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实物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93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式实物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学仪器,尤指一种可应用于纸张、实物彩色影像投影,以及一般透明投影胶片投影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
目前所见传统上所使用的投影机为透射式投影机,其作用原理是如


图1所示,将光源10打在反射镜片11上,经聚光透镜12使光线由透明待投影物13底部向上透射,使透明待投影物上的资料成为影像光源,再借由投影物镜14将其放大投射于屏幕15上;其中,该透明待投影物是指一般普通的透明投影胶片,该投影胶片亦可应用于电脑式的液晶投影板。然而使用上述的传统式的投影机,无论欲投影的资料是彩色或是黑白模式,均存在如下缺点(1)若采用透明投影胶片,则无论是制作彩色或黑白资料,均需耗费制作的时间(即须先将资料影印于投影胶片上),同时亦需负担投影胶片的成本;(2)彩色投影片的透明度较差,普遍有彩度不足的现象;(3)大量废弃的投影胶片将会污染环境,不利环保;(4)若采用液晶投影板,其设备成本较高,而且易有彩度失真及对比不佳的现象;(5)光线传递至投影物镜之间有扩散损失;(6)扩散损失的光线与投射于屏幕上的投影光线相重叠,易造成影像对比问题;(7)流散的光线易造成使用者久视眼睛疲乏现象发生;(8)无法有效投影实体物件。
有监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传统式投影机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可直接投影纸张、实物等的彩色影像的″聚光反射式投影″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包括有一机体,包括一相配合的上、下壳体,以构成一密闭盒体,该上壳体的上方设有一通孔,下壳体的侧方设有一缺口;一聚光反射式装置,包括一聚光反射内罩,是容置于该下壳体的内部空间,罩体的顶部形成有一影像光源出口,该出口周缘为反射斜板,罩体的侧方设有一缺口;一光源部,是由一个以上光源构成,分别组设该反射斜板上;一放置台,是经由该下壳体及聚光反射内罩的缺口而组设于机体内,其末端上方轴设固定一透明镜体,镜体与放置台内侧底面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可供置放待投影物;以及一影像通道光罩,是由该上壳体的通孔容置入机体内,为一两端未封闭的罩体,一端连接于该影像光源出口内,另一端则连结容设有一投影物镜组。
借由光源直接投射在待投影物上,使之反射为影像光源,经由影像通道光罩集中光源,至该投影物镜组放大投射于屏幕上。
依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可直接投影任何黑白或彩色纸张,或是实体物件的投影,无需再制作投影胶片,借此以达到节省制作投影胶片的时间及成本,并兼顾环保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了能继续使用原有的投影胶片,以避免产生废弃的胶片,仍可延续该原投影胶片的投影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聚光反射式装置与下壳体间装设有一个以上的冷却装置。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上壳体内装设有一个以上的冷却装置。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冷却装置可为风扇。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光源可为大功率的卤素灯泡、水银灯泡、释电式灯泡。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透明镜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滑槽。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滑槽的末端为一倾斜角度设计。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下壳体的缺口端部两侧各设有一凸杆。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凸杆是卡抵于滑槽内。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上壳体的内缘连结有一集中内罩;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当上壳体与下壳体组合时,该集中内罩是盖设于该聚光反射式装置的上方。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上壳体的一侧方与集中内罩间组设有一卡合装置。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卡合装置是借助抵置该影像通道光罩,使之隐藏于机体内,或拉伸显现于机体外侧。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是可同时加装一透射式投影装置。兼具透射投影的功能。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透射式投影装置包括有一反射镜片及一聚光透镜,分别组设于该聚光反射内罩之下。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该影像通道光罩的一侧设有一通孔。借以供调整投影物镜组的焦距。
