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具有稳定区的眼镜片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926915阅读:来源:国知局
眼睛的转动中心标记为Q'。图9中以点划线示出的轴线Q'F'是穿过眼睛的转 动中心并且在佩戴者前方延伸的水平轴线,即,对应于主注视视角的轴线Q'F'。此轴线在 称为拟合交叉点的一个点上切割镜片的非球面,该点在镜片上存在而使得眼科医生能够将 镜片定位在一个参考系中。镜片的后表面与轴线Q'F'的交叉点是点0。如果位于后表面 上,那么0可以是拟合交叉点。具有中心Q'和半径q'的顶点球面,在水平轴线的一点上与 镜片的后表面相切。作为示例,25. 5mm的半径q'的值对应于一个常用值,并且在佩戴镜片 时提供令人满意结果。
[0108] 图8上用一条实线表示的给定凝视方向对应于围绕Q'旋转的眼睛的一个位置并 且对应于顶点球面的点J;角0是在轴线Q'F'与直线Q'J在包括轴线Q'F'的水平平面 上的投影之间形成的角;这个角出现在图8上的方案中。角a是在轴线Q'J与直线Q'J 在包含轴线Q'F'的水平平面上的投影之间形成的角,这个角出现在图8和图9的示意图 中。一个给定的注视图因此对应于顶点球面的点J或者对应于一对(a,0)。如果下降注 视角的值为正并且越大,则注视下降越大;如果该值为负并且越大,则注视上升越大。
[0109] 在一个给定的注视方向上,在物体空间中位于给定物距处的点M的图像形成在对 应于最小距离JS和最大距离JT的两个点S与T之间,该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将是矢状局 部焦距和切向局部焦距。在点F'处形成了无穷远处的物体空间中一点的图像。距离D对 应于镜片的后冠状平面。
[0110] 工作视景(Ergorama)是使一个物点的通常距离关联于每一个注视方向的函数。 典型地,在遵循主注视方向的远视觉中,物点处于无穷远处。在遵循基本上对应于在朝向鼻 部侧的绝对值为约35°的角a和约5°的角0的注视方向的近视中,物距大约为30cm到 50cm。为了 了解关于工作视景的可能定义的更多细节,可以考虑美国专利US-A-6, 318, 859。 该文献描述了工作视景、它的定义和它的建模方法。对于本发明的方法而言,点可以处于无 穷远处或不处于无穷远处。工作视景可以是佩戴者的屈光不正的函数。
[0111] 使用这些元素可以在每一个注视方向上定义佩戴者的光学屈光力和散光。针对注 视方向(a,0)来考虑在由工作视景给定的物距处的物点M。在物体空间中在对应光线上 针对点M将物体接近度ProxO定义为顶点球面的点M与点J之间的距离MJ的倒数:
[0112] ProxO= 1/MJ
[0113] 这使得能够在针对顶点球面的所有点的一种薄镜片近似内计算物体接近度,该薄 镜片近似用于确定工作视景。对于真实镜片而言,物体接近度可以被视为物点与镜片的前 表面之间的在对应光线上的距离的倒数。
[0114] 对于同一注视方向(a,0)而言,具有给定物体接近度的点M的图像形成于分别 对应于最小焦距和最大焦距(其将是矢状焦距和切向焦距)的两个点S与T之间。量ProxI称为点M的图像接近度:
[0116] 通过用一个薄镜片的情况类推,因此针对一个给定注视方向和一个给定物体接近 度,即,针对物体空间在对应光线上的一点,可以将光学屈光力Pui定义为图像接近度与物 体接近度之和。
[0117] Pui=ProxO+ProxI
[0118] 借助于相同的符号,针对每个凝视方向和针对一个给定物体接近度将散光Ast定 义为:
[0120] 此定义对应于由镜片产生的一条光束的散光。可以注意到,该定义在主凝视方向 上给出了散光的典型值。通常被称为轴线的散光角是角Y。角Y是在与眼睛关联的参考 系{Q',Xm,ym,zm}中测量的。它对应于借以形成图像S或T的角,该角取决于相对于平面 {Q',zm,ym}中的方向zm所使用的惯例。
[0121] 在佩戴条件中,镜片的光学屈光力和散光的可能定义因此可以如B.Bourdoncle 等人的论文中所阐释那样计算,该论文的题目为"通过渐进式眼镜片的光线追踪(Ray tracingthroughprogressiveophthalmiclenses) "(1990 年国际镜片设计会议, D.T.Moore编,英国光电光学仪器学会会议记录)。标准佩戴条件应当理解为镜片相对于一 位标准佩戴者的眼睛的位置,尤其通过+8°的全景角、12mm的镜片-瞳孔距离、13. 5mm的瞳 孔-眼睛转动中心以及0°的包角来定义。该广角是眼镜片的光轴与处于主位置的眼睛的 视轴之间的竖直平面中的角,通常被视为是水平的。该包角是眼镜片的光轴与处于主位置 的眼睛的视轴之间的水平平面中的角,通常被视为是水平的。可以使用其他条件。可以从 用于给定镜片的光线跟踪程序来计算佩戴条件。此外,可以计算光学屈光力和散光,使得针 对在这些佩戴条件中佩戴眼镜的一位佩戴者在参考点(即,远视中的控制点)处满足处方 或者通过前聚焦计来测得处方。
