动芯片60电连接,通过数据驱动芯片60给数据线d提供信号,第二控制线52均与数据驱动芯片60电连接,可通过数据驱动芯片60给第二控制线52提供信号,第一信号线71均与数据线驱动芯片60电连接,可通过数据驱动芯片60给第一信号线71提供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面板中设置数据驱动芯片60给数据线d、第二控制线52和第一信号线71提供信号,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可以不设置数据驱动芯片60,数据线d、第二控制线52和第一信号线71可以和显示面板的外部芯片电连接,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10;

多条栅极线g,栅极线g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

栅极驱动电路20,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栅极线g的第一端与栅极驱动电路20电连接;

选通模块30,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选通模块30包括多个晶体管t,一条栅极线g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t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

驱动方法包括:

加热阶段,晶体管t导通,栅极线g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信号形成压差,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和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的多条栅极线g、栅极驱动电路20和选通模块30,选通模块30包括多个晶体管t。栅极线g的第一端均与栅极驱动电路20电连接,一条栅极线g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t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在加热阶段,栅极驱动电路20给栅极线g的第一端提供信号,晶体管t导通,栅极线g的第二端的信号与栅极线g的第一端的信号不同,栅极线g的第二端的信号与栅极线g的第一端的信号之间形成压差,从而栅极线g上形成电流,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g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有效解决显示面板低温工作时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且显示面板中无需另外增加膜层设置加热电极,减少工艺制程,从而减小工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且不会影响光线的穿透率,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2和图3,可选的,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数据线d,数据线d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

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p,像素单元p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

像素单元p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和像素电极40,第一开关k1的栅极与一条栅极线g1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第一极与像素电极40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第二极与一条数据线d电连接。

驱动方法还包括:

数据写入阶段,晶体管t关闭,向栅极线g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导通。

具体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侧的多条数据线d、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p,像素单元p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和像素电极40,第一开关k1的栅极与一条栅极线g1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第一极与像素电极40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第二极与一条数据线d电连接,在数据写入阶段,晶体管t关闭,向栅极线g施加第一信号vgh使得与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导通,通过数据线d给像素电极40充电。

图8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一种电压示意图,参考图3、图5和图8,可选的,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个栅极线组g0,每个栅极线组g0包括两条相邻的栅极线g;

晶体管t为第二开关k2;

选通模块30包括个第二开关k2和n条第一控制线51,第二开关k2和栅极线组g0一一对应,且第二开关k2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和其对应的栅极线组g0中的两条栅极线g电连接,一个第二开关k2的栅极与一条第一控制线51电连接,一条第一控制线51与至少一个第二开关k2电连接;其中,

驱动方法还包括:

加热阶段,向第一控制线51施加第一控制信号vgl+,与第一控制线5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导通,分别向与第二开关k2电连接的两条栅极线g施加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之间产生压差,且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使得第一开关k1关闭。

具体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个栅极线组g0,每个栅极线组g0包括两条相邻的栅极线g,选通模块30包括个第二开关k2,第二开关k2和栅极线组g0一一对应,且第二开关k2的第一极与和其对应的栅极线组g0中的一条栅极线g电连接,第二开关k2的第二极与和其对应的栅极线组g0中的另一条栅极线g电连接。选通模块30还包括n条第一控制线51,一个第二开关k2的栅极与一条第一控制线51电连接,通过第一控制线51的信号控制与其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的导通和关闭。一条第一控制线51与至少一个第二开关k2电连接,从而

以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均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

数据写入阶段,向第一控制线51施加第三控制信号vgll,与第一控制线5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关闭,向栅极线g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导通。

加热阶段,向第一控制线51施加第一控制信号vgl+,与第一控制线5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导通,分别向与第二开关k2电连接的两条栅极线g施加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之间产生压差,从而栅极线g上形成电流,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g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且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使得第一开关k1关闭,即在与部分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处于关闭期间时,该部分栅极线g可在加热阶段复用为加热电极,在不影响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情况下,可通过栅极线g对显示面板进行加热。

实例性的,从远离数据驱动芯片60的一侧依次对栅极线g进行编号,分别为g1、g2、g3、g4……gn-3、gn-2、gn-1、gn,向栅极线g1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1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中的第一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与栅极线g1、g2、g3、g4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线511施加第三控制信号vgll,与第一控制线51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关闭,向栅极线g2、g3、g4施加第三信号vgl;与栅极线gn-3、gn-2、gn-1、gn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线51n施加第一控制信号vgl+,与第一控制线51n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导通,向栅极线gn-3和gn-2分别施加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栅极线gn-3和gn-2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栅极线gn-3和gn-2可复用为加热电极,同理向栅极线gn-1和gn分别施加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栅极线gn-1和gn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栅极线gn-1和gn可复用为加热电极。栅极线g2、g3、g4……gn-3、gn-2、gn-1和gn电连接的像素单元中的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各栅极线g的电压和各第一控制线51的电压基于同一原理进行相应的电压设置,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示例性的,第三信号vgl为-7v时,第二信号vgl-n可以为-15v,第三控制信号vgll可以为5v,第一控制信号vgl+可以为-20v,基本上满足vgl+>vgl>vgl-n>vgll。需要说明书的是,本发明对vgl+、vgl、vgl-n和vgll的数值不进行限制,只需满足第二信号vgl-n和第三信号vgl使得第一开关k1关闭,第三控制信号vgll使得第二开关k2关闭,第一控制信号vgl+使得第二开关k2导通即可。

