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洁模式的定影装置和用于存储其程序的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27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清洁模式的定影装置和用于存储其程序的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诸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激光打印机等成象设备的定影装置,和用于存储实现该定影装置清洁过程并且可由计算机读出的程序的存储介质。
过去,作为用于诸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激光打印机等成象设备的定影装置,已发展出加热辊筒型定影装置和即时要求型定影装置。在加热辊筒型定影装置中,一对具有加热装置的辊筒(定影辊和压辊)彼此对置,在其间形成一个辊隙,通过使作为记录材料的印张(例如纸张)通过该辊隙,将印张上的调色剂熔化,从而将调色剂定影在纸张上。
在这对辊筒之间,与印张前表面(带有调色剂)接触的定影辊为圆柱状辊筒,其表面由具有良好脱模性能的材料制成,并且在其中具有卤素加热器(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调色剂。另一方面,与印张后表面接触的压辊由一个芯圆柱体和镀在该芯圆柱体上的弹性层构成,用于对调色剂层适当地加压。
尽管理想情况是印张前表面的所有调色剂都被加热熔化以便定影于印张前表面,但是如果存在没有完全熔化的偏冷调色剂、过度熔化的偏热调色剂或/和静电偏移至定影辊上的调色剂(后面称作“调色剂污染”),则这种调色剂污染附着在的具有较低脱模性能辊筒(定影辊或压辊)的表面上。
当定影辊比压辊具有较低的脱模性能时,调色剂污染附着在定影辊上。在此情况下,由于定影辊在成象过程中总是被加热至调色剂熔化温度,所以调色剂污染处于熔化状态下。这样,由于调色剂污染通过与下一印张上的调色剂图象混合而转印至下一印张上,使得定影辊难于连续污染。然而,调色剂污染很少保持在定影辊的表面上。在此情况下,就有可能会污染印张上的图象。
另一方面,当压辊比定影辊具有较低的脱模性能时,曾经偏移至定影辊上的调色剂污染被转印至压辊上。由于压辊的温度低于定影辊温度,所以转印的调色剂污染并不总是完全熔化在压辊上。而且,压辊并不与印张前表面的调色剂图象接触,使得调色剂污染不能由调色剂图象带走,从而调色剂污染积累在压辊上。若调色剂污染在压辊上大量积累,由于压辊的脱模能力下降,使得印张粘在压辊上,或者积累的调色剂污染一次转印至印张的后表面上,从而污染了印张。
在即时要求型定影装置中,代替加热辊筒型定影装置的卤素加热器和定影辊,采用了诸如陶瓷加热器的加热器和聚酰亚胺制成的薄膜,以降低定影装置的热容量,从而允许快速启动和节约能源。
在这种即时要求型定影装置中,由于其热容量较小,温度响应性能优越,所以无须对定影装置进行预热,并可实现良好的温度控制,而且在没有印张通过时可以将定影装置的供电断开。
然而,在即时要求型定影装置中,如果实现上述温度控制,由于在没有印张通过时不加热压辊,所以与加热辊筒型定影装置相比其温度难于增加(最高大约100℃)。因而,偏移至定影辊并转印至压辊上的调色剂污染在压辊上不会熔化,在压辊上保持固化的状态。
由于存在这种状态,即使在采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No.3-58074(1991)所述的清洁纸(即其上定影有固体图象的印张)进行清洁时,也不能清除掉压辊上的固化调色剂。相反地,在某些情况下,清洁纸上的固体图象会由固化调色剂剥落至压辊上,从而增加了压辊上的调色剂污染。
顺便指出,在加热辊筒型定影装置以及即时要求型定影装置中,当采用清洁纸进行清洁时,需要使其上已形成固体图象的清洁纸以与正常印张通过的相反方式(即固体图象与压辊接触的方式)提供。因而,清洁过程比较麻烦,或者会产生错误的清洁操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去除调色剂污染的定影装置,且该装置无须采用清洁纸,从而消除了由采用清洁纸所引起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包括一对定影部件,至少其一可以转动,其中在该定影部件之间形成一辊隙,带有未定影调色剂的记录材料被传送通过该辊隙,并且在该辊隙处被加热,以便将其未定影调色剂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其中所述装置可以具有用于清洁定影部件的清洁模式,其中记录材料由辊隙夹紧,并且通过可转动定影部件重复的转动和停止来传送记录材料。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计算机可读状态下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程序包括如下步骤使印张在至少其一可转动的一对定影部件之间形成的辊隙处得以挤压的步骤,和通过可转动定影部件重复的转动和停止来传送记录材料的步骤。


图1是具有本发明定影装置的成象设备的纵剖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纵剖示意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清洁操作的流程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清洁操作的流程图;图5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清洁操作的流程图;图6是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清洁操作的流程图;图7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清洁操作的流程图;图8是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清洁操作的流程图;图9是说明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清洁操作的流程图;图10是说明第七实施例的辊隙的放大示意图;图11表示第七实施例的辊隙的温度变化;图12是说明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辊隙的放大示意图;图13用以说明调色剂的软化点;图14表示用以清洁的印张的记录图纹;图15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定影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图16A,16B和16C是表示本发明再一个定影装置的概略剖视图;以及图17A和17B是表示本发明又一个定影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下面并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具有定影装置的成象设备。顺便指出,图1以一个激光打印机作为本发明成象设备的例子的纵剖示意图。首先,参照图1,对激光打印机(以下称作“成象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包括一个鼓形电照相感光部件(以下称作“感光鼓”)1作为载象部件。感光鼓1由设备的主体M可转动支承,并且由一驱动装置(未画出)以预定的处理速度沿箭头R1所示方向加以转动。
在感光鼓1附近,沿其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充电辊(充电装置)2,曝光装置3,显影装置4,转印辊(转印装置)5和清洁装置6。
用于盛放印张(例如纸张)P的供纸盒7设置在主体M的下部,沿印张传送路径,依次设置有供纸辊15,传送辊8,顶部探测器9,传送导引10,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11,传送辊12,卸载辊13,和卸载盘14。
下面解释该成象装置的工作原理。
由驱动装置(未画出)沿方向R1转动的感光鼓1被充电辊2以预定极性和预定电压均匀充电。在充电之后,感光鼓1经受曝光装置3如激光光学系统以响应于成象过程的图象曝光L,从而去除了被曝光部分的电荷,形成静电潜象。该静电潜象由显影装置4加以显影。显影装置4具有一显影辊4a。通过向显影装置4施加显影偏压,使调色剂附着在静电潜象上以使后者显影(可视化)为调色剂图象。
调色剂图象由转印辊5转印至印张P上。印张P由供纸辊15从供纸盒7提供,并由传送辊8传送。接着,印张通过顶部探测器9,进入感光鼓1和转印辊5之间的转印辊隙。在此情况下,印张P的端部被端部探测器9探测,从而使印张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象同步。向转印辊5施加转印偏压,结果使得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象被转印在印张P上的既定位置上。
将其上转印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象的印张P沿传送导引装置10输送至定影装置11(后面将充分说明),在该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象被加热并加压,使其定影在印张P的的表面上。调色剂图象已定影的印张由传送辊12传送,并且由卸载辊13加以卸载,传送至设在成象设备上表面的卸载盘14上。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图象被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残留调色剂)由清洁装置6的清洁刮板6a除去,以备下一次成象使用。
通过重复上述过程,可以相继形成图象。
下面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定影装置11的例子进行充分说明。顺便指出,图2是沿印张传送方向(如箭头K所示)的纵剖图。
图2所示定影装置11主要包括一定影膜(膜状定影转动部件)25,与定影膜25对置的一个压辊(定影转动部件)26,一个用于通过定影膜25加热调色剂的陶瓷加热器(加热器)20,一个用于控制陶瓷加热器20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27,和一个用于控制印张P的输送的转动控制装置28。
陶瓷加热器20为电阻发热体,通过在氧化铝制成的耐热基板20a上以印刷技术形成一电阻图纹20b并且在该基板表面涂覆一玻璃层20c而制成。陶瓷加热器相对于印张传送方向(如箭头K所示)沿左右方向(垂直于图2平面)延伸,使得加热器长于印张P的宽度。陶瓷加热器20由连接在主体M上的一加热器支架22支承。加热器支架22由半圆形的耐热树脂制成并用作导引定影膜25转动的导引部件。