前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是可借由介面卡传递电视或电脑视讯讯号的阴极射线管(CRT),构成一投影电视或投影电脑。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传统式投影机的原理简易示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简易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轮廓示意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影像通道光罩的隐藏模态;图5B为本实用新型影像通道光罩的开启模态;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台置入机体内的状态示意图;图7B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台开启的状态示意图。
为能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列举一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该复合式实物投影机20主要包括有一上、下壳体21、22、一聚光反射式装置30、影像通道光罩40、投影物镜组50、放置台60,其中该上、下壳体21、22为一相对应配合的壳体,以组合成一封闭的盒体。该聚光反射式装置30包括有一聚光反射内罩31,并以该聚光反射内罩31容置于该下壳体22内缘,该内罩是为特殊反射板所构成的盒体,于其顶部设有一影像光源出口32,该出口32的周缘延伸形成有数个反射斜板33,该反射斜板33上设有一光源部34(如图3所示),该光源部34是由数个光源341构成。该上壳体21相对应于影像光源出口32位置,是同样形成有一开口,借由该开口容置该影像通道光罩40,该影像通道光罩40的内部及上方组设有投影物镜组50。该下壳体22的侧方底部是设有一缺口221,该缺口221相对应于聚光反射式装置30侧方位置处亦同样设有相同的缺口301,借由该二缺口221、301可供放置台60置入,而包容于该聚光反射式装置30内,据以构成一完整的机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简易剖视图,并请同时对照图4的轮廓示意图(其中图4并未表示出上、下壳体结构),将该待投影物70置放于放置台60上,使光源341直接照射于该待投影物70上。其中该光源341是可为一种大功率的卤素灯泡、水银灯泡或释电式灯泡等,配置于聚光反射内罩31上方的反射斜板33上,借由光源341所放射的强力光线,直接投射在该待投影物70上,使之反射而成为影像光源。该影像光源经由影像光源出口32至影像通道光罩40,再借由该投影物镜组50将影像投影至屏幕15上,而该待投影物70可为任意黑白或彩色的纸张资料,或是实体物件,皆可原色原样投影在该屏幕上,简单的说,就像是照镜子般的直接反射。
前述投影物镜组50包括有第一投射物镜51及第二投射物镜52,其中该第一投射物镜51是连结于影像通道光罩40的方顶部;而第二投射物镜52则容设于该影像通道光罩40内部,于该影像通道光罩40的光罩壁上设有一通孔41,借由该通孔41可供调整该第二投射物镜52的焦距,直至达到所需的最清晰的状态。
该影像通道光罩40为一两端未封闭的壳体,介于影像光线出口32及投影物镜51之间,传统式影机均未架设此一罩体,其架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为了使影像光源与投射光源均同时到达投影物镜51,而使该投影物镜51的影像光线与扩散光线不致重叠,而造成影像对比亮度的损失;其二,是为使光线在传递过程中为该影像通道光罩40所遮蔽,并未造成光线的扩散损失,因此使用者久视亦不致造成眼睛疲乏等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聚光反射内罩31的设计,是为使光线能有效且均匀的照射于待投影物70,并使得未能射向影像光线出口32的光,经过一次或多次的反射而照射于待投影物70上,使光源射出的光线可集中于待投影物70上,而使待投影物70能得到较大的影像亮度。另外,于该上壳体21的内缘组设有一集中内罩23,当上、下壳体21、22组合后,罩盖于该聚光反射内罩31上方,借以加强辅助遮蔽光源,避免光源损失。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影像通道光罩的隐藏模态示意图,并请再参阅图5B的开启状态示意图,其中该影像通道光罩40在使用时,是上升于该上壳体21的上表面;反之,不使用时,则下降隐藏于该投影机体20内。位于该上壳体21内缘壁一侧与该集中内罩23间设有一卡合装置24,该卡合装置24是包括有一弹簧241、一滑块242及一卡掣块243所构成,并请同时对照
图1所示,其中该滑块242的部分是略显示于上壳体21外侧,而其隐藏于机体内的部分则分别与该弹簧241及卡掣块243连结,当欲将该影像通道光罩40隐藏于机体20内时,是推动该滑块242而使该卡掣块243端部内缩隐藏于该集中内罩23与上壳体21之间,此时该影像通道光罩40是可无阻碍的由影像光源出口32上方收放至该聚光反射内罩31内,进而隐藏于该机体20内(如图6所示);反之,若欲开启该影像通道光罩40时,即由机体20内拉出该影像通道光罩40,并反向推动滑块242,而使该卡掣块243的端部延伸于该影像光源出口32上方,进而支抵于该影像通道光罩40的下方,借此以将影像通道光罩40固定于上壳体21的上表面,以利投影动作进行,并借此缩小主体的体积,以便利收藏。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台置入机体内的状态示意图,图7B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台开启的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放置台60是为一容置槽体,可供置放待投影物,其是经由下壳体22的缺口221及聚光反射内罩31的缺口311处,而容置于机体20内。其中于该下壳体22的缺口221的两内侧分别设有一凸杆222,借由该两侧凸杆221卡抵该放置台60(如图3所示),并于该两凸杆221之间卡合固定有一透明镜体61。该透明镜体61的一末端轴设于该放置台60的末端,于该透明镜体6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滑槽62,且该滑槽62的末端呈一倾斜状设计,当开启该放置台60时,沿透明镜体61的滑槽62而稳定滑移。当该放置台60呈完全开启状态时,凸杆222是恰卡抵入滑槽62末端的倾斜位置,而使得该透明镜体61的另一端翘起,与该放置台60内侧面形成有一仰角,以供置入纸张等待投影物,再借由该透明镜体61压覆于该纸张上,以令纸张呈平整状态投影,同时并有定位的作用,以避免纸张因内部构件运作而被吹动或置放不正,而未置于最佳投影位置。另外,本实用新型投影机装置可同时投影实体物件,是将该欲投影的实物,直接置放于该透明镜体61上,即可进行投影动作。
