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98367阅读:来源:国知局
1及图5所示,轭铁3的前侧壁3d从前侧看其轮廓略呈四角形状,沿着四角形状的轮廓,设置有周侧壁3a。配置透镜支撑体5的开口部2被设置于轭铁3的中心部上。
[0047]如图1及图2所示,前侧垫片7抵接于前侧壁3d,收纳进轭铁3的内周侧。如前所述,在前侧垫片7的后侧上,前侧弹簧9、第I磁石17、后侧垫片15、后侧弹簧11、端子部材18及底座8依次被固定,形成固定体。
[0048]第I磁石17从前侧看其平面呈四角环状,在本实施形态中,4个板状磁石14形成框架。各板状磁石14的内周侧的磁极做成相同。例如,将内周侧做成N极,将外周侧做成S极。各板状磁石14配置在轭铁3的内周侧壁3a的内面。
[0049]如图1所示,透镜支撑体5略呈圆筒形状。在其外周的4个地方设置着的周平面的切线方向的平整固定部5a上,固定着线圈体4。透镜支撑体5的外周上被固定的线圈体4是由第I线圈19和第2线圈16a、16b、16c、16d所构成。
[0050]第I线圈19与第I磁石17对向,配置在第I磁石17的内周侧上,呈4角环形状。
[0051]进一步,4个第2线圈16a?16d被配置在第I线圈19的外周上的四角环的各边部。各第2线圈16a?16d从透镜支撑体5的半径方向外侧看,侧面呈环状。沿第I线圈19的各较长边整体配置。
[0052]各第2线圈16a?16d重叠配置在第I线圈19的外侧面上,将光轴方向前侧的前侧边部22、后侧的后侧边部25及左右侧边部24、26重叠于第I线圈19的一边。
[0053]第I磁石17设置在第2线圈16a?16d的对面,第I磁石17的内周侧面17a配置在第2线圈16a?16d的各边部22、24、25、26对面。四角形状的第I磁石17的一边的尺寸同第2线圈16a?16d的周方向尺寸略相同,同时第I磁石17的内周侧面17a的面积与对面的第2线圈16a?16d的面积也略相同。
[0054]另外,构成第I磁石17的各板状磁石14在介入对向的第2线圈16a?16d后,与第I线圈19对向。在本实施的形态中,第I磁石17在其周方向整体上,相对第I线圈19及第2线圈16a?16d对向。
[0055]第2线圈16a?16d如图4所示,第I磁石17的内周面17a中,从前(后)侧部发出的磁通量朝向涵盖半径方向内部和前(后)方向的部分。越远离磁石17的内周面17a越向前(后)侧弯曲。就是说,磁通量的朝向涵盖了半径方向的内部和前后方向的成分。
[0056]例如,从前方侧来看,向第I线圈19供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I1,半径方向内部的给予交链磁通成分后根据夫累铭法则就会产生向光轴方向前方的推力。透镜支撑体5就会向光轴方向移动。从外面看,向第2线圈16a—旦供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I2,在各第2线圈16a的前侧边部22 (后侧边部25)上则会给予光轴方向前方(后方)的交链磁通成分,在半径方向内部产生推力。为此,为使第2线圈16a向半径方向内部移动,透镜支撑体5进行移动。第2线圈16b?16d也是相同。
[0057]S卩,第2线圈16a、16c在磁石17的磁力线中,根据正交于第2线圈16a、16c成分上的磁力和流入第2线圈16a、16c上的电流,通过夫累铭左手法则,如图3所示,推力X作用于透镜支撑体5的半径方向上,第2线圈16b、16d也是同样,推力Y作用于透镜支撑体5的半径方向上。推力X和推力Y相互正交。
[0058]如图3所示,第I线圈19被连接在Z驱动部32上,第2各线圈16a?16d被连接在X-Y驱动部33上,从各驱动部32、33上通以一定值的电流。另外,在图3上,用虚线所表示出的Z驱动部32和第I线圈19之间连接线及X-Y驱动部33和第2线圈16a?16d之间的连接线,表示的仅是电流输入或输出的连接。
[0059]在本实施形态中,第2线圈16a及16c、16b及16d是串联连接。线圈16a及16c向推力X方向、16b及16d向推力Y方向驱动。
[0060]例如,在Z驱动部32上,当透镜支撑体5向对焦位置移动时,向第I线圈19通以电流值Z。