定影膜25具有比压辊26小的热容量并由圆柱形的耐热树脂例如聚酰亚胺制成,且在该膜的表面设有氟树脂制成的脱模层。定影膜25的总厚度为100μm或以下。定影膜围绕陶瓷加热器20和加热器导引装置22自由设置。定影膜25由压辊26压在陶瓷加热器20上(后面将加以说明),使得定影膜25的后表面压在陶瓷加热器20的下表面上。由于当纸张P通过压辊26沿箭头R26方向的转动而沿方向K传送时,使得定影膜25沿箭头R25所示方向转动。顺便指出,定影膜25的左右端由加热器支架22的导引部分(未画出)定位,使得定影膜不会沿陶瓷加热器20的纵向发生偏移。另外,在定影膜25的内表面涂有润滑脂,以降低定影膜和陶瓷加热器20/加热器导引装置22之间的滑动阻力。
压辊26由金属圆柱芯体26a和弹性耐热脱模层26b构成,弹性耐热脱模层26b由硅橡胶制成,并涂覆在圆柱芯体之上。定影膜25由脱模层26从下面压在陶瓷加热器20上,从而在定影膜和压辊之间形成一定影辊隙N。压辊26在定影辊隙N处沿其转动方向(即印张传送方向)的宽度a(辊隙宽度)选择为使得印张P上的调色剂可以被适当地加热和加压。
转动控制装置28包括一用于转动地驱动压辊26的电机29,和一用于控制电机29的转动的CPU30。例如,采用步进电机作为电机29,使得压辊可以沿方向R26连续地转动,或者以既定角度断续地转动。也就是说,通过压辊26的重复转动和停止,可以逐步地传送印张P。
温度控制装置27包括一热敏电阻(温度探测装置)21,附着在陶瓷加热器20的后表面,和一CPU23,用于根据热敏电阻21所探测到的加热器温度控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4以控制陶瓷加热器20的供电。
如上所述,在定影装置11中,当带有未定影调色剂的印张(记录材料)P由压辊26沿方向R26的转动而传送通过定影辊隙时,印张上的调色剂由陶瓷加热器20加热。在此情况下,通过转动控制装置28控制压辊26的转动,可以适当控制印张P的传送,并且可以适当控制陶瓷加热器20的温度。
下面,参照图3所示流程图说明定影装置11的清洁。顺便指出,对于定影装置11,用于执行正常定影操作的模式称作“定影模式”,而用于执行清洁操作的模式称作“清洁模式”。
首先,在启动状态下(S1),定影装置11处于等待状态。在此状态下,当操作者需要进行清洁时,成象设备由来自主体M上操作面板或一个主机(未画出)的信号切换至清洁模式(S2)。在成象设备的清洁模式中,开始提供一清洁印张(指用于清洁的印张P,在图示中与普通印张P相同;以下称作“纸张”)(S3),使得单页纸张被输送至定影装置11,而在其上不形成图象。在此情况下,在该印张上可以记录“清洁完成”的字样。
根据纸张的传送速度,可以计算出纸张顶端到达定影辊隙N(以下仅称作“辊隙N”)的时刻,并且可以计算出其顶端通过顶部探测器9的时刻,以及类似地,纸张顶端离开辊隙N的时刻。顺便指出,通过以设在辊隙下游端的探测器来探测纸张的顶端,可以实现对纸张顶端离开辊隙N与否的探测。当探测到纸张顶端离开辊隙N时(S4),电机29停止从而停止定影膜25和压辊26的转动,并接通陶瓷加热器20(以下仅称作“加热器20”)的供电(S5),将计时器的时间t设定为零,并且由加热器20开始对辊隙加热(S6,S7)。
在图3所示的流程图中,尽管加热器20在此时接通,但是加热器也可以预先接通以使其温度调整至低于打印过程的温度,从而降低了定影膜25的滑动扭矩。这利用了涂覆在定影膜25内表面上的润滑脂的粘滞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理。另外,为了通过软化附着物便于附着物例如附着在压辊表面的调色剂在清洁印张上的附着,可以在纸张进入辊隙N之前将压辊26的表面加热至一定程度。在此情况下,在加热器20的温度保持在打印操作温度的状态下,必须使压辊26转动数转。
任何情况下,在电机29停止(即停止定影膜25和压辊26的转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器的计时。判断计时器的时刻t是否超过了附着在压辊26表面的调色剂被软化以使调色剂可以附着在纸张上的时间t1(S8)。替代地,可以判断热敏电阻所探测到的加热器20的温度是否超过了既定温度。该既定温度最好是调色剂的软化点或熔点(后面将描述测量该软化点的方法)。在压辊表面的附着物以此方式软化一次之后,当通过驱动电机29以对应于辊隙宽度a的量传送纸张时(S9),附着物从压辊26的表面剥落,并转印至纸张的背面上。
以此方式,通过软化压辊26表面上的调色剂,可以使被软化的调色剂进入纸张的不平整表面,从而将调色剂附着在纸张上。
通过在压辊26的一次转动期间重复软化附着物并以辊隙宽度量传送纸张,可以清洁压辊26的整个表面。
在所示实施例中,在步骤S9以对应于辊隙宽度a的量传送纸张之后,停止电机29,从而停止压辊26和定影膜25的转动(S10)。重复步骤S6至S10,直到纸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
当清洁印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时(S11),以正常的恒定速度转动电机29(S12)。当断定印张离开辊隙N时(S13),结束清洁模式(S14)。结束清洁模式的时间可以选择为不仅在纸张的尾端进入辊隙之后而且在压辊26的整个表面在辊隙内停止至少一次时。
下面说明测量调色剂软化点的方法。软化点是指按下述方法测得的温度T0。当然,在本发明所用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对该测量方法加以改进。测量过程如下进行。采用CFT500 A型流动测试仪(由ShimazuSeisakusho有限公司制造),将20kg的挤出量施加在一直径0.2mm且厚度1.0mm的冲模(喷嘴)上,使得在初始设定温度的70%处预热300秒时间后,以6℃/min的速度持续升温,获得关于调色剂的柱塞下降量-温度曲线(以下称作“软化S-曲线”)。对于调色剂,采用了1至3克的纯化调色剂,并且将柱塞的截面积选定为1.0cm2。
软化S-曲线一般表现为如图13所示的曲线。随着温度以恒定速率升高,调色剂逐渐被加热,并且调色剂开始流动(柱塞下降A→B)。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调色剂变为熔化状态,从而调色剂流动幅度加大(B→C→D),接着柱塞下降结束(D→E)。软化S-曲线的高度H表示总流量,对应于H/2的点C处的温度T0表示软化点。在实施例1、2、3、4、5、6、7和8中,采用了软化点为大约110℃的调色剂。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实例1>
考虑如下的成象设备进行说明,该成象设备中印张的传送速率选定为50mm/sec,压辊26的直径选定为25mm,压辊26的脱模层26b的橡胶厚度选定为3mm,辊隙宽度a选定为5mm,从顶部探测器9至辊隙中央的距离选定为150mm。在正常打印操作中,控制加热器20的温度保持在150℃至190℃之间。其原因在于,通过在压辊26冷却的状态下将加热器20控制在高温状态,而在压辊26受热的状态下将加热器20控制在低温状态,这样有助于热量均匀地提供给印张。参照图3所示流程图进行说明,在开始供纸之后,当印张的顶端离开顶部探测器9后经过(150+2.5)/50秒的时间时,印张开始离开辊隙N(S4)。
此时,停止电机29,以便将印张夹在辊隙中。在此状态下,开始加热。加热控制温度选定为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的温度190℃,接着,在实施供电1秒之后,再次驱动电机29,以便将印张馈送对应于辊隙宽度5mm的量。然后,再次停止电机29。在压辊26的一次或一次以上转动过程中,重复这种在印张以辊隙宽度量馈送之后停止电机的逐步馈送过程。在实例1的情况下,由于压辊26的外圆周长度为78.5mm,所以这种逐步馈送过程需要重复十六次或以上。
当印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时,结束逐步馈送过程,然后以恒定速率传送并卸载印张。接着,停止电机。通过该方法,已经发现附着在压辊26上的调色剂污染可去除90%或以上,并且残留的10%调色剂在正常打印过程中不会从压辊26上剥落而附着至印张上,从而达到突出的清洁效果。<实例2>
在实例2中,在印张进入辊隙N之前使压辊26变热,以提高其清洁能力并减少清洁时间。
参照图3所示流程图进行说明,在开始供纸之后,在印张进入辊隙N之前,将加热器20控制在190℃。当印张的顶端离开顶部探测器9后经过(150+2.5)/50秒的时间时,印张的顶端开始离开辊隙N(S4)。
此时,停止电机29,以便将印张夹在辊隙中。在此状态下,开始加热。加热控制温度选定为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的温度190℃,接着,在实施供电0.5秒之后,再次驱动电机29,以便将印张馈送5mm的量。然后,再次停止电机29(逐步馈送)。在压辊26的一次或一次以上转动过程中,重复这种逐步馈送过程。由于压辊26的外圆周长度为78.5mm,所以这种逐步馈送过程需要重复十六次或以上。当印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时,结束逐步馈送过程,然后以恒定速率传送并卸载印张。接着,停止电机。
通过该方法,已经发现附着在压辊26上的调色剂污染可去除93%或以上,并且残留的7%调色剂在正常打印过程中不会从压辊26上剥落而附着至印张上,从而达到突出的清洁效果。
在上述实例1中,为清洁压辊26一转需要大约27秒(包括电机29的启动/停止时间),而在实例2中,由于用大约19秒可以清洁压辊,所以清洁时间可以大大缩短。<第二实施例>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对第一实施例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能力。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调色剂,以及成象设备和定影装置的尺寸关系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下面参照图4所示流程图说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控制。它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机停止时加热器的供电被断开。
首先,在启动状态下(S21),定影装置11处于等待状态。在此状态下,当操作者需要进行清洁时,成象设备由来自主体M上操作面板或一个主机(未画出)的信号切换至清洁模式(S22)。在成象设备的清洁模式中,开始提供一清洁印张(指用于清洁的印张P,在图示中与普通印张P相同;以下称作“纸张”)(S23),使得单页纸张被输送至定影装置11,而不在其上形成图象。在此情况下,在该印张上可以记录“清洁完成”的字样。
根据纸张的传送速度,可以计算出纸张顶端到达定影辊隙N(以下仅称作“辊隙N”)的时刻,并且可以计算出其顶端通过顶部探测器9的时刻,以及类似地,纸张顶端离开辊隙N的时刻。顺便指出,通过以设在辊隙下游端的探测器来探测纸张的顶端,可以实现对纸张顶端离开辊隙N与否的探测。当探测到纸张顶端离开辊隙N时(S24),电机29停止从而停止定影膜25和压辊26的转动(S25),并接通陶瓷加热器20(以下仅称作“加热器20”)的供电,将计时器的时间t设定为零,并且由加热器20开始对辊隙加热(S26,S27)。
