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卡阅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99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卡阅读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卡阅读机,它能从录在光卡上的每条光跡中读出光学信息的信号。这种光学信息的信号,以光学标记的方法制录在光卡的光跡上。光卡上的光跡有许多条,并平行排列。
已有技术的描述通常所说的存储卡或软件卡为矩形,其上所录的光迹T互相平行并与卡(1)的底边(1a)相垂直,形状如图1所示。在每条光迹T上信息的信号要这样录制使其光学标记的方式如同在图2中所表示的二进制码P的排列,以便于光学阅读。
为阅读录在光卡(1)的光迹T上的信息信号,所使用的光卡阅读机如图3和4所示。利用卡片输入辊(2),沿光卡底边(1a)按箭头(3)的方向,将光卡(1)送入阅读机中;从照明光源(4)发出的光(5)经聚光透镜(6)入射于光卡(1)的光迹T上;从光迹T上反射的光,即光迹读出光(7),通过成像透镜(8)投射于装在支撑面(9)上的光敏元件(10)上。因而光敏元件(10)能够探测到信息信号。这类光敏元件就是像ccD(换向耦合器)那样的一组线型传感器。例如在这里,光敏单元组(10a)被排成一条直线,以便按电扫描到光敏单元(10a)上的顺序阅读所投射的像。如图5(A)所示,光敏元件(10)上光迹像的纵方向与光敏单元(10a)的排列方向相一致。因此在一条光迹上的所有二进制码像P′同时成像在光敏元件(10)上,从而在一条光迹上的所有信息信号亦被同时读出。
但是,如果像图5(B)或图5(C)那样的情况,录在光卡(1)上的每条光迹与光卡(1)的底边不垂直或者光学装置本身的机械精度不够,光迹的纵方向则不与光敏元件(10)的光敏单元(10a)的排列方向相重合。因此,在一条光迹上的所有二进制码像P′都未能成像在光敏元件(10)上。由此所引起的问题是,不能读出该条光迹上的信息信号。为了避免上述的缺陷,有一种光学阅读机是这样的,在第一条光迹之前,在第一条光迹或每条光迹的两边,录上一种能够光学读出的标记。在这类阅读机中可采取如下措施由排列在光敏元件两端的光敏单元来阅读这种单一的或多重的标记。响应装在两端的光敏单元所输出的信号,光敏元件本身则像一个转轴那样,绕着自己的一端摆动。由于这种摆动,使光敏元件的光敏单元组的排列方向能够与光卡光迹的纵方向相一致。
图6表示用于上述阅读机的光卡之一例。所录制的那些光迹T相互平行,并垂直于矩形卡(11)的底边(11a)。每条光迹T上的信息信号被录制成,使其与上面所述的二进制码排列相关,以便于光学阅读。在第一条光迹T1之前的位置上,录一与光迹T相平行的线性标记M。标记M超出光迹T的上、下两端。当然它也需是能够光学阅读的。更详细的说,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在光迹T的录制区域上记录二进制码反射率比其他区域低,则将标记M录得具有低反射率;反之,则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在光迹T的录制区域上记录二进制码反射率比其他区域高,则将标记M录得具有高反射率。再进一步来说,像在放大后图7中表示的那样,以标记M的两端Mx和My录成楔形更为可取。
图8给出一个光敏元件及其摆动机构,它可用于阅读光卡的阅读机上。固定在支撑面(19)上的光敏元件(20)由一个用于阅读光卡(11)光迹T的光敏元件(21),和两个排列在光敏元件(21)两端的光敏元件(22)及(23)组成。光敏元件(21)类似于上面说过的光敏元件(10),其光敏单元组(21a)是成直线排列的。同样,光敏元件(22)和(23)中的光敏单元组(22a)和(23a)也成直线排列。但是在光敏元件(22)和(23)中,却以所有光敏单元(22a)及(23a)的输出信号叠加,作为光敏元件(22)和(23)的输出信号。安装光敏元件(20)的支撑板(19),通过位于光敏元件(23)底部的轴(24),被摆动支撑在固定板(25)上。支撑板(19),通过连接在轴(24)上的合适的摆动机构加以摆动。(摆动机构未标出)在上面所描述的这种光学阅读机中(未画出),允许从光源发出的光入射到标记M的全部长度上,而未入射到图6所示的光卡(11)光迹的全部长度上。