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用带和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926928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括:具 有电子传导机理的导电剂,例如炭黑、石墨、或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和具有离子传导机理的 导电剂,例如碱金属盐或季铵盐。
[0138] 〈弹性层的制造方法〉
[0139] 对弹性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使用适用于各种树脂的成型方法。 其实例包括铸塑成型和环涂布。
[0140] 在后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基层通过铸塑成型来获得。
[0141] 以下示出用于硅橡胶的材料的配混比。硅系聚合物(分子量Mw= 100, 000,Dow CorningTorayCo.,Ltd?制造)、碳(DENKABLACK,DENKIKAGAKUKOGYOKABUSHIKIKAISHA 制造)和组分(e)在30分钟内利用行星式混合机以后述的配混比混合和消泡,从而获得硅 橡胶系材料。在成型时,将以下A液体和B液体以质量基准的1:1的比混合。A液体通过以 下来获得:将〇. 02质量份的氯铂酸的异丙醇溶液(铂含量:3质量% )添加至100质量份 的硅橡胶系材料并且混合所得物。B液体通过以下来获得:将1. 5质量份的有机氢聚硅氧烷 (organohydrogenpolysiloxane)(粘度:10cps,SiH含量:1 质量%,DowCorningToray Co.,Ltd.制造)添加至100质量份的硅橡胶系材料并且混合所得物。
[0142] 将如上所述获得的基层设置在圆筒状保持模具,并且将圆筒状铸型模具设置在具 有空隙为300ym的保持模具,并且将硅橡胶注射入其中。下一步,硅橡胶在200°C的烘箱 内进行一次固化30分钟。移除铸型模具,并且硅橡胶进一步在200°C下进行二次固化4小 时。因此,具有厚度为约300ym的由硅橡胶制成的弹性层形成在基层上。
[0143] 〈〈表面层的制造方法〉〉
[0144] 如在施涂方法的上述部分中所述,对表面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在后述的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浸涂法。
[0145] 将通过吹塑成型获得的基层和弹性层围绕圆筒状模具的外周配合,并且密封其端 部。然后,将层与模具一起浸渍在装填有固化性组合物的容器中。将层拉起,以致固化性组 合物的液体表面与基层的相对速度变为预定的速度,结果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形成在基层 的表面上。拉起速度(固化性组合物的液体表面与基层的相对速度)和固化性组合物的溶 剂比等根据预期的膜厚度而调节。
[0146] 在后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拉起速度调节为10至50mm/sec,结果表面层的膜厚 度是约3ym。固化性组合物以后述的组成比制备。在涂膜形成之后,所得物在真空状态下 在23°C的环境下干燥1分钟。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根据溶剂种类、溶剂比和膜厚度等适当 地调节。然后,将涂膜利用UV照射机(商品名:UE06/81-3,EyeGraphicsCo.,Ltd?制造) 由紫外光照射来固化直至累积光量达到600mJ/cm2。将获得的表面层的截面使用电子显微 镜来观察,并且发现的是,表面层的厚度是3ym。
[0147] 〈〈电子照相设备〉〉
[0148] 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设备。图3是全色电子照相设备的截面图。在图3 中,根据本发明的圆筒状无缝电子照相用带用作中间转印带5。
[0149]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是鼓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下文中称为"感光鼓")从而重复 地用作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并且以箭头方向在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下旋转。
[0150] 在旋转过程中,感光鼓1通过一次带电器2均一地充电至预定的极性和电位。然 后,感光鼓通过曝光装置接收图像曝光3,因此形成了对应于预期彩色图像的第一彩色成分 图像(例如,黄色成分图像)的静电潜像。注意的是,作为曝光装置,例如,给出的是,彩色 原稿图像的颜色分解和图像形成曝光光学系统、和具有用于输出对应于图像信息的时间系 列电数字像素信号调节的激光束的激光扫描仪的扫描曝光系统等。
[0151] 然后,将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通过第一显影装置(黄色显影装置41)用作为第 一彩色的黄色调色剂Y来显影。此时,各个第二至第四显影装置(品红色显影装置42,青色 显影装置43,黑色显影装置44)没有操作并且不作用于感光鼓1。因此,第一彩色的黄色调 色剂图像不受第二至第四显影装置的影响。电子照相用带5以箭头方向在与感光鼓1相同 的圆周速度下旋转。
[0152] 将在感光鼓1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使用通过从电源30经由一次转印对向辊6施 加至电子照相用带5的一次转印偏压来形成的电场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的外周表面上,同 时经过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5之间的空隙部(一次转印)。将在第一彩色的黄色调色剂 图像已经转印至电子照相用带5之后的感光鼓1的表面由清洁装置13来清洁。
[0153] 接着,第二彩色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第三彩色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和第四彩色的 黑色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电子照相用(中间转印)带5从而顺次叠加,结果形成了对应于预 期彩色图像的合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辊7设置在电子照相用带5的下表面部中 而与其分离,同时对应于驱动辊8的平行地轴向配置。