在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尽管加热器20在此时接通,但是加热器也可以预先接通以使其温度调整至低于打印过程的温度,从而降低定影膜25的滑动扭矩。这利用了涂覆在定影膜25内表面上的润滑脂的粘滞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理。另外,为了通过软化附着物便于附着物例如附着在压辊表面的调色剂在清洁印张上的附着,可以在纸张进入辊隙N之前将压辊26的表面加热至一定程度。在此情况下,在加热器20的温度保持在打印操作温度的状态下,必须使压辊26转动数转。
任何情况下,在电机29停止(即停止定影膜25和压辊26的转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器的计时。判断计时器的时刻t是否超过了附着在压辊26表面的调色剂被软化以使调色剂可以附着在纸张上的加热时间t1(S28)。替代地,也可以判断热敏电阻所探测到的加热器20的温度是否超过了既定温度。该既定温度最好是调色剂的软化点或熔点。在压辊表面的附着物以此方式软化一次之后,加热器20的供电被断开,以实现非加热状态(S29),一直等待直到加热器20的温度下降至一既定温度以下。该既定温度可以是调色剂的软化点,只要它能使调色剂温度低于软化点即可。在图示实施例中,判断计时器的计时值是否超过了一既定时间t2(加热器温度下降至既定温度以下所经历的时间)(S30)。顺便指出,也可以判断热敏电阻所探测到的温度是否为低于调色剂软化点的既定温度。
当压辊26上的附着物在辊隙内以此方式冷却时,由于压辊26和纸张之间在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能量方面的差别,使得附着物在纸张上比在压辊26上附着得更为牢固。也就是说,在软化之前附着在压辊26表面的附着物,在软化/冷却之后与压辊相比,更为牢固地附着在纸张上。接着,当通过驱动电机29以对应于辊隙宽度a的量传送纸张时(S31),附着物从压辊26的表面剥落,并转印至纸张的背面上。
以此方式,通过在纸张停止时软化压辊26表面上的调色剂,可以使被软化的调色剂进入纸张的不平整表面,从而将调色剂附着在纸张上。为此目的,尽管纸张可以如常馈送,但是在调色剂被软化并接着冷却之后再馈送纸张则更为有效。通过使调色剂冷却一次,进入纸张不平整表面的调色剂被固化,使得调色剂牢固地附着在纸张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清洁效果,并防止卡纸或折纸,否则在纸张传送时由于调色剂所形成的杂物从纸张上脱落,会造成这种现象。
通过在压辊26的一次转动期间重复软化和冷却附着物并以辊隙宽度量传送纸张,可以清洁压辊26的整个表面。
在所示实施例中,在步骤S31以对应于辊隙宽度a的量传送纸张之后,停止电机29,从而停止压辊26和定影膜25的转动(S32)。重复步骤S26至S32,直到纸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
当清洁印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时(S33),以正常的恒定速度转动电机29(S34)。当断定印张离开辊隙N时(S35),结束清洁模式(S36)。结束清洁模式的时间可以选择为不仅在纸张的尾端进入辊隙之后而且在压辊26的整个表面在辊隙内停止至少一次时。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实例。<实例1>
考虑如下的成象设备进行说明,该成象设备中印张的传送速率选定为50mm/sec,压辊26的直径选定为25mm,压辊26的脱模层26b的橡胶厚度选定为3mm,辊隙宽度a选定为5mm,从顶部探测器9至辊隙中央的距离选定为150mm。在正常打印操作中,控制加热器20的温度保持在150℃至190℃之间。其原因在于,通过在压辊26冷却的状态下将加热器20控制在高温状态,而在压辊26受热的状态下将加热器20控制在低温状态,这样会有助于热量均匀地提供给印张。参照图4所示流程图进行说明,在开始供纸之后,当印张的顶端离开顶部探测器9后经过(150+2.5)/50秒的时间时,印张开始离开辊隙N(S24)。
此时,停止电机29,以便将印张夹在辊隙中。在此状态下,开始加热。加热控制温度选定为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的温度190℃,接着,在实施供电1秒之后,使供电断开以结束加热,经过0.5秒之后,当加热器温度下降至130℃以上时,再次驱动电机29,以便将印张馈送对应于5mm的辊隙宽度a的量。然后,再次停止电机29。在压辊26的一次或一次以上转动过程中,重复这种加热和冷却过程。在实例1的情况下,由于压辊26的外圆周长度为78.5mm,所以这种逐步馈送过程需要重复十六次或以上。
当印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时,结束逐步馈送过程,然后以恒定速率传送并卸载印张。接着,停止电机。在该方法中,已经发现附着在压辊26上的调色剂污染可去除95%或以上,并且残留的5%调色剂在正常打印过程中不会从压辊26上剥落而附着至印张上,从而达到突出的清洁效果。<实例2>
在实例2中,在印张进入辊隙N之前使压辊26变热,以提高其清洁能力并减少清洁时间。
参照图4所示流程图进行说明,在开始供纸之后,在印张进入辊隙N之前,将加热器20控制在190℃。当印张的顶端离开顶部探测器9后经过(150+2.5)/50秒的时间时,印张的顶端开始离开辊隙N(S24)。
此时,停止电机29,以便将印张夹在辊隙中。在此状态下,开始加热。加热控制温度选定为190℃,接着,在实施供电0.5秒之后,使供电断开,经过0.5秒之后,当加热器温度下降至130℃以上时,再次驱动电机29,以便将印张馈送5mm的量。然后,在压辊26的一次或以上转动过程中,重复这种加热和冷却过程。由于压辊26的外圆周长度为78.5mm,所以这种过程需要重复十六次或以上。当印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时,结束逐步馈送过程,然后以恒定速率传送并卸载印张。接着,停止电机。
在该方法中,已经发现附着在压辊26上的调色剂污染可去除98%或以上,并且残留的2%调色剂在正常打印过程中不会从压辊26上剥落而附着至印张上,从而达到突出的清洁效果。
在上述实例1中,为清洁压辊26一转需要大约35秒(包括24.0秒的加热/冷却时间和电机29的启动/停止时间),而在实例2中,由于用大约27秒可以清洁压辊,所以清洁时间可以大大缩短。<第三实施例>
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对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能力。第三实施例中采用的调色剂,以及成象设备和定影装置的尺寸关系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相同。
下面参照图5所示流程图说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控制。它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压辊26的整个一转表面在辊隙内停止至少一次之后,提高加热器控制温度。
首先,在启动状态下(S41),定影装置11处于等待状态。在此状态下,当操作者需要进行清洁时,成象设备由来自主体M上操作面板或一个主机(未画出)的信号切换至清洁模式(S42)。在成象设备的清洁模式中,开始提供单页印张(S43),使得单页纸张被输送至定影装置11,而不在其上形成图象。在此情况下,在该印张上可以记录“清洁完成”的字样。
根据纸张的传送速度,可以计算出纸张顶端到达定影辊隙N的时刻,并且可以计算出其顶端通过顶部探测器9的时刻,以及类似地,纸张顶端离开辊隙N的时刻。顺便指出,通过以设在辊隙下游端的探测器来探测纸张的顶端,可以实现对纸张顶端离开辊隙N与否的探测。当探测到纸张顶端离开辊隙N时(S44),电机29停止(S45),并接通加热器20,将计时器的时间t设定为零,并且由加热器20开始对辊隙加热(S46,S47)。
在图5所示的流程图中,尽管加热器20在此时接通,但是加热器也可以预先接通以使温度调整至低于打印过程的温度,从而降低定影膜25的滑动扭矩。这利用了涂覆在定影膜25内表面上的润滑脂的粘滞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理。另外,为了通过软化附着物便于附着物例如附着在压辊表面的调色剂在清洁印张上的附着,可以在纸张进入辊隙N之前将压辊26的表面加热至一定程度。在此情况下,在加热器20的温度保持在打印操作温度的状态下,必须使压辊26转动数转。
任何情况下,在电机29停止的同时,开始计时器的计时。判断计时器的时刻t是否超过了附着在压辊26表面的调色剂被软化以使调色剂可以附着在纸张上的加热时间t1(S48)。替代地,也可以判断热敏电阻所探测到的加热器20的温度是否超过了既定温度。在压辊表面的附着物以此方式软化一次之后,加热器20的供电被断开(S49),一直等待直到加热器20的温度下降至一既定温度以下。该既定温度最好是调色剂的软化点。在图示实施例中,判断计时器的计时值是否超过了一既定时间t2(加热器温度下降至既定温度以下所经历的时间)(S50)。顺便指出,也可以判断热敏电阻所探测到的温度是否为一既定温度。
当压辊26上的附着物在辊隙内以此方式冷却时,由于压辊26和纸张之间在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能量方面的差别,使得附着物在纸张上比在压辊26上附着得更为牢固。也就是说,在软化之前附着在压辊26表面的附着物,在软化/冷却之后与压辊相比,更为牢固地附着在纸张上。接着,当通过驱动电机29以对应于辊隙宽度a的量传送纸张时(S51),附着物从压辊26的表面剥落,并转印至纸张的背面上。
在此方式中,通过冷却调色剂一次,可以体提高清洁效果,并且可防止卡纸或折纸,要不然在纸张传送时由于调色剂所形成的杂物从纸张上脱落,会造成这种现象。
通过在压辊26的一次转动期间重复软化和冷却附着物并以辊隙宽度量传送纸张,可以清洁压辊26的整个表面。
如果纸张的尾端还没有离开辊隙N(S53),在结束压辊26的一转(对应于一转的转动量)清洁之后(S54),使控制温度进一步提高10℃(S55)。然后程序返回至步骤S46,进行压辊的一转(下一个对应于一转的转动量)清洁。在此情况下,由于与前一转清洁相比,压辊26和附着在压辊表面的调色剂污染被进一步加热,所以可以除去在前一转清洁时没有除去的调色剂污染。在此情况下,尽管加热器20的温度可以提高数倍,但是由于温度太高时会启动安全装置,所以各次转动控制温度的提高量以及升温的后继转动次数应根据各个装置加以确定。
顺便指出,在图示实施例中,虽然加以说明的示例中在纸张被传送对应于辊隙宽度a的量之后停止电机,但是一次逐步馈送过程的量可以不对应于辊隙宽度a。在压辊26的整个表面在辊隙N内停止至少一次之后,可提高控制温度。
当清洁印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时(S53),以正常的恒定速度转动电机29(S56)。当清洁纸张通过传送辊12和卸载辊13被卸载在卸载盘14上时,断定清洁结束(S57)以及清洁模式结束(S58)。其原因在于,通过方便地从压辊26上分离出印张的尾端,可以防止印张在其尾端附近缠绕,从而可以防止卡纸。<实例1>