由于投影机在使用时,机体内易产生高温,为降低内部高温,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壳体21、22内皆组设有冷却装置80,该冷却装置8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风扇,如图中所示,借此以避免机体及各构件受高温影响而损伤。
再者,本实用新型复合式实物投影机20为可拆卸式的组合机体,借由聚光反射式的投影装置组合时,即为聚光反射式纸张、实物投影机,可投影任意纸张、实物的彩色影像。亦可于该复合式实物投影机体20的底层再加装透射式投影装置(反射镜片、聚光透镜等构件),当进行透射式投影时,借由透明投影胶片透射而经投影物镜的光,可为该聚光反射内罩31及影像通道光罩40的集光作用,而提升其投影影像的品质(图中未示)。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功能亦可作多元化的延伸,本实用新型复合式实物投影机20可再加装介面卡传递电视或电脑视讯讯号的阴极射线管(CRT),构成一投影电视或投影电脑者。
综上所述,当知本实用新型”复合式实物投影机”确实具有实用性与创造性,且未见诸于任何刊物,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包括有一机体,包括一相配合的上、下壳体,以构成一密闭盒体,该上壳体的上方设有一通孔,下壳体的侧方设有一缺口;一聚光反射式装置,包括一聚光反射内罩,是容置于该下壳体的内部空间,罩体的顶部形成有一影像光源出口,该出口周缘为反射斜板,罩体的侧方设有一缺口;一光源部,是由一个以上光源构成,分别组设该反射斜板上;一放置台,是经由该下壳体及聚光反射内罩的缺口而组设于机体内,其末端上方轴设固定一透明镜体,镜体与放置台内侧底面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可供置放待投影物;以及一影像通道光罩,是由该上壳体的通孔容置入机体内,为一两端未封闭的罩体,一端连接于该影像光源出口内,另一端则连结容设有一投影物镜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聚光反射式装置与下壳体间装设有一个以上的冷却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内装设有一个以上的冷却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装置可为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可为大功率的卤素灯泡、水银灯泡、释电式灯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透明镜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滑槽的末端为一倾斜角度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下壳体的缺口端部两侧各设有一凸杆。
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凸杆是卡抵于滑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的内缘连结有一集中内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当上壳体与下壳体组合时,该集中内罩是盖设于该聚光反射式装置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的一侧方与集中内罩间组设有一卡合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卡合装置是借助抵置该影像通道光罩,使之隐藏于机体内,或拉伸显现于机体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是可同时加装一透射式投影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透射式投影装置包括有一反射镜片及一聚光透镜,分别组设于该聚光反射内罩之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影像通道光罩的一侧设有一通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是可借由介面卡传递电视或电脑视讯讯号的阴极射线管(CRT),构成一投影电视或投影电脑。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式实物投影机,包括一聚光反射式装置、一影像通道光罩、一投影物镜组及一放置台,该放置台置放待投影物,该待投影物可为任意黑白或彩色的纸张或实物,借由该聚光反射式装置,将光源所射出的光线集中于待投影物上,并射向投影物镜,再以该投影物镜组调整欲投射的影像焦距,使投射于屏幕上的影像达到清晰范围,并可再组设透射式投影机结构,以构成一兼具聚光反射/透射式功能的复合式投影机装置。
文档编号G03B21/00GK2377547SQ99207619
公开日2000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日
发明者杜侑达 申请人:穆宗南, 杜侑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