为了阅读超出并且低于图7所示光迹T两端的,标记M的端部区Mx和My的光被投射到光敏元件(22)和(23)上。为了阅读标记M的端部区Mx和My以及光迹T的光被投射到光敏元件(21)上。因此,在光卡(11)中所录的标记M与每条光迹T,其相对于光卡(11)底边垂线(11a)为倾斜的地方,或者光学阅读机的机械精度不够的地方,当将光卡(11)输入并输出阅读机时,就发生如图9(A)所示的现象标记M的像M′相对于光敏元件(20)是倾斜的,并且是按箭头(13)所指的方向倾斜而导致两者不相重合。在这种情况下,标记M端部Mx的像M′x首先超出光敏元件(22)。因此,由于光卡的输入使光敏元件(22)的输出信号增大。当这一输出信号超过一个预定量后,标记M的像M′相对于如图9(A)所示的光敏元件(20)倾斜的倾斜度被测出。
因此,利用上述牵引机构使光敏元件(20),通过轴(24)沿反时针方向逐渐摆动成为这种光卡的优点。如图9(B)所示,当标记M的端部My的像M′y超出光敏元件(23)时,光敏元件(23)的输出信号超过预定量,因此通过牵引机构得到控制,使光敏元件(20)的摆动停止。利用上述方法使光敏元件(21)的光敏单元(21a)排列方向与光迹T的纵方向相一致成为可能。
进而,在如图9(c)所示的情况下,标记M的像M′相对于光敏元件(20)倾斜,标记M端部My的像,首先超出了光敏元件(23)。与前面情况类似,当输出信号超过预定量时,就探测到标记M的像M′的倾斜度。因此,光敏元件(20)顺时针摆动,以使光敏单元(21a)的排列方向与光迹T的纵方向相一致。但是,由于光卡在运动,当标记M的端部Mx的像M′x超出光敏元件(22)时,此时另一端部My的像M′y早已超出光敏元件(23)。
一般情况下,认为下述情况是可能的在阅读机中,光卡光迹T的纵方向与光敏元件的光敏单元排列方向之间的偏差角,符合如图10所示的正态分布曲线。基于这一分布的考虑,允许偏差值α可以是,例如在±20分的角度范围内。
因此,在上面所说的阅读机中,当光卡的偏差落在两个可允许限中间的情况下,要想使光敏单元(21a)的排列方向与光迹T的纵方向相一致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所要输入的那些光卡,约一半不能够准直。
更进一步,考虑下述的其他途径也是可能的当光敏元件(23)探测标记M端部My时,要允许停住光卡;而光敏元件(20)一直被摆动到光敏元件(22)探测标记M的端部Mx时为止;然后再利用像光卡输入马达之类的快速响应(快速启动与停止)步进马达,再次输入光卡。但在这种情况下,要有一个阅读光卡的启动时间,而且要明显的增加光卡驱动马达的费用。
本发明的任务因此,根据上面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新型的光卡阅读机。它能准确地阅读光卡上每条光迹的信息信号,甚至在光卡或阅读机的机械精度不够时,亦能如此。
本发明的特征在光卡阅读机中为了能够光学读出,将信息信号录制在以所录标记排列为基础的,相互平行排列的多条光迹上;所用的光卡,具有在第一条光迹之前,第一条光迹或每条光迹的两边录成的光学上能够读出的标记;光敏单元组被排成一条直线;而且有为探测光卡标记的读出光而装的光敏元件,具体安排是将两个光敏元件装在两端。并且提供了一种根据装在光敏元件两端的元件的输出信号,使光敏元件摆动的机构。从而使光敏元件的光敏单元组的排引方向能与光迹的纵方向相一致。特别是提供了一种控制上述摆动机构的摆动控制机构,以及停止上述摆动机构运转的摆动停止机构;所说的摆动控制机构是通过所要摆动的预定角度来控制上述的摆动机构的,而所预定的角度是根据光敏元件端部所装光敏单元的输出信号加以确定的;而且所说的摆动停止机构是根据装在光敏元件另一端部的光敏单元的输出信号,来停止上述摆动机构运转的。
根据本发明可以做到,甚至在光卡或阅读机的机械精度不够的情况下来准确的阅读光卡上每条光迹的信息信号。因此,无需特别注意光卡或阅读机的机械精度,从而减少了光卡或阅读机的造价。
进而言之,由于光敏元件被置于光敏单元的排列方向与光卡上光迹的纵向之间的偏差分布的中心,使得有可能显著地减少校正平均偏差所需的时间。
在光卡阅读机中,使用在第一条光迹之前,在第一条光迹或每条光迹的两边所录的,带有能够光学阅读的标记的光卡。由于标记的读出光被装在光敏元件两端的光敏单元所探测,并且光敏元件接着由装在两端的光敏单元的输出信号所预定的角度,迅速的摆动到下面所说的范围,以恢复光敏元件的光敏单元组的排引方向,使之与光卡上光迹的纵方向相一致。从而使得甚至在光卡或阅读机的机械精度不够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阅读光卡光迹上的信息信号。因此有可能降低光卡阅读机的制造费用,无需对光卡或阅读机予以特别的关注。