考虑如下的成象设备进行说明,该成象设备中印张的传送速率选定为50mm/sec,压辊26的直径选定为25mm,压辊26的脱模层26b的橡胶厚度选定为3mm,辊隙宽度a选定为5mm,从顶部探测器9至辊隙中央的距离选定为150mm。在正常打印操作中,控制加热器20的温度保持在150℃至190℃之间。其原因在于,通过在压辊26冷却的状态下将加热器20控制在高温状态,而在压辊26受热的状态下将加热器20控制在低温状态,这样会有助于热量均匀地提供给印张。参照图5所示流程图进行说明,在开始供纸之后,当印张的顶端离开顶部探测器9后经过(150+2.5)/50秒的时间时,印张开始离开辊隙N(S44)。
此时,停止电机29,以便将印张夹在辊隙中。在此状态下,开始加热。加热控制温度选定为190℃,接着,在实施供电1秒之后,结束加热,经过0.5秒之后,当加热器温度下降至130℃以上时,再次驱动电机29,以便将印张馈送5mm的量。然后,在压辊26的一次或一次以上转动过程中,重复这种加热和冷却过程。在实例1的情况下,由于压辊26的外圆周长度为78.5mm,所以这种逐步馈送过程需要重复十六次或以上。
当采用A4尺寸的清洁印张时,可以对压辊26进行3.78转清洁。在第三实施例中,在190℃温度清洁压辊26的第一转,在200℃温度清洁第二转,在210℃温度清洁第三转。顺便指出,剩下的0.78转由纸张的顶端和尾端部分分担。
当印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时,结束逐步馈送过程,然后以恒定速率传送并卸载印张。接着,停止电机。在该方法中,已经发现附着在压辊26上的调色剂污染可去除99%或以上,并且残留的1%调色剂在正常打印过程中不会从压辊26上剥落而附着至印张上,从而达到突出的清洁效果。
顺便指出,在第三实施例中,虽然加以说明的示例中在电机停止时断开加热器的供电,但是如同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即使在加热器的供电没有被断开时,通过提高每转的控制温度,也可以提高清洁效果。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中一样,在纸张进入辊隙之前可以加入一个加热压辊26的表面从而使附着物软化的步骤。在第三实施例中,虽然加以说明的示例中对于压辊26的每转提高控制温度,以提高加热器每单位时间的发热量,但是也可以提高每转的加热量。更具体地说,不是提高每转的温度,而是增加每转的加热时间。<第四实施例>
另外,在连续印张通过时,当压辊被加热至其上调色剂污染熔化的温度时,如果逐步馈送印张,则印张会由其端部附着至压辊上。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对第一至第三实施例进行了改进,进一步防止印张缠绕在辊筒上。第四实施例中采用的调色剂,以及成象设备和定影装置的尺寸关系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相同。它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机的第一次停止是在印张的顶端夹在传送部件之间后进行的。
下面参照图6所示流程图说明第四实施例中的控制。
首先,在启动状态下(S61),定影装置11处于等待状态。在此状态下,当操作者需要进行清洁时,成象设备由来自主体M上操作面板或一个主机(未画出)的信号切换至清洁模式(S62)。
在成象设备的清洁模式中,开始提供单页印张,使得该单页纸张被输送至定影装置11,而不在其上形成图象。在此情况下,可以在该印张上记录“清洁完成”的字样。
在第四实施例中,当纸张的顶端到达设在定影装置11处的所述一对传送辊12(图1)(一对传送部件)时,电机停止。根据纸张的传送速度,可以计算出纸张顶端到达该对传送辊12的时刻,并且可以计算出其顶端通过顶部探测器9的时刻。顺便指出,通过设在这对传送辊12紧接下游端的探测器来探测纸张的顶端,可以实现对纸张顶端是否到达传送辊12的探测。
判断纸张的顶端是否夹在这对传送辊12之间(S64)。如果夹在其间,停止电机29(S65),并由加热器20对辊隙开始加热(S66)。通过在印张顶端夹在这对传送辊12之间后停止压辊26来进行除去附着物的清洁操作的原因在于,通过这对传送辊12的传送力,可以防止清洁纸张的顶端缠绕在压辊26上。
在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尽管加热器20在此时接通,但是加热器也可以预先接通以使其温度调整至低于打印过程的温度,从而降低定影膜25的滑动扭矩。这利用了涂覆在定影膜25内表面上的润滑脂的粘滞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理。另外,为了通过软化附着物便于附着物例如附着在压辊表面的调色剂在清洁印张上的附着,可以在纸张进入辊隙N之前将压辊26的表面加热至一定程度。在此情况下,在加热器20的温度保持在打印操作温度的状态下,必须使压辊26转动数转。
任何情况下,在电机29停止的同时,开始计时器的计时(S66,S67)。判断计时器的时刻t是否超过了附着在压辊26表面的调色剂被软化以使调色剂可以附着在纸张上的加热时间t1(S68)。替代地,也可以判断热敏电阻所探测到的加热器20的温度是否超过了既定温度。在压辊表面的附着物以此方式软化一次之后,加热器20的供电被断开(S69),一直等待直到加热器20的温度下降至一既定温度以下。在图示实施例中,判断计时器的计时值是否超过了一既定时间t2(加热器温度下降至既定温度以下所经历的时间)(S70)。顺便指出,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中一样,代替计时器,也可以判断热敏电阻所探测到的温度是否一既定温度。
当压辊26上的附着物在辊隙内以此方式冷却时,由于压辊26和纸张之间在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能量方面的差别,使得附着物在纸张上比在压辊26上附着得更为牢固。也就是说,在软化之前附着在压辊26表面的附着物,在软化/冷却之后与压辊相比,更为牢固地附着在纸张上。接着,当通过驱动电机29以对应于辊隙宽度a的量传送纸张时(S71),附着物从压辊26的表面剥落,并转印至纸张的背面上。以此方式,通过冷却调色剂一次,可以提高清洁效果,并且可防止卡纸或折纸,要不然在纸张传送时由于调色剂所形成的杂物从纸张上脱落,会造成这种现象。
通过在压辊26的一次转动期间重复软化和冷却附着物并以辊隙宽度量传送纸张,可以清洁压辊26的整个表面。
当清洁印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时(S73),以正常的恒定速度转动电机29(S74)。当断定印张离开辊隙N时(S75),结束清洁模式(S76)。其原因在于通过方便地从压辊26上分离出印张的尾端,可以防止印张在其尾端附近缠绕,从而可以防止卡纸。<实例1>
考虑如下的成象设备进行说明,该成象设备中印张的传送速率选定为50mm/sec,压辊26的直径选定为25mm,压辊26的脱模层26b的橡胶厚度选定为3mm,辊隙宽度a选定为5mm,从顶部探测器9至一对传送辊12的距离选定为200mm。在正常打印操作中,控制加热器20的温度使其保持在150℃至190℃之间。其原因在于,通过在压辊26冷却的状态下将加热器20控制在高温状态,而在压辊26受热的状态下将加热器20控制在低温状态,这样会有助于热量均匀地提供给印张。参照图6所示流程图进行说明,在开始供纸之后,当印张的顶端离开顶部探测器9后经过200/50秒的时间时,印张的顶端到达这对传送辊12(S64)。
此时,停止电机29,以便将印张夹在辊隙中。在此状态下,开始加热。加热控制温度选定为190℃,接着,在实施供电1秒之后,结束加热,经过0.5秒之后,当加热器温度下降至130℃以上时,再次驱动电机29以便将印张馈送5mm的量。然后,在压辊26的一次或以上转动过程中,重复这种加热和冷却过程。由于压辊26的外圆周长度为78.5mm,所以这种逐步馈送过程需要重复十六次或以上。
当印张的尾端进入辊隙N时,结束逐步馈送过程,然后以恒定速率传送并卸载印张。接着,停止电机。
在该方法中,已经发现附着在压辊26上的调色剂污染可去除95%或以上,并且残留的5%调色剂在正常打印过程中不会从压辊26上剥落而附着至印张上,从而达到突出的清洁效果。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如果压辊26表面的污染很严重的话,则印张恐怕会缠绕在压辊26上,从而引起卡纸。但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由于在印张的顶端夹在传送辊12对之间后使电机停止,所以不存在引起卡纸的危险。
顺便指出,在第四实施例中,虽然加以说明的示例中在电机停止时断开加热器的供电,但是如同第一实施例中一样,也可以不断开加热器的供电。
另外,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一样,在纸张进入辊隙之前可以加入一个加热压辊26的表面从而使附着物软化的步骤。<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涉及在印张进入辊隙前使压辊26变热的清洁模式。在第五实施例中,在压辊表面的温度升高至超过调色剂软化点之后,开始供纸。第五实施例中采用的调色剂,以及成象设备和定影装置的尺寸关系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相同。
下面参照图7所示流程图说明第五实施例中的控制。
首先,在启动状态下(S81),定影装置11处于等待状态。在此状态下,当操作者需要进行清洁时,成象设备由来自主体M上操作面板或一个主机(未画出)的信号切换至清洁模式。当判断成象装置被切换至清洁模式时(S82),使电机(压辊26的驱动源)开始转动,并且启动加热器20的供电(S83)。
当断定压辊表面的温度T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软化温度)T1时(或者达到温度T1直到清洁印张到达辊隙N)(S84=是),开始供纸(S85)。判断清洁印张的尾端是否进入辊隙N(S86)。如果是,断开加热器(S87)。
接着,判断印张卸载是否结束(S88),停止电机(S89),并且结束清洁操作(S90)。<实例1>
考虑如下的成象设备进行说明,该成象设备中印张的传送速率选定为50mm/sec,压辊26的直径选定为25mm,压辊26的脱模层26b的橡胶厚度选定为3mm,辊隙宽度a选定为5mm,从顶部探测器9至辊隙中央的距离选定为150mm。
在正常打印操作中,控制加热器20的温度使其保持在150℃至190℃之间。其原因在于,通过在压辊26冷却的状态下将加热器20控制在高温状态,而在压辊26受热的状态下将加热器20控制在低温状态,这样会有助于热量均匀地提供给印张。
参照图7所示流程图进行说明,当启动清洁模式之后(S81),使电机开始转动,同时将加热器20的温度控制在190℃,使压辊26转动20秒(S82)。其结果是,压辊的表面被加热至大约110℃(调色剂的软化温度T1),从而使压辊表面上的调色剂软化。
在此例中,代替直接测量压辊的表面温度,而对加热时间进行测量。当断定压辊的表面温度T达到能使附着物充分软化的温度T1时(S84),开始供纸(S85),以便将附着物转印至印张上。一般地,由于压辊表面的脱模能力高于纸张的表面,所以被软化的调色剂能够容易地转印至纸张上,从而从压辊上除去调色剂。
当判断印张P的尾端进入辊隙时(S86),断开加热器(S87),并进行印张的卸载,然后结束清洁模式(S88至S90)。