图9是图7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一种电压示意图,参考图7和图9,可选的,其中,栅极线g的数量为n条;

晶体管t为第三开关k3;

选通模块30包括n个第三开关k3、m条第二控制线52和s条第一信号线71,第三开关k3和栅极线g一一对应,且第三开关k3的第一极与和其对应的栅极线g电连接,一个第三开关k3的第二极与一条第一信号线71电连接,一条第一信号线71与至少一个第三开关k3电连接,一个第三开关k3的栅极与一条第二控制线52电连接,一条第二控制线52与至少一个第三开关k3电连接;其中,

1≤m≤n,1≤s≤n。

驱动方法还包括:

加热阶段,向第二控制线52施加第二控制信号vgll,与第二控制线52电连接的第三开关k3导通,向与第三开关k3电连接的栅极线g施加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中的一种,向与第三开关k3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71施加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中的另一种,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之间产生压差,且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使得第一开关k1关闭。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7和图9,栅极线g的数量为n条,晶体管t为第三开关k3,选通模块30包括n个第三开关k3,第三开关k3和栅极线g一一对应,且第三开关k3的第一极与和其对应的栅极线g电连接。选通模块30还包括m条第二控制线52和s条第一信号线71,一个第三开关k3的第二极与一条第一信号线71电连接,一条第一信号线71与至少一个第三开关k3电连接,一个第三开关k3的栅极与一条第二控制线52电连接,一条第二控制线52与至少一个第三开关k3电连接;其中,1≤m≤n,1≤s≤n。第二控制线52控制与其电连接的第三开关k3的导通和关闭。

以第一开关k1和第三开关k3均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

数据写入阶段,向第二控制线52施加第三控制信号vgll,与第二控制线52电连接的第三开关k3关闭,向栅极线g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导通。

加热阶段,向第二控制线52施加第二控制信号vgll,与第二控制线52电连接的第三开关k3导通,向与第三开关k3电连接的栅极线g施加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中的一种,向与第三开关k3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71施加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中的另一种,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之间产生压差,从而栅极线g上形成电流,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g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且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使得第一开关k1关闭,即在与部分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处于关闭期间时,该部分栅极线g可在加热阶段复用为加热电极,在不影响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情况下,可通过栅极线g对显示面板进行加热。

示例性的,从远离数据驱动芯片60的一侧依次对栅极线g进行编号,分别为g1、g2、g3、g4……gn-3、gn-2、gn-1、gn,向栅极线g1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1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中的第一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与栅极线g1和g2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线521施加第三控制信号vgll,与第二控制线521电连接的第三开关k3关闭,向栅极线g2施加第三信号vgl;与栅极线gn-1、gn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线52m施加第二控制信号vgl+,与第二控制线52m电连接的第三开关k3导通,向栅极线gn-1和gn的一端施加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中的一种,向与第三开关k3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71施加第四信号vgl和第五信号vgl-n中的另一种,栅极线gn-1和gn两端的信号之间形成压差,栅极线gn-1和gn可复用为加热电极。栅极线g2、g3、g4……gn-3、gn-2、gn-1和gn电连接的像素单元中的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各栅极线g的电压和各第二控制线52的电压基于同一原理进行相应的电压设置,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示例性的,第四信号vgl为-7v时,第五信号vgl-n可以为-15v,第三控制信号vgll可以为5v,第二控制信号vgll可以为-20v,基本上满足vgl+>vgl>vgl-n>vgll。需要说明书的是,本发明对vgl+、vgl、vgl-n和vgll的数值不进行限制,只需满足第四信号vgl-n和第五信号vgl使得第一开关k1关闭,第三控制信号vgll使得第三开关k3关闭,第二控制信号vgll使得第三开关k3导通即可。

可选的,其中,加热阶段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阶段和至少一个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同一条栅极线上所施加的信号不同。