[0061]同样,晃动校正场合,通过X-Y驱动部33向第2线圈16a及16c通上电流X,使透镜支撑体5在X方向上移动。在第2线圈16b及16d上通上电流Y,使透镜支撑体5向Y方向移动。据此,透镜支撑体5向X-Y方向移动后进行晃动校正。
[0062]尚且,在图2及图4之中,显示出根据符号Z、X、Y所通电流,所产生的推力方向和大小。显示的方向为,Z为光轴方向,X及Y为与各光轴方向正交的二维方向。
[0063]如图1所示,前侧弹簧9为组装前的自然状态为平板状。它是由构成平面四角环状的外周侧部9a、配置在外周侧部9a内周的平面呈圆弧形状的内周侧9b及连接外周侧部9a和内周侧部9b的4个腕部9c所构成。Z方向及X-Y方向上能够自在变形。
[0064]后侧弹簧11在组装前的自然状态为平板状。它是由构成平面四角环状的外周侧部11a、配置在外周侧部Ila内周的平面呈圆弧形状的内周侧IIb及连接外周侧部IIa和内周侧部Ilb的4个腕部Ilc所构成。
[0065]前侧弹簧9的外周侧部9a被夹持在前侧垫片7和第I磁石17之间,内周侧9b被固定在透镜支撑体5的前端。后侧弹簧11的外周侧部Ila被夹持在底座8和后侧垫片15之间。内周侧部Ilb被固定在透镜支撑体5的后端。据此,透镜支撑体5根据前侧弹簧9和后侧弹簧11,能在光轴方向(Z方向)及X-Y方向上可自由移动性地被支撑。后侧弹簧11被分割成2个部分,被分割的一个和另一个分别被连接在第I线圈19上,从后侧弹簧11处通入直流电流。
[0066]后侧弹簧11的外周侧部9a上,重叠有与此略相同形状的端子部材18。从接续在外部上的供电端子18a上直接供入电流。
[0067]然后,根据向第I线圈19通入的电流,透镜支撑体5向光轴方向前方进行移动,透镜支撑体在前侧弹簧9及后侧弹簧11的Z方向上的预压力和第I线圈19及磁石17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之间达成的均衡位置上停止。
[0068]透镜支撑体5在移动向X-Y方向的场合,根据向既定的第2线圈16a?16d通上一定值的电流,在前侧弹簧9及后侧弹簧11的X-Y方向上的弹簧的合力和第2线圈16a?16d及各对应的第I磁石17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之间达成的均衡位置上停止。
[0069]接下来,对相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的透镜驱动装置I的组装、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透镜驱动装置I的组装率先是在第I线圈19的外周面上将第2线圈16a?16d进行接着固定,形成线圈体4,固定于在透镜支撑体5的外周上所设置的固定部上。
[0070]透镜驱动装置I的组装如图1所示,在轭铁3的内周侧上将前侧垫片7对接于前侧壁3d上进行配置,然后在前侧垫片7的后侧上依次将前侧弹簧9、第I磁石17、垫片15、重叠端子部材18后固定的后侧弹簧11、及底座8进行组装。
[0071]然后,将相对向的线圈16a和16c、16b和16d进行串联所形成的第2线圈16a?16d、将固定在第I线圈19上的线圈体4、将固定了的透镜支撑体5从开口部2的后侧插入后,将前侧弹簧9的内周侧9b和后侧弹簧11的内周侧部Ilb进行固定。固定方式例如可用接着剂进行。
[0072]然后,透镜驱动装置I组装终了后,第I线圈19连接在Z驱动部32上,第2线圈16a?16d连接在X-Y驱动部33上。
[0073]图2所示,相关本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I的驱动,Z驱动部32将从底座8的后端侧上设定的画像传感器(无图示)处接收到的高频成分(对比)的峰值进行逐一比较,透镜支撑体向焦点位置向Z方向作直线移动。
[0074]透镜支撑体5向Z方向作直线移动之际,根据第I线圈19上通入的电流值Z与磁石17之间所产生的电磁力同前侧弹簧9及后侧弹簧11的预压力的合力在均衡位置时停止。<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