如上所述,在第五实施例中,与传统清洁方式不同,由于在压辊的表面被加热至高于调色剂软化点之后开始供纸,所以可以确保除去附着在压辊表面的调色剂。由于不需要在清洁纸张上形成固体黑色图象,所以即使超过了目标温度T1,作用在清洁纸张P和压辊26之间的附着力也不会太大,从而纸张P不会缠绕在压辊26上。
顺便指出,在第五实施例中,没有象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那样采用逐步馈送方法。当采用逐步馈送方法时,可以获得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效果。<第六实施例>
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对第五实施例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供了其清洁能力。它与第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印张的顶端离开辊隙N之后提高加热器的控制温度。第六实施例中采用的调色剂,以及成象设备和定影装置的尺寸关系与第五实施例中相同。
下面参照图8所示流程图说明第六实施例中的控制。
在第六实施例中,当印张P进入辊隙N时,防止压辊的表面温度下降一个对应于印张热量的量,从而提高了其清洁能力。顺便指出,由于图8所示清洁操作的步骤S91至S93以及步骤S98至S102与第五实施例中的步骤S81至S84以及步骤S86至S90相对应,所以省去其说明。
当断定T(加热器温度)≥T1′或者断定压辊的表面温度T超过温度T1′时(S94=是),开始供纸(S95)。
当清洁印张的顶端离开辊隙N时,步骤S96中的判断为“是”,在此情况下,将加热器的温度T设定为T2′(T2′>T1′)(S97)。温度T2′是为保持压辊的表面温度在T1之上所需的温度,即使在加入了纸张P的热量时。温度T1最好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
顺便指出,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清洁模式的步骤S96中,尽管加以说明的示例中加热器20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很大,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种例子,但是,通过改变压辊26的速度以及辊隙N的压力(加热辊隙压力),可以将压辊的表面温度T设定为目标温度T1′。<实例1>
当清洁模式开始时,对加热器的温度T进行温度控制,达到T1′=190℃,并且使压辊26转动20秒。然后,提供印张。在印张P进入辊隙N之后,当印张的顶端离开辊隙N时,控制加热器的温度T达到T2′=200℃。
当印张P的尾端离开辊隙N时,断开加热器20的供电,卸载印张,然后结束清洁模式。
根据第六实施例,由于压辊的表面温度即使在印张P被夹在辊隙N中时也没有降低,所以可以可靠地清洁压辊上的调色剂污染。相应地,可以防止调色剂再次积累在以前的调色剂污染上。<实例2>
在实例2中,对实例1中的步骤S97加以调整,使得通过将加热器温度保持在T1′的同时降低电机的速度,延长热量传递至压辊26的时间,从而补偿由印张P吸收的热量。可以达到与实例1相同的效果。
作为降低电机速度的方法,可以使电机的转速降低至1/2或1/3,或者如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那样,采用逐步馈送方法。另外,电机本身的速度可以不变,但是通过采用匀速装置等可以改变压辊26的速度。
根据实例2,可以实现与实例1中类似的良好清洁操作,并且,由于加热器的温度没有升高至超过在正常打印过程中保持的加热器温度,所以不会缩短安全元件(未画出)以及与加热器相接触的加热器支架的服务寿命,并且不会损害这些元件。
顺便指出,在第六实施例中,当采用如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逐步馈送方法时,可以获得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效果。<第七实施例>
在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对第一至第六实施例进行了改进,以便降低其能耗并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清洁。它与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断开加热器供电的同时,加热器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在印张到达定影辊隙之前要小于在压辊停止时。
第七实施例中采用的调色剂、成象设备以及定影装置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同,并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的标记数码表示。由于其中某些尺寸关系与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不同,这种区别将加以适当说明。
第七实施例中的控制表示在图9的流程图中。
首先,在启动状态下(S111),定影装置11处于等待状态。在此状态下,当操作者需要进行清洁压辊26时,成象设备由来自操作面板或主机的信号切换至清洁模式(S112)。
在成象设备的清洁模式中,在步骤S113,开始从供纸盒(供纸部分)7提供印张,并且同时,启动电机29,接通加热器20的供电,从而开始加热。也就是说,单页纸张由供纸部分输送至定影装置,而不在其上形成图象,同时加热压辊26。通过从加热器20经辊隙N处的定影膜25吸收热量,对转动的压辊26进行预热。在此情况下,加热器20单位时间的发热量被控制在第一预定水平。顺便指出,在步骤S113中加热器的控制温度最好大于调色剂的软化点,在第七实施例中选定为180℃。在辊筒停止转动时加热器的控制温度最好选择为低于加热器的最高温度。
由供纸部分7提供的印张P到达辊隙N。在印张顶端由辊隙夹紧之后,当其顶端离开辊隙N后被传送至一特定位置时(S114),使电机停止(S115),从而停止传送印张。
根据纸张的传送速度,可以计算出由供纸部分7提供的纸张到达辊隙N的时刻,并且可以计算出其顶端通过顶部探测器9的时刻,以及离开辊隙N的纸张顶端被传送至特定位置的时刻。替代地,可以用设在辊隙N下游端的探测器来探测纸张的顶端。当断定印张顶端被传送至特定位置时(S114=是),电机停止(S115),从而停止传送印张。附带指出,在步骤S114中,可以判断印张是否夹在一对传送辊之间。
在步骤S116接通加热器,用于使加热器比步骤S113时进一步产生热量,即,将加热器20单位时间的发热量改变至高于第一预定水平的第二预定水平。其结果是,在辊隙N处,压辊表面的附着物(调色剂污染ta;图10)以及压辊26开始被加热。
图11表示当通过采用如下的定影装置对压辊进行清洁,该定影装置包括一个具有20mm外径的压辊(铝芯的直径为13mm)和一个具有大约400W电功率的加热器,并且提供了宽度约4.5mm的辊隙时,热敏电阻、压辊侧以及纸张侧的温度变化。
图10为其辊隙的放大示意图。在清洁模式中,当电机停止时(S115),由于压辊26变热,所以调色剂与压辊26接触的部分被软化。然而,由于与空气接触的调色剂ta的表面比压辊一侧冷却更多,并且由于所提供的印张P基本为室温,所以印张一侧的调色剂ta的表面的热量被纸张进一步吸收从而冷却。
接通加热器以提高其单位时间的发热量(S116),持续加热直到热敏电阻探测到大约200℃的指定加热温度(S117)。在此情况下,印张侧的调色剂完全熔化,渗入纸张并附着其上,但是,压辊侧的调色剂的热量被压辊26吸收,使得压辊侧的调色剂温度没有升得很高(参见图11)。
当热敏电阻探测到大约200℃的指定加热温度时(S117),断开加热器20的供电(S118)。通过断开加热器,使加热器的温度降低,从而冷却辊隙N。在此情况下,如图11所示,由于定影膜25/印张P的热容量较小,所以印张侧的调色剂迅速冷却,从而附着至纸张上。然而,热容量较大的压辊侧调色剂处于软化状态。
当热敏电阻探测到大约180℃的指定冷却温度时(S119),驱动电机,以对应于辊隙宽度a的量传送印张P(S120)。顺便指出,作为指定冷却温度,印张侧调色剂温度最好小于调色剂的软化点。
通过以对应于辊隙宽度a的量传送印张,对应于辊隙N的压辊表面部分的调色剂ta被转印至与压辊表面部分相对应的印张表面部分上,从而将此调色剂从压辊的表面部分剥落并除去。
重复上述步骤S115至S120,直到印张P被传送至指定位置(预定长度的传送)。由于这种重复过程,使压辊表面的调色剂ta以对应于辊隙宽度的量相继附着至印张上,从而将这些调色剂从压辊的表面部分剥落并除去。最终,使压辊的整个表面得到清洁。
当通过重复上述步骤S115至S120将印张P传送至指定位置时(S121),以正常的恒定速度驱动电机,从而将用于压辊26的清洁的印张从定影装置11卸出(S122)。当断定印张卸载完成后,结束用于压辊的清洁模式(S123)。
由于压辊26的热容量较大,所以压辊通过预热能积累大量的热量,直到印张P进入辊隙N。另一方面,由于印张P总是基本处于室温,并具有良好的响应性能,如图11所示,所以印张可以被加热和冷却至根据加热器上热敏电阻21所确定的温度。由于此原因,可以使印张侧的调色剂附着至印张上,同时使压辊26侧的调色剂保持在软化状态。
当然,在步骤S117和S119中的热敏电阻指定温度根据定影装置11的热容量、加热器的电功率、调色剂的软化点等会有所变化。
如在步骤S113中,通过在供纸的同时接通加热器,可以减小定影膜25的滑动扭矩。这利用了涂覆在定影膜25内表面上的润滑脂的粘滞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理。另外,通过对具有较大热容量的压辊26进行预热,可以使压辊的芯体变热。
另外,通过步骤S113中加热器单位时间的发热量降低至小于步骤S117中加热器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可以降低用于预热的能耗,从而节省了电能,并且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清洁。<第八实施例>
本发明第八实施例对第七实施例进行了改进,使得能有效地清洁不规则的调色剂污染。它与第七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逐步馈送过程的宽度小于辊隙宽度的1/2。第八实施例中采用的调色剂、成象设备以及定影装置与第七实施例中相同。
图12是辊隙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附着在压辊26上的调色剂污染ta的密度是不均匀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如图12所示,调色剂污染ta的密度在辊隙N之内会有所变化。
在此情况下,当排出调色剂的时候,尽管可以清洁几乎所有的调色剂ta,但是由于调色剂和纸张P之间的附着力在密度低的调色剂处较弱,所以有可能使调色剂仍然附着在压辊26上而没有除去。
为避免此种情况,在第八实施例中,将逐步馈送的宽度选择为小于辊隙宽度的1/2。通过此种操作,在通过加热使辊隙前半部的调色剂密度基本均匀之后,将这些调色剂转移至辊隙的后半部。并且,通过在辊隙的后半部再次加热这些调色剂,使印张侧的附着物渗入印张P,从而牢固地附着其上。