进而,因光敏元件被装在光敏单元的排列方向与光卡上光迹的纵方向间的偏差分布中心,有可能大大减少为校正偏差所需的时间。
图1和图2表示例证性的光卡和光迹。图3和图4表示用于阅读机的光学系统的一例。图5是为辅助解释光迹阅读情况的图解式说明。图6和图7表示为辅助说明本发明的光卡标记的一例。图8是表示阅读机的光敏元件的机械结构透视图。图9和图10表示光敏元件和标记的位置关系及其分布。图1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卡阅读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光敏元件和标记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2和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机械结构剖面图和平面图。图14和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原理方框图,以及其时间控制图解。图16和图17表示为辅助说明本发明的光卡的另一例。图18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卡阅读机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光敏元件和标记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9和图20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原理方框图和其时间控制图解。
参见图11到图1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光卡阅读机,其实施例描述于下。
首先参照图11,根据本发明的光卡阅读机,其第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如下所述。在操作开始,插入光卡时,如图11(A)和(D)所示,在光卡的标记M的像M′处存在一种情况,它相对于光敏元件(20)的光敏单元的排列方向是倾斜的。
在光卡(11)给进时,如图11(A)所示,如果标记M的像M′从倾斜状态是按箭头(13)的方向移动的,那么首先,标记M的端部Mx的像M′x将超出上端的光敏元件(22)。因此标记M的端部Mx的像M′x将如同图9(A)所表示的那样被探测到。然后,通过轴(24)连接光敏元件(20)的中部的驱动机构,将使光敏元件(20)迅速地逆时针摆动一个δ角。在这种快速摆动运动中,所确定的光敏元件(22)的运动速度要高于像M′x的速度,即光卡运动速度和摆角δ被确定为,要使δ=arctanP/L,这里L表示光卡上光迹T的长度,P表示一个光迹的节距P。例如,L=7mm,P=20μm,δ近似为10分。通过这一快速摆动,光敏元件(20)和标记M的像M′之间的倾角减小,光敏元件(22)离开像M′运动。进而当光卡移动,因而像M′再次被端部的光敏元件(22)探测到时,光敏元件(20)再次迅速摆动一个δ角,光敏元件(22)离开像M′x而运动。反复上述摆动过程并经过图11(B)所示的状态,达到图11(c)所示的状态。在此刻,标记M的端部My的像M′y被较低端的光敏元件(23)探测到。探测到的这个输出信号,控制驱动机构使光敏元件(20)的摆动停止。如上所述,则能达到使光敏单元(21)的排列方向与光迹T的纵方向相一致。
反之,如图11(D)中所示,当标记M的像M′相对于光敏元件(20)反方向倾斜时,标记M的端部My的像M′y首先被较低端光敏元件(23)探测到。然后光敏元件(20)迅速地顺时针摆动一个δ角,较低端光敏元件向离开像M′y而动。反复进行光敏元件(20)的迅速摆动和像M′y被光敏元件(23)的再探测过程,并经过表示在图11(E)的状态,光敏元件(22)达到一个状态,此处标记M的端部Mx的像M′x能够被探测到,如图11(F)所示的情形,使得光敏元件(20)的摆动停止。在这种情况下,达到了使光敏元件(21)的光明单元的排列方向与光迹T的纵方向相一致。
