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摄(显)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93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视机摄(显)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视机用元器件,特别是作为电视机或电影的摄(显)象装置。
现有的电视机用摄(显)象装置,主要采用摄(显)象管。其摄象管由一根细长的玻璃管连着一个宽大的圆筒,靠近圆筒的底部有一块云母板,正面布满数百万颗互相绝缘的小银粒,银粒表面覆盖一层感光金属。这些小银粒在光线照射时发射出电子束,每颗银粒就象一只小光电管,把光的图象转换成电的图象。云母板的背面涂一层导电层,称为信号板。摄象管的细长玻璃管外有偏转线圈,管内设有电子枪,用电子枪依次轰击各银粒组,把光讯号变成电讯号。和摄象管相似,显象管由管颈、锥体和面玻璃组成的玻璃外壳,管内的电子枪、管外的偏转线圈、磁铁、第二阳极和内壁涂有荧光粉的面玻璃(荧光屏)构成。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被收聚成一条细束集中成一点打在荧光屏上,便产生一个光点。由于电子束是高速地进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扫描运动,在屏幕上便出现发光屏幕(光栅),控制电子射束的强度,其光栅亮度,发生明暗变化。如果电子射束的扫描运动和发送端摄象管中的影象讯号同步,便会在荧光屏上重现电视影象,即把电讯号转换成光讯号。
上述摄(显)象管存在以下几个缺点难以解决1.结构复杂,生产工艺条件苛刻,成本高;
2.显象管的第二阳极上通常加有上千伏的高压,生产和使用都会造成不安全感。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视机摄(显)象装置,以取代现有电视机用摄(显)象管。该装置结构和制作工艺都很简单,摄(显)影图象清晰。
本发明由透镜、反射镜、节光筒和光电管或光电二极管组成。该装置将实物经透镜成实象于屏幕,实象光照射在反射镜上,反射光束进入节光筒。从节光筒出来的光照射光电管,光电管把光讯号转换成电讯号即实现摄象。并根据几何光路可逆的原理,再将所摄制的电讯号去控制光电二极管发出强弱的光束,光束返回到节光筒以及反射镜,重现图象于屏幕即实现显象。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路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发明的反射镜5设置在一个小圆台4的周围,反射镜的个数根据每幅电视影象的扫描行数来确定的。例如,我国电视标准规定每幅电视影象,在垂直方向扫描行数为625行,与此相适应,本装置反射镜的个数与垂直方向的扫描行数一致,为625个,各个反射镜与水平方向形成夹角依次减小,并根据实象1的高度l和物象与反射镜5之间的距离d来确定,即
小圆台4及设置在周围的反射镜用一个轴6支撑,并由电动机7带动转动,电机转速为25转/秒。该转速是根据国家规定的电视标准每秒钟传送25帧画面而确定的。图中2表示透镜。
本发明的节光筒8是在一个内层涂黑的筒体内,两端分别开孔,末端依次设置有凸透镜10、反射镜11和凸透镜。该节光筒使其只通过点光源发射的光。用该光去照射光电管9使光讯号转变成电讯号即为摄象。
本发明作为显象装置时,只需将光电管9更换成光电二极管,其工作原理是根据几何光路可逆的原理,用前述摄制的影象电讯号去控制光电二极管发出强弱的光束,光束返回到节光筒8、反射镜5,影象讯号重现于屏幕3。
如果改变反射镜的个数和图象的长宽比,该装置则可用于电影的摄(放)影装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而且摄象和显象为同一装置,生产和使用成本都很低。
2.由于不外加高压,使用安全、可靠。
3.由于光束不受电磁场的干扰,易于提高电视影象的清晰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视摄(显)象装置,由透镜2、反射镜5、节光筒8和光电管或光电二极管9组成,其特征在于实物经透镜2成实象于屏幕3,实象光照射在反射镜5上,反射光束进入节光筒8,从节光筒出来的光照射光电管9,光电管把光转换成电讯号即实现摄象,并根据几何光路可逆的原理,将所说的电讯号去控制光电二极管发出强弱的光束,该光束返回到节光筒以及反射镜,重现图象于屏幕即实现显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射镜5设置在一个小圆台4的周围,反射镜为625个,与1幅影象画面垂直方向扫描行数一致,各个反射镜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θ依次减小,并根据实象的高度l和实象与反射镜之间的距离d来确定,即
小圆台及周围的反射镜用一个轴6支撑并由电动机7带动转动,电动机转速为25转/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节光筒8是在一个内层涂黑的筒体内,两端分别开孔,末端依次设置有凸透镜10、反射镜11和凸透镜,该节光筒只通过点光源发射的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改变反射镜的个数和实象的长宽比,则可用于电影的摄(放)影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电视摄(显)象装置,由透镜、反射镜、节光筒和光电转换装置组成。该装置将实物经透镜成实象于屏幕,实象光照射在反射镜上,反射光束进入节光筒,然后照射光电管将光讯号转换成电讯号实现摄象。相反,将所摄制的电讯号去控制光电二极管发出强弱的光,返回到节光筒以及反射镜,重现图象于屏幕实现显象。该装置也可应用于电影的摄(放)影装置。
文档编号G03B19/18GK1053341SQ9110712
公开日1991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29日
发明者陈龙 申请人:陈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