在此方式中,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清洁模式中,即使压辊上的调色剂污染不均匀,也可以有效地进行清洁。
附带指出,在根据第五至第八实施例的清洁模式中,虽然加以说明的示例中输送至定影装置的是其上不形成图象的白纸,但是如同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一样,代替白纸,也可以将其上形成有“清洁结束”(给操作员的信息)字样的印张输送至定影装置。
另外,在第一至第八实施例中用以说明的尺寸、温度以及时间都仅仅是例示性的,实际上,这些值是根据成象设备的结构、调色剂特性等独立确定的。
另外,由电机20实施的逐步馈送量并不总是对应于辊隙宽度a,只要通过转动压辊26数转能够彻底地清洁压辊26的整个外周表面就没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采用白纸进行清洁,所以无须确定清洁印张的前/后表面,从而方便了清洁操作。另外,为了消除麻烦的清洁,虽然说明的例子中采用单页纸张进行清洁,但是也可以采用数页纸张进行清洁。另外,为了获得更为显著的清洁效果,例如可以在具有前端P1和后端P2的印张P上打印一个倾斜的黑条,在将该印张沿箭头K′所示方向输送至打印装置11的辊隙N时,在被打印的表面遇到压辊26的情况下实施清洁模式。
另外,为了提高清洁效果,压辊26的表面层最好构造为由具有良好脱模性能的PFA、PTFE、FEP等材料制成的树脂涂层,或者由类似树脂制成的管筒加以涂覆。
另外,可以通过在清洁过程中操作激光光学系统将进行清洁的事实显示给操作员。这具有如下优点,可以防止操作员在清洁过程中进行不当的操作。
在第一至第八实施例中,虽然加以说明的示例中采用了具有定影膜25的定影装置1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种情况,而是可以应用于如图15所示采用定影辊31和压辊32组合的传统定影装置中。
压辊32是具有硅橡胶表层321的定影转动部件,定影辊31是具有芯体311和由氟树脂制成的脱模表层312的定影转动部件。在定影辊中设有诸如卤素加热器H的热源。
本发明对于与压辊一起在其间形成辊隙N的定影膜25以及定影辊,都提供了与压辊中相同的清洁效果。也就是说,本发明对于任何的定影转动部件例如定影膜25、定影辊等以及压辊都是有效的。顺便指出,只需要形成辊隙N的部件之一为定影转动部件,另一个并不限于定影转动部件,也可以是固定支撑部件。通过此种结构,也可以有效去除附着在与该支撑部件对置的定影转动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
例如,也可以采用电磁加热式装置,其中通过在导电或铁磁部件上施加磁力,产生介质电流,从而由所述部件产生热量。
图16A是这种电磁加热式加热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由液晶聚合物/酚醛树脂制成一个具有大致U型截面的薄膜内表面导引支撑体116,在该导引支撑体内部,设有一个通过在芯体(铁芯)152a上缠绕线圈152b构成的励磁线圈152。
围绕支撑体116和励磁线圈152组成的组件,松弛地设有一圆柱形定影膜(发热体)112,一压辊113与该组件相对设置,其间插入薄膜112。
如图16B所示,薄膜112具有三层结构,包括一衬底层(环形膜)112a,由耐热树脂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PEEK、PES、PTFE或FEP制成;一导电层112b,涂覆在衬底层112a的外表面上,由金属层例如铁、钴、镍、铜或铬制成;和一脱模层112c,涂覆在导电层112b的外表面上,由具有良好脱模性能的耐热树脂例如PTF、PTFE、FEP或其组合物制成。在此例中,虽然薄膜衬底层112a和导电层112b是分离层,但是薄膜衬底层本身也可以作为导电层。
在如下情况下,薄膜随压辊113的转动而转动,并且通过从一励磁电路向励磁线圈152施加电压从而产生电磁感应,因而使薄膜112的导电层112b产生热量,在此情况下,将(待加热的)印张P送入辊隙N。当印张与薄膜下表面紧密接触的情况下正在与薄膜112一起通过辊隙N的时候,薄膜112的热量提供给记录印张P,从而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象Ta定影在印张上。
也可以采用另一种电磁加热式的加热装置,如图16C所示,该加热装置中通过由励磁线圈152发出的磁通量对发热体154进行加热,发热体154为平板形导电部件(由铁磁金属或类似材料制成),与发热体154相对设置有一加压部件113,从而在其间形成一辊隙N,在发热体154与加压部件113之间插有一薄膜112,转动该加压部件113,使得输入辊隙N的印张P在其被传送通过辊隙时经受热处理。
替代地,也可以采用下述装置,其中用于驱动薄膜的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不同。图17A和17B分别为表示这些装置的示意图。
在图17A所示装置中,围绕加热器(发热体)117、驱动辊155以及牵引辊156,设置并缠绕由一环状定影膜112,由定影驱动装置M对驱动辊155进行驱动以转动定影膜112。顺便指出,通过定影膜112的转动,可以转动地驱动压辊113。
在图17B所示装置中,采用一狭长的非环状薄膜作为定影膜112,且该薄膜以预定速度从供给辊轴158通过加热器117向收集辊轴157传送。
在图16A至16C以及17A和17B所示的装置中,当压辊113是驱动辊时,通过改变金属辊筒151、驱动辊155或收集辊轴157的转动速度,或者通过对这些辊轴进行逐步馈送,以改变印张P的传送速度(即压辊113的速度),可以达到与第一至第八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加以说明的示例中,在印张停止期间加热器20的供电被接通或断开,但是代替使供电断开,也可以降低加热器20单位时间的发热量。也就是说,通过降低加热器20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减少用于加热附着物的热量,从而使被软化的附着物得以固化。
另外,在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中,虽然加以说明的示例中加热器的温度由计时器加以控制,但是也可以设置一探测装置以探测压辊的表面温度,从而根据所探测到的压辊的表面温度控制加热器的温度。也就是说,当压辊的表面温度达到一高于调色剂软化点的预定温度时,使加热器的供电断开;而当压辊的表面温度变为低于调色剂软化点的预定温度时,以对应于辊隙宽度的量传送印张。
另外,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虽然加以说明的示例中清洁操作是在操作员需要时进行的,但是也可以在对既定数量的记录印张进行图象定影后,自动进行清洁操作。
另外,近年来,尽管纸张或纸粉中含有的调色剂和CaCO3混合物附着在定影转动部件例如压辊中从而降低了辊筒的脱模性能,但是本发明对于除去调色剂与CaCO3或纸粉的混合物同样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长期防止卡纸和图象污染的成象装置。
另外,加热量可以变为使得附着物的软化和固化在印张传送停止时重复数次。
附带指出,本发明可以用作包括多个设备(例如,主机、接口设备、读取装置和打印机等)的系统的一部分,或者用作包括单个设备(例如,复印机、传真机等)的装置的一部分。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而是包括或覆盖如下技术,其中向上述系统或装置中的计算机(CPU或MPU)提供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软件程序,并且根据此程序通过上述系统或装置中的计算机操作不同的器件来实现上述实施例。
在此情况下,软件程序本身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而本发明包括软件程序本身,以及用于向计算机(更具体地说,为用于存储此程序的存储介质)提供此程序的装置。
作为存储此程序的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例如软盘、硬盘、光盘、光磁盘、CD-ROM、磁带、非易失存储卡以及ROM等。
另外,不仅当只根据所提供程序通过计算机控制不同器件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时,而且当此程序与计算机上使用的OS(操作系统)或其它应用软件一起工作来实现上述实施例时,这种程序都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
另外,在所提供程序存储于设在与计算机相连的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上的存储器中之后,当设在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上的CPU等根据程序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时,这种程序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一对定影部件,至少其一可以转动,在该定影部件之间形成一辊隙,带有未定影调色剂的记录材料被传送通过该辊隙,并且在该辊隙处被加热,以便将其未定影调色剂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其中所述装置可以具有用于清洁定影部件的清洁模式,其中记录材料由所述辊隙夹紧,并且通过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重复的转动和停止来传送此印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处于停止时的表面温度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在第一次停止之前的表面温度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一对互相对置的传送部件,设置在所述辊隙沿印张传送方向的下游端,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在所述印张的顶端进入所述辊隙之后,直到所述印张的顶端进入所述传送部件之间的接合部分时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才停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后,当经过一段预定的时间,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开始转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一加热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用于加热停止的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所述加热装置的热量,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之前具有第一热量,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之后具有大于所述第一热量的第二热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热量为单位时间的发热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以所述第一热量加热的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加热装置对形成所述辊隙的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一加热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然后以小于所述第一热量的第二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热量进行加热时,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开始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热量为单位时间的发热量。