参见图12和图13,这个实施例的机械结构部分将予说明。在这些图中,光敏元件(20)被装在支撑板(19)的一个支撑构件(19A)上,轴(24)的直径大的那一头(24a)由螺钉紧固在另一个支撑构件(19B)上。在这种情况下,光敏元件(20)的中心光敏单元(23a)被固定在轴(24)的轴线上。两个支撑构件由多个连接件(19c)整体连接。标号(26)表示一个悬臂件。轴(24)与通孔(26a)相配合,该孔被加工在悬臂件(26)的一端并通过支架平板(25)的水平部分(25h)。并且可调螺母(27)配置在悬臂件(26)另一端事先备好的凹进部分(26b)之内。调整螺母(27)的外筒(27A)和内筒(27B),由一对销钉(28)相连接。调整螺母(27)的外筒和悬臂件(26)之间由一对销钉(29)相连接。螺纹件(30)与加工在调整螺母(27)内筒(27B)上的螺孔相啮合。标号(31)表示安装在支架板(25)的弯曲部位(25m)上的马达。该马达的主轴(32)与螺纹件(30)直径大的一头整体连接。再将支架板(25)的垂直部分(25V)固定到座底CH上。
当马达(31)正转或反转时,连接到马达主轴(32)的螺纹部分(30),带动调整螺母(27)接近或离开马达(31)。从而使悬臂件(26)带着轴(24)摆动,并成为轴(24)的中心。通过轴(24)又将摆动传递到支撑件(19B)。由支架板(25)的水平部分(25h)所支撑的支撑板(19B)的摆动,使装在支撑件(19A)上的光敏元件(20)摆动。
以下将参照图14和图15,描述这个实施例中马达的转动控制情况。
图14表示此实施例的电子学装置。标号(40)表示一个为了探测光卡插入,而输出探测信号的探测器。光卡探测器的探测信号提供给两个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41)和(42)的换向接线端子R。而且端部光敏元件(22)和(23)的两个探测信号分别供给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41)和(42)的定位接线端S。标号(43)和(44)表示突跳电路。端部光敏元件(22)和(23)的两个探测信号分别供给该电路。突跳电路(43)或(44)的输出信号,分别供到驱动放大器(45)的倒相输入接线端,或不倒相输入接线端。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41)或(42)的输出信号供给到“与”门(46)。“与”门(46)的输出信号供到继电器(47)。驱动放大器(45)的输出信号,通过这个继电器(47)供到马达(31)。
这一实施例的操作情况如下当光卡被一光卡探测器(40)探测时,两个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41)和(42)响应光卡探测信号而翻转。
在图11(A)中所表示的状态,即是上端光敏元件(22)探测到标记M的端部Mx的像M′x时,探测信号A供给双稳态多谐振荡电(41)和突跳电路(43),形成如图15A中所表示的情况。因此,双稳态多谐电路(41)响应探测信号A并被定位。而且像图15B所表示的那样,输出信号B供给到“与”门(46)的一个输入接线端。另一方面,如图15c所示,突跳电路(43)(单稳态多谐振荡器)输出一个正脉冲c。这一正脉冲c供给驱动放大器(45),使马达(31)反向转动。从而使光敏元件(20)迅速逆时针摆动一个δ角,一如前面所述,马达(31)在时间点t2立即停止。
根据偏离光卡上光迹的纵方向的偏差角度,光敏元件(20)的迅速摆动做适当的反复。在时间点t5,发生如图11(c)所示的低端光敏元件(23)探测到标记M1的端部My的像M′y,则有如图150所示的,一个输出信号D馈入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42)。接着,如图15E所示的输出信号E供到“与”门的另一端输入接线端(46)。在t5这个时刻,“与”门的两个输入信号为逻辑1,因此,“与”门(46)的输出信号也是1。为响应“与”门(46)的这一输出信号,继电器(47)的触点被打开。因为驱动放大器(45)的输出信号未供到马达(31),致使马达(31)在时刻t5停止。从而,光敏元件(20)就被固定在下述的位置处光敏单元的排列方向与光卡上光迹的纵方向相一致的地方。这样,光敏元件(21)就可读出录在每条光迹上的信息。
进而言之,在图11(D)所示的状态下,由低端光敏元件(23)首先探测到标记M的端部My的像M′y时,突跳电路(44)所输出的脉冲信号,被驱动放大器(45)加以非反相放大。因此马达(31)正向转动,致使光敏元件(20)迅速顺时针摆动一个δ角。与上面所述过程类似,光敏元件(20)被固定在这样的位置处光敏单元的排列方向与光卡上光迹的纵方向相一致的地方。
