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染色重氮胶片的曝光方法

文档序号:2770635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染色重氮胶片的曝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染色重氮胶片的曝光方法。
由邻重氮萘醌感光树脂、线性酚醛或间甲酚醛树脂、染料及有机溶剂组成的感光液,涂布于聚酯片基上经干燥后可制成具有阳-阳复制特性的光致稀碱可溶性预染色重氮复制胶片。其感光成像原理是感光膜受到富有紫外线的强光源(例如碘镓灯、镝灯、氙灯、高压汞灯、制版冷光源等)照射后,邻重氮萘醌感光树脂发生光分解反应,生成可溶于稀碱的茚羧酸类化合物,从而使该处的膜层可连同染料一起溶解于稀碱显影液中,露出无色透明的片基层;而未受光部分的感光膜不发生光分解,在碱性显影液中具有一定的抗碱性,可连同染料一起保留于片基上。这样,经曝光和显影之后,便可得到与原底片阴阳特性一致的图像。随着感光层中染料含量及染料颜色的不同,还可以得到不同密度及不同颜色的复制图像。有关这类重氮胶片的涂层配方、制作工艺及其曝光方法,英国专利GB1463717及中国专利ZL91108830.X、ZL86207979U有详细说明。长期以来,上述重氮胶片在使用中均采用将原稿底片(正面或反面)与感光药膜面相对叠合进行接触曝光的方法,光线在感光涂层内是自上而下渗透而起作用的(见图1)。
上面所述的重氮感光胶片,如果感光层中加入的是蓝、绿、品红这类对紫外光吸收率较低的染料,或者是加入黑、棕、红等深色染料而含量却很低时,对于曝光的影响不是很大,与不加染料相比,稍增加些曝光时间即可。但是,如果要求获得的图像可以作为下次复制的底片(二底图)使用,就必须在感光层中加入红、棕、黑这类对紫外光有较高吸收率的染料,且含量不能太低,涂层密度必须达到2.0以上。这时,重氮胶片感光层的本身就是一种阻光层,要使光线达到感光膜的底层,并使底层的感光树脂产生光分解是相当困难的。这里,在曝光方面存在着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即为了使感光层的底部也得到充分曝光,往往要增加一倍甚至几倍的曝光时间,然而,成倍的增加曝光时间,原底片的阻光部分会因光线渗透使感光膜的上层发生一定的光分解(如图2所示),在显影时感光膜可部分地溶解于显影液中,从而降低复制图像的密度;如果要使底片阻光部分下面的感光层不会因光渗透而被感光,就必须减少曝光时间,这时底片透光部分的感光层便不能彻底曝光,显影后应该透明的地方会留有较大的灰雾,达不到复制图像的质量效果。因此,这种高密度预染色重氮胶片的曝光问题,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对于密度达3.0以上的红色重氮片,在2千瓦碘镓灯下曝光10分钟,仍难以显影彻底,灰雾很重;如果曝光时间延长至15~20分钟,虽然可使图像的透明部分显影彻底,但应当保留的图像部分却因过度曝光而损失密度,甚至会使图像残缺不全。
鉴于上述高密度预染色重氮胶片曝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这种重氮胶片的新的曝光方法。新方法采用双面曝光的工艺措施,克服了原有的单面曝光方法光线不易达到感光膜底层的问题,可以减少正面(感光膜面,下同)曝光的时间,改善图形图像加工质量。
实施本发明的具体方法是先在预染色重氮胶片的背面作一次全面预曝光(不加底片,光线通过背面的片基层后自下而上作用于感光层),然后再将胶片的感光药膜层与原稿底片叠合从正面曝光(光线透过底片的透明部分自上而下渗入感光层)。当然,也可以先从正面加底片曝光,然后再从背面作一次全面曝光。在相同的曝光设备和曝光光源条件下,背面曝光时间通常是正面曝光时间的1/5~1/2。背面曝光时间短,正面曝光时间应适当延长。若背面曝光时间过短,则起不到改善曝光效果以提高图像质量的作用。然而,若背面曝光时间过长,则可能造成整体图像的破坏或使图像质量降低。具体的曝光时间随曝光条件、预染色重氮胶片的密度及颜色等的不同而不同,应当在作曝光测试条(保证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后确定。
为了简化曝光作业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最好采用在预染色重氮胶片的生产过程中便在其背面给予预曝光的方法,曝光时间的确定与前述方法相同。这样用户在使用中只需考虑加底片的正面曝光,而无需考虑背面曝光的问题。这种办法的本质及其可达到的效果与上述双面曝光工艺是完全一致的。但这里有一个基本前题是事实证明,上述重氮胶片经过预曝光后,在通常的保存条件下潜影衰退及其它影响保存稳定性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种具体的实施办法也在本专利的保护之列。
图3为一种理想情况下双面曝光可能达到的效果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背面进行一次全面预曝光后,感光膜层的底部有一定比例(或一定厚度)的感光剂产生光分解,感光膜层的上部因阻光染料的吸收及预曝光时间不是足够长而不能产生光分解。当从正面叠加原稿底片进行曝光时,底片的透明部分可使下面的感光膜层接受光线,光线的能量在感光层内由上而下逐渐减弱,假定曝光时间控制在使感光膜的上层100%曝光,中、下层因染料的阻光而造成的曝光不足部分则由背面曝光(光线在感光层内由下而上逐渐减弱)给予补偿,这样使上、中、下层的各个部分都能基本获得足够(100%)的曝光量;在原稿底片的阻光部分,则因正面曝光时间得以减少(未进行过度曝光),光线便不会渗透到下面的感光层使之产生光分解。于是,在原稿底片的阻光部分,感光膜上层的曝光量接近于零,显影时该部分可有效抵抗显影液的浸蚀,使下层部分被感光的重氮树脂不被溶解;而原稿底片的透明部分,则因从上到下均得到充分曝光(感光树脂均产生了光分解),在显影液中显影时可顺利地被溶解下来。因此,采用此工艺后,可保证应当透明的部分被彻底显影掉,不产生灰雾,应当保留的部分因上层未被曝光,密度不至于降低,从而可获得密度高、灰雾度低的高质量复制图像。这样就克服了原有单面曝光方法用于高密度预染色重氮胶片曝光时所固有的不足,改善了图像加工质量,提高了高密度预染色重氮胶片的实用性。