[0122] 图10展现了一种配置的透视图,其中参数a和0非零。因此可以通过示出固定 参考系{x,y,z}和与眼睛关联的参考系{xm,ym,zm}来展示眼睛的旋转作用。参考系{x, y,z}的原点在点Q'处。x轴是Q'0轴,并且是从镜片朝向眼睛定向。y轴是竖直的并且向 上定向。z轴使得参考系{x,y,z}是正交且直接的。参考系{xm,ym,zm}关联于眼睛,并且 其中心是点Q'。xm轴对应于凝视方向JQ'。因此,对于一个主凝视方向而言,这两个参考 系{x,y,z}和{xm,ym,zm}是相同的。已知的是,镜片的性质可以用若干不同的方式表示,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用表面和光学方式表示。因此,表面表征等效于光学表征。在毛坯的情 况下,只可以使用表面表征。需理解,光学表征要求根据佩戴者的处方来对镜片进行机械加 工。相比之下,在眼镜片的情况下,该表征可以是表面类型或光学类型,这两种表征能用两 种不同观点描述同一物体。每当镜片的表征为光学类型时,它指代上述工作视景眼镜片系 统。为了简单,术语'镜片'用于本说明书中,但是须被理解为'工作视景眼镜片系统'。表 面项的值可以相对于各点来表示。各点借助于如上关于图3、图6和图7所定义的参考系中 的横坐标或纵坐标来定位。
[0123] 光学项中的值可以针对注视方向来表达。注视方向通常是由它们的降低程度以及 原点在眼睛的旋转中心的一个参考系中的方位角来给定。当镜片被安装在眼睛前方时,对 于一个主注视方向而言,称为拟合交叉点的一个点被置于眼睛的瞳孔或转动中心Q'前面。 该主注视方向对应于佩戴者正直视前方的情形。在所选择的参考系中,不论该拟合交叉点 定位在镜片的什么表面(后表面或前表面),该拟合交叉点因此对应于一个〇°的降低角a 和一个0°的方位角0。
[0124] 以上参考图8至图10所作的描述是针对中央视力给出。在外围视力中,由于凝视 方向固定,因此瞳孔的中心取代眼睛的转动中心而被考虑并且外围射线方向取代凝视方向 而被考虑。当考虑外围视力时,角a和角0对应于射线方向,而非凝视方向。
[0125] 在该描述的剩余部分,可以使用术语如《向上》、《底部》、《水平》、《垂直》、《以上》、 《以下》,或其他指示相对位置的字。在镜片的佩戴条件下理解这些术语。值得注意地,镜 片的"上"部分对应于一个负降低角a〈〇°以及镜片的"下"部分对应于一个正降低角 a>0°。类似地,镜片或半成品镜片毛坯的表面的"上"部分对应于沿着y轴的一个正值, 并且优选地对应于沿着y轴的、大于拟合交叉点处的y_值的一个值;而镜片或半成品镜片 毛坯的表面的"下"部分对应于在上文参考图3、图6和图7定义的参考系中沿着 y轴的一 个负值,并且优选地对应于沿着y轴的、小于拟合交叉点处的y_值的一个值。
[0126] 图11和图1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通过镜片看到的视野区。该镜片包括一个位于该 镜片的上部的远视觉区26、一个位于该镜片的下部的近视觉区28和一个位于该远视觉区 26和该近视觉区28之间的镜片的下部的中间区30。该镜片还具有一条穿过这三个区并限 定鼻侧和颞侧的主线32。
[0127] 此主线(如被称为子午线)连接镜片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先后穿过远视觉控制点、 拟合交叉点、棱镜参考点和近视觉控制点。
[0128] 镜片被适配成安置在佩戴者的眼睛的前方,从而使得佩戴者通过镜片对主注视方 向的扫描定义了子午线。此子午线对应于主注视方向与镜片表面的交叉点的轨迹。如在图 13中所展现的,眼镜片包括第一表面F1和与第一表面F1相对的第二表面F2。在这两个面 之间,构成了通常是均匀的折射透明介质。镜片可以是成品眼镜镜片,其两个面F1和F2具 有限定的形状。
[0129] 第一表面包括相关光学区,该相关光学区至少包括:
[0130] --个远视觉控制点FV,
[0131] -一个近视觉控制点NV,
[0132] -一条主线M,该主线从该相关光学区的一端开始在该相关光学区的对端结束并 且穿过该远视觉控制点和近视觉控制点。
[0133] 如在图19上所展示的,该相关光学区可以从该远视觉控制点沿着该主线延伸至 少10mm的距离U并且从该近视觉控制点延伸至少8mm的距离L2〇
[0134] 图14a、图15a、图16a和图17中的这些图中示出了针对不同眼镜片的第一表面的 平均球面值(实线)、最小球面值和最大球面值(虚线)与远视觉控制点处的球面值的沿着 主子午线的偏差的轮廓。
[0135] 图14a中的图对应于现有技术眼镜片。图15a、图16a和图17中的这些图对应于 根据本发明的眼镜片的示例。
[0136] 如在图14a中所展示的,沿着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