另外,在图6到图11所表示的标记M,仅仅端部区域Mx和My被用来使光敏元件(20)与光迹T相匹配。因此,像图16所表示的那样,对应于标记M的端部区Mx和My可以录制两个标记M1和M2。
当然,如图7所示,在每条光迹T的较上和较下位置上,以及在对应于第一条光迹T1之前和最后一条光迹之后的单条或多条光迹的位置上,分别录上多条标记M1与M2也是可能的。这样做,不仅能够探测到所要读出的光迹的地址,而且还能够根据这些标记M1和M1选择出任何希望读出的光迹。
在那些标记M被录得与光迹T同样长的地方,光敏元件(20)仅仅由阅读光迹T的光敏单元(21)组成。此时,标记端区的二进制码组,由光敏单元(21)来探测。光敏单元(21)的作用为,使光敏单元(21)本身摆动到让标记M的像M′超出光敏元件(21)的地方。故此,像标记M1和M2那样,指明录成标记M的每个二进制码或多个二进制码P也是可能的。此时,与其他光迹相比,在第一条光迹T1上的信息二进码组的数目减少两个。
参见图18,根据本发明的光卡阅读机的第二个实施例,其原理描述于下。首先,当操作开始,插入光卡时,如图18A所示,光敏元件(20)被顺时针倾斜一个θ角,即与垂直于光卡标记M的像M′的移动方向(13)的平面构成θ角。而且由连接光敏元件(20)端部的轴(24)倾斜到移动方向(13)的反方向。所确定的这一角度θ,要大于上述的允许偏差值α,例如为30分。在光卡给进,并且标记M的像M′按箭头(13)的方向运动,使构记M的像M′处于倾斜状态的地方,如图18A所示的情形,标记M的端部Mx的像M′x首先超出光敏元件(22)的上端。从而使标记M的端部像Mx的像M′x被探测到,这与前面所说的情况相类似。而后,光敏元件(20)通过驱动轴(24)被迅速地按逆时针方向摆动一个角δ。由于迅速摆动,使所确定的上端部光敏元件(22)的运动速度,要大于像M′x的运动速度,即大于光卡的输送速度。进而,摆动角度δ被确定为小于允许偏差值α(例如为10分)。通过这一快速摆动,光敏元件(20)的倾角(θ-α)减小。并且上端部光敏元件(22)做离开像M′x的运动。因此,当光卡进一步移动,并且像M′x再度被上端部光敏元件(22)所探测时,光敏元件(20)迅速再摆动角度δ。上端部光敏元件(22)再做离开像M′x的运动。反复进行这一过程,并通过表于图18B(类似于图9A)的状态,使光敏元件(20)达到如图18c所示的状态(与图9B相同)。在这一时刻,标记M的端部My的像M′y,被底端的光敏元件(23)所探测,并输出-探测信号。用这个探测输出信号控制驱动机构,以停止光敏元件(20)的摆动。如前所述,从而能够使光敏元件(21)的排列方向与光迹T的纵方向相一致。
再有,在标记M的像M′相对于光敏元件(20)倾斜的情况下,如图18D所表示的那样(与图18A的情况相反),标记M的端部Mx的像M′x将被上端部光敏元件(22)所探测。然后,与上面所述相同,光敏元件(20)的迅速摆动,以及像像M′x被上端部光敏元件(22)再探测的过程反复进行。直到底端部光敏元件(23)达到如此状态标记M的端部My的像M′y能够被探测到时(即如图18E的状态),类似于早经描述的情况,光敏元件(20)的摆动才停止。此时,能够使光敏单元的排列方向与光迹T的纵方向相一致。
第二个实施例的机械结构类似于图12和图13中所表示的第一个实施例,因此在这里略去。
参见图19和图20,在下面叙述实施例的马达转动的控制。图19表示这个实施例的电子学装置。在图19中标号(48)表示光卡探测器,它的作用是探测插入光卡阅读机中的光卡,并输输出探测信号。光卡探测器(48)的探测信号供到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49)的定位接线端S,并供给倒向突跳电路(50)。低端部光敏元件(23)的探测信号供到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49)的换向接线端R。标号(51)表示一个突跳电路,上端部光敏元件(22)的探测信号提供给它。突跳电路(51)的输出信号,通过由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控制的继电器(52),供到驱动放大器(53)的非倒向输入接线端。而倒向突跳电路(50)的输出信号,供到驱动放大器(53)的倒向输入接线端。最后驱动放大器(53)的输出信号供予马达(31)。