理论上看,由于本发明的方法使感光膜的底层受到了一次全面曝光,显影液在渗入到感光膜底层对应当透明的部分(对应于底片的透明部分)进行显影时,可能会对应当保留的图像膜层(对应于底片的不透明部分)产生一定的侧腐蚀。然而,事实上进行背面曝光目的在于弥补正面曝光的不足,所用的曝光量是有限的,并未使底层的感光树脂100%感光,因此,所产生侧腐蚀的程度应当是非常微弱的。实际应用该方法所获得的图像质量之优良,也证明了可能存在的侧腐蚀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实践证明,对高密度预染色重氮胶片来说,采用原有的单面曝光方法很难得到好的图像复制效果,显影后不是有较严重的灰雾,就是图像密度有较大损失或图像残缺不全;而采用本发明的曝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这种重氮胶片的图形图像复制效果,获得密度好、灰雾度低、清晰完整的复制图像。
实施例1使用总参测绘研究所制做的光致稀碱可溶性预染色重氮胶片,颜色为黑色,密度为2.5,在2千瓦碘镓灯、灯距为90cm的曝光条件下,先对背面作一次2分钟的全面预曝光,然后将欲复制的图像底片和重氮胶片感光药膜面叠合并抽真空使之密切接触后从正面曝光,曝光时间为6分钟。最后按指定的显影液配方和显影冲洗工艺进行冲洗加工。例如,在氢氧化钠5g、硅酸钠50g、水2000ml的显影液中,于25℃的温度下显影1~2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可得到质量优良的复制图像。
实施例2使用总参测绘研究所制做的光致稀碱可溶性预染色重氮胶片,颜色为棕红色,密度为3.0,在2千瓦碘镓灯、灯距为90cm的曝光条件下,先将欲复制的图像底片与重氮胶片感光药膜面叠合(抽真空使之密切接触)后从正面曝光,曝光时间为8分钟左右,然后去掉底片并将胶片反过来对背面作一次的全面曝光,曝光时间约为3分钟。最后按指定的显影液配方和显影冲洗工艺进行冲洗加工(具体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可得到优良的复制图像。
实施例3密度为2.5的黑色光致稀碱可溶性预染色重氮胶片的生产过程中,在胶片涂层干燥之后即用2千瓦的碘镓灯(灯距90cm)照射其背面,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这样的胶片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使用中只需将欲复制的图像底片与重氮胶片感光药膜面叠合(抽真空使之密切接触)后从正面曝光即可,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曝光条件下,曝光时间约为6分钟左右,按指定的显影液配方和显影冲洗工艺进行冲洗加工,所获得的图像复制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


图中,①为聚酯胶片,②为重氮感光层,③为原稿底片。本附图是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书中所提到的曝光原理而画的示意图,制图尺寸未按实际比例,有关数据系理想情况下的假定值,而非实际测定值。
权利要求
1.由邻重氮萘醌感光树脂、线性酚醛或间甲酚醛树脂、染料及有机溶剂等组成的感光液涂布于聚酯片基上制成的光致稀碱可溶性预染色重氮胶片的曝光方法,曝光光源采用碘镓灯、镝灯、氙灯这类富有紫外线的强光源,其特征在于采用双面曝光的技术措施,即除了在涂有感光药膜的正面做一次叠加底片的曝光之外,还要在背面做一次不加底片的全面曝光,两次曝光的先后次序不限,其中背面曝光时间占正面曝光时间的1/5~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染色重氮胶片的曝光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采用如下的实施办法,即在胶片的涂布生产过程中就在其背面进行一次全面预曝光,胶片的使用中只需做叠加底片的正面曝光即可,其中背面曝光时间占正面曝光时间的1/5~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染色重氮胶片的曝光方法。该方法采用双面曝光的工艺技术,即分别做一次加底片的正面曝光和不加底片的背面曝光,其中背面曝光时间是正面曝光时间的1/5~1/2。通过采用这种工艺方法,只要正确控制曝光时间,就可以做到使底片透明部分下面的感光层从上到下都得到均匀地充分曝光,而底片不透明部分下面的感光层上部不被曝光,这样,在显影中被充分曝光的感光层可被彻底清除,应当保留的图像部分密度不降低,从而克服了原有的单面曝光方法用于高密度预染色重氮胶片曝光时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灰雾度小、密度高、清晰完整的复制图像,显著改善图形图像加工的质量效果。
文档编号G03F7/22GK1234530SQ9911577
公开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7日
发明者陈广学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