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373979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为5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2中所 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从物侧Al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500、一第一透镜510、 一第二透镜520、一第三透镜530、一第四透镜540及一第五透镜550。
[0130] 第五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l的物侧面511、531、541、551及朝向像侧六2的像侧 面512、522、532、542、55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五实施 例的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及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 次,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 图 24,关于 EFIV(G12+G45)、T4/T5、AAG/G34、ALlV(T1+T5)、(T2+T4)/G34、ALlV(T2+T5)、 (G23+G45)/T2、ALlV (G23+G34)、(T3+T4)/G45、T4/G23、(G34+G45)/T3、AAG/T3 及 EFL/T4 的 值,请参考图62Α。
[0131]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511至成像面570在光轴上的 厚度为5. 396mm,像高为2. 65mm。
[0132] 从图23(a)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 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 〇16mm以内。从图23(b)当中可以看出本实 施例的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 〇5mm 内。从图23(c)当中可以看出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 焦距变化量落在±0. 05mm内。从图23(d)当中可以看出光学成像镜头5的畸变像差维持 在±11%的范围内。
[0133] 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和子午方向的 像散像差较小,同时也有较容易制造的优点。
[0134] 另请一并参考图26至图29,其中图26是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 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7是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 向球差与各项像差示意图,图28是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 数据,图29是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 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6,例如 第三透镜物侧面为6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6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6中所 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从物侧Al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600、一第一透镜610、 一第二透镜620、一第三透镜630、一第四透镜640及一第五透镜650。
[0135] 第六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l的物侧面611、621、631、64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 612、622、632、642、65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六实施例的 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及物侧面651的透 镜表面的凹凸配置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就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的差异详细来说,物侧面651 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512。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的各透镜的各 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28,关于EFIV(G12+G45)、T4/T5、AAG/G34、ALT/ (T1+T5)、(T2+T4)/G34、ALlV (T2+T5)、(G23+G45)/T2、ALT/(G23+G34)、(T3+T4)/G45、T4/ G23、(G34+G45)/T3、AAG/T3 及 EFL/T4 的值,请参考图 62A。
[0136]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611至成像面670在光轴上的 厚度为5. 355mm,像高为2. 6mm。
[0137] 从图27(a)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 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〇.〇18_以内。图27(b)的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 〇5mm内。图27(c)的子午方向的 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 〇5mm内。图27 (d)显示 光学成像镜头6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2%的范围内。
[0138] 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镜头长度较短,且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像散像 差和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较小。
[0139] 另请一并参考图30至图33,其中图30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 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1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 向球差与各项像差示意图,图32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 数据,图33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 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7,例如 第三透镜物侧面为7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7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0中所 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从物侧Al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700、一第一透镜710、 一第二透镜720、一第三透镜730、一第四透镜740及一第五透镜750。
[0140] 第七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l的物侧面711、721、731、74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 712、722、732、742、75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七实施例的 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及物侧面751的透 镜表面的凹凸配置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就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的差异详细来说,物侧面751 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7512。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的各透镜的各 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32,关于EFIV(G12+G45)、T4/T5、AAG/G34、ALT/ (T1+T5)、(T2+T4)/G34、ALT/(T2+T5)、(G23+G45)/T2、ALT/(G23+G34)、(T3+T4)/G45、T4/ G23、(G34+G45)/T3、AAG/T3 及 EFL/T4 的值,请参考图 62A。
[0141]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711至成像面770在光轴上的 厚度为5. 371mm,像高为2. 6mm〇
[0142] 从图31(a)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中,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 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 〇3mm以内。从图31(b)当中可以看出弧矢 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 〇7mm内。从图 31(c)当中可以看出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 落在±0. 04mm内。图31(d)显示光学成像镜头7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2%的范围内。
[0143] 第七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和子午方向的 像散像差较小。
[0144] 另请一并参考图34至图37,其中图34是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 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5是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 向球差与各项像差示意图,图36是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 数据,图37是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 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8,例如 第三透镜物侧面为8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8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4中所 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从物侧Al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800、一第一透镜810、 一第二透镜820、一第三透镜830、一第四透镜840及第五透镜850。
[0145] 第八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l的物侧面811、821、831、84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 812、822、832、842、85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八实施例的 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及物侧面851的 表面凹凸配置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就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的差异详细来说,物侧面851包 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8512。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的各透镜的各 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36,关于EFIV(G12+G45)、T4/T5、AAG/G34、ALT/ (T1+T5)、(T2+T4)/G34、ALlV (T2+T5)、(G23+G45)/T2、ALT/(G23+G34)、(T3+T4)/G45、T4/ G23、(G34+G45)/T3、AAG/T3 及 EFL/T4 的值,请参考图 62B。
[0146]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811至成像面870在光轴上的 厚度为5. 370mm,像高为2. 6mm。
[0147] 从图35(a)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中,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 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 〇18_以内。从图35(b)当中可以看出弧矢 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 〇5mm内。从图 35 (c)当中可以看出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 落在±0.05mm内。图35(d)显示光学成像镜头8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2%的范围内。
[0148] 第八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和子午方向的 像散像差较小。
[0149] 另请一并参考图38至图41,其中图38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 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9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 向球差与各项像差示意图,图40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 数据,图41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 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9,例如 第三透镜物侧面为9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9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8中所 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从物侧Al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900、一第一透镜910、 一第二透镜920、一第三透镜930、一第四透镜940及第五透镜950。
[0150] 第九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l的物侧面911、921、931、941、951及朝向像侧六2的像侧 面912、922、932、942、95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九实施例 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及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与第一实施例 不同。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 考图 40,关于 EFIV(G12+G45)、T4/T5、AAG/G34、ALlV(T1+T5)、(T2+T4)/G34、ALlV(T2+T5)、 (G23+G45)/T2、ALlV (G23+G34)、(T3+T4)/G45、T4/G23、(G34+G45)/T3、AAG/T3 及 EFL/T4 的 值,请参考图62B。
[0151]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911至成像面970在光轴上的 厚度为5. 318_,像高为2. 6_。
[0152] 从图39(a)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中,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 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 〇6mm以内。从图39(b)当中可以看出弧矢 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 05mm内。从图 39 (c)当中可以看出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 落在±0.1 mm内。图39 (d)显示光学成像镜头9的畸变像差维持在± 11 %的范围内。
[01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