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2280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平板显示行业中,显示装置都往窄边框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行动手持显示装置中,边框更是越来越窄,甚至有朝无边框发展的趋势,不仅提升的面板的利用率,也给消费者较好的外观美感。
[0003]目前主流液晶的显示装置主要是由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和背光组成,由根据液晶分子的折射率各向异性来调节背光发出光透过液晶层的光量,由此在屏幕上显示期望的图像,上盖板的目的是阻挡背光的光从LCD边缘扩散出去,造成背光亮度的损失及对人眼观察显示装置时的干扰。但是随着窄边框技术的发展的,LCD的边框(显示区边缘到IXD边缘范围)和上盖板的边框都越来越窄,目前已经达到Imm甚至更小的水准。上盖板边缘的尺寸越小,阻挡背光漏光的效果就越差,另外,LCD显示装置主要是由背光,IXD以及上盖板组装构成的,配合公差大约±0.2mm,进一步使漏光可能性增大。因此在窄边框产品上漏光的风险就越来越大。
[0004]另外为了实现对广品精度及边缘品质的控制,如图1中图a所不,在LCD设计时,在LCD的边缘会设置50-200um,甚至更宽的净玻璃区域11,净玻璃区域11不允许不透明的图案存在,这样的透明区域方便对LCD精度及品质异常的监控。如果净玻璃区域11全部被BM覆盖,BM会干扰LCD精度及品质异常。由于LCD边缘净玻璃区11是透明的,导致背光可以穿透造成边缘漏光,进一步加大上盖板盖住漏光的难度。
[0005]在消除或减少IXD显示模组边缘漏光的问题上,如图1中图b所示,业界目前主要是在背光的边缘或者LCD显示器的背面边缘贴黑色胶带12,防止漏光。但是使用黑胶带12防止边缘漏光的办法需要增加一道工艺即贴胶带,而且需要控制贴黑胶带12的精度,使得工艺相对复杂,且经常发生异常,特别是在非端子区域漏光异常发生的可能性就更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减少边缘漏光发生,提升品质观感。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分为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液晶层,夹持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挡光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且位于非显示区中的窄边框区域,防止边缘漏光。
[0008]其中,非显示区包括黑矩阵区、端子区域和非端子区域,端子区域为设置在液晶面板一侧的宽度较宽的区域,黑矩阵区设置在显示区外围,非显示区的其余部分为非端子区域,非端子区域为液晶面板的窄边框区域。
[0009]其中,挡光层位于非显示区的非端子区域中。
[0010]其中,第二基板包括净玻璃区域,设置在与非显示区对应的区域。
[0011]其中,挡光层采用TFT五道光罩工艺中的金属层I。
[0012]其中,挡光层采用TFT五道光罩工艺中的金属层2。
[0013]其中,挡光层采用a-Si,或LTPS,或IGZO技术的TFT工艺中的金属层。
[0014]其中,挡光层采用触控技术工艺中的膜层。
[0015]其中,挡光层对液晶面板进行静电防护。
[00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液晶面板。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分为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液晶层,夹持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挡光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且位于非显示区中,防止边缘漏光,能够减少边缘漏光发生,提升品质观感。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液晶面板20分为显示区201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202,包括:第一基板21、第二基板22、液晶层(图未示)以及挡光层210。第二基板22与第一基板21对向设置。液晶层夹持于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挡光层210设置在第一基板21上,且位于非显示区202中的窄边框区域,防止边缘漏光。其中优选地,第一基板21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2为彩色滤光(color filter,CF)基板。
[002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非显示区202包括黑矩阵区205、端子区域204和非端子区域203,黑矩阵区205设置在显示区201外围,端子区域204和非端子区域203设置在黑矩阵205的外围,其中端子区域204为设置在液晶面板20 —侧的宽度较宽的区域,非显示区202的其余部分为非端子区域203,非端子区域203为液晶面板20的窄边框区域。挡光层210位于非显示区202的非端子区域203中。第二基板22包括净玻璃区域220,设置在与非显示区202对应的区域。通过在第一基板21侧的边缘形成一层不透明的挡光层210,用这层挡光层210取代透明的净玻璃区域结构。在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贴合后,第一基板21侧的挡光层210即可阻挡住背光的光从净玻璃区域通过,达到防止边缘漏光的作用。由于由金属形成挡光层210是反光的,不会影响对LCD外围精度及不良的检查,可满足现行工艺的需求,同时可以减少边缘漏光发生,适应液晶面板20的边框越来越窄的要求,提升品质观感。
[0022]优选的实施例中,挡光层210采用第一基板21侧工艺存在的金属层,如五道光罩中的金属层1,金属层2,当然其他工艺制程中可是满足反光,不透光的膜层或结构都可用来作挡光层210。例如,挡光层210可以采用TFT五道光罩工艺中的金属层1,具体地,在TFT制作过程中,挡光层210可以与栅金属层同时制作。或者挡光层210也可以采用TFT五道光罩工艺中的金属层2。其中,金属层2为TFT的五道光罩工艺中的与源漏极接触的欧姆接触层。具体地,挡光层 210 可以采用 a-Si,或 LTPS (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 1?温多晶娃技术),或IGZO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铟镓锌氧化物)技术的TFT工艺中的金属层。具体地,可以是上述TFT工艺中的各层金属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挡光层210还可以采用外挂式触控(On cell touch)等触控技术工艺中的膜层,只需是满足反光,不透光的膜层或结构皆可。
[002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使用不透明的金属层在边缘做挡光层210,同时可以起到对静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屏蔽的效果。作为屏蔽作用的挡光层210也可以在大板排版时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单独的位于每个panel上。挡光层210对液晶面板进行静电防护。
[002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图2前述的液晶面板。
[002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分为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液晶层,夹持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挡光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且位于非显示区中,防止边缘漏光,能够减少边缘漏光发生,提升品质观感。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分为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液晶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 液晶层,夹持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挡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中的窄边框区域,防止边缘漏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黑矩阵区、端子区域和非端子区域,所述端子区域为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一侧的宽度较宽的区域,所述黑矩阵区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外围,所述非显示区的其余部分为所述非端子区域,所述非端子区域为所述液晶面板的窄边框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非端子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净玻璃区域,设置在与所述非显示区对应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层采用TFT五道光罩工艺中的金属层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层采用TFT五道光罩工艺中的金属层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层采用a-Si,或LTPS,或IGZO技术的TFT工艺中的金属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层采用触控技术工艺中的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层对所述液晶面板进行静电防护。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面板。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对向设置;液晶层,夹持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挡光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且位于非显示区中,防止边缘漏光。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减少边缘漏光发生,提升品质观感。
【IPC分类】G02F1-1335
【公开号】CN104536191
【申请号】CN201410850864
【发明人】宋涛, 申智渊, 明星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