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卡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5271发布日期:2021-01-26 11:4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头卡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卡装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主流摄像系统总体上分为可换镜头相机和不可换镜头相机。
[0003]
不可换镜头相机主要是卡片机,即采用一个机身和一个镜头,而且机身和镜头是完全固连在一起的,用户使用时无法拆卸,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1)如果是自动变焦镜头,其镜头的变焦需要由机身驱动,耗电极快,电池的续航能力差,一般一块电池只能拍几十张照片或百多张照片,虽然总体上很轻便,但是电池续航能力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
[0004]
对于可换镜头的相机,主要是单反和微单(如索尼的nex系列微单,尼康的j系列,佳能的eos m系列);这种相机都是采用可换镜头的卡口,但是容易出现不小心触碰或未卡紧时镜头的掉落。因此需要一种以按钮驱动的便捷的,且使用寿命长的镜头卡装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镜头卡装机构。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镜头卡装机构,包括解锁按键、锁止件;解锁按键受外力移动,锁止件根据解锁按键发生移动,且锁止件的移动方向与解锁按键的移动方向不同。
[0008]
进一步的,镜头卡装机构与镜头接触;解锁按键和锁止件上都设置斜切面,且两者通过斜切面接触;锁止件整体呈圆柱形,其中间呈长方体且设置贯穿矩形孔,矩形孔内设置斜切面,斜切面深度与矩形孔深度相同或小于矩形孔深度。
[0009]
进一步的,还包括弹簧,弹簧设置在锁止件的一端。
[0010]
进一步的,解锁按键包括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之间采用一体成形或可拆卸式结构。
[0011]
进一步的,解锁按键包括第一按键、按键定位结构和第二按键,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之间分离,第二按键上设置限位孔,按键定位结构设置与第二按键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凸台。
[0012]
进一步的,第一按键表面设置条形凸台,第一按键下表面中间设置连接柱,连接柱与第二按键接触。
[0013]
进一步的,第一按键的下方设置圆柱,弹簧套在圆柱上。
[0014]
进一步的,还包括按键定位结构,第二按键上设置限位孔,按键定位结构设置与第二按键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凸台。
[0015]
进一步的,按键定位结构,其上设置贯穿孔,且通过贯穿孔与锁止件接触。
[0016]
进一步的,第二按键整体呈十字形,其与第一按键最近的一端上设置限位孔,远离第一按键的一端上设置斜切面。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解锁按键和锁止件上的斜切面,来进行相
对移动,从而可以控制镜头连接处卡装的机械控制。通过加设弹簧来进行复位操作,且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磨损。通过设置按键定位结构来显示移动的距离,且更好的连接组合了锁止件和解锁按键,提高其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安装爆炸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在机器上结构安装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际操作未按下前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局部放大运动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复位后的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际操作镜头安装的示意图。
[0025]
图中标识:第一按键1、条形凸台11、圆柱12、第二按键2、限位孔21、斜切面22、锁止件3、按键定位结构4、限位凸台41和弹簧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
实施例一:
[0028]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镜头卡装机构,包括解锁按键、锁止件3;解锁按键受外力移动,锁止件3根据解锁按键发生移动,且锁止件3的移动方向与解锁按键的移动方向不同。其具体实现方式很多,例如解锁按键和锁止件3上都设置斜切面,且两者通过斜切面接触。通过斜切面的设置来提供锁止件3的平移距离,其中锁止件3整体可以呈圆柱形,其中间呈长方体且设置贯穿矩形孔,矩形孔内设置斜切面,斜切面深度与矩形孔深度相同或斜切面深度小于矩形孔深度。又或者将解锁按键设置成旋转按钮,其与锁止件3之间通过涡轮蜗杆结构,来进行锁止件3的移动等方式。此类结构提升结构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镜头卡装机构与镜头直接卡接,通过解锁按键的控制来联动控制锁止件3固定住镜头,具体的安装镜头时,通过相应结构旋转固定上镜头,并通过镜头卡装机构来固定住镜头,已达到不让其发生旋转而脱离。
[0029]
作为优选,解锁按键包括第一按键1和第二按键2,第一按键1和第二按键2采用一体成形或可拆卸式结构。镜头卡装机构还设置按键定位结构4,按键定位结构4与解锁按键、锁止件3配合,以提高镜头卡装结构的稳定性。具体的第二按键2上设置限位孔21,按键定位结构4设置与第二按键2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凸台41,形成第一按键1与第二按键2推动时的限位作用。第二按键2整体呈十字形,其与第一按键1最近的一端上设置限位孔21,远离第一按键1的一端上设置斜切面22,此处斜切面22与锁止件3上的贯穿矩形孔内的斜切面相配合,推动锁止件3的定向移动。按键定位结构4,其上设置贯穿孔42,且通过贯穿孔42与锁止件3接触。锁止件3的中间长方体的宽度大于贯穿孔42,来限制了锁止件3移动距离,也可以锁止件3的中间长方体的宽度等于或小于贯穿孔42,完全靠锁止件3来进行限制移动距离。
[0030]
作为优选,镜头卡装机构还包括弹簧5,弹簧5包括两个,第一个弹簧设置在锁止件3远离按键定位结构4的一端,第二个弹簧设置在第一按键1的下方。第一按键1表面设置条
形凸台11,第一按键1的下方设置圆柱12,第二个弹簧还套设在圆柱12上。弹簧5的设置将大大提升按键整体的灵敏度,提高可操作性和快速复位。
[0031]
实施例二:
[0032]
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解锁按键包括第一按键1、按键定位结构4和第二按键2。第一按键1和第二按键2之间分离,第一按键1下表面中间设置连接柱,连接柱与第二按键2接触。第二按键2上设置限位凸台,按键定位结构4设置与第二按键2限位凸台相配合的限位孔。
[0033]
综上所述,本方案通过下按第一按键1,推动第二按键2,从而通过第二按键2上的斜切面22平移锁止件3,驱动卡装结构松开镜头旋转的控制。松开第一按键1时,弹簧5的复位会使第一按键1和锁止件3回到初始状态,从而使镜头的卡扣结构复原重新锁住镜头旋转。
[003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各个部件名词的定义仅仅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实际情况下,存在功能及结构相同或相似,但是名称不一致的情况,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