[0154] 在第一至第三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至电子照相用带5的一次转印步骤 中,二次转印辊7也可以与电子照相用带5分离。转印至电子照相用带5的合成的彩色调 色剂图像如下转印至用作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印材料P。
[0155] 首先,使二次转印辊7与电子照相用带5邻接,并且转印材料P在预期时间内经由 转印材料引导件10从供纸辊11供给至在电子照相用带5和二次转印辊7之间的邻接空隙。 然后,二次转印偏压从电源31施加至二次转印辊7。由于二次转印偏压,合成的彩色调色剂 图像从电子照相用(中间转印)带5转印至用作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印材料P(二次转 印
[0156] 将具有转印至其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导入其中调色剂图像在转印材料P上 由加热定影的定影装置15。在完成向转印材料P的图像转印之后,使清洁装置的中间转印 带清洁辊9与电子照相用带5邻接,并且将具有与感光鼓1相反的极性的偏压施加至电子 照相用带5。因此,将具有与感光鼓1相反的极性的电荷施加至残留在电子照相用带5上而 不转印至转印材料P的调色剂(转印残留调色剂)。示出了偏置电源33。将在相对于感光 鼓1的空隙部中和在其附近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静电转印至感光鼓1,因此清洁了电子照相 用带5。
[0157] 〈〈评价方法》
[0158] 〈粗糙度: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
[0159] 表面层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可以根据JISB0601(1994)来测量。测量使用 KosakaLaboratoryLtd?制造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SurfcorderSE3500"来进行。测量条 件如下:扫描距离:1. 0mm,截止值:0. 08mm,探针扫描速度:0. 05mm/sec。
[0160] 〈与其它构件的粘着性〉
[0161] 全色电子照相设备(商品名:LBP-5200,CanonInc.制造)的电子照相用带和感 光鼓之间的粘着性利用如图4表明的夹具来测量。电子照相用带b3通过装配有马达和扭 矩计的驱动辊bl、从动辊b4、和施加张力至电子照相用带b3的张力辊b6来拉伸。作为感 光鼓b2和支承辊b5,分别使用LBP-5200的感光鼓和转印辊。
[0162] 电子照相用带在lSOmm/sec下旋转,同时感光鼓不与电子照相用带接触,并且测 量此时的扭矩值。该值定义为"Tql"。
[0163] 下一步,在电子照相用带在180mm/sec下旋转的同时,在感光鼓在700gf下与电子 照相用带接触时,测量扭矩的最大值。该值定义为"Tq2"。然后,"Tq2"和"Tql"之间的差 用作用于评价电子照相用带和感光鼓之间的粘着性的指数。然后,在其中差为〇. 2Nm以上 的情况下,评价等级设定为"B",并且在其中差小于0. 2Nm的情况下,评价等级设定为"A"。
[0164] 粘着性在初始阶段和耐久之后评价。对于在初始阶段的粘着性的评价,使用新的 电子照相用带。在50, 000个电子照相图像通过全色电子照相设备来形成之后,测量耐久之 后的粘着性。
[0165] 进一步,使电子照相用带和感光鼓在感光鼓固定而不旋转的条件下彼此接触,并 且使感光鼓的接触面为新的状态而没有失败。
[0166] 〈异常点(起颗粒)>
[0167] 在获得的电子照相用带上的异常点(起颗粒)的位置通过目测来分辨。然后,将 存在于表面层上的20ym以上的异常点(起颗粒)的数通过使用显微镜的观察来计数。
[0168] 〈平均一次粒径〉
[0169] 在本发明中,将在表面层中的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 次粒径通过以下方法来获得。
[0170] 具体地,将样品使用切片机等从电子照相用带的表面层切出,并且将在表面层的 厚度方向上的样品的截面的照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来获得。进一步,将样品通过 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X)来进行元素分析,并且区分在通过TEM获得的照片中的形成杂 聚集体的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
[0171] 然后,从上述照片,将在形成杂聚集体的各个无机氧化物颗粒的投影图像中的最 大长度和最小长度的和除以2,并且将因此获得的值定义为无机氧化物颗粒的一次粒径。该 操作对形成杂聚集体的100个无机氧化物颗粒进行,并且将获得的一次粒径的算术平均值 定义为各个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
[0172] 形成杂聚集体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也进行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形成杂聚集 体的100个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各个一次粒径。其算术平均值定义为各个导电性金属 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
[0173] 实施例
[0174] 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以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0175] 表1示出了形成基层和弹性层的材料的配混比。表2示出了形成用于形成表面层 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材料的配混比。表3和4示出了用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基层、弹性层和 固化性组合物的组合,和其评价结果。
[0176]
[0177]
[0178]
[0179]
[0180]
[018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