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光纤理线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52160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盘53和配线盘54,底座51的中央部分设置熔接盘53,而配线盘54设置在熔接盘53的外周围并形成有储纤区域,熔接盘53的中心具有供光纤和尾纤熔接的熔接座531,本实施例以24芯的SC尾纤适配器70为例,故熔接座531具有24芯的卡槽,而底座51的前侧壁开口处的两侧具有供24芯的SC尾纤适配器70安装的安装座9。传统的熔接配纤托盘,其单个12芯托盘,托盘高为25,而由于底座51和盖板5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同时容纳有熔接盘53和配线盘54,其单个托盘的托盘高则缩减为13.5,容量扩大至24芯,即在原有托盘高度的前提下,容量提高了 4倍,若在安装架6上插配12个相同的托盘,这对于24芯/托盘的SC适配器而言,一个光缆熔纤盘5单元格31内能提高到288芯/单元,体现了高密度熔接配的目的。
[0026]为进一步地实现在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中安装熔纤盘5,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能供12个熔纤盘5插设其上的安装架6,其中,熔纤盘5底座51的两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一凸边512和第二凸边513,第一凸边512和第二凸边513上具有内凹部514,安装架6上设置有12个导轨61,且每个导轨61至少有局部为通孔62,在该通孔62的两侧壁均开有L形孔而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件63和第二弹性件64,并且该第一弹性件63和第二弹性件64的头部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凸部631和第二凸部641,且邻近第一凸边512和第二凸边513具有均呈L形的第一定位凸耳515和第二定位凸耳516,而导轨61上具有供该第一定位凸耳515和第二定位凸耳516弯折处相嵌设的插配孔611,在插配状态下,内凹部514正好嵌卡于第一凸部631和第二凸部641之间,以实现12个熔接盘53固定在安装架6的导轨61。另外,由于每个熔纤盘5的密度变大,尾纤压在熔纤盘5上的压力也会相应地增大,因此,底座51的前侧壁分别并排设有外伸的第一支脚10和第二支脚20,且第一支脚10和第二支脚20上活动连接有能供尾纤出纤的托板30,且托板30上还铰接有上盖40。托板30结合了传统的水平走线槽124的理念,通过托板30能有效地分担尾纤压在托盘上的压力,同时托板30还能使得尾纤出纤更加有序,以便于尾纤向左或向右方向出纤。另外,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的背面增设有光缆引入板7,为实现光缆能够合理分布和管理起了关键的作用,如图3所示,光缆引入板7呈L型,其一面固定在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上,另一面上平行设置有4组光缆进线孔71,每组光缆进线孔71上包括有4个进线孔,具体地,I个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内有12个熔纤盘5即为288芯/单元,通过4组光缆进线孔71将光缆先分成一组72芯,再经4个进线孔中的3个分组,使得每个进线孔进24芯,这样就能将288芯的光缆引入固定装置121后剥光后的裸纤分组并分别引入至同一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中不同的熔纤盘5中,以起到分级管理的目的,确保光缆线路的布置合理。
[0027]本高密度光纤理线架具体的使用过程如下:
[0028]外线光缆从室外或机房槽道引到该高密度光纤理线架的背面光缆引入固定装置121,此实施例中呈三个上下错开平行设置的梳齿状,光缆通过先经光缆引入固定装置121固定后将外皮剥去,余下的裸纤经光缆引入板7光缆进入熔纤盘单元格31中,与插设在安装架6上的24芯熔纤盘5中的尾纤熔接,熔接完毕后的尾纤通过与装在24芯塑料托盘内的光纤连接器将跳纤连接起来,跳纤经过存纤装置2的第一绕纤柱组21和第二绕纤柱组22存贮后,通过通道进入到高密度光纤理线的背面的理线槽122中引入终端调度框,实现设备纤的引入、终端、调度等,从而使设备纤进入到设备上去。
[0029]当采用Lc适配器时:
[0030]传统的熔接配纤托盘,其单个12芯托盘,托盘高为25,而由于底座511和盖板52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同时容纳有熔接盘53和配线盘54,其单个托盘的托盘高则缩减为13.5,容量扩大至36芯,即在原有托盘高度的前提下,容量提高了 6倍,若在安装架6上插配12个相同的托盘,这对于36芯/托盘的LC适配器而言,一个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内能提高到432芯/单元,体现了高密度熔接配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高密度光纤理线架,包括机架(I),所述机架(I)包括有正面结构(11)和背面结构(12),其中所述正面结构(11)包括有存纤装置(2)和至少两个堆叠的光缆熔纤盘单元箱(3),该光缆熔纤盘单元箱(3)位于所述存纤装置(2)的一侧,而所述背面结构(12)包括有光缆引入固定装置(121)和理线槽(122),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熔纤盘单元箱(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