图10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另一种电压示意图,具体的,参考图5和图10,在第一阶段,向栅极线g1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1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中的第一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与栅极线g1、g2、g3、g4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线511施加第三控制信号vgll,与第一控制线51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关闭,向栅极线g2、g3、g4施加第三信号vgl;向与栅极线gn-3、gn-2、gn-1、gn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线51n施加第一控制信号vgl+,与第一控制线51n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导通,向栅极线gn-3施加第三信号vgl,向栅极线gn-2施加第二信号vgl-n,栅极线gn-3和gn-2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栅极线gn-3,gn-2可复用为加热电极,同理向栅极线gn-1施加第三信号vgl,向栅极线gn施加第二信号vgl-n,栅极线gn-1和gn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栅极线gn-1和gn可复用为加热电极。在第二阶段,向栅极线g2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2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中的第一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与栅极线g1、g2、g3、g4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线511施加第三控制信号vgll,与第一控制线51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关闭,向栅极线g1、g3、g4施加第三信号vgl;向与栅极线gn-3、gn-2、gn-1、gn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线51n施加第一控制信号vgl+,与第一控制线51n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导通,向栅极线gn-3施加第二信号vgl-n,向栅极线gn-3施加第三信号vgl,栅极线gn-3和gn-2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栅极线gn-3,gn-2可复用为加热电极,同理向栅极线gn-1施加第二信号vgl-n,向栅极线gn施加第三信号vgl和,栅极线gn-1和gn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栅极线gn-1和gn可复用为加热电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同一条栅极线上所施加的信号不同,有效避免显示面板在加热阶段时,同一条栅极线上长时间处于一个信号时可能存在的闪烁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10示例性的示出了与栅极线g1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中的第一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为第一阶段,与栅极线g2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中的第一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为第二阶段,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还可以为其他设置方式,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图11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又一种电压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5和图11,加热阶段,向第一控制线51施加第一控制信号vgl+,与第一控制线5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导通,分别向与第二开关k2电连接的两条栅极线g施加第二信号vgl-n和第七信号vgl+k,第二信号vgl-n和第七信号vgl+k之间产生压差,从而栅极线g上形成电流,栅极线g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g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且第二信号vgl-n和第七信号vgl+k使得第一开关k1关闭,即在与部分栅极线g电连接的第一开关k1处于关闭期间时,该部分栅极线g可在加热阶段复用为加热电极,在不影响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情况下,可通过栅极线g对显示面板进行加热。第七信号vgl+k的电压值大于第三信号vgl,低温时第一开关k1的关断电压可调范围会有变化,在第七信号vgl+k下,第一开关k1仍然处于关闭状态。第二信号vgl-n和第七信号vgl+k之间的压差更大,栅极线g的加热效果更好。

可选的,相邻两帧显示画面所对应的加热阶段中,同一条栅极线上所施加的信号不同。

具体的,参考图5和图8,在一帧显示画面所对应的加热阶段中,向栅极线g1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1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中的第一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与栅极线g1、g2、g3、g4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线511施加第三控制信号vgll,与第一控制线51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关闭,向栅极线g2、g3、g4施加第三信号vgl;向与栅极线gn-3、gn-2、gn-1、gn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线51n施加第一控制信号vgl+,与第一控制线51n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导通,向栅极线gn-3施加第三信号vgl,向栅极线gn-3施加第二信号vgl-n,栅极线gn-3和gn-2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栅极线gn-3,gn-2可复用为加热电极,同理向栅极线gn-1施加第三信号vgl,向栅极线gn施加第二信号vgl-n和,栅极线gn-1和gn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栅极线gn-1和gn可复用为加热电极。图12是图5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时的又一种电压示意图,参考图5和图12,在另一帧显示画面所对应的加热阶段中,向栅极线g1施加第一信号vgh,与栅极线g1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中的第一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与栅极线g1、g2、g3、g4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线511施加第三控制信号vgll,与第一控制线511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关闭,向栅极线g2、g3、g4施加第三信号vgl;向与栅极线gn-3、gn-2、gn-1、gn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线51n施加第一控制信号vgl+,与第一控制线51n电连接的第二开关k2导通,向栅极线gn-3施加第二信号vgl-n,向栅极线gn-2施加第三信号vgl,栅极线gn-3和gn-2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栅极线gn-3,gn-2可复用为加热电极,同理向栅极线gn-1施加第二信号vgl-n,向栅极线gn施加第三信号vgl,栅极线gn-1和gn之间形成电流回路,栅极线gn-1和gn可复用为加热电极。在不同帧显示画面所对应的加热阶段中,可选的,在相邻两帧显示画面所对应的加热阶段中,同一条栅极线上所施加的信号不同,有效避免显示面板在加热阶段时,同一条栅极线上长时间处于一个信号时可能存在的闪烁问题。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3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0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的第一侧的多条栅极线、栅极驱动电路和选通模块,选通模块包括多个晶体管。栅极线的第一端均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一条栅极线的第二端与一个晶体管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电连接。在加热阶段,栅极驱动电路给栅极线的第一端提供信号,晶体管导通,栅极线的第二端的信号与栅极线的第一端的信号不同,栅极线的第二端与栅极线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压差,从而栅极线上形成电流,栅极线复用为加热电极,通过栅极线实现显示面板的加热,有效解决显示面板低温工作时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且显示面板中无需另外增加膜层设置加热电极,减少工艺制程,从而减小工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且不会影响光线的穿透率,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