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86998阅读:来源:国知局
凸面部
[0072] 323凹面部
[0073] 4 第二透镜
[0074] 41物侧面
[0075] 411凸面部
[0076] 412凹面部
[0077] 42像侧面
[0078] 421凹面部
[0079] 422凸面部
[0080] 5 第三透镜
[0081] 51物侧面
[0082] 511凸面部
[0083] 512凸面部
[0084] 513凹面部
[0085] 514凹面部
[0086] 52像侧面
[0087] 521凸面部
[0088] 522凹面部
[0089] 6 第四透镜
[0090] 61 物侧面
[0091] 611凹面部
[0092] 612凹面部
[0093] 613凸面部
[0094] 62像侧面
[0095] 621凸面部
[0096] 622凹面部
[0097] 623凸面部
[0098] 7 第五透镜
[0099] 71物侧面
[0100] 711凸面部
[0101] 712凹面部
[0102] 72像侧面
[0103] 721凹面部
[0104] 722凸面部
[0105] 8 第六透镜
[0106] 81物侧面
[0107] 811凸面部
[0108] 812凹面部
[0109] 813凸面部
[0110] 82像侧面
[0111] 821凹面部
[0112] 822凸面部
[0113] 9 滤光片
[0m] 91物侧面 [0115] 92像侧面
[0116] 100成像面
[0117] I 光轴
[0118] 1 电子装置
[0119] 11 机壳
[0120] 12影像模块
[0121] 120模块后座单元
[0122] 121镜头后座
[0123] 122影像传感器后座
[0124] 123 第一座体
[0125] 124 第二座体
[0126] 125 线圈
[0127] 126磁性组件
[0128] 130影像传感器
[0129] 21 镜筒
[0130] II、III 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131]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132]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 的编号来表不。
[0133] 本篇说明书所言之「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 光学理论计算出来之光轴上的屈光率为正(或为负)。该像侧面、物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 过的范围,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 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 ray)Lm,如图 1所示,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光线通过光轴上的区 域为光轴附近区域A,边缘光线通过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C,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 部E (即圆周附近区域C径向上向外的区域),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 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之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之实施例 为求图式简洁均省略了部分的延伸部。更详细的说,判定面形或光轴附近区域、圆周附近区 域、或多个区域的范围的方法如下述几点:
[0134] 1.请参照图1,其系一透镜径向上的剖视图。以该剖视图观之,在判断前述区域的 范围时,定义一中心点为该透镜表面上与光轴I的一交点,而一转换点是位于该透镜表面 上的一点,且通过该点的一切线与光轴垂直。如果径向上向外有复数个转换点,则依序为第 一转换点,第二转换点,而有效半效径上距光轴径向上最远的转换点为第N转换点。中心 点和第一转换点之间的范围为光轴附近区域,第N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 域,中间可依各转换点区分不同的区域。此外,有效半径为边缘光线Lm与透镜表面交点到 光轴I上的垂直距离。
[0135] 2.如图2所示,该区域的形状凹凸系以平行通过该区域的光线(或光线延伸线) 与光轴I的交点在像侧或物侧来决定(光线焦点判定方式)。举例言之,当光线通过该区域 后,光线会朝像侧聚焦,与光轴的焦点会位在像侧,例如图2中R点,则该区域为凸面部。反 之,若光线通过该某区域后,光线会发散,其延伸线与光轴的焦点在物侧,例如图2中M点, 则该区域为凹面部,所以中心点到第一转换点间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 为凹面部;由图2可知,该转换点即是凸面部转凹面部的分界点,因此可定义该区域与径向 上相邻该区域的内侧的区域,系以该转换点为分界具有不同的面形。另外,若是光轴I附近 区域的面形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指近轴的曲率半径,通常指 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 为正时,判定为凸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部;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 凹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部,此方法判定出的凹凸和光线焦点判定方式相同。
[0136] 3.若该透镜表面上无转换点,该光轴I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0~50%,圆 周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50~100%。
[0137] 参阅图3, 一个范例一的透镜像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仅具有第一转换点,则第一区 为光轴I附近区域,第二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像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I附近 区域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的面形和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内侧区域不同。即,圆周附 近区域和光轴I附近区域的面形不同;该圆周附近区域系具有一凸面部。
[0138] 参阅图4, 一个范例二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具有第一及第二转换点,则第 一区为光轴I附近区域,第三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物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 近区域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与第二转换点间的区域(第二区)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 域(第三区)具有一凸面部。
[0139] 参阅图5, 一个范例三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无转换点,此时以有效半径 0%~50%为光轴I附近区域,50%~100%为圆周附近区域。由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R值 为正,故此物侧面在光轴I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而圆周附近区域与光轴I附近区域间无 转换点,故圆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
[0140] 参阅图6与图8,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之一第一实施例,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 I依序包含一光圈2、一第一透镜3、一第二透镜4、一第三透镜5、一第四透镜6、一第五透镜 7、一第六透镜8,及一滤光片9。当由一待拍摄物所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光学成像镜头10,并 经由该光圈2、该第一透镜3、该第二透镜4、该第三透镜5、该第四透镜6、该第五透镜7、该 第六透镜8,及该滤光片9之后,会在一成像面100 (Image Plane)形成一影像。该滤光片9 为红外线滤光片(IR Cut Filter),用于防止光线中的红外线透射至该成像面100而影响 成像质量。补充说明的是,物侧是朝向该待拍摄物的一侧,而像侧是朝向该成像面100的一 侧。
[0141] 其中,该第一透镜3、该第二透镜4、该第三透镜5、该第四透镜6、该第五透镜7、该 第六透镜8,及该滤光片9都分别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物侧面31、41、51、 61、71、81、91,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像侧面32、42、52、62、72、82、92。其中,该 等物侧面31、41、51、61、71、81与该等像侧面32、42、52、62、72、82皆为非球面。
[0142] 此外,为了满足产品轻量化的需求,该第一透镜3至该第六透镜8皆为具备屈光率 且都是塑料材质所制成,但该第一透镜3至该第六透镜8的材质仍不以此为限制。
[0143] 该第一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一透镜3的该物侧面31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 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12,该第一透镜3的该像 侧面32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 面部322。
[0144] 该第二透镜4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4的该物侧面4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 近区域的凸面部4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12,该第二透镜4的该像侧面42具 有一在光轴I附近区域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