4),以将所述光缆熔纤盘单元箱(3)分隔成至少两个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所述存纤装置(2)包括有并排交错布置的第一绕纤柱组(21)和第二绕纤柱组(22),所述第一绕纤组(21)和第二绕纤柱组(22)中绕纤柱的数量与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的数量相对应,且所述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供至少二个熔纤盘(5)插设其上的安装架¢),且每个光缆熔纤盘单元格(31)的背面设置有光缆引入板(7),所述光缆引入板(7)包括有至少一组光缆进线孔(71),所述正面结构(11)中位于所述存纤装置(2)的隔板(1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熔接后的光缆进入背面结构(12)中理线槽(122)的通线孔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光纤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纤盘(5)包括有底座(51)和盖板(52),所述底座(51)的侧壁包围而形成一凹腔(511),所述盖板(52)能覆盖住所述凹腔(511),所述底座(51)和盖板(5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同时容纳有熔接盘(53)和配线盘(54),所述底座(51)的中央部分设置所述熔接盘(53),而所述配线盘(54)设置在熔接盘(53)的外周围并形成有储纤区域,所述熔接盘(53)的中心具有供光纤和尾纤熔接的熔接座(531),所述熔接座(531)具有24芯或36芯的卡槽,而所述底座(51)的前侧壁开口处的两侧具有供24芯或36芯的尾纤适配器安装的安装座(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光纤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1)的两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一凸边(512)和第二凸边(513),且所述第一凸边(512)和第二凸边(513)能与所述安装架(6)插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度光纤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边(512)和第二凸边(513)上具有内凹部(514),所述安装架(6)上设置有至少二个导轨(61),且每个导轨(61)至少有局部为通孔(62),在该通孔¢2)的两侧壁均开有L形孔而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并且该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的头部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凸部(631)和第二凸部¢41),在插配状态下,该内凹部(514)正好嵌卡于第一凸部(631)和第二凸部(64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度熔接配纤托盘,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第一凸边(512)和所述第二凸边(513)具有均呈L形的第一定位凸耳(515)和第二定位凸耳(516),而所述导轨¢1)上具有供该第一定位凸耳(515)和第二定位凸耳(516)弯折处相嵌设的插配孔(611) ο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高密度光纤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1)的前侧壁分别并排设有外伸的第一支脚(10)和第二支脚(20),且所述第一支脚(10)和第二支脚(20)上活动连接有能供尾纤出纤的托板(30),且所述托板(30)上还铰接有上盖(4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密度光纤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引入固定装置(121)包括有主体(123),所述主体(12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走线槽(124)。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光纤理线架,包括机架,机架包括有正面和背面结构,正面结构包括有存纤装置和光缆熔纤盘单元箱,背面结构包括有光缆引入固定装置和理线槽,光缆熔纤盘单元箱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以分隔成至少两个光缆熔纤盘单元格,光缆熔纤盘单元格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安装架,且每个光缆熔纤盘单元格的背面设置有光缆引入板,光缆引入板包括有至少一组光缆进线孔以供熔接后的光缆进入背面结构中的通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双面的光纤理线架的背面能进行光缆引入、固定、终端,理线架的正面能实现光缆熔接和存贮,使光缆的管理维护能在同台光纤理线架内实现,以确保光缆线路的布置合理,具有结构紧凑,容量大的特点。
【IPC分类】G02B6/44
【公开号】CN105204130
【申请号】CN201510728148
【发明人】陈正龙
【申请人】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