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以所述第一热量加热的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以所述第二热量加热的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调色剂的软化点。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初次停止之前所述加热装置的热量小于所述第一热量。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之后,所述加热装置以大于所述第一热量的第三热量对停止的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然后以所述第二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在所述加热装置以所述第二热量进行加热时,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开始转动。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当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后经过一段预定时间,所述加热装置的热量从所述第一热量变为所述第二热量。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一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根据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结果,将所述加热装置的热量从所述第一热量变为所述第二热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当所述探测结果为低于调色剂软化点的既定值时,将所述加热装置的热量从所述第一热量变为所述第二热量。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当所述加热装置的热量被控制在所述第二热量后经过一段预定时间,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开始转动。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一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根据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结果使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开始转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当所述探测结果为低于调色剂软化点的既定值时,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开始转动。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一加热装置,用于根据供电产生热量,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当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时,将所述加热装置的供电从接通变为断开,并且当所述加热装置的供电为接通时,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开始转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当所述加热装置的供电接通时,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变得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初次停止之前所述加热装置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小于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时所述加热装置单位时间的发热量。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并且所述加热装置的供电接通时所述加热装置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之前为第一发热量,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之后,变为大于所述第一发热量的第二发热量。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当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并且所述加热装置的供电接通之后经过一段预定时间,将所述加热装置的供电断开。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一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根据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结果,将所述加热装置的供电断开。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当所述探测结果为低于调色剂软化点的既定值时,将所述加热装置的供电断开。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当所述加热装置的供电被断开后经过一段预定时间,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开始转动。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一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根据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结果,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开始转动。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当所述探测结果为低于调色剂软化点的既定值时,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开始转动。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从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时到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下一次停止时所述印张被传送的长度,大于所述辊隙沿印张传送方向的长度。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印张是不带有调色剂的记录材料。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印张是其上带有定影调色剂的记录材料。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一对定影部件包括一定影辊和一压辊。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一对定影部件包括一环形薄膜和一压辊。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一对定影部件中,可转动定影部件为具有硅橡胶作为表面层的定影部件,而另一定影部件为具有氟树脂作为表面层的定影部件。
40.一种存储介质,在计算机可读状态下,用于存储包括如下步骤的程序使印张在至少其一可转动的一对定影部件之间形成的辊隙处得以挤压的步骤;和通过可转动定影部件重复的转动和停止来传送所述印张的步骤。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表面温度控制步骤,用于使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时的表面温度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转动开始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后经过一段预定时间启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转动。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停止/转动重复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之前,重复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停止和转动。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转动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印张的顶端进入互相对置且位于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沿印张传送方向下游端的一对传送部件之间的接合部分之前,连续转动而不停止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表面温度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初次停止之前使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高于调色剂的软化点。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第一加热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初次停止之前以第一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和一个第二加热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时以大于所述第一热量的第二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