在时间t1,当光卡探测器(48)探测到光卡时,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的输出信号A处于图20A所表示的高电平上,继电器(52)的触点处于关闭状态。另一方面,为响应光卡探测器的(48)的探测信号,倒向突跳电路(50)(单稳态多谐振荡器)输出一个正脉冲B,其脉冲宽度为Tr,如图20B所示。这个正脉冲B,由驱动放大器(46)倒向放大并供到马达(31),使驱动马达(31)按反方向转动。直到光敏元件(20)如图18A所示那样,顺时针倾斜一角度δ,在时间t2时马达(31)才停止。
在图20A和D所示的状态,当上端部光敏元件(22)在时间t3,首先探测到标记M的端部Mx的像M′x时,突跳电路(51)(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才输出一个正脉冲c,其脉冲宽度为Te(<Tr),如图20c所示。这一正脉冲c,通过继电器(52)的闭合,供到驱动放大器(53),以响应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49)的输出信号。正脉冲o被驱动放大器(53)非倒入放大后,正向驱动马达(31)。如早经叙述过的那样,使得光敏元件(20)迅速反时针摆动一角度δ,在时间t4,马达立即停止转动。根据光卡上光迹纵方向偏差角度的大小,光敏元件(20)的迅速摆动相应要重复适当次数。在时间t5,如图18c和E所示,当低端光敏元件(23)探测到标记M的端部My的像M′y时,低端光敏元件(23)的输出信号D馈于双稳态多谐振荡电路(49),从而使继电器的触点打开。这样一来,突跳电路(51)的输出信号不再供到驱动放大器(53)。因此,马达(31)在时间t5停止转动。光敏元件(20)则被固定在一个位置,在此处使光敏单元的排列方向与光卡上光迹的纵方向相一致,使得录在每条光迹上的信息都能为光敏元件(21)所读出。
进而,如图6或图18中所示的标记M,仅仅是端部区域Mx和My,被用来使光敏元件(20)与光迹T相匹配。因此,如图16所示,在对应于标记M的端部区的Mx和My处,仅仅录制如M1和M2那样的标记是可取的。
补正 85101050文件名称 页 行 补正前 补正后说明书 5 5 …的排引方向… …的排列方向…21 …的排引方向, …的排列方向,7 21 …的光明单元… …的光敏单元…8 21…的电子 装置。 …的电子件装置。
9 11 …双稳态多谐振荡电 …双稳态多谐振荡器10 17 M1和M1M1和M212 10 并输输出 并且输出13 20 如M1和M3如M1和M2权利要求
书 1 2 用学方法 用光学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卡阅读机,它包括(a)一种从录在多条平行排列的光迹上,用学方法可读出信息信号的光卡,所说的光卡上录有两个光学上可读出的标记,所说的标记与光迹平行但离开光迹;(b)为光学读出录制在光卡光迹上的信息信号的第一种探测机构;(c)为分别地光学读出所说的两个标记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探测机构;(d)为摆动所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种探测机构,以使所说的探测机构能够与光迹的纵方向相一致的摆动机构;(e)为了根据所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种探测机构所发出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说的摆动机构的摆动控制机构。
专利摘要
在一种光卡阅读机中,使用一种带有光学可读出的标记的光卡。因为标记读出光由两个装在光敏元件两端的光敏单元来探测,使光敏元件根据光敏单元输出信号所预定的角度,通过光敏元件摆动机构进行迅速摆动;并且因为光敏元件的摆动机构是由摆动控制机构和摆动停止机构所反复控制的,于是就使光敏单元组的排列方向有可能与光卡上光迹的纵方向相一致。这是为了既便在光卡或阅读机的机械精度都不高的情况下,也能准确的读出光卡上光迹的信息信号。
文档编号G02B27/02GK85101050SQ85101050
公开日198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筱邦宣, 石田稔, 和田拓也 申请人:索尼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