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3090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反射式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射式液晶面板,还涉及包括该反射式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以其优异的性能与成熟的技术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液晶面板是液晶显示器中的关键部件,液晶面板主要由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对盒而成,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填充液晶而构成液晶盒。液晶面板根据光源类型可以分为透射式(transmissive)、反射式(reflective)和透反式(transflective,也称为半透射半反射式)。透射式的液晶面板主要以背光源作为光源,在液晶面板后面设置有背光源,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为透明电极作为透射区,有利于背光源的光线透射穿过液晶层来显示图像;反射式液晶面板主要是以前光源或者自然光作为光源,其阵列基板采用金属或者其他具有良好反射特性材料的反射电极作为反射区,适于将前光源或者自然光源的光线反射;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则可视为透射式与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结合,在阵列基板上既设置有反射区,又设置有透射区,可以同时利用背光源以及前光源或者外界光源以进行显示。
[0003]其中,反射式液晶面板的优点是能利用外部光源,功耗相对较低。如图1所示,现有反射式液晶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液晶层2和彩膜基板3,液晶层2设置在彩膜基板3和阵列基板1之间,彩膜基板3上设有偏光片4,阵列基板1上设置有反射层5。其中,阵列基板1 一般还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栅线、数据线等结构(图1中未示出),彩膜基板3 —般还设置有彩色光阻、黑矩阵等结构(图1中未示出)。该液晶面板实现显示的过程如下:首先,环境光穿过偏光片4、彩膜基板3和液晶层2到达反射层5 ;而后,反射层5将光线反射,光线再次穿过液晶层2、彩膜基板3和偏光片4,达到显示的目的。
[0004]在液晶面板中,彩膜基板3对光线的损耗是比较大的,如上的显示过程中,环境光需要两次穿过彩膜基板3,可以理解,仅环境光中的少部分光线可以两次穿过彩膜基板3用于实现显示,环境光的利用率较低液晶面板显示的画面的亮度不足,且对比度较低。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环境光利用率的反射式液晶面板,可以增加反射式液晶面板的显示亮度和对比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种反射式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上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反射层,所述第二基板上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偏光片;其中,按照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的方向,所述第二基板和液晶层之间还依次叠层设置有单向波长转换层、量子点薄膜层;其中,所述单向波长转换层由上转换材料制成,用于将入射的环境光转换为蓝光或紫外光再提供给所述量子点薄膜层;所述量子点薄膜层包括阵列设置的能够被激发出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发光区域,每一发光区域对应于液晶面板中的一个子像素。
[0008]其中,所述量子点薄膜层阵列设置有第一发光区域、第二发光区域和第三发光区域;所述第一发光区域被激发时发出红色光线,对应于液晶面板中的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区域被激发时发出绿色光线,对应于液晶面板中的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发光区域配置为被所入射的光线穿透,对应于液晶面板中的蓝色子像素。
[0009]其中,通过控制所述发光区域中量子点的尺寸或量子点的材料种类,以使不同的发光区域被激发出不同颜色光。
[0010]其中,所述量子点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所述半导体材料选自CdS、CdSe、CdTe、ZnSe、InP和InA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11 ] 其中,所述单向波长转换层的数量为2层以上。
[0012]其中,所述反射式液晶面板还包括光取出层,所述光取出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上;所述光取出层包括透明基体,所述透明基体的远离所述偏光片的一侧设置有具有光提取功能的微结构层。
[0013]其中,所述具有光提取功能的微结构层设置有微棱镜、光栅或者是阵列设置的锥形、柱形和/或球形的微结构。
[0014]其中,所述透明基体的材料为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料。
[0015]其中,所述光取出层上还设置有减反膜,所述减反膜涂覆在所述微结构层上。
[00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反射式液晶面板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向所述反射式液晶面板驱动信号,以使所述反射式液晶面板显示影像。
[00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液晶面板和显示装置,采用了量子点薄膜层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彩膜基板,提高了面板的透过率,并且,其中还使用单向波长转换层将外部环境光转换为短波长的蓝光或紫外光,再由短波长的蓝光或紫外光激发量子点薄膜层产生红光和蓝光,提高了反射式液晶面板对环境光的利用率。进一步地,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反射式液晶面板还设置有光取出层,光取出层设置有具有光提取功能的微结构并涂覆有减反膜,不仅提高了外部环境光入射效率,还提高了在液晶面板内部反射后的光线的出光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反射式液晶面板对环境光的利用率,可以增加反射式液晶面板的显示亮度和对比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的一种反射式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中的单向波长转换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中的量子点薄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中的微结构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0025]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式液晶面板,如图2所示,所述反射式液晶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所述第一基板10上靠近所述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反射层40,所述第二基板20上远离所述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偏光片50。
[002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10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阵列基板中一般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栅线、数据线等结构,这些结构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设置,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0028]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液晶面板100中,如图2所示的,按照从所述第二基板20朝向所述液晶层30的方向,所述第二基板20和液晶层30之间还依次叠层设置有单向波长转换层60、量子点薄膜层70。
[0029]其中,所述单向波长转换层60由上转换材料制成,用于将入射的环境光转换为蓝光或紫外光再提供给所述量子点薄膜层70。上转换材料具有将波长较长、能量较低的光线转换为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的光线的特性。在本实施例中,单向波长转换层60主要是将入射的环境光转换为短波长的蓝光或紫外光,如果只使用一层单向波长转换层60无法达到转换为目标波长的光线,则可以设置多层单向波长转换层60,如图3所示的结构,单向波长转换层60可以包括叠层的第一转换层61和第二转换层62,多层单向波长转换层60逐步对入射光线转换为更短的波长,直至获得目标波长的光线。
[0030]其中,参阅图4,所述量子点薄膜层70包括阵列设置的能够被激发出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发光区域70a、70b、70c,每一发光区域70a、70b、70c对应于液晶面板中的一个子像素。
[0031]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量子点薄膜层70阵列设置有第一发光区域70a、第二发光区域70b和第三发光区域70c。所述第一发光区域70a被激发时发出红色光线,对应于液晶面板中的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区域70b被激发时发出绿色光线,对应于液晶面板中的绿色子像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