47.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印张传送步骤,用于从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时到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下一次停止时,以大于所述定影部件之间的辊隙长度的长度传送所述印张。
48.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加热步骤,用于对停止时的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第一加热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之前以第一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和一个第二加热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之后以大于所述第一热量的第三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
50.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加热步骤,用于以第一热量对停止时的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然后以大于所述第一热量的第二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和一个转动开始步骤,用于在以所述第二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时,启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转动。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热量控制步骤,用于当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时经过一段预定时间后控制热量从所述第一热量到所述第二热量。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热量控制步骤,用于根据一个用以探测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表面温度的探测装置的探测结果,控制热量从所述第一热量到所述第二热量。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热量控制步骤,用于当所述探测结果为高于调色剂软化点的既定值时,控制热量从所述第一热量到所述第二热量。
54.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转动开始步骤,用于在以所述第二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经过一段预定时间后,启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转动。
55.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转动开始步骤,用于根据一个用以探测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表面温度的探测装置的探测结果,启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转动。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转动开始步骤,用于在所述探测结果为低于调色剂软化点的既定值时,启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转动。
57.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第二加热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初次停止之前以小于所述第一热量的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
58.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第二加热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之后以大于所述第一热量的第三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和一个转动开始步骤,用于在以所述第二热量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时,启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转动。
59.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供电断开步骤,用于断开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供电,和一个转动开始步骤,用于在所述加热器的供电被断开时,启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转动。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供电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停止后经过一段预定时间,断开所述加热器的供电。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供电控制步骤,用于根据一个用以探测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表面温度的探测装置的探测结果,断开所述加热器的供电。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供电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探测结果变为高于调色剂软化点的既定值时,断开所述加热器的供电。
63.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转动开始步骤,用于在所述加热器的供电被断开后经过一段预定时间,启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转动。
64.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转动开始步骤,用于根据一个用以探测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表面温度的探测装置的探测结果,启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转动。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转动开始步骤,用于在所述探测结果变为高于调色剂软化点的既定值时,启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转动。
66.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第一发热量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初次停止之前使所述加热器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变为第一发热量,和一个第二发热量控制步骤,用于在对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加热并且所述加热器的供电被接通时,使所述加热器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变为大于所述第一发热量的第二发热量。
67.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具有一个第一发热量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之前,使所述加热器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在对所述加热器的供电被接通时变为第一发热量,和一个第二发热量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可转动定影部件的整个外周表面与所述印张在停止状态下接触至少一次之后,当所述加热器的供电被接通时,使所述加热器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变为大于所述第一发热量的第二发热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包括一对定影部件,至少其一可以转动,其中在该定影部件之间形成一辊隙,带有未定影调色剂的记录材料被传送通过该辊隙,并且在该辊隙处被加热,以便将其未定影调色剂定影在记录材料上。该装置可以具有用于清洁定影部件的清洁模式,其中记录材料由辊隙夹紧,并且通过可转动定影部件重复的转动和停止来传送印张。
文档编号G03G15/20GK1210286SQ9811742
公开日1999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14日
发明者大冢康正, 奥田幸一, 早川亮, 岸田彻夫, 小俣将史, 加藤明, 铃